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治慢病四要点

2021-03-06

养生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慢性病口味体重

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423000)

据统计,目前我国受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气管炎或肺气肿等)等困扰的慢性病患者已超过2.6 亿,其中中老年人占95%以上,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等特点,易造成伤残甚至致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经济负担较重。

人到中年,身体生理机能由旺盛期开始步入衰老期,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也逐渐衰退,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下降,使得各种慢病包括肿瘤的发生率快速上升。事实上,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脑卒中、心脏病和肿瘤都属于老年衰退的慢性病,一般需要20~30 年,在这段时间内从功能性病变转变为器质性病变。

比如,脑溢血实际上它的发生并非纯属意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类患者平时无视“高糖”、无视“高压”、无视“高脂”,常常“吞云吐雾”,常常“人生难得几回醉”,却不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

对于上述慢性病的日常保养,要重视四个要点,以预防其恶化和并发症的增多。

合理饮食

1.“轻口味”:与重口味相比,“轻口味”指的是摄入清淡、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及相应的饮食态度。如今,许多城里人尤其是“有车族”在周末喜欢到乡村旅游,顺便到一些土菜馆吃饭,不少重口味的成年人喜欢点腌熏食品。虽然该类食品香味诱人,口感好,但殊不知其中往往含盐量高,同时也含较多的3、4-苯并芘、亚硝酸盐等物质,多吃对身体健康不利。

众所周知,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吃盐过多可使人体摄钠增加,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血管壁敏感性增加,容易痉挛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据测定,每天吃盐4~15 克,高血压发病率是15%。此外,已患高血压者也会使高血压难以控制。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日盐的摄入量为5 克,这不仅有利于降低高血压病,也有利于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若患高血压的人多了,自然患中风的人也就多了。另一方面,吃腌熏食品过多容易患胃癌,这是因为长期摄入高盐饮食,不仅能直接破坏胃的黏膜层,破坏胃