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势而新,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

2021-03-06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陈 斌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关键性课程,必须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教师应当把好习近平总书记与党中央对思政课前所未有重视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讲好思政课的思想与行动自觉;把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趋势”,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讲好思政课的素养与能力;把握学生学习的“新态势”,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因势而新,全力把思政课打造成受学生欢迎的“金课”。

1 把好“新形势”,提高讲好思政课的思想与行动自觉

思政课教学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开创了“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的新时代。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他指出,我们培养的必须是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他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明确了思政课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了思政课教师肩负的责任,为思政课教师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提供了依据。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悉心部署下,中办与国办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件。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从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角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9年8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就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思政课教师队伍以及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方面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要求党委落实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教育部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性文件,如2018年4月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2020年1月的《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从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配齐建强专职教师队伍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与要求。

思政课教师必须提高讲好思政课的自信自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办好思政课指明了方向,令人欢欣鼓舞,极大地增强了教师的信心。作为承担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政课教师,应当主动对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核心和灵魂作用,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理解和把握思政课建设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增强职业自信,增强从事思政课教学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讲好每一堂思政课的自信与自觉,让每一堂课都多彩,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满满的获得感。

2 把准“新趋势”,提高讲好思政课的素养与能力

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2]。思政课的重点是“思”,方向是“政”[3]。思政课肩负着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1]。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矢志不渝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不然就缺乏讲好课的底气。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只有教师自己有了信仰,才能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共同理想和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之中。

思政课教师要有深厚的知识理论素养。要讲好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增强课程教学的理论阐释力和现实说服力。教师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新时代,就是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于思政课教师普遍要承担学校相关教育与管理工作,加上繁重的教科研任务,真正用于学习研读的时间不多。因此,要挤出时间腾出精力主动投入,真正做到“往实里学、往深里学、往心里学”。不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就不可能全面准确掌握其深刻内涵,更无法向学生讲清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思政课教师仅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熟悉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还应了解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基本状况,做到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衔接、贯通[4]。唯有如此,才能讲深、讲透、讲活马克思主义,才能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难忘课程。

思政课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科研能力。要讲好思政课,教师必须有“两把刷子”,一把是教学教研能力,一把是科学研究能力。如果思政课教师不能以透彻的理论分析来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就无法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必定影响课程教学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1],以扎实的教科研能力做支撑,通过开展教学研究,探讨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最新研究动态,深入挖掘、找准本学科领域教学、学生成长及与本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见解和主张,去回答大学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充分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强大魅力,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3 把握“新态势”,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与方法

把准当代学生的成长规律。思政课教学对象是“人”,是“95后”甚至“00后”大学生,因此,要备好课首先必须“备人”,即把握好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呈现的“新态势”。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不同于其他青年群体,他们有思想、有文化、有创新精神,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掌握正确的方法论,运用世界的眼光正确认识并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自觉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认同与理解,从而树立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书写无愧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注重提升课程亲和力。思政课的载体是“课”,必须向课堂要质量,向课堂要获得感,以强化大学生对思政课的亲近感、喜爱感和认同感,把思政课打造成“金课”。提升亲和力首先要增强教学内容的亲和力,做到“管用”“解渴”,满足学生释疑解惑的需求[5]。大学生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思想上存有诸多困惑与迷茫,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师应聚焦学生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善于用供给侧思维把好教学内容关,让内容有温度、有触感,使内容可亲可爱,从而滋润大学生的心田,更好地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亲和力必须更新教学话语体系,增强教学话语的亲和力。教师要变意识形态话语为教育话语,变理论性话语为实践性话语,变教材话语为教学话语,使之“深入而不深奥,浅出而不浅薄,生动而不生硬”,让学生爱听、愿听、想听,实现师生间的情感共鸣,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的。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讲,思政课就是方法之课。提高“抬头率”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教师要用适合学生特点和需求的方法开展教学[6]。教师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灵活运用理论讲授、专题讲座、演讲辩论、研讨活动、案例分析、实践调研等多种教学形式,把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课堂讲授与社会实践、系统讲授与专题答疑等有机结合起来,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模式,将传统授课模式与新媒体平台相融合,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师只有掌握以新媒体新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才能提高课程的吸引力。要善于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努力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贯通起来,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挖掘社会生活中的教育素材,探究实践中思想理论教学的活教材,帮助大学生明是非、寻对错、清正误、分长短,从而达到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以真情感染学生、用活事例说服学生、用正能量鼓舞学生的目的,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