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园体育课程建构

2021-03-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动作技能

(西藏民族大学 陕西 咸阳 712000)

前言

幼儿时期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证实,体育活动对发展幼儿体质健康以及幼儿认知、创新和社会能力有促进作用。我国没有统一的幼儿体育活动内容教学大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虽将动作发展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目标,但目标内容不具体且缺乏系统性,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因为各地方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以及个人对幼儿体育活动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不足,在实际的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1、动作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3-6岁是幼儿走、跑、跳、投、攀、爬等一般基本动作发展的关键期。根据“最近发展期理论”,如果幼儿一旦错过技能的最佳学习时间,在后期学习动作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且效果不明显。基本动作技能是知觉能力和体能进一步提高的起点,是技巧动作发展的必要条件。注重幼儿时期基本动作技能发展,增加动作技能储备,为小学体育课程打下基础,做好体育上的幼小连接。辛利等学者认为在幼儿教育中静心动作为主的教育对幼儿有显性及隐性知识的掌握有促进作用,此外动作发展还与动作学习以及提高身体素质水平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赵广高等人对幼儿体力活动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体力活动尤其是中大强度体力活动能促进其生长发育,据此要重视体力活动的科学性。在幼儿教育要重视在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要通过开展科学的体育活动课程以达到幼儿生长发育的活动量,为幼儿健康成长打下基础。

2、从动作发展视角审视我国幼儿体育健康课程开展现状

2.1、幼儿体育健康课程教学目标模糊

目标具有导向引领作用,教学目标亦如此,并且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开展以教学目标为标准。《指南》中对幼儿动作发展目标与体质健康内容上的混淆,目标不具体且缺乏系统性,对幼儿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教育不能单纯的了解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幼儿动作发展也不能直接理解为一般学校体育课程中学习的动作技能。欧美国家在对幼儿体育目标研究早于我国,认为幼儿体质、身体素质是动作发展的副产品,强调以动作发展为载体发展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能力。由于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和教学素养的差异,传统体育教学思想会影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教师对“体育”的理解缺乏全面性,其课程隐形功能发挥不足。当前有部分学校通过外聘优秀体育教师进行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但我国幼儿基数大,教师数量难以满足需求。

2.2、幼儿体育健康教材匮乏,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

近些年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重智轻体”的观念在我国依然存在,加之学前教育未能纳入我国义务教育体系,造成前期对幼儿教育特别是体育教育上的忽视。随着社会生活及环境的变化,幼儿体育健康方面的教材出现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等问题,而教材是知识内容的载体,教师利用教材作为参考,对教学的计划、制定以及设计方面都具有积极影响。《指南》对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但对教学内容只是进行的引导,幼儿园在开展体育活动时随意性较大,对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负荷量控制都缺乏监控,和中小学学校体育相较而言比较薄弱。无固定的教学内容,幼儿大班、中班、小班的体育活动内容衔接不紧密,缺少能力培养递进性。

2.3、幼儿体育游戏活动与能力发展相分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体育教学活动要以游戏为主,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学习以实现教育目的。目前我国幼儿游戏活动教学质量监测效果较弱,欠缺对游戏活动内容、强度、密度、难度等要素监控,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中过于倾向教学的趣味性,出现过度游戏化倾向,过于偏向幼儿的轻松愉快及安全因素,游戏课程出现模式化现象。此外,在幼儿3-6时进行基本动作学习至关重要,目前幼儿园游戏设计与动作发展的融合度不高,游戏活动与一般动作发展内容相脱节,占幼儿大多体育活动时间的游戏课程应与一般的基本动作发展相结合,在游戏活动体验过程中发展幼儿的一般运动技能。

2.4、幼儿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滞后

教学评价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最终作用于教学实践的活动,包括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评价。教师方面,核心是对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方面的评价,目前缺乏关于教师系统全面的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教师对自我的评价反思较少,使得幼儿体育教学评价的诊断、激励、调剂及教学作用不能完全发挥,不利于幼儿身心教育的开展。对幼儿评价应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指南》中要求发展幼儿平衡、力量与耐力、灵敏与协调等活动能力”。《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中对幼儿体育活动能力的测试及评价不能科学反应幼儿体质健康,统一的测试项目不同测试标准的评价形式不能科学对反应幼儿的身体发展状况,评价体系应全面化的包含运动能力、体质健康和体育品德等方面。

3、动作发展视角下幼儿体育健康课程建构

3.1、课程的基本目标

(1)幼儿体育健康课程总目标。

幼儿体育健康课程依据《指南》建构总目标,根据3-6岁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将幼儿基本动作融入体育课程当中,通过体育活动中基本动作的练习运动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协调、灵敏、力量和耐力等素质促进幼儿动发展,提高幼儿体质健康水平;通过集体性游戏幼儿间相互协作完成游戏过程,培养幼儿的运动乐趣,使幼儿的有合作的意识,增强幼儿社会性;体育课程规则约束中静心规则意识教育,能较好规范日常行为及日常生活习惯,做好“身体”和“心理”的幼小衔接。

