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秀类综艺节目中的“粉丝文化”探析

2021-03-07赵洁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1年32期
关键词:偶像文化

赵洁

(宝鸡文理学院,陕西宝鸡 721013)

随着我国文化娱乐产业的繁荣、 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不断提高,我国选秀类综艺节目也从无到有成长起来,并对我国文化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无论是国外的《Produce 101》《WIN : WHO IS NEXT》,还是国内的《青春有你》《创造营》《乘风破浪的姐姐》等都是选秀类综艺节目。这些节目都以电视媒介、新媒体媒介为载体,以选拔偶像为节目目标,以满足受众(粉丝)需求为宗旨,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粉丝的力量,引发更多的社会关注,获得经济收益。

但在光鲜亮丽的数据背后,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去关注、解决,如粉丝群体价值观的引导、粉丝非理性消费、综艺节目创新性不高等问题,需要从粉丝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为综艺节目的发展前景提出意见,使其在发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选秀类综艺节目的良性发展。

1 选秀类综艺节目中粉丝文化常见的形式

粉丝文化是大众文化中亚文化的分支,粉丝利用符号文本从而创造的一种群体文化,粉丝文化由粉丝的行为实践、语言符号、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文本等内容组合形成[1]。

1.1 应援文化

应援文化来源于日本高校的体育比赛,由学生们组成一个团体,以统一的服装和口号进行加油助威,后应援文化传入娱乐圈并被广泛使用。在国家方面,应援文化首先传入韩国,20 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HOT 为代表的第一代偶像诞生,HOT 所属的经纪公司S.M. 第一次将应援色应用到偶像产业中,白色成了HOT 的应援色,每逢演唱会活动,粉丝们都会着白色T 恤,持白色荧光棒或白色气球为偶像应援。HOT 作为一个成功案例,很快这种方式便在韩国以后的团体中应用,包括官方粉丝称呼、 应援色、 应援服等。应援文化第一次在国内出现是在2005年第二季《超级女声》热播时期。各家粉丝们身穿专属T 恤,手持灯牌,甚至走上街头为偶像拉票,此举成功奠定了国内的应援文化。随着互联网媒介技术的发展,应援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也更加丰富,同时呈现出不断与互联网营销相结合的趋势[2]。

应援文化的出现丰富了偶像与粉丝的互动,既满足了粉丝的内在精神需求,也提升了应援偶像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既刺激了消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粉丝文化的内涵,有利于从这个起点出发,创新新的形式以及选秀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但与此同时它也有自己的弊端,如造成资源的浪费,在《偶像练习生》的最终舞台上,粉丝们花重金为偶像购买的花篮,在比赛结束后便废弃了。又如,近期在网络上成为社会热点的 《青春有你3》 倒奶事件,该节目的打投机制是,粉丝如果想为喜欢的选手打榜投票,就要购买与官方联名的蒙牛真果粒饮料,取得瓶盖内测的二维码或包装箱里的刮刮卡,因此后续便产生了一群农民受雇佣将牛奶拆开并倒入沟渠,产生的浪费现象也对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导致节目被叫停。

1.2 参与式文化

“参与式”文化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传播和媒介研究学者亨利·詹金斯提出的,他本人也是一名“星际迷航”的粉丝,他认为粉丝在观看影片后,会对影片片段进行重新整合,按照自己的意愿组成同人志。在这个过程中,粉丝们不仅享受了内容,获得了体验,更会对文本进行再生产,实现了从被动的接受者到主动的生产者或盗猎者身份的转变。“参与式”文化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是艺术的平民化、艺术表达的低门槛,任何人都拥有生产和再生产的权利,与他人进行互动;第二是“参与式”文化支持粉丝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有经验者会把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给无经验者; 第三是粉丝们建立了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联系,摆脱了孤独的状态,会在意别人对自己创作作品的评价[3]。在当下网络媒介持续发展的时代,“参与式”文化的内涵和表现也大大丰富,具体体现为粉丝通过各家平台积极主动的创造内容、 传播观点、实现网络交往等。

