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高校水上运动发展对比研究

2021-03-06许亚萍贾浩程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竞赛运动员

许亚萍贾浩程

(1.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 浙江 杭州 310023;2.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 浙江 杭州 310023)

1、前言

水上运动是指其运动全部过程或主要运动过程都是在水下、水面或水上进行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和活动,主要包括赛艇、帆板、滑水、皮划艇等。以水上运动为例,目前美国水上运动已经处于高度发展阶段,拥有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及管理体系。而我国水上运动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中国水上运动在国内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各类水上运动赛事的成功举办,吸引更多公众了解参与水上运动。但我国水上运动发展仍处于“步行”阶段,还未达到“跑起来”、“跑得快”的阶段。伴随各类国家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为加快水上运动产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相比较欧美国家而言,我国在高校水上运动的开展程度和竞技水平都相距甚远。美国作为世界体育强国,在水上运动开展中有着丰富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立足国情在高校水上运动的开展与进行借鉴与探讨。本文通过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为我国高校水上运动未来发展提出了改革方向、实施路径与具体策略。间接为我国的竞技体育培养出有能力、有潜力的高校体育健将和后备力量,促进我国体育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增强体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和各环节中的重要性,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环境与平台,从而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校水上运动发展为研究对象。本文中的水上运动主要指狭义上的赛艇、皮划艇等划桨运动。

2.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中美水上运动的政策文件,收集近年来相关比赛数据、资料,充分了解近年来中、美两国高校水上运动的发展状况。

(2)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美国皮划艇协会(American Canoe Association)委员与国内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访谈,深入了解了我国与美国高校水上运动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3)实地考察法。

作者通过在实地调查与访学,对美国高校水上运动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并结合我国高校水上运动发展现状,为本研究提供参考资料与依据。

3、结果与分析

3.1、高校水上运动体育文化对比

美国高校体育文化内涵较为丰富,首先包含了独特的体育运动氛围、体育文化符号、生动的典型事迹,这为美国体育校园文化的传承、学习和发展带来重要作用。其次崇尚体育竞技和荣誉,极大地增强了青年学生的体育竞技意识。再次美国整体体育文化具有较强的社会优势,体育项目在校园内受到足够重视,拥有国家认证的体育类项目证书的学生,可申报美国高校进修学习。美国高校水上运动文化的发展受西方的“探索”、“征服”等文化影响,水上运动文化起源较早,从项目开展角度来看,有赛艇、皮划艇、皮艇球、桨板、帆船等多种水上运动,学生受文化影响对水上运动的兴趣较大,所以水上运动在美国高校中受众群体相对较多。

在中国,学生的教育发展一直是“尚文”重于“尚武”,人们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放到知识教育,体育教育往往处于附属地位,所以我国大学培养出来的体育运动员的比例相对较少。在国内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才相对重视体育的发展,而其他普通高校则更加重视学生文化知识、专业应用及就业等方面的工作,而水上运动则在国内高校中开展地更加少见,虽然我国拥有传统体育文化项目龙舟运动,但受到校园场地器材、学生保守观念及师资水平等影响,龙舟等水上运动在国内高校开展受局限性影响,开展范围与规模较小。由此可见,我国高校水上运动在内涵和外延方面不够深入,在体育精神传承等方面也有待加强;大学体育价值观内涵树立的不够明确。

3.2、高校水上运动选拔培养体系对比

美国凭借着领先的教育资源,以学校为中心、教育为依托、市场为载体,建构了较为完善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在此背景下,美国有很多高校设立了赛艇、皮划艇俱乐部,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还为国家培养出很多国际赛事的后备力量。有着面向全美众多高校的大学生运动联盟NCAA(National 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属于美国非盈利性的社会组织,主要负责大学生运动员的选拔、招生、管理、资质评选等相关事项,仅依靠各州的法律法规和内部严明细致的制度程序进行运作。从选拔角度来看,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相对完整的体育选拔体系,高中和大学有相应的校队和联赛,以中学—大学(NCAA)—职业运动员为轨迹层层选拔。职业运动员通过训练再次选拔参赛。实践角度上,美国高校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录取与选拔在筛选与录取上要求极为严格。对大学生运动员的培养,美国高校建立了体教有机融合的教育体制与培养模式,很多高校要求运动员入学后,必须在体育和文化课两方面都取得优异卓越的成绩并制定了相关制度与措施,在学业上实施特有的学分制,具有选课多样化、学制弹性化、评价绩点制、学习过程指导性、学分转换认可性等特点。

我国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建立高水平的运动队,竞技体育开始走上学院化的改革与探索之路。与美国不同的是,我国运动员的选拔培养机制是“举国体制”,即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国家体育管理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调动相关资源和力量,国家负担经费来配置优秀的教练员和软硬件设施,集中选拔、培养、训练有天赋的优秀体育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等国际体育赛事,在比赛中争取比赛、打破记录、夺取金牌,水上运动员亦不例外。虽然我国高校运动员招收规模、办学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但在水上运动方面与美国相比,我国高校水上运动的专业运动员培养模式方面在高校水上运动管理体制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3.3、高校水上运动竞赛体系对比

