APP下载

异曲同工:关于台州“大陈岛垦荒精神”与绍兴“胆剑精神”的探论

2021-03-07林洋赫林石锦锦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陈岛台州市绍兴市

林洋,赫林,石锦锦

(中共绍兴市上虞区委党校,浙江绍兴 312300)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引领光荣的事业。”[1]浙江省台州市与绍兴市作为政府管理高效、 民营经济发达、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分别形成了“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一座没有精神的城市,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市,现实中,“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分别是激励台州与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等逆境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强大动力。在这一背景下,该文选取“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精神加以比较研究,辨别不同点,找寻相同点,并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

1 “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探源

1.1 “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的由来

1955年,解放军攻克一江山岛,收复大陈岛后,政府启动了重建工作。1956年,时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呼吁温州地区青年组建志愿垦荒队,建设大陈岛。同年,首批227 名青年开始垦荒,至1960年,共467 名垦荒队员聚集大陈岛,将荒岛变为绿岛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孕育出“大陈岛垦荒精神”。

2004年8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绍兴市调研城市精神文化发展时指出:“绍兴是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底蕴深厚,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比较好的基础,理应在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中走在全省的前列。”[2]同时,绍兴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着力塑造区域人文精神,大力弘扬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胆剑精神’”。

1.2 “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的价值

第一,“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是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发展离不开科学思想的指引,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武器在继承中改造、升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得以彰显,这两种精神也是台州市与绍兴市的建设、改革事业得以成功的有力保障。

第二,“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是发展动力。台州市大陈岛发生的一切与垦荒队员进行岛屿设施重建有关,也与当前大陈镇正确的经济社会规划有关;绍兴市党员干部群众正优化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争取重返综合经济实力全国“30 强”并不断争先进位。这两种精神的存在使两座城市尽管面临着种种困难和考验,却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在困局中突围,在变局中孕新局。

第三,“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是信仰支柱。多年来,浙江省台州市与绍兴市两地的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行动理念,将“人民至上”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与重大决策部署融为一体,也能按质按量落实、落细、落小。可见,“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契合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也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时代课题密切联系。

2 “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的个性分析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产生,“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敢作敢为、创新创业”的“胆剑精神”发轫于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地理环境、承载主体、历史地位等方面,两种精神之间存在着差异。这里,笔者以内涵表述语为切入点,围绕“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的意蕴,进行最直观、最表象的个性分析。

2.1 内涵表述语上的“无私奉献”区别

就某一种精神而言,内涵表述语既是理论上的形式表达,也是实践上的实质要求。换而言之,内涵表述语是理论界对某种精神开展研究的核心成果、标志性成果,也是推动该种精神真正践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结合“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内涵表述语,“无私奉献”被包含,但“胆剑精神”无该种表述。究其原因,应当立足于生成“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社会历史条件,去进一步审视和考察。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大陈岛看望老垦荒队员时要求:“要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垦荒精神,努力建设一个小康大陈、现代化大陈。”[3]对这一重要指示,可理解为,在大陈岛垦荒时,全国人民处于整体贫困的低生活层次,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限、社会财富不足。在当时,5 批共计467 名青年垦荒队员勇登大陈岛,集体高喊“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 把青春献给大陈岛! ”的口号。值得注意的是,467 名垦荒队员是志愿报名,甚至为符合资格而虚报年龄。1960年7月,尽管大陈岛垦荒组织被撤销,但仍有100 余名垦荒队员留在岛上继续用血汗书写一段段“奉献”的诗篇。毋庸置疑,在特殊的年代、特定的地域,垦荒队员们甘于克己奉公,自愿真诚付出,成为物质匮乏却精神富足的人,是理想力量与道义力量的结合体。

2.2 内涵表述语上的“敢作敢为”区别

在“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内涵表述语中,特有的是“无私奉献”,“奉献”是“大陈岛垦荒精神”最优秀品格与最显著要义。相应地,在“胆剑精神”的内涵表述语中,“敢作敢为”被提及,而“大陈岛垦荒精神”则无,“担当”也因此是“胆剑精神”所蕴含的最优秀品格和最显著要义,纵观绍兴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史,“担当” 与绍兴市党员干部群众的整体意义的党性、党风及胸怀、气魄密不可分。

2017年,绍兴市在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导下,身心并用、敢闯敢干,基于文化与经济的内生关系、互动规律,形成一种“文化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反哺文化繁荣,文化再促经济转型升级的良性循环发展”的地方模式。一是做深人文精神塑造。绍兴“深挖掘”区域人文精神,如借助公祭大禹陵等节会活动,集中展现地方历史人物的文化基因。二是做实文化品牌培育。以书法、名人等为突破口,不仅写好兰亭、兰亭雅集故事的“文章”,举办兰亭国际书法节,模仿雅集故事,评选兰亭七子;还承办国际学术讨论会,出版数百种名人传记和研究书籍,增强绍兴籍名人影响力。三是做细文化产业发展。大力建设新文化中心、科技中心以及奥体中心,升级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延续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基调,集中培育文化创意产业,进而有大量的创意村、创意园、创意工作室出现。

