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我国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现状及策略探析

2021-03-06张馨元张楠谭旭男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质青少年

张馨元 张楠 谭旭男

(大连大学体育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22)

1、前言

体质健康不仅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和前提也可以说是我们党和人民最首要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伟大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曾说过:“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神,所以发展体育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青少年教育既是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又是对我们民族振兴的一个重要基石,然而当前我国学校体质健康水平的下降一直都被认为是目前我国青少年学校运动体育最为迫切想解决的根本性问题之一。一些专家把当今青少年由于长期缺乏肢体活动导致共济失调和肌力下降的现象用笨拙、软弱、僵硬3个词来高度概括。最新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并未得到明显的改善,“豆芽型”身材也成为现在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的体现,视力不良、青春期高血压、心脏病变得愈发常见并且显现低龄化趋势。根据我国历年国民体质状况监测,2009年与1999年相比较,学生的柔韧性、爆发力和肌力、耐力、肺活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与之前相比,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对规范和引领各部门青少年体质健康管理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因此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在未来也将构成重大疾病隐患,这也是中国努力改善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问题中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体质健康促进理念的发展,学校也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策略。颜昶(2007)则认为,学校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政策与规划保障、社区衔接、体育健康宣传教育、体育健康生活环境、体育健康服务、个人体育健康技能培养等。2020年2月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的学校体育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是机遇,健康的体魄和强大的免疫力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显得尤为重要,健康体质的促进离不开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育锻炼,而学校是青少年实施“健康促进”的重要领域。但短期内学生开展常规教学已无法实现,面对课堂形式、内容、场所的变化如何保证体育课在线教学的正常开展成为新冠疫情期间学校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后疫情时代我国学校体育的现状刍议

2.1、课堂缺乏乐趣,学生锻炼习惯未能养成

近几年虽然中考与高考中体育的比重有所增加,但仍然很难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安排,学生依然将大部分的时间安排在文化课上,很少有规律的进行体育锻炼。传统体育课堂严肃死板的氛围,缺乏趣味,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较少关注学生,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感受不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学生参与锻炼的目的不够明确成就感低因此也不会产生对体育的兴趣,更无法产生想要参加的欲望。学校为了应付升学时面临的体育考试,经常采用突击锻炼的方法,或者只是刻意练习和加强入学考试中的体测项目,而忽视了学生们的综合身体健康。因为学业紧张,语数英教师总是占据学生们的课外活动或体育课时间来讲他们的课堂内容。当然学生春游等户外活动减少也导致了学生们的身体状况下降这一结果。在家中,学生的劳动时间不多,光被家庭作业就挤得没有什么课余时间了,劳动的时间也就更少了。在青少年自己的锻炼意志方面,他们面对着长辈对自己的过度保护,使得他们从小自我锻意识被磨灭,而学校也因为怕担责任,尽量减少了体育活动,导致身体活动量严重不足,与身体活动相关的骨骼、肌肉等器官利用率降低,导致器官功能退化,使身体素质随之下降。

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缺少了以往线下教学的课堂引导和监督,再加上多数教师以前并未接触过线上教学,对于线上教学技术和注意事项并不了解,导致无法在第一时间照顾到所有学生。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的的的专注度都有明显的下滑,出现偷懒、应付等现象。这些形式大于实质的现象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促进和带动的作用,对于终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也是徒劳无益的。造成青少年运动能力的缺失,身体素质的低下,体育项目的选材“无材可选,无人可用”。

2.2、信息化教学储备短缺,针对性不够

疫情期间学生的上课方式由线下授课改为线上授课,这给以身体锻炼为主的体育课程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其实早在2008年就出现了线上教育方式的慕课,慕课本身就是一种大规模的在线开放性网络化线上教育在线服务平台 (Massive 0pen 0nline Courses)的简称,其英文本意为“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课程”。虽然它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依然很陌生,但在疫情期间采用线上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课程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在教育部印发《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为了解决学校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的问题,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开发了一系列在线课程资源。但因为居家条件限制和体育课程的特殊性,最终使得“教”与“学”都没能得到充分的准备与发挥。其中成体系的高质量教学资源的短缺也是制约体育课在线教学开展的最大瓶颈之一。