近些年兴起的弹幕文化就属于“参与式”文化,在国内其最先兴起于bilibili(B 站),主要用于二次元少男少女们讨论剧情、互相交流。因弹幕具有强有力的感染力,同时也可以给粉丝带来参与感,粉丝们可以边浏览视频边通过弹幕互相交流,进而弹幕文化被应用到各种视频网站。弹幕强调了粉丝的主体性,使粉丝们可以实现自我表达和情绪宣泄,相比于过去局限于与偶像现场互动,弹幕的出现更好地实现情感表达。网络媒介的匿名性和包容性,使年轻人在规范而束缚的现实世界之外寻找到一个可以颠覆常规、反叛传统、畅所欲言、自由创作的“狂欢广场”,促动网络流行语的蓬勃发展[4]。在《偶像练习生》《创造营》等平台网综中,视频平台开放现场直播,各家粉丝齐聚一堂,用弹幕的方式表达着对偶性的喜爱以及实现粉丝间的互动交流。

1.3 衍生文化

衍生文化是文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它是对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参与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粉丝文化中具体体现粉丝创造和周边商品开发。在粉丝创造中,粉丝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对偶像形象等进行开发创造,常见的形式有偶像表情包创造、偶像动漫人物创造、偶像小说创造等。例如,《青春有你》中古灵精怪的虞书欣,粉丝们对于她在节目里夸张的表演制作成表情包“哇哦”,便迅速在各大社交媒体广为流传。在这个过程中,粉丝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他们从喜欢的偶像出发制作素材,既提升了偶像知名度,扩大偶像的影响力,也作为一种亚文化“抵抗”着主流文化。粉丝们进行创作的初心是为了凸显自己的价值,希望别人注意到自己,当自己或群体创造的偶像作品得到传播,便会获得虚拟世界中别人的认可,使粉丝们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与此同时,他们所创作的表情包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他们自身的情况。

另一种即是有关偶像的周边商品,也是粉丝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商品本身附加偶像的形象等符号,同样也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进而满足粉丝们的内心需要。由周边商品带来的粉丝经济,更是对我们的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效益,对粉丝而言,为偶像买单往往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周边商品按照发起方式分为官方发起和个人组织发起。官方发起的主体是节目的主办方,相比于后者,官方发起更加具有专业性,可信度高。例如,在爱奇艺商城《青春有你3》的周边专题页《青春有饭》,不仅有印有idol 的马克杯、抱枕、训练生同款徽章、明信片,还有单品定制服务及青春盲盒机等商品。在腾讯视频草场地(周边商城)中的《创造营2021》官方周边页面中,可以看到将偶像形象印制在封面的VIP 实体月卡、 创造营2021 学员手绘定制折扇、定制名牌刘海贴、座右铭钥匙链、徽章、水杯、贴纸、项链、戒指等。这些周边商品针对粉丝们的需求,同时也多为一些生活日用品,价格在20 元至200 元之间,一些定制服务也极大地满足了粉丝的个性需求。另外一种由个人组织发起的形式,在生活中常表现站姐、吧主等,主要售卖自制的Pb(写真集)、条幅、纪念册等,他们往往通过淘宝平台与粉丝进行交易,虽说这种形式更加接地气,但往往也会有专业性不高、欺骗粉丝的现象。

2 选秀类综艺节目中粉丝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1 正面效应

2.1.1 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第一,选秀类综艺节目的播出,刺激了粉丝的消费,有效地推动了粉丝经济的发展。如上文提到的《偶像练习生》中粉丝为偶像投票的3 种方式以及在应援物品的花费就足够体现粉丝经济的强大。同时赞助节目的品牌商,也都借助节目及粉丝的力量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增加了品牌产品的销量,例如,作为《创造101》赞助商的某品牌手机,和粉丝一同“应援”,在手机市场中脱颖而出,得到了粉丝们的认可,取得了可观的收益和知名度。第二,节目中的粉丝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有利于文化多元的发展,也推动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有利于对外进行文化输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全世界的粉丝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借助粉丝文化、粉丝力量有利于使中国偶像走向世界,增强文化自信。

