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初心”回归视角审视精英体育的未来发展

2021-03-06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精英初心群体

(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1、引言

2019-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的影响,各国体育赛事和会议相继传来推迟或取消的消息,如原计划于2020年4月19日在北京召开的第18届世界体育大会被迫取消,东京奥运会的举办期由2020年暂定推迟至2021年7月23日—8月8日,“欧洲杯”、“美洲杯”相继宣布推后一年。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第14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第6届亚洲沙滩运动会、2021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21西安全国运动会,也将因疫情在国际上尚不明朗的蔓延态势,而面临进一步不可测的波及。2020年原本是“体育大年”,各种赛事汇集,但如今所有运动项目和赛事都因疫情而遭受打击,使本该获得巨大关注和发挥较大影响的赛事,突然间相继沉默。虽然赛事的相继取消给我国竞技精英运动员和普通民众带来一定的不适感,但没有比赛的这段时间,却是我们最好衡量竞技运动价值和反思改革精英体育对大众体育导向正确性的最有利时机。

2、含义概述

2.1、精英体育

《辞海》将“精英”定义为:“社会的具有卓越才能,或身居上层地位并有影响作用的杰出人物,在一定社会里得到高度评价和合法化的地位,并与整个社会发展的方向有联系,散布于各行各业,可窥测社会分层现象”。而精英教育思想,可追溯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他在书中指出教育应该培养聪明的人,使之具有哲学家的理性和智慧,进而来治理国家。精英体育教育思想源自古希腊,最初是培养社会精英的附属品,其目的就是要培养世界的征服者和统治者,如,斯巴达的全民军事教育体系,可使接受体育教育的人能更好地担负各种社会职责,并获得坚忍不拔的品格和忍受巨大痛苦的能力,使全国公民具备保卫国家和侵略的能力。近现代的精英体育运动在西方国家发展迅速,与阶级、经济、地位紧密联系,西方国家以开展全球体育竞赛的方式,打造体育榜样,对大众体育运动的开展和组织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李国军指出精英体育包括体育技术精英、体育政治精英、体育知识精英、体育经济精英四个部分。可见,精英体育不单指竞技体育,而应是竞技体育的上位概念,它指向的是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具有突出的能在体育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发挥作用的技能,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杰出能力和超强影响力。

2.2、初心回归

“初心”指起初的心意,原初的信仰,最先出自《华严经》,原指佛教徒踏入佛门时,心中秉持的成佛利生之心和求法向道之愿。“初心”源自人天赋的道德观念,生而具有的“回端”善性,倡导的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持续坚守。以习近平为中心的党中央,曾提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那么以政治精英体育群体、经济精英体育群体、知识精英体育群体和技术精英体育群体等共同组成的精英体育群体的初心和使命又是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在奥运会等大型赛事上对金牌数量追求和国家形象的彰显?源自西方的精英体育的最初理念在于通过体育塑造具有精英品质的人,注重的是人的内、外兼修,期望通过集体教育制的方式使全世界的青年具备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做出贡献。但现今以奥林匹克为首的精英体育群体的导向似乎在偏离精英体育最初理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20世纪80年代奥运会的商业化运作和运动员职业化的转型,使国家间基于赛事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兴奋剂事件和裁判行为失当事件层出不穷、屡禁不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反思并加以改善。提倡回归初心,就是要不忘本心,即为何成立,为何发展?就是要不忘历史,吸取经验,自省后再出发,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摆脱功利和私心。

3、利弊之辩:西方精英体育发展之现状

3.1、西方精英体育发展利面分析

第一,有利于树立国家形象,突出国家立场。纵观全球,在精英体育发展过程中,尤其在技术精英体育中均表现出较强的“国家立场”,代表团、运动队、运动员等都带有国家标识,将国家意志、精神、制度、团体组织文化等嵌入运动赛事中,使个体和组织更有代表感、国家感和神圣感,以彰显国家意志和国家形象;

第二,通过竞技精英群体吸纳更多体育爱好者。竞技精英群体处于人类身体运动文化中的最高位阶,对于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极具象征意义,因而被赋予复杂的政治情感与社会情愫,这是竞技体育的魅力与价值所在,也是竞技精英群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精英体育已经成为国家展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的主要途径,精英体育可以创造民族英雄从而刺激基层体育的发展,激励他人效仿;

第三,有利于交融与互通世界多元文化。精英体育在融合各界体育精英来展现体育魅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知识精英体育群体的相互交流,使世界范围内的多元文化和文明实现互融互通,人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精英运动及文化传承中去,让更多民众了解体育的文化特性,引导人民正确对待体育传统文化。