2.3、教师线上教学能力不足,阻碍教学开展

基于体育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在疫情前体育教师的各种常规教学是在运动场地面对面地与学生进行动作的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授课,这属于传统的“聚徒”授课模式。大部分教师较少接触与运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和线上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对于在线体育课程中的资源开发与运用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也对教师群体的信息化素养提出了能够掌握和熟练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新要求。但是除去少部分年轻教师以外,其他教师只有较少的信息化教学基础,或年龄过大接受新的授课形式慢且困难,这些都阻碍了线上教学的正常开展。

3、对策与途径

3.1、进行素质教育改革

学校开始逐步摒弃“唯升学率”的思想,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重视青少年体育环境的营造,学校应不断创造校内体育活动条件,改善体育设施和场地并积极落实国家体育课程标准。在保证校内体育课课时达标的同时,完善大课间活动制度和1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措施。在发展青少年智育、德育工作的同时,加强对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能力。当然在普及各类奥运项目和提高体育项目的竞技性的同时,同样也需要高度重视学校社会公益教育和亲子家庭教育,组织各类体育社团和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和协作能力从而提高团队意识。鼓励青少年不仅要积极参与和多投入参加到各项体育运动中去,也要形成一种良好的自我体育锻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成就终身体育事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3.2、线上与线下“混合式”教学

在学习新的运动技能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尝试体验动作的每个环节形成运动记忆后再通过反复练习习得运动技能。所以单纯的线上教学即使结合立体化多维度的视频回放但没有身体参与是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的。

因此线上与线下教学模式应该互为补充、相辅相成,通过线上技术分解后的视频教学和线下运动实战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在开展传统的线下教学的基础上逐渐完善线上教学的形式、内容。采用线上作业反馈的方式,学生可以在视频中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动作完成的细节。再对照视频和教师反馈,着重进行特定的身体素质强化,使自身运动技能习得成效更高,体质健康水平增长更快,让运动技能的线上教学成为可能。

3.3、以体能练习为主,统一体育课教学进度

体能是运动训练的基础部分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体能作为支撑,技能也是无法提高的。线上体育教学贯彻“体能练习内容为主、体育课选项内容为辅”的主导思想,以心肺耐力素质练习为主的体能练习,比如开合跳、波比跳等练习。进行适度的心肺耐力训练对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可以有效锻炼心肺功能、增强体质、远离疾病,能够改善现在青少年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不良身体形态问题,强化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在体能练习的基础上以柔韧度与协调性的练习为辅助,有利于青少年机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可以减少运动带来的损伤。所以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尤其是加强对身体力量薄弱部位的训练也能够减少体育锻炼中的运动损伤。统一体育课程的学习时间和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实施全校体育课程教学整体化一,全面推行以体能练习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在线体育教学。

3.4、提高学生参与度

提到传统的体育课学生的固有印象是非常枯燥的绕操场跑、蛙跳、鞍马等,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从教师的授课方式和课程的安排开始。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小型器材比如:小栏架、绳梯、标志桶、迷你带等,使训练既能不再枯燥又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学生也能从中体会到乐趣变得愿意参加。教师也可以将不同的器材组合成不同的练习站再加上规定动作,并在这个过程中融入竞赛、游戏、闯关等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即完成了体能训练任务又做了体育游戏还能从中体会到欢乐紧张的气氛。但是这种上课形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需要结合学生适宜的运动负荷、理解能力以及实际情况来设计每一堂体育课程,设计每一个训练环节。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想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欲望。

4、结语

线上教学是当下和未来学校体育应对新冠疫情的必要手段和必然趋势,也是一次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政策制定和实施要遵从青少年身心发展。这绝不只是某一群体努力就会有成效的,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教育、体育等诸多领域,虽然部分政策仍存在有待进一步商榷和完善空间,但是仍有许多上升和进步的空间。通过对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反思为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质青少年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青少年发明家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