2.1.2 对粉丝个体

第一,在粉丝文化的氛围下,有着共同偶像的个体粉丝组成粉丝群体,他们不再孤独,获得了归属感和认同感。第二,粉丝们在节目组和偶像的号召下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实现了粉丝个体和粉丝群体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社会公益。第三,由于粉丝文化的娱乐属性,使粉丝们可在快节奏的生活里“喘一口气”,有利于缓解压力,宣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丰富精神生活。

2.1.3 对节目本身

第一,有利于节目的形态内容创新和品牌打造,《偶像练习生》《创造营》在众多选秀类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从粉丝出发,从粉丝文化出发,这也为未来选秀类综艺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思路。这两款选秀类综艺节目从推出后到今天,都以一年一季的速度延续推出,这其中粉丝及粉丝文化发挥的作用不可撼动。第二,由于粉丝群体的年轻化,他们中未成年人居多,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他们形成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就要求节目的制作从粉丝和粉丝文化定位,弘扬正能量,引导粉丝形成良好的三观。

2.2 负面效应

2.2.1 粉丝非理性消费、价值观扭曲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支付。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粉丝文化中,使偶像周边商品琳琅满目,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粉丝的购买欲。网络支付的发达使粉丝可以更容易贷款和消费。再加之选秀类综艺节目粉丝的自控力不强,他们往往对于有关偶像的消费是缺乏理性的。具体表现为粉丝们或模仿偶像的穿着打扮,或购买偶像代言商品,或高价购买门票……,而这些花费远远大于他们自身的经济实力,造成了超前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不良风气。同时也表现在粉丝对于“粉头”的集资不假思索,最后资金既没有落到实处又无法再收回。

选秀类综艺节目粉丝多为“90 后”“00 后”的青少年,他们通常都有着独立的个性,对于事物的认识也不够全面,很容易产生极端情绪,同时他们也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的一代人,对于网上的不良思想也无法抵制,致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对偶像盲目迷恋,甚至会迷失自我,对于偶像的任何行为都可以接受。例如,最近播放的《青春有你》第三季中的“糖果超甜”组合的表现,让观众大跌眼镜,引得圈内圈外人士的广泛讨论,这种错误的出圈方式虽说给观众带来了快乐,但也要预防这种风气对粉丝价值观的影响。同时有些粉丝为了维护偶像,在网上排斥其他偶像并进行辱骂、攻击,污染了网络环境,有些明星饱受“私生饭”的打扰,这些“私生饭”甚至做出违反法律的行为,严重扰乱公共秩序。

2.2.2 节目过度营销、缺乏创新

营销是商品推出必不可少的环节,将粉丝及粉丝文化运用到营销中是一种正常的思路,但应该适度,避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选秀类综艺节目借用粉丝和粉丝文化的力量得到不错的收视率,但对粉丝进行“戏弄”,即过度营销,是对粉丝不负责的表现。例如,在《偶像练习生》结束好几个月后,许多话题仍霸占微博热搜,《青春有你》第三季和《创造营》同样也是如此,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有关这些节目的霸榜,这无疑会造成公共资源浪费,影响人们对一些重要议题的判断。同时节目由于过度注重营销,也忽视了内容和形式创新,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

3 选秀类综艺节目中粉丝文化下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路径

3.1 弘扬正能量,打造优质偶像

当下,《偶像练习生》《创造营》《青春有你》 系列为何取得成功? 说到底是以粉丝和粉丝文化为起点的,如若没有粉丝和粉丝文化,那么选秀类综艺节目就失去了根基。在我国,粉丝及粉丝文化出现已经近20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者均在新时期不断进步,发生着改变。其中最大的变化为人们从过去注重偶像的帅气的脸庞转向了更加注重偶像的人格品质,这点在选秀类综艺节目中也可发掘,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观看此类节目时,会看到节目在塑造正能量的偶像形象一些情节。《偶像练习生》节目的主题口号是“越努力,越幸运”,在一些情节上也可发现,有些练习生为了给观众留下最好的舞台,即使生病了也仍旧咬牙一遍一遍地练习舞蹈动作……这些不仅正迎合粉丝的胃口,更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值得提倡。

