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线路》融入思政元素后的教学途径研究

2021-03-07顾晓雁

红豆教育 2021年33期
关键词:电子线路思政元素教学

顾晓雁

【摘要】在中职学校中包含了这样一个专业——电类专业。而在近期提出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则对该专业的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要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至于《电子线路》课程本身则是电气、电子等电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技术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具体论述《电子线路》融入思政元素后的教学意义,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电子线路》融入思政元素后的教学途径,为强化《电子线路》的实效性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电子线路;思政元素;教学

作为工科电气及电子专业中一门入门级课程,“电子线路”对整个专业学习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当然,也正是基于该学科学习对后续学习该专业的其他课程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故而教学改革方会着重要求将“思政”融入到电类课程教学中,核心目的便是要在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以此方能承担起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并切实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生活奠定牢固基础。

一、《电子线路》融入思政元素后的教学意义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培养人才方面,中职教育不仅要求学生需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健全学生人格以及确保价值取向的正确塑造,以此方是满足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至于该如何帮助学生塑造科学的精神以及学会在做人做事方面始终把握正确方向并永攀高峰,新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中职学校专业学科教学的具体要求。对此,为社会培育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也更应注重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校各专业的各大课程之中,以此方能让学生人生价值观得到正确塑造,继而逐步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凝练大国工匠精神,培养专注型人才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均在强调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而“电子线路”正是一门需要学生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课程,且也唯有满足此项要求,方能让学生的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对此,教师可积极将“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与工匠精神的塑造联系到一起,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强调来促进学生突破自我。与此同时,基于如今这种信息及工业高度发达且两者已然深度融合的现代社会,“电子线路”课程也更应将工匠精神作为教学途中的目标及追求,继而在激发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同时亦促进学科本身的有效发展。

(三)采用辩证思维为专业创新提供内驱力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知识体系是极其庞大的,它不仅包含了自然、社会及人类思维,同时也与社会各方面均密切相关,包括历史、生态、科技、军事、党建、经济、文化等。因此,有关“电子线路”的相关教学,教师也更应注重“思政教育”的引进,从而给学生拥有批判性与辩证性的学习思维,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及知识,且同时能让学生养成站在哲学角度思考的习惯并以此为其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动力。

(四)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电气专业课程应受社会风气及实用主义的影响,致使具体教学过程往往仅注重了技能与知识的教学而没有能将目光放在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上面。这种状况直到近年因创业与职业道德类课程的开设方得到一些改善。而职业道德课程的开设之所以能对中职电类专业的改革起到促进作用。原因便在于该课程让学生理解到了职业道德对自身发展的巨大影响。虽是如此,但因此类课程开设时间尚且较短,以致“思政”内容与“电子线路”课程之间的联系也较少。对此,中职电类专业教师当前的核心要务亦当放到促进电类课程与思政资源的高度融合之上,“电子线路”课程亦是如此,唯有这样方能强化职业素养在学生心中的烙印深度,继而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绿色环保意识

基于当下社会,“人文素养”与“环保意识”亦当成为专业教育关注的重点。一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环境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則是如何面对如下社会,学生也只有能拥有健康的人文情怀,方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电子线路”专业教学过程还需致力于发展学生的环保意识与人文素养,继而促使学生形成运用自身所学造福人类及社会的正确意识。

二、《电子线路》融入思政元素后的教学途径

(一)完善课程标准

当前,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当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各项标准。当然,新课程改革还不止如此,其在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及评定学生学习成绩方面亦有着先关的标准。至于“电子线路”课程,新课程改革除了要求教师需结合课程特点来促进其余思政内涵的融合外,尚需基于现有经验,将教学的核心分散到培养学生的安全用电、社会责任、环保等观念及意识之上。对此,为确保此项任务的顺利达成,教师可采取项目化的教学方法,通过考核学生或学生团队的任务完成情况来评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开展“二极管整流电路”的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便可布置学生仿真实验的任务并在学生完成过程中提出与学生职业素养相关的具体要求。而后的评价教师亦需综合考量如工艺规范、节能减排、安全意识等诸多方面,以此不仅是对思政元素的落实,更是为了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继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二)构建标准化的思政资源平台

虽然,“电子线路”课程本身便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但因体系尚未形成而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对此,教师需积极致力于标准化思政资源平台的构建,通过集思广益来为思政资源于“电子线路”课程中的融入开辟途径。

如在具体的教学途经中,教师可将科学技术发展与国家命运联系到一起,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敬业、政治认同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电路的基础知识与实际的生产应用相联系,以此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观念。也可以收集一些近代电子领域国际著名企业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国内相关领域企业的发展历史及未来趋势,帮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工匠精神。根据相关资源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类,示于表1。

(三)丰富教学模式,优化思政教育融入过程

若是融入思政内容,势必会导致专业知识课时被部分占用。故为避免因此而导致专业课课时不足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亦当对传统教学模式予以改进。尤其是基于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教师更应尝试运用更多的教学新模式,如翻转课程,混合教学等。

例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线上线下”、“合作教学”等模式,一方面对课程教学予以延伸,另一方面则能借助网络的便利性来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评价,以此将方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确保学生的学习效力。

(四)思政教育融入“电子线路”课程教学的评价

对任何学科及专业教学而言,教学评价均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对此,若能将“思政”亦融入此重要环节,则对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亦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当然,教师亦需对传统的评价环节予以改进,让学生、用人单位亦成为评价主体,以此改变原本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这对课程思政在“电子线路”专业课中的完美呈现势必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继而也能确保“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

总之,当代“电子线路”课程具体教学过程,教师势必需将该课程的设计思路与思政教育串联到一起,以此促进课程的改革与创新,继而在提高课程的教学效力同时亦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熊新荣,石黄霞,付涛.融入思政元素的《电路》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软件:电子版,2019,000(005):32.

[2]张丽、王立国、刘景艳、王允建.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教学大纲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0, No.487(13):84-85+90.

[3]夏莹.融入思政元素的技工院校专业课程教学研究——以电路基础课程为例[J].职业,2020, No.553(15):89-90.

猜你喜欢

电子线路思政元素教学
信息技术在高职电类基础课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职业院校基于技能培养角度如何上好电子线路课程
对口单招班电子线路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