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审小麦新品种‘徐麦2023’生理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2021-03-06冯国华刘东涛刘立伟马红勃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期
关键词:成穗率播量粒数

王 静 冯国华 易 媛 刘东涛 刘 静 刘立伟 马红勃

(1.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江苏徐州221121;2.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210095)

徐麦2023 系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和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2006 年以‘矮抗58’为母本、‘良星99’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育成的高产稳产高效小麦新品种。2020 年通过国家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00071),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 保 护 权 ( 申 请 号 :20183493.4,公 告 号 :CNA024392E)。‘徐麦 2023’属半冬性,成熟期较对照‘周麦18’早熟0.3 d。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深绿,冬前分蘖力较强,成穗多,春季起身拔节较早,两极分化快,苗脚较利索,耐春季低温能力较好。区试平均株高79.4 cm,茎秆弹性较好,抗倒伏能力较强,株型松紧适中,穗层厚,旗叶短小、上冲,耐后期高温能力较好,灌浆快,落黄好,熟相较好。近长方形穗,结实性较好,白壳,短芒,白粒,籽粒角质,饱满度较好。2017-2018 年度区试亩穗数 40.2 万穗、穗粒数 34.4 粒、千粒重40.0 g。2019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穗数43.2 万、穗粒数34.7 粒、千粒重42.7 g、株高79 cm。抗病性鉴定,慢条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冬春性鉴定结果为冬性类。两年品质检测: 籽粒容重808 g/L、783 g/L,蛋白质含量 13.56%、14.67%,湿面筋含量 29.9%、32.5%,稳定时间 5.7 min、6.2 min,吸水率59.0%、60.0%。笔者通过不同播期、播量及追肥方式等栽培处理方式系统分析了‘徐麦2023’的生理特性,旨在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徐麦2023’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便加快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实现其生产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18-2019 年在徐州市农科院试验田进行,前茬田箐。以‘徐麦2023’为供试品种,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播期为主区;设 10月10日、10月25日、11月9日 3 个水平,以播量为裂区,设每亩播量 7.5 kg、12.5 kg、17.5 kg 3 个水平,以追肥方式为小裂区,设返青期追施缓释肥(A1)、拔节期追施尿素(A2) 两个水平,缓释肥为活性腐殖酸复合肥料(N、P2O5、K2O 占比分别为 15%、15%、15%)。全生育期纯氮用量为 16 kg/亩,基追比为 5∶5,P2O5和 K2O 各施用8 kg/亩。小区面积为 7.52 m2(1.6 m×4.7 m),机条播,等行距(23.3 cm)种植,其他田间管理同一般高产大田。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从表1 可以看出,播期对产量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在播期10月25日条件下产量最高,与10月10日条件下产量差异较小,均显著高于11月9日条件下的产量,说明旱茬条件下‘徐麦2023’最适播期为10月10~25日,播期过迟不利于产量提升。产量随播量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但各播量水平间差异不显著。各播期、播量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追肥方式,其产量高低的变化趋势表现不一,10月10日播种的各播量水平下均以A2 处理产量较高;10月25日、11月9日播种的各播量水平下两种追肥方式对产量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均以A1 处理产量较高。在本试验条件下,最高产量在播期10月25日、播量17.5 kg/亩、A2 处理 (拔节期追施尿素) 的组合下获得,略高于播期 10月10日、播量 12.5 kg/亩、A2 处理的组合下的产量水平,说明播量对播期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推迟播期可通过增加播量来实现高产。

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对穗数有一定的调控作用。随播期的推迟,穗数显著减少,增加播量对穗数有一定的补偿作用,穗数随播量增加呈增加趋势,但各播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播期、播量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追肥方式,其穗数高低的变化趋势表现不一。总体而言,在播期10月10日条件下,各播量水平下均以 A2 处理穗数较高;在播期 10月25日、11月9日条件下,各播量水平下两种追肥方式对穗数的调控作用与产量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以A1 处理穗数较高。

表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各播期、播量条件下采用不同的追肥方式,其穗粒数高低的变化趋势表现不一。播量7.5 kg/亩时,各播期条件下均以A2 处理穗粒数较高,而增加播量分别至12.5 kg/亩和17.5 kg/亩时,各播期条件下均以A1 处理穗粒数较高。在A1 处理下,每穗粒数随播期推迟先增后减,在播期10月25日条件下每穗粒数较高,增加播量,每穗粒数随之呈现递增趋势;在A2处理条件下,每穗粒数随播期推迟先增后减,播期10月25日条件下每穗粒数较高,增加播量,每穗粒数不增反降。播期和追肥方式对千粒重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调控效应,播期10月10日条件下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两播期,而A2 处理更有利于籽粒灌浆充实,其千粒重显著高于A1 处理。由通径分析(表2)可知,增加穗数对提高产量潜力有极显著调控作用,说明高产栽培应以适当增加群体穗数为技术关键。而穗粒数与千粒重显著负相关,生产上应着重注意协调每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

