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关于党内政治文化研究述评

2021-03-07刘思帆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

刘思帆

[摘 要]自党内政治文化概念被提出以来,国内学术界从其内涵、特征、功能、意义、问题、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了深入推进党内政治文化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厘清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和架构,进一步系统研究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资源,进一步系统研究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生成与历史意义,进一步推进多种研究方法与学科视角的综合研究。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理论阐释;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21)03-0031-07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自身的政治文化建设,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将“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写入党的文件,明确其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围绕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意义、问题、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

对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是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何为党内政治文化”做了一个相对宏观的概括,“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进行了不同视角的解读。

1.“本意视角”说。持“本意视角”说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就是能够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臧乃康认为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基础上形成的党性文化构成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核,具体指向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核心价值、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生长基因、革命文化是直接源泉[1]。

2.“两种视角”说。姚桓从形成过程和内容两种视角出发认识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党的建设、党的领导等政治活动密切相关的理论思想、理想信念、纲领路线等的高度概括,包括党员内在的主观精神,外在的舆论氛围等[2]。王保庆将党内政治文化理解为党内价值文化和党内实践文化两个基本文化层次[3]。王卫兵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的有机统一[4]。

3.“三种视角”说。持这种观点的国内学者主要从根本遵循、理论基础、本质属性三个方面来理解党内政治文化内涵。关于根本遵循,杨崇磊认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根本遵循[5]。关于理论基础,多数学者承袭习近平总书记的观点,认为革命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源头思想。除此之外,周玉文还认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些重要思想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基础[6]。关于本质属性,马福运认为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党性原则[7]。杨崇磊认为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本质属性。

4.“多种视角”说。李晓娟从政治维度、人民维度、时代维度、文化维度来探索党内政治文化的阶级之本、价值之蕴、实践之基、精神之源,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信仰文化、组织文化、行为文化三者的统一,体现着时代精神、党性和人民性[8]。詹复亮从思想、政治、情感、行动等方面来理解党内政治文化内涵,认为要在思想上坚定追随、政治上绝对忠诚、情感上衷心拥戴、行动上看齐紧跟核心的党内政治文化[9]。

(二)党内政治文化的特征

1.问题意识。基于现实背景,学者们一致认为党内政治文化的问题蕴含着深刻的问题意识。姚桓认为随着全面从严治党逐渐纵深发展,党内政治文化问题是党的建设问题中更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2]。詹复亮等认为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各方面矛盾和问题都能从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上找到根源[9]。肖政军具体提出当前的党内政治文化正遭受资本和权力的“双重围困”,各种腐败文化给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造成了不利影响[10]。

2.坚持党性。不少学者认为坚持党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最大特色”“显著特征”“本质特征”。郝立新认为中国共产党党性凝聚了人民性、秉持了革命性、蕴含了先进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显著特征[11]。王卫兵认为坚持党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最大特色,体现在思想的先进性、信仰的坚定性、立场的人民性、组织的严密性、纪律的严肃性、作风的纯洁性等方面。文丰安认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党性特质具体体现在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实践中[12]。冯灵芝则根据无产阶级政党本质,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归根到底应该是政治性和人民性,既强化了党员干部的身份认同,又回答了“为什么人”的问题[13]。

3.实践性。王卫兵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在长期的革命和执政实践中形成,并将继续在改革实践中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实践性[14]。除此之外,文丰安认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实践性还体现在它直接指导着政党及其党员的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传播发展[12]。陈文的观点较文丰安进一步具体化,指出党内政治文化的实践性还体现在它既要为政党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也要适应和影響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15],完成它塑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政治使命[16]。

4.先进性。周玉文认为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具备超越现实社会的相对独立性,蕴含着超前于现实社会文化的先进性[6]。臧乃康认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1]。仰义方指出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上,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党内政治文化先进性的来源[17]。

(三)党内政治文化与相关概念关系

1.党内政治文化与政治文化

“包含”说。王卫兵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组织内部的政治文化,是属于政治文化的亚文化,反映了政治文化的普遍性与民族性的文化特质[4]。杨崇磊认为处于政治体系权力核心位置的执政党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主导着整个国家社会政治文化发展趋势的主流政治文化[5]。