在美国,青少年水上运动竞赛是与职业竞赛分离的。高中时期,美国会有赛艇联赛,大学由NCAA组织女子赛艇联赛,男子赛艇联赛,皮划艇比赛则由俱乐部或其他形式举办。以女子赛艇联赛为例,主要由NCAA举办,凡是NCAA的成员高校都有参赛资格,具体各成员高校又会按照体协制定的分级标准划分为一、二、三级实行分级赛制,条件相近的学校同组竞争。这种赛制注重公平、强调同档竞争,有效提高了学校参与的积极性,也使运动竞赛范围扩大到更多的大学,具有广泛的参与性。水上运动竞赛的举办为美国培养了若干奥运选手,也使大学成为国家高水平运动员的孵化器。

在中国,教育系统和体育竞赛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推动学校课程多样化,增强学生综合素养。针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运动竞赛主要由体育系统组织和实施。我国的水上运动竞赛序列体系,主要由全国性竞赛和区域性竞赛构成。其中,全国性竞赛以省、直辖市或行业等为单位参赛,区域性竞赛以省或市所辖的市或区为单位参赛。我国高校以参加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组织的竞赛为主,桨板项目比赛举办三届、皮划艇项目比赛举办四届、龙舟项目比赛举办八届,相对其他比赛项目来说,水上运动起步较晚,而高校自发举办水上运动竞赛相对较少,部分高校也会参加社会上组织的水上运动比赛。

3.4、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化对比

美国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探索体育产业的商业化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体育产业的管理机构主要由美国奥委会、美国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大学生联合会组成,他们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政府管理机构,而是通过商业化发展形成体育产业化市场,使其实际管理的过程具有灵活性的特点。目前,美国体育产业已形成包括赛事运营、体育中介、体育场馆、体育传媒、体育博彩在内的产业链,且衍生产业都得到了专业化发展。

反观中国的体育发展,赛事大多都由政府主导,市场化程度低,盈利能力弱。2014年国务院出台46号文件,提出要让体育产业脱离行政色彩,简政放权,引入市场化手段,拉开了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序幕。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在逐步探索体育产业化市场的发展方向,但体育产业先天发育不足,错综复杂的参与主体关系伴随利益竞争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改革的阻碍。我国各地市水上运动产业发展均存在不同程度受制于海事、环保、水利、城管等多个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的现象,没有统一的产业政策法规出台,社会资本投资风险大,水上运动产业的发展深受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我国高校体育产业市场化难度较大。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1)在高校体育文化对比中,中国高校体育文化急需改变中国儒家思想中重文轻武的传统观念。我国大学体育在内涵和外延方面还应继续深入,在体育精神传承等方面仍需加强;大学体育价值观内涵应进一步明确;

(2)在选拔和成长体系方面,美国大学生主要通过加入NCAA成长为专业运动员,我国运动员选拔培养机制是“举国体制”。且在管理体制与培养模式上有一定差距;

(3)在水上运动竞赛体系方面,美国高校多以自发式的俱乐部形式组织竞赛,我国教育系统与体育竞赛基本上相互独立,我国的竞赛序列体系,主要由全国性竞赛和区域性竞赛构成;

(4)美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商业程度较高,我国体育产业行政化色彩较浓厚。各地市水上运动产业发展不同程度上受制于多个部门的交叉管理,社会资本投资风险较大。

4.2、建议

(1)完善基础训练体系建设。应该抓好高校学生的基础训练,首先要培养专业的水上运动训练队伍,吸引更多专业的运动员或是项目研究人员加入到学校的水上运动队伍建设中,打下坚实的训练基础。其次设置科学合理的基础训练体系,包括训练方法、发展对策、训练计划等丰富的内涵。再次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训练内容,通过课程发现、挖掘、培养有潜力的水上项目运动员;

(2)培育高校水上体育文化。思想上要将体育和学习放在同等的位置,从具体的制度建设、实际行动上促成大学体育文化建设转型,这是水上运动在高校推广最根本要素。加大我国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力度,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标志和口号,注重校园体育明星塑造,完善丰富体育场馆和设施,重视体育传播媒介建设。最后要倡导竞技体育文化,未来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应该将竞技体育融入进去,提升学生参与感与成就感;

(3)构建高校“体教融合”水上运动赛事体系。将体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校为中心建构国家竞技体育体制,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推行“寓体于教”,鼓励教育部门自办多层次、高水平的体育比赛,真正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发现培育更多优秀运动员。保证思想、学业和竞技水平的全面发展。在大学教育体系中建立“小学—中学—高中—大学”递进且衔接的运动员培养体系,使高校成为大学生运动员成长的摇篮,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体教融合”;

(4)促进水上运动产业市场化发展。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体育产业化良性发展模式是未来主要的转型方向。未来在教育体制改革和赛事体系完成科学合理的改革之后,我国高校水上运动应提升其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扩展融资渠道,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辅助。教学之外可以吸引社会人群加入,成立以学校水上运动为主且面向社会的俱乐部。实现教学体系完善、产业结构合理、社会资本投资增加,产品有效供给增多。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竞赛运动员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