表2 产量通径分析

2.2 LAI 动态

图1 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对徐麦2023 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

从图1 可以看出,自播种至出苗后,随生育进程的推移,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呈增加趋势,在孕穗期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播期、播量及追肥方式对孕穗期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有一定的影响。各播期条件下LAImax平均值大小表现为10月25日处理>11月9日处理>10月10日处理,说明播期 10月25日条件下孕穗期群体结构最佳。增加播量,LAImax随之递增。两追肥方式相比较,以A1 处理LAImax较高。

2.3 干物质积累动态

从图2 可以看出,随生育进程的推移,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递增趋势,尤其是拔节后干物质开始快速积累,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达到峰值。随播期的推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增加播种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后减,播量12.5 kg/亩条件下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播量水平。追肥方式对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影响较小,两种追肥方式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播期、播量及追肥方式组合下成熟期干物质量大小变化有所差异,总体而言,在播期10月10日条件下,各播量水平下以A2 处理干物质积累较多;播期10月25日、11月9日时,各播量水平下则以A1 处理成熟期生物量较高。

2.4 高峰苗及茎蘖成穗率

图2 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对徐麦2023 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从表3 可以看出,早播有利于拔节期形成较高的群体高峰苗,播期10月25日条件下高峰苗数较小,但成熟期茎蘖成穗率则显著高于其他两播期,说明拔节期应建立合理的群体质量基础,过高的高峰苗数会在拔节后产生较大的无效分蘖,并不利于最终穗数的形成。增加播量,高峰苗和茎蘖成穗率均呈增加趋势,但各播量水平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两种追肥方式相比较,A2 处理虽然高峰苗数低于A1处理,但成熟期茎蘖成穗率则高于A1 处理,说明拔节期及时补充速效氮素供应能更好的满足拔节后小麦快速生长所需的养分需求,有效减少无效分蘖,最终形成较高的穗数。

2.5 收获指数(HI)

图3 表明,收获指数(HI)受播期、播量及追肥方式一定程度的影响。HI 随播期推迟、播量增加而呈增加趋势。不同播期、播量组合下,两种追肥方式的 HI 高低规律不一,最高 HI 在播期 11月9日、播量17.5 kg/亩、A1 处理的组合下获得。

表3 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对徐麦2023 高峰苗及茎蘖成穗率的影响

图3 播期、播量和追肥方式对徐麦2023 收获指数(HI)的影响

2.6 产量与各主要群体质量指标的相关关系

由表4 可知,产量与拔节期后的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量、茎蘖成穗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分析可知,穗数和千粒重均与苗期LAI、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生产量亦存在显著正相关。每穗粒数与孕穗期LAImax、开花期LAI、HI 存在显著正相关。

3 小结

本试验条件下,‘徐麦2023’ 最适播期为10月10~25日。且在 10月25日播种、播量 17.5 kg/亩、拔节期追施尿素的条件下产量较高,说明播量对播期有一定的补偿作用,在推迟播期条件下可通过增加播量来实现高产。由通径分析(表2)可知,增加穗数对提高产量潜力有极显著调控作用,说明高产栽培应以适量增加群体穗数为技术关键,播期、播量配合有助于提高成穗数,而穗粒数与千粒重显著负相关,生产上应在保证适宜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注意协调每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

表4 产量与各主要群体质量指标的相关关系

在各生育期条件下以10月25日处理孕穗期LAImax、茎蘖成穗率最高。增加播量,孕穗期LAImax、高峰苗、茎蘖成穗率和收获指数(HI)均随之递增,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先增后减。两追肥方式相比较,以返青期追施缓释肥处理的孕穗期LAImax、拔节期高峰苗数较高,但茎蘖成穗率则以拔节期追施尿素的处理较高,说明拔节期及时补充速效氮素供应能更好的满足拔节后小麦快速生长所需的养分需求,有效减少无效分蘖,最终形成较高的穗数。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拔节后各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后干物质量、茎蘖成穗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生产上应注意同步提高上述群体质量指标。

猜你喜欢

成穗率播量粒数
抽吸参数对电加热卷烟气溶胶粒数和粒径的影响
小农户模式下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不同播量对小麦品种天麦119 适应性的影响
小麦穗顶部和基部小穗结实粒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播期和播量对春小麦银春10号产量的影响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汝州市2018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量处理试验报告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