“不包含”说。李燕从概念主体、概念依据两方面具体论证党内政治文化与政治文化不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认为西方政治学家所提出的“政治文化”是为了给资本主义政治扩张提供理论支撑[18]。

“辩证”说。蒋锐认为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母体,党内政治文化是政治文化的次级形态、亚文化,但二者的建构主体、影响布局、效用等方面存在质的差异[19]。臧乃康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既有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文化元素,又有独具的政治属性[1]。

2.党内政治文化与政党文化

“包含”说。张立伟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特色概念,存在于政党组织内部并发挥作用,反映一个政党在指导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9]。蒋锐认为党内政治文化还能够映射政党政治发展的运作态势[19]。

“超越”说。这种观点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源于政党文化,又超越政党文化。王卫兵认为相较于政党文化,党内政治文化更加强调党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道德品质,更具现实性和针对性,更能体现一个政党组织的特殊性[4]。

“同质”说。李燕认为政党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虽然在观察视角、主体侧重、内部构成方面存在差别,但二者同是政党的文化现象,都具有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18]。

(四)党内政治文化的功能

1.引导功能。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引导功能体现在对党员干部的思想、行为的引导。孙成武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可以培育广大党员干部的健康政治意识,使他们自觉践行党的奋斗目标和宗旨[20]。李燕认为党内政治文化的引导功能具体体现在引领党员政治认知的正确走向并使其深化为政治信仰、培养党员的忠诚与热爱以及与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决心与勇气、引导党员政治行为取向的自觉性这三个方面[18]。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引导功能不局限于党内,还体现在对全社会的引导。方世南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文化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对全党和全社会具有政治导向作用[21]。臧乃康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对党内政治体系的建构和维护、国家政治发展、公众政治参与的实践等都产生影响[1]。

2.教化功能。“教化功能”之说基本指向党内政治文化作为一个精神文化,能够“以文化人”。孙成武认为党内政治文化能够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价值观,抵制腐朽落后价值观的侵蚀,提高对党内政治的认同感,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践行[20]。王立峰认为这种教化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党员个体行为、党内法规制定、各级党组织建设等产生持续性的影响,用政治文化元素形塑广大党员的执政意识[22]。陈文认为这种教化是常态性和有效性的教育教化[15]。

3.约束功能。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们通常从党内政治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的角度提出“约束功能”。臧乃康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党内规范使组织成员在既定的框架内行动,对各级党组织及成员具有强大的规约功能[1]。杨崇磊认为这种组织文化会影响组织成员的价值取向、心理倾向,使组织成员从简单的物理聚合升华为精神上的紧密团结[23]。王立峰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对广大党员的权利观念和权力行使产生积极影响,形成自我约束[22]。

二、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

学者们主要从全面从严治党总布局,党内政治生活与政治生态,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三个层面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进行了诸多论述。

(一)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保障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问题,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自觉[17]。刘成喆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价值就是为全面从严治党建立一个坚实明确的思想文化和精神支撑[24],使其成为规范党员干部的无形力量[25],保障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细处[26]。这是发挥政治文化潜移默化、“以文化人”的功能以形成良好文化氛围,从“柔”的一方面来实现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障[9]。王立峰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能够强化文化因子对制度执行的引导功能,又能够通过文化信息辐射提升党内政治认同水平,是涵括了制度和思想两大文化因子、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重要保障[22]。

(二)有助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对党的事业具有中流砥柱作用,消极腐败的党内政治文化会对党内及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6]。一方面,党内政治文化有助于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王立峰认为民主化和法治化是政治生态的重中之重,在党内政治文化中体现为党内民主文化和党内法治文化。其中,党内民主文化推进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党内法治文化建设稳固了党内政治生态秩序[22]。另一方面,党内政治文化有助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刘晨光认为党内政治文化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坚实文化基础[27],影响和制约着党的运行状况和精神状态[17]。

(三)有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需要具备积极应对复杂的执政环境、国情社情与國际局势的能力。詹复亮认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发挥其强魄育人的基础性作用[9]。魏晓文认为有利于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进一步净化思想灵魂,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26]。王立峰认为,通过党内政治文化增强党性及党的凝聚力,各级党组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守党的文化信仰,统一党的思想,从而提高党的实践能力,强化党的政治领导能力、党员组织能力、群众动员能力和自我净化能力,进而提升党在新时代的执政能力[22],使之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要求[28]。

