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2021-03-07柳璐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机制

柳璐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自1978年开始,中国的教育事业已经发展了30 多年,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还是在管理体制方面,均获得了蓬勃发展,并且发展规模仍呈现出迅速增长的态势。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开展了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并从2006年开始试点。通过多种渠道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合理完善、切实可行的发展机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彻底解决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研究生培养机制严重缺乏激励机制,与时代发展存在严重不匹配的状况,并且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主动性,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也没有得到显著提高[1]。一系列问题的影响,使研究生培养质量一直无法得到进一步提升,所以必须要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工作,从根源上彻底消除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障碍,实现相应的发展目标,并结合中国国情构建与时代发展需求高度相符的培养机制,切实满足党和人民在教育方面的需求[2]。

1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方面,推行创新型国家战略为教育体制改革创造机遇。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的目的是清扫阻碍发展的因素、更快实现预期要求。研究生教育体制自制定起未做调整,已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时代现状,建立新型体制以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加快完成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虽然研究生阶段的宗旨是为国家培养尖端科学技术人才,以及满足研究生个人高水平的人生追求,但是任何形式的社会活动都要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总方向。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家的科技发展基本实现自我创新。国际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各国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就是高新技术人才、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只有我国的人才储备量不断提高,才能在大国博弈中更具优势。而研究生属于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内容[3],从国民教育的不同阶段来看研究生教育层次最高,其教育发展水平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振兴。不仅如此,随着研究生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较低层次的教育也会受到影响,经长期发展我国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便得到显著上升。因此,对现行的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应朝着增加创新型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为宗旨,为国民经济发展增添动力[4]。在国家政策要求和教育部门的努力下,研究生教育规模已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其培养方向和水平却不能完全迎合时代发展要求,这与研究生培养体制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不断扩大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影响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政策倾斜和财政扶持研究生教育,使之进入一段快速发展阶段,而中国也由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弱国逐渐转变为研究生教育强国,其具体体现于研究生招生、 研究生培养等多个方面。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的教育资源相对比较有限,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需求也日益提升,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已经无法切实满足教育事业发展需求,造成社会在研究生教育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降低,所以必须要对研究生教育进行深入探析,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从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迈入快速发展阶段,研究生教育规模也日益提升,研究生教育结构逐步优化,培养教育改革目标也更加合理。

2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中的问题

2.1 对研究生培养机制内涵的认知有偏差,严重偏离正确的价值取向

无论实施何种改革措施,首先要明确有关概念,若不能深刻、全面的理解有关概念,那么不但无法在同一个语言环境下进行沟通交流,更无法进行深入的理论探析,而从实践维度进行分析,缺乏合理、科学的认识,将不能进行实践指导。通过对目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把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与单一的研究生资助制度改革进行对等,把研究生这一主体作为重点,只关注研究生学习、创新方面的积极性,该点实质上是对研究生培养机制的一种片面认知,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发展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对于研究生来讲,其是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若想使其在该制度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必须要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5]。现阶段,国内诸多高校均把研究生定性为一个被教育者,无论是在制度设计方面,还是在政策实施方面,均未对研究生的意见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导致各项政策条例与研究生的实际需求不匹配,各项政策制度的实施效果也相对较差。

2.2 改革措施个性不足,缺乏针对性

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尽管明确要求研究培养工作必须要重点突出导师的作用,但是改革仅仅指出导师必须要拥有课题才可以进行招生,并未对导师整体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行分析[6]。例如,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之中,未对导师在课题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不以锻炼与强化年轻导师的各方面能力作为重点,所以改革过程之中导师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国内大部分高校在改革过程之中,十分注重引进人才,帮助导师获更多的科研经费,但是在如何切实维护研究生的合法权益、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之中,高度重视导师的育人责任,将科学研究作为导师科研经费获取的重要评判标准。导师拥有课题,并具有较多的科研经费,然后正确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验研究,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若想实现该方面目标,必须要从制度、观念、监督等多方面维度共同推进,但是目前国内诸多高校均存在改革不足、 严重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从而阻碍了研究生培养制度改革进程。

3 加快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3.1 正确理解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内涵,树立正确、坚定的价值取向

其一,培养主体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机制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之中,最为关键的目标便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形式各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必须要对培养主体的利益诉求进行充分考虑分析。其二,培养对象的诉求。对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来讲,若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实际诉求,只有满足研究生这一主体的基本诉求才可以确保培养机制发挥相应的效用[7]。所以,在推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对研究生的实际想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及时了解研究生的需求变化情况,充分尊重研究生的需求,当制定有关决策时,必须要充分征求广大研究生的意见与建议,做好前期调研工作,确保制定的政策可以满足研究生的需求[8]。其三,关注评价的主体。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讲,其价值取向的转变实质上就是从原本的表层工具逐渐向更深层次的目标进行转变,其核心主要在于把研究生作为机制改革过程中的重点。在此种价值取向的正确引导之下,对研究生教育进行评价的过程之中,必须要深入贯彻坚持以研究生作为重要评价主体,确保每一位研究生的实际诉求、基本意愿可以得到充分表述,保障研究生的权益。

3.2 积极探索新型改革之策,完善与改革相关的各项机制

目前,研究生机制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奖助学金机制,其二是导师资助与责任制机制,尽管国内诸多高校将这两个方面作为重要切入点开展了改革,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在对该方面问题进行处理时,必须要对各方面机制进行优化改进,结合实际情况对改革思路进行调整,更新改革方式,推动改革工作顺利进行[9]。通过上文分析可以得知,研究生机制改革的过程之中还需要结合其他环节进行改革,如若想深入贯彻落实基于“课题”分配的招生名额制度,那么必须要对科研课题分配机制进行优化,通过合理化的方式来强化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性[10]。同时,还应当是构建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确保奖学金动态评定机制发挥相应的作用,对研究生过程机制进行严格监管。另外,由于每一个高校的实际发展状况不同,所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中的侧重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基于此,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消除外界不稳定因素,当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应当对改革经验进行及时总结,以便为后期改革提供重要指导依据。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与规章进行约束,以使改革有序进行。因此,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要更改或建立如“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研究生及导师申诉制度”等配套制度,使得改革能够有规可依、有章可循[11]。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不但要满足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同时还应当顺应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术性人才。在推动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过程之中,研究生教育管理机制、培养模式等均会对其造成严重影响,必须要进行改革,同时要从多个维度、 多个层面找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挖掘问题产生的本质性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处理对策,确保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而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导师研究生机制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V eraW an g
导师榜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爱情导师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