3.2、西方精英体育发展弊面分析

第一,突出运动的竞争性,不利于运动员的健康发展。现今西方精英体育对民众的引导主要突出体育的竞争性,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是身体与心理上的比拼,还加入了国家间知识与科技的竞争,参与技术比赛的精英群体逐渐年轻化,大多数运动项目运动员的最佳竞技表现在14-22岁,过早的接触高强度的体育专项训练对他们的心理、身体、文化知识学习、品德修养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有些运动员为在比赛中为取得满意的成绩而服用兴奋剂,给后期的身体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第二,国家界限明显,不利于包容教育功能的发挥。在全球大量体育协会和俱乐部兴起的社会背景下,现代精英体育群体思想上已完全挣脱古代体育的宗教、地方或封建限制,全球体育活动允许以国家代表队的形式公平参与,但这却引发了国家之间新的冲突和矛盾,例如,我国就曾因为 “两个中国”问题而缺席了从1956-1976年的历届奥运会。在强烈的国家政治标签引导下,使得国与国之间的群众明争暗斗,火药味十足,经常发生赛场体育迷殴斗事件;

第三,注重利弊得失,丧失生活娱乐功能。出于从国家荣辱观出发的记者团体,相机聚焦的焦点引导民众关注的仅是在大型赛事中取得金牌的竞技精英群体,较少涉及竞赛中顽强拼搏精神的引导和竞赛背后民众付出的典型报道,致使全球树立一种唯金牌至上的体育胜负观,过分看重赛后成绩,忽视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生活娱乐属性。

4、精英体育的初心回归方向

4.1、精英体育要回归包容

古代奥运会建立在城邦和公民的政治基础之上,独立的希腊城邦之间虽然存在竞争,但都视奥运会为平等沟通的场所,为了保持文化上的统一共性和先进性,人们利用这一平台以摆脱 “野蛮人”的标签。顾拜旦在恢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倡导的办赛理念也没有明显的国家政治标签,体现了真正的开放包容之心。但在现今全球大型的赛事中精英群体对民众的引导方式使得国家间和个人间的关系常处于彼此割裂的状态,没有真正成为融合统一的整体。主要表现为:(1)举办地均由西方国家包揽,少量流向亚洲发展中国家,从未向非洲国家倾斜,奥运五环中的黑色一环实质上一直在缺位;(2)全球大型赛事崇尚精英至上,强调国家荣誉和英雄主义,不属于普遍多数,只属于极少一部分人;(3)有些国家依然受封建思想束缚,不予许或歧视女性体育精英参赛。体育回归包容,需要精英群体首先具有包容之心,平等尊重每一位体育人,不论男女、不论肤色、不论国族均一视同仁,先在内部消除分歧与隔阂,形成一个互相包容的精英团体。在外部,摒弃以自我为中心式的包容之心,达成自我与他人的同一,多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避免因文化习俗、传统观念、宗教信仰、价值追求的不同而造成矛盾,从“我能向你传达什么”向“你能接受我什么”实现传播自我的方式转变,促进包容理念深入人心。

4.2、精英体育要回归教育

精英体育不只展现为国家赢得荣誉的强烈政治功效,而应该更多的展现引人深省的教育理念价值。卢梭在名著《爱弥儿》中说道:“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体育正是这一教育理念最好的展示。首先,体现在奥林匹克的技术精英群体中,如皮埃尔·德·顾拜旦(Pieere de Coubertin)深度挖掘除祭祀之外古代奥运会的社会教育意义,历经千辛恢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奥林匹克运动中植入团结全世界青年而教育之的理想,《奥林匹克宪章》中规定消除歧视,以友谊团结、公平竞赛和互相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年;其次,体现在我国儒家文化当中,韩国朴信灼教授2008年访问我国时,因为觉得我国儒家学术倡导的仁爱忠恕、礼义廉耻和奥林匹克的理论十分契合,曾建议我们在山东曲阜孔子家乡建立奥林匹克学院,将奥林匹克精神和儒家文化融合宣扬给民众;再次,体现在政治精英体育人物引领中,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中就曾写道:“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时提出“体教融合”思想,呼吁让体育回归教育,发挥体育的立德树人功能;最后,体现在知识精英体育群体中,著名教育家张伯岑说过:“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教会学生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古希腊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柏拉图说:“一个喜欢体育锻炼的人,一定会有一颗坚强的心!”。