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目前,党仍然面临着复杂的执政环境,各种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复杂因素不断滋生,国内学者着眼长远又立足当下,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分析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政治认知不足

詹复亮认为党内存在一些党员对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9]。王立峰认为部分党员对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利益思维与服务需求等关系的认知与中央要求有偏差,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民主意识薄弱、腐败问题和“四风”问题等[29]。周玉文认为党内存在一些人面对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新举措宁愿抱残守缺的状况,这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一定挑战[6]。李斌雄认为现阶段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遭遇的最大难题就是部分党员干部不讲政治。

(二)党内政治价值体系存在一定离散风险

一是封建残余文化影响。由官僚政治体制衍生出的“官本位”“权本位”思想、特权思想,衍生出了等级制、专制主义、宗派主义等一系列封建观念[4],还有官僚主义、阶级主义[24]、个人凌驾于组织的家长制思想[20]等封建残余文化。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权钱交易、任人唯亲、跑官要官等现象[4],与封建社会残余的糟粕文化息息相关。二是西方腐朽思想侵蚀。周玉文认为西方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粹主义、群氓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先后流入,将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6]。刘成喆等认为这些价值观念与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相违背,不仅容易败坏个人修养,还解构着社会有机整体[24]。三是市场经济冲击。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信念不坚定的党员干部容易抵制不住金钱和物质的诱惑,思想作风开始腐败,将市场经济的交易规则带到党内政治生活中,罔顾国家法规党纪[24],以权谋私、损公肥私、贪污腐败,侵害人民利益,损坏国家形象[14]。

(三)党内意识形态的安全面临一定威胁

一是多元文化对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的冲击。孙成武认为当前我国主流与非主流、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外来等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局面带来新思想理念的同时,也危及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党的政治信仰[20]。王立峰指出一些具有理论性系统性的不良意识形态会导致部分党员封建迷信、信仰虚化[29]。二是受党内政治生活中消极现象的影响,部分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出现扭曲。姚桓认为党内政治生活中存在的如默认的“潜规则”、选拔干部中的“逆淘汰”、坚持原则被孤立等消极现象会影响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效性[2]。仰义方认为一些党员干部受到以庸俗“关系学”、官场“厚黑学”、政商“潜规则”为代表的各种“病态”文化的消极干扰,理想信念出现动摇,价值观念出现扭曲[17]。

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

学界在系统分析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也在路径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灵魂塑造、内容充实、环境维护、典型示范和影响力扩大等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

(一)塑造灵魂:加强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

第一,加强理想信念培育。坚定理想信念即是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6]。孙伟认为应当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首要环节[30]。仰义方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武装无产阶级政党[17],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寓于具体的社会实践之中从而实现潜移默化的效果[3]。第二,加强文化自信教育。王广峰提出通过加强党的使命教育来强化党内政治文化的信仰性[31],郝立新提出通过文化自信教育,廣大党员增强其对政治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11]。第三,加强党性教育。李燕认为要对党内成员进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党史国史、党纪党规为主要内容的党性教育,以提高党员的“底线”意识,提高对党内政治生活的认知[18]。第四,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杨崇磊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理论引领[5]。杨松菊认为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6]。

(二)充实内容:汲取人类文明的思想文化资源

第一,汲取马克思主义思想,增强科学性。仰义方认为从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汲取营养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17]。王广峰认为应当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政党文化建设的基本精神并将其作为根本指引[31]。第二,汲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巩固根基。一方面,取其精华。李晓娟提出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政治观念、优秀政治道德资源和崇高政治品格[8],王广峰具体提出应当挖掘“修身”理念、“治国”方略、“平天下”思想。另一方面,创新发展。杨松菊认为应当通过改造,赋予一些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使其最大程度为党的建设发展提供思想启迪[16]。刘成喆提出要将传统智慧和文明运用到现实实践中,不断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优良政治文化。第三,汲取革命文化,永葆革命底色。红色文化生动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价值观。周玉文等指出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既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也包括实体性的革命文物、文学艺术作品等[6]。李晓娟认为只有以革命文化为创新源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永葆革命底色[8]。第四,汲取西方政治文化的有益成分,丰富内容。宋义明认为建设党内政治文化要具备全球视野,注重“吸收外来”,即积极吸收先进的政治理念[25],如西方文化的契约精神[24]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文化建设的规则意识、法制观念、科学精神等[31]。此外,周玉文强调在借鉴西方政治文化的有益成分和一些具体做法时要有辨别,通过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方式不断吸取外来文明的养分,用之发展党内政治文化。

