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远程医疗在新冠肺炎救治期间重要作用的思考

2021-03-06王丽莉李宝杰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医学中心医疗机构远程

刘 磊 ,张 帆 ,王丽莉 ,马 冉 ,李宝杰

(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共事业部(远程医学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1;2.心医国际数字医疗系统(大连)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1)

当前,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统一决策部署下,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如何发挥综合性医院的医疗资源优势,借助现代信息科学手段,救治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值得思考。远程医疗是临床诊疗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结合,可以打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提供专家级服务[1]。非疫情时期,远程医疗可为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为解决我国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发挥重要作用[2]。而在形势严峻的疫情期间,远程医疗更是具有可及性广、成本效益佳、效率高等优势。2020年2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指出,积极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借助信息技术下沉专家资源,提高基层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处置疫情能力,缓解定点医院诊疗压力,减少人员跨区域传播风险;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开展新冠肺炎自我防护、诊疗救治等培训,提高个人防护能力[3]。在国家下发相关通知之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国医大一院)远程医学中心就积极投入疫情防控之中,本文总结远程医疗中心在疫情防控、患者救治中的经验,剖析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旨在推动我国远程医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应用。

1 疫情期间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现状和成效

1.1 全力救治重症患者

中国医大一院远程医学中心经过20余年的发展,在“5·12”汶川特大地震、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面对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中国医大一院远程医学中心作为辽宁省政府唯一指定的省级远程会诊中心,对接辽宁援湖北医疗队,针对武汉市、襄阳市新冠肺炎患者中的重症和危重病例开展远程救治工作,提供远程会诊、远程查房、远程病例讨论等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当地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下,远程医学中心紧急与辽宁医疗队、襄阳市中心医院、宜城市人民医院、南漳市人民医院等定点医院紧急对接,完成湖北当地重症患者的紧急救治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央广网、辽宁卫视、《沈阳日报》、《襄阳日报》等10余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报道[4-5]。

除与湖北对接外,中国医大一院远程医学中心借助前期与辽宁省108家医疗机构搭建的平台,紧急与朝阳市中心医院、丹东市中心医院、大连救治中心等新冠肺炎救治中心连线,集中优势建立专家团队,多学科联合完成重症患者救治等工作。据统计会诊涉及重症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传染科、影像科、中医科、神经内科、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科等10余个科室,有效发挥了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疗资源齐全的优势,避免了因患者转运造成的疫情扩散。

1.2 科学排除疑似病例

相对于重症患者的救治,各地方和基层医疗单位更为困难的是疑似患者的诊断和排除,往往需要专家组的意见支持。中国医大一院是辽宁省新冠肺炎省级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所在单位,需要对疑似患者的确诊和排除给出指导性意见。为避免专家的舟车劳顿和疑似患者转运的风险,在省卫健委的统一协调下,中国医大一院利用远程会诊平台将专家与一线人员对接、影像资料对接、病历资料对接、检验结果对接,快速实现远程专家组响应机制,有效解决基层医院的困难。

1.3 积极发展远程教育、科普

疫情期间做好医务人员知识讲座、做好人民群众科普工作对于疫情防控至关重要。远程医学中心利用远程平台开展新冠肺炎诊疗指南的解读和疫情时期防护科普,提升医务人员的救治能力,增强防护意识,缓解了民众对疫情的恐慌情绪,科学宣传疫情防护知识。

1.4 做好非COVID-19患者的远程救治

疫情防控期间,为避免人群聚集、交叉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很多非COVID-19患者不能到医疗机构诊疗,而医疗机构由于缺少防护物资等原因,普通门诊秩序被打乱,无法满足大量患者的救治需求。为应对这种情况,需要远程医疗中心发挥作用。利用远程平台对部分异地医院收治的疑难病例患者开展会诊和指导,利用线上平台开展网上医疗活动。远程医疗和智慧医疗的出现有效解决了当下医疗市场面临的困难[6]。

2 疫情期间远程医疗服务引发的思考

远程医疗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解决了疑难重症的救治问题,打破了疾病救治中的地域和空间限制。但是,在远程医疗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改进。

2.1 不同机构远程医疗平台的兼容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大医疗机构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远程平台,在非疫情时期远程医疗服务的开展往往是相同平台之间的交流。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不同远程平台之间的壁垒实现快速对接就显得尤为重要。解决方式:中国医大一院远程医学中心运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第一时间完成了与襄阳当地医疗机构远程平台的对接。未来建议: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探索新的技术和新的机制,保障不同远程平台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对接[7-8]。

2.2 影像、病案管理系统的对接

不同医疗机构使用的影像平台、病案管理系统不同,这就增加了专家浏览病例信息的难度,起初需要发起方利用U盘将影像和病案信息发送给接收方,也增加了发起方的工作量。解决方式:发现这个问题后,中国医大一院与心医国际数字医疗系统(大连)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实现了远程影像信息的传输和病例信息的浏览,在保障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远程会诊的效率。未来建议:需要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在医联体或远程医院网络内部的电子病历一体化、同质化[9-12]。

2.3 远程会诊的实时响应机制

众所周知,新冠病毒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变化多端,会诊随时可能发生,如何做到及时响应是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3]。可以在远程服务中实行管理人员24小时排班制、专家组备班制,以做到“有求必应”。解决方案:目前国内很多远程医疗机构正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的响应机制,比如制作与远程会诊系统一体化的提醒设备、智能化的远程医疗服务自动接收系统等,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2.4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拓宽远程医疗服务领域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5G时代已经来临。远程医疗不仅仅停留在会诊层面,利用5G技术进行远程机器人手术、远程超声检查等已经实现。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14],相信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远程呼吸机调控、智能查房和处置,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医务人员感染。

2.5 其他

除以上几方面外,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既提高救治水平又保障患者权益,如隐私权、远程会诊中的伦理问题和医疗纠纷等,也同样值得进一步思考[15]。因此,各医疗机构应加快成立伦理委员会对远程医疗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审查、备案。同时,医疗机构应制定必要的知情同意文书和授权委托书,以保障远程医疗工作顺利开展。此外,远程医疗的实现需要发起方和接收方,部分机构还与提供平台的第三方合作,这就存在价格及利益分配问题。疫情期间多数远程机构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为患者提供免费的远程医疗服务,但是这种方式是否可持续发展还值得思考,还需要探索出长期、共赢、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解决以上问题将更好地发挥远程医疗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为我国医疗信息技术在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中的应用提供可靠保障。

3 结语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发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优势,医工结合、学科交叉、整合资源,搭建实时、高效、便捷的远程医疗平台,将综合提升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处置能力,提高急危重症诊治水平,协调优化资源配置,避免患者转运过程中导致的疾病扩散等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医学中心医疗机构远程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联席会议工作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浙北医学中心建筑照明
青海大学高原医学中心介绍
远程诈骗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遭遇人才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