体育回归教育,需重视精英体育的人文价值和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要摘掉体育的“副科”之帽,让体育走到教育的中心来,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顽强拼搏的体育氛围。发挥好精英体育榜样的教育作用,引导人民大众在看比赛的同时接受体育文化教育的熏陶,重新回归奥林匹克恢复之初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使青年能以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为标杆,树立自己的高尚道德体育哲学人生观和终身体育生活方式。

4.3、精英体育要回归为民

我国自古强调“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西汉贾谊在《新书·大政上》中写道:“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尚书·五子之歌》中曾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充分体现了民于国之利弊要害,政事尚且以民为第一考量标准,精英体育也应该从政治国家角色扮演逐渐回归以民为本的本心。郑小九曾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期发表《谁的奥林匹克?》一文,发出奥林匹克运动是属于精英的还是属于大众的疑问,指出现代奥运会由于商业化和运动员职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将技术精英群体变成了演员和可出售的商品,把民众变成了观众和消费者,他认为奥运会是属于精英和大众的,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两者均造成了伤害。这种西方倡导的商业和竞争体育理念,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为民思想在夹缝中生存。

那么该如何让精英体育更好地回归为民本心呢?首先,应该回归本源性的重在参与,构建快乐形象,以参加奥运会为主的精英体育应该返璞归真回归为人民谋辛福的初衷,倡提重在参与、享受比赛,不以金牌得失为成功的标榜,实现参赛目标从争夺金牌单一取向向争夺金牌和享受比赛双向转变;其次,应该回归朴实性的为国争光,使精英体育成为全民参与体育的榜样和动力,给民众树立良好的体育精神道德风向标;最后,在精英体育赛事平台下创建大众参与的赛事平台,让精英体育更贴近民众,促进精英体育与大众体育共同发展。

4.4、精英体育要回归生活

体育就是生活,产生于大自然和部落斗争中,存在于实实在在的日常。在远古时期用于捕杀猎物、获取食物、部落竞争厮杀,获取生产生活物质资料,现今体现于危险逃生、情绪减压、生活调剂、生命体征中。将体育价值融入到体育生活实践,可以影响整个民族的体育文化习俗。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启动全民健身工程项目,旨在为全民生活健身构建体育场地设施,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场两台”(一个篮球场,两个乒乓球台),在城市建设全民健身广场和主题公园,真正将体育融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提倡一种非强制的,非标准化的,更具人文性的服务供给思路,使体育更加充满活力。2017年第13届全运会做出巨大改革性举措,在运动会上增加群众体育比赛项目,设置19个大项,126个小项供业余选手参加,开启了我国精英体育向全民运动改革的新尝试,让人民群众成为了比赛的主体,让普通群众在赛场上充当了主角,推动了构建一切为了人民的“大体育格局”的形成。真正的体育应当悄无声息的融入人们的生活,让全民拥有参与感,应当促进各族人民群众体魄强健、心智健全、人格完整,应当是精神文化领域的多元多样和互融互包,应当是整个社会都形成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竞技精神。运动赛事不仅是精英人才之间的竞赛,也应当是一场全民参与的体育盛事。通过逐步渗入大众生活的触角,带动全民健身发展,带动体育产业兴盛,让老百姓能从更加“接地气”的体育运动中体会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才是未来精英体育应该导引的方向。

5、结语

现在的民众已经不是混然而不知是非的样子,他们会对赛场上表现出来的不公平判决表现出唏嘘声,也会打破国家界限地为表现出拼搏精神的运动员喝彩,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体育爱好群体,他们更加渴望能有机会亲身参与到精英体育赛事中,获得与精英体育群体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获得与其他国家青年比拼与协作的机会,从而展现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或商业性合作的特色魅力。但现今针对普通民众举办的全球大型体育赛事几乎为零,而西方引导下的大型精英体育活动又具有强烈的国家政治标签,使国与国之间始终存在坚固的壁垒,任由其继续下去,将不利于国家间摩擦和隔阂的消除,不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世界和平发展大趋势的形成。国与国之间在精英体育导向上不应该只有单对单的竞争还应形成组团协作的意识,只有增进国家间民众的相互了解,使体育真正属于人民,才有可能使体育为未来世界的大融合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精英初心群体
永远的初心
它们都是“精英”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论“不忘初心”
精英2018赛季最佳阵容出炉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不忘初心
当英国精英私立学校不再只属于精英
昂科威28T四驱精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