(三)维护环境:建立健全的法规制度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党内政治文化的相关制度建构,为维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环境提供重要保障。齐惠认为“为公去私”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应在“准入”“管理”“奖惩”三方面下功夫[32]。何虎生认为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来健全党内制度体系,既要规范选人用人制度,又要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为党内政治文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33]。马福运认为要建立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社会监督有机统一的立体化监督体系,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建构坚实的防火墙[7]。方世南认为“认同”是发挥党内政治文化效用的基础和前提,提出建立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党与人民群众交流对话和信息沟通制度、构建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的调研分析评价制度、健全党内政治文化传播制度等来提高党内政治文化的全民认同度[21]。仰义方认为制度设计要有益于抵御腐朽思想,提出推进以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决策机制、考核评价机制为重点,比较系统完整的党内制度体系设计[17]。王立峰认为要强化意识形态整合机制和不良意识形态批判机制,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党内的主流地位[29]。

(四)典型示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

李燕认为党员干部的优秀品格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18]。第一,要严把选人关。马福运提出要发挥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杠杆和导向作用,首先要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标准[7]。王保庆认为要选择吸引全社会的优秀分子以确保党内政治文化主体的先进代表性[3]。第二,加强党员干部自省。魏晓文认为要加强党员干部对自身行为的文化自省、自警、自励,用积极向上的文化充实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26]。第三,扩大党员干部影响力。刘成喆认为党员干部要先以良好的行为修养感染家人,让家风带动党风,影响社会风气,最终实现党内政治文化深入人心[24]。仰义方提出党员干部要以组织优势,运用现代技术创新建设途径,通过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的政治思想认同,增强党内先进文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17]。

(五)扩大影响:不断创新传播内容和方式

第一,传播内容要契合党员需求。王立峰提出在党内政治文化传播形式上要善于使用时代话语,将文字、实务公报与图片视频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内容要直面党务现实问题,契合广大党员的实际需求[22]。仰义方提出党内政治文化要变口号式的抽象阐释为形象化的大众宣传,以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融入网络平台之中[17]。第二,传播方式要不断创新。王卫兵认为要在技术、手段、载体、平台上实现新的突破,创新党内政治文化的宣传教育方式[14]。王保庆具体提出要善于运用主流文化传播平台和渠道,如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推送等[34]。仰义方认为不仅要善于运用微信、微博、微视频新兴媒体,还要发挥如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作用,共同推进党内政治文化的传播广度和深度。王立峰提出将党内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自媒体平台紧密结合,形成“国家—个人”与“个人—个人”相结合的多维传播格局,实现对传统“国家—个人”单一传播维度的超越[22]。

五、述评

从已有的成果来看,自“党内政治文化”概念提出以来,学界反响强烈、互动良好。但由于此话题提出时间并不是很长,整个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研究成果多以报刊、期刊论文为主,相关学术专著比较少,对一些问题的研究还处于探索与争鸣时期。

概括起来,当前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第一,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关于内涵解读,虽然学者们表述的视角不同,但也涉及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要素,形成了初步的理论成果。但是,也正因为视角不同,各种党内政治文化理论因缺乏共同的理论前提和运用场域而难以形成规模化的学术争鸣。第二,党内政治文化的功能。学界基本达成功能共识,但是对功能的层次划分和起作用的本质的探索不够深入,这会直接影响后面的路径研究。第三,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学界基本达成理论意义共识,但是缺乏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在实践方面的阐释,需要结合具体实际将意义进一步深化。第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困境及路径。学界清醒地认识到了黨内政治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内忧外患的困境,但路径建构常常过于侧重某一层面或某一领域,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基于当前研究现状,未来学界应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深入研究。

第一,进一步厘清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和架构。内涵的厘清首要是概念的界定。党内政治文化到底有没有一个学界公认的概念?当前党内政治文化提出的历史背景和最大的现实指向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文化有什么关系?与政治文化是否属于同一范畴?党内政治文化主体、客体、载体、作用机制、本质特征是什么?