3 “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的共性分析

“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是指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团结中国人民在革命、 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心理、情感以及精神的统一体。”[4]“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台州市“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的精神动力,“胆剑精神”是绍兴市开展“两业经”“活力城”建设的精神动力,两种精神中都涵盖着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

3.1 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为视角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5]“创造”是两种精神共同本质,体现先进性。1956年年初,大陈岛没有码头和商店,垦荒队员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热衷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累技能、经验;而且改变都市生活方式,去捕鱼捉虾、养猪喂牛和筑路修屋。1956年年底,善学习、求进步的垦荒队员迎来大丰收,大量的马铃薯、番茄等蔬菜满足补充营养的生存需要,并在岛上克服自然条件不足,初步兴办小规模实业。同样地,绍兴市党员干部群众用先进理念,在“胆剑精神”鼓舞下,取得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近年来,台州市推进宋六陵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加强对市内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建设了一批省级历史文化村落。同时,积极融入浙江省“之江文化产业带”“大运河文化带”,注重文商旅融合发展,高标准建设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抓好大禹陵景区提升、酷玩小镇二期、东山文化旅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3.2 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面为视角

马克思主义是党的事业的行动指南。“奋斗”是两种精神共同特色,呈现精神面。当前,台州市描绘老垦荒队员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面貌,把大陈岛定为该市大湾区“一体两翼、一港一岛”战略的组成部分、港产城湾发展的支点,专设委员会,编制总体规划,使大陈岛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仅2018年,就实现海洋经济总产出6.7 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4 842 元,位居全国14 个海岛县的第4 位[6]。2019年以来,绍兴市展现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将文化与经济在城市规划中融为一体。一方面,颁布《绍兴古城保护条例》,开发利用好古城,把王阳明故居、书圣故里以及八字桥历史街区等作为重点对象。另一方面,精准地定位镜湖新区,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与“铁公基”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启动,多渠道、多领域引进高能级的大项目、 好项目,即是通过“高、大、上”项目的建设,获取新的大的经济增长点。

4 “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的实践转化

“现代化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城市,而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又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广泛的智力支撑。”[7]“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分别是台州市与绍兴市的城市精神,对两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立足中国精神的谱系,两种精神是共产党人历史使命与政治本色的完美展现,更是具有民众集聚、 动员以及感召效应的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当下,两座城市为更好继承和发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不仅要遵循顶层制度设计,而且要总结地方实践经验,让两种精神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4.1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

“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8]党的初心使命,就是对理想信念坚定信仰、 对伟大事业绝对忠诚、 对人民群众以诚相待,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共产主义美好蓝图生动展现。台州市与绍兴市在吸收“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的营养成分,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时,要从党委领导水平与政府管理智慧入手,构建相应制度,确立长效机制、方针政策与行政命令,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地方实际、体现群众期望。也要强化宗旨意识与为民情怀,理清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爱民、忧民、惠民一以贯之,办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领导干部是“关键少数”,更要实施好自我革命,不忘革命理想和昂扬斗志,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4.2 巩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2020年,中国共产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确立历史逻辑起点和事件逻辑基点。在中国共产党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后,中国社会已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具体表现形式的后小康时代。与绝对贫困相比,后小康时代的相对贫困具有强韧性、迁移性、次生性和多维性等基本特质,需要各级各部门决策部署、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实施者予以重视。台州市与绍兴市正处于后小康时代的大背景下,要注重发挥“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的综合功能。一方面,在运用正式和非正式制度上“双管齐下”,特别是,加强“贫困耻感文化”建设,制定并实施“贫困治理法”,借鉴“社会性商业”模式,生成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另一方面,彰显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中的价值,激发贫困群体的正能量,纠正个体失灵,实现贫困治理。

4.3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中国模式的制度图谱系统化,也让中国现代化的路径图谱完整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有助于增强“制度自信”,又有利于开辟中国现代化新境界。台州市与绍兴市理应构建“大陈岛垦荒精神”与“胆剑精神”介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耦合机制。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科学制定党组织职责清单,建立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及机制引领的大平台。二是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与管理、 管制不同,它的主体存在多元性。”要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建立矛盾纠纷、环境保护等服务队伍,也要鼓励新乡贤参与其中,通过议事会、协调会等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三是运用现代化手段,对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选择性采用,例如,推动政务服务“一张网”延伸至村社,兴建“未来社区”、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等。

猜你喜欢

陈岛台州市绍兴市
全球首条35 kV 低频海底电缆入海
书画教师作品选登
台州市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外来人员就地过年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大陈岛,更与何人说
黏黏花
大陈岛,更与何人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大陈岛垦荒精神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