(2)幼儿体育健康课程分目标。

运动能力目标:运动能力目标体现在认知、技能体能以及人的身体形态上,通过体育课程幼儿要对人的基本构造有一定了解,在体育活动中掌握一般的动作发展的技能,学会对自己的保护。通过体育课程发展幼儿发展“关键期”的各项素质,能较好地发展速度、灵敏、协调、柔韧和平衡等能力,根据认知、技能和体能三个方面,幼儿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分层设立3-4岁、4-5岁、5-6岁发展的具体目标。

体质健康目标:在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幼儿在身体与心理上的健康,一方面能积极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增强身体机能,精力充沛,培养兴趣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游戏等集体参与内容,使幼儿更好的应对集体生活,增强心理健康,并按分层设立发展的具体目标。

体育品德目标:体育课程教育中进行活动会有规则约束,要求幼儿主动遵守规则,违反规则将会受到一定的惩罚,通过课程教学养成规则意识。“体育”和“德育”是相互渗透的,体育活动能培养学前儿童团结协作、遵守规则、吃苦耐劳等优良的品质,体育活动中对动作和姿势的要求能培养学前儿童对美的感受和创造。

3.2、幼儿体育课程基本内容

(1)按年龄层构建幼儿体育教学内容。

幼儿体育课程内容构建应包括显性内容和隐性内容两方面的内容。根据幼儿动作发展规律及身心特点按不同年龄按3-4岁、4-5岁、5-6岁分层次设计幼儿体育教学内容大纲,并细化教学内容,不同年龄层的教学内容要有递进性,教学内容设计难度、强度、密度等要由小到大,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例如,3-4岁幼儿学习一般基本动作,各种类型走、跑等动作,4-5岁将单个基本动作与器材相结合学习,5-6岁能独立完成相关完整技能活动,为幼小衔接打下基础。

(2)按幼儿动作发展构建体育教学内容。

根据《指南》中以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为依据,建立不同年龄阶段的、循序渐进的、由易到难的位移技能、非位移技能及操作技能的可操控的体育活动体系,因此可以根据幼儿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的不同方面,建立主要针对非位移技能、位移技能、操作技能发展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层设计不同动作发展内容。幼儿的发展动作技能不可能独立发展,还要设计综合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在一定掌握好一般动作技能后,可以进行多种技能练习的内容,教学内容形式多样,有利于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教学参考。

3.3、幼儿体育课程的组织

(1)按运动能力分班组织幼儿体育课程教学。

据调查研究年龄相同的幼儿在心智、运动能力存在差异,单纯的按年龄分层教学可能会导致幼儿运动能力及心理负荷上的差异的忽视,达不到组织幼儿体育的目的和效果。一般在实际教学课程中按照幼儿的体性特征,接受能力科学分层逐步实施,在教学实际过程中调动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善于发现和解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在心理和动作上的问题并进行合理调节纠正,做好总结与教学记录,给予运动能力差的幼儿更多辅助。

(2)拓展多样化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普及,在幼儿体育教学过程可以拓展多种形式采取多样化的,除按分班教学外,还可以按照性别、兴趣等分组组织教学、个别教学等,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幼儿园实际拓展更多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组织形式。如男、女幼儿思维及发展方面存在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按性别分组的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减小性别差异导致接受程度的不同。打破传统的按班级教学形式,重视幼儿各方面的差异性,更好实现因材施教,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4、幼儿体育课程的评价

(1)对幼儿发展评价。

幼儿的评价除对运动能力的定量评价还必须重视对幼儿意志、情感等内在的评价,评价要全面化、综合化。目前我国幼儿采用国民体质监测指标进行测试,缺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而制订的评价指标,评价成人化。在动作发展测验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及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符合幼儿的具体测试内容,对运动能力发展进行定量评价,改变评价成人化现象,形成具体的评价体系。在幼儿隐性知识面的评价上,幼儿园及教师要采取灵活的评价方法手段和方法,对于不同幼儿采用不同评价标准。

(2)对教师工作评价。

评价时要对教师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与组织管理的合理科学性,对幼儿参与体育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排除和常见的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基础医护知识,及幼儿参与幼儿体育课程积极性和对学习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一个综合评价。评价是为增强教师的执教水平,对幼儿教师进行幼儿体育知识专项培养,使全体学前教育教师掌握基本的体育活动技能及方法,使之能够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正确地发挥自己的技能优势,不断提高教学者的教学水平,熟练掌握幼儿体育教学的科学理论知识,充分认识幼儿每个时间段的身体特征和心理变化,做出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和变通,提高执教水平。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动作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动作描写要具体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画唇技能轻松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