第二,进一步系统研究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资源。从学界研究成果来看,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挖掘不够深入,即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内政治理论相关论述中,具体哪些思想理论对目前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建设性意义?这些思想与党内政治文化的思想连接点在哪些方面?党内政治文化如何体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西方的政治文化思想研究,要多关注其发展的方法论。

第三,进一步系统研究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生成与时代意义。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其生成建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基础上,党内政治文化看似是新词,却经历了深刻的演变历程,演变过程中也产生了相当多的建设经验,这些都需要深度挖掘。此外,作为党内“软”约束,党内政治文化与其他刚性约束一起构成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保障,需要进一步从学理和实践两个维度研究党内政治文化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为什么能”“怎么样”起保障作用。

第四,进一步推进多种研究方法与学科视角的综合研究。其一,坚持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相结合,加强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的全面性、整体性。其二,拓展多学科交叉视角研究。当前研究成果更多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范畴,党内政治文化涉及政治学、政党理论、心理学等多学科内容,拓展多学科交叉视角研究也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研究系统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臧乃康.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要义和优化路径探析[J].晋阳学刊,2018(6):77-82.

[2]姚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初析[J].理论学刊,2018(6):25-31.

[3]王保庆.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16):48-55+158.

[4]王卫兵.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趋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3):104-111.

[5]杨崇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历史嬗变与基本经验[J].湖北社会科学,2018(9):26-35.

[6]周玉文,唐正芒.党内政治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建构理路[J].学习与实践,2017(6):5-11.

[7]马福运,上官楚瑜.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要素及其建构[J].思想教育研究,2019(9):47-52.

[8]李晓娟.论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四个维度[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5-12+195.

[9]詹复亮.从战略层面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党建,2018(2):35-36.

[10]肖政军.党内政治文化:概念之辨与研究进路[J].湖湘论坛,2020(1):131-144.

[11]郝立新.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J].党建,2018(3):14-15.

[12]文丰安.关于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党的文献,2018(5):23-27+49.

[13]冯灵芝,周显信.发展积极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三重维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札记[J].南京社会科学,2017(12):7-14.

[14]王卫兵.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定位与建设路径[J].中州学刊,2017(8):17-22.

[15]陈文,柏友琴.文化兴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理论意涵与建构路径[J].新视野,2020(1):105-109.

[16]杨松菊.坚定党内政治文化自信:新时代党建新课题[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97.

[17]仰义方,戴立兴.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逻辑导向与路径选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5):104-112.

[18]李燕,罗永宽.党内政治文化的导向功能及其实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5):56-58.

[19]蒋锐,齐高龙.基于内涵、品性及路径下的党内政治文化[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01-108+143.

[20]孙成武.党内政治文化与党的政治建设:逻辑、问题与路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19-25.

[21]方世南.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研究[J].理论探索,2017(5):77-81.

[22]王立峰,潘博.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理论内涵、实效功能与推进路径[J].河南社会科学,2018(11):30-36.

[23]杨崇磊.党内政治文化内在逻辑的理论审视[J].理论月刊,2017(11):122-126.

[24]刘成喆.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定位与建设路径[J].人民论坛,2019(24):208-209.

[25]宋义明,杨抗抗.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需处理好四对关系[J].人民论坛,2018(29):46-47.

[26]魏曉文,董蕾.新时代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州学刊,2019(1):17-22.

[27]刘晨光.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要义与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19(2):59-65.

[28]石玉威.新时代如何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人民论坛,2019(1):64-65.

[29]王立峰,潘博.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7-14.

[30]孙伟.从革命文化中汲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营养[J].红旗文稿,2017(22):20-22.

[31]王广峰.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J].人民论坛,2019(21):88-89.

[32]齐惠.公私之辨: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理论视野,2017(8):56-60.

[33]何虎生,赵文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及实现路径[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4):160-167.

[34]王保庆.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N].学习时报,2017-10-30(5).

(责任编辑:史成虎)

(校  对:向 媛)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文化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构筑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党内先进政治文化与党内法规制度的相互作用
提高党内政治文化全民认同度研究
党内政治文化的价值定位与建设路径
试论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
培育党内政治文化需要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政治生态关系研究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