近年来,选秀类综艺节目的观众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节目的受众大多是青春期的未成年人,他们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节目的内容和打造的偶像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携手处理,而节目主办方是最关键的一环,第一,主办方要秉持经济社会效益双收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然后在合理的范围内盈利,考虑节目的娱乐性,打造良好的品牌和口碑。第二,在节目拍摄过程中要严格进行把关,筛选优质偶像进入赛程,不但要有偶像舞台的展示,更要有偶像正能量故事的表达,要有偶像从普通人成长为明日之星的过程,打破“一夜成名”的价值观。第三,节目不能恶意剪辑,不能因获取更多的关注故意传播一些有争议的情节,引起双方粉丝大战,这是极不负责的表现。第四,对于偶像的打造要全面发展,不但要有舞台硬实力,还要有高尚的人格品德。第五,要关注到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价值观,引导他们理性消费、合理竞争、促成他们人格的完善[5]。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监管整治力度,保证选秀类综艺节目良性发展;大众媒介要承担社会责任,起到把关人的作用,将劣质低俗的节目拒之门外,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针对近期的倒奶事件,2021年5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盛荣华介绍,2021年 “清朗”专项行动第八项为整治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通过刷单、炒单、虚假流量来搞商业运营,还有规范网站账号运营、整治PUSH 弹窗等。同时新华社、央视等官方媒体也发布对此事件的评论,纷纷抵制批评浪费行为。

3.2 做好节目内容,注重本土化创新

选秀类综艺节目虽有着娱乐的属性,但不能过分注重这个属性,不能把节目做成全程围绕明星转,过分注重明星带来的粉丝收益,也不能单纯把节目做成载歌载舞的舞台剧,而应该做好节目内容,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内容的制作要随着粉丝及粉丝文化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时也要注重粉丝的意见,多做一些粉丝所喜闻乐见的内容,少做一些不利于粉丝身心发展的内容,避免节目的低俗化。还要贯彻创新的理念,不拘束于现有的内容,下苦劲用心钻研粉丝文化,研究节目内容,利用先进技术促进内容的制作。

引进韩国《Produce 101》的《偶像练习生》,在赛制以及舞台场景等多个方面与前者相一致,相似度甚至高达90%,这完全就是照抄照搬,没有进行任何创新,是不利于节目长期发展的。结合国情来看,韩国偶像产业很成熟,偶像的社会地位也较低,拥有一套完整的造星体系,而我国偶像产业起步晚并未成熟,偶像社会受粉丝追捧地位高,很明显不能照抄照搬,需要在其基础上进行本土化创新[6]。对于这类引进的选秀综艺节目,首先要注重节目的本土化,在内容的设置上,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开发上要更符合中国粉丝的喜好,坚持内容为王,为观众呈现优质内容。同时要注重节目的长期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合理创新,在中国文化中找前途,完善产业链,做好IP 运营生产。最后要注重中国原创选秀类综艺节目的开发,创造一套中国特色的偶像养成体系,促进我国偶像产业的发展。

3.3 始于粉丝,终于粉丝

粉丝和粉丝文化作为选秀类综艺节目的初衷,在节目的制作上要从粉丝的角度出发,除了要做到上文所提及的,更需在制作过程中要注重粉丝的参与,第一,将评选偶像、偶像团体的投票权下放给粉丝,但应注重对粉丝的引导,避免出现不理性消费等不良风气。第二,要打造偶像与粉丝互动的渠道,例如,在每期节目结束后开展一个偶像互动环节,粉丝可以通过视频或文字的形式同偶像进行互动,或加入一个粉丝加油打气环节,粉丝以文字弹幕或视频的方式进行。第三,对于粉丝的应援,不仅是幕前的应援灯牌、 条幅等还有幕后粉丝收到粉丝应援物品的场景都应展现在节目中。第四,在节目播出结束后,注重粉丝的评价与回馈,可通过问卷调查或开拓专属渠道听取粉丝的意见。

综上所述,选秀类综艺节目离不开粉丝,在节目制作上要从粉丝出发,打造粉丝所喜闻乐见、有利于粉丝健康发展的内容,最后要注重粉丝的反馈,认真听取粉丝意见,使选秀类综艺节目承担起引导粉丝形成良好价值观以及粉丝文化良性发展的责任。

猜你喜欢

偶像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偶像报
谁远谁近?
偶像正在养成
我的偶像
我的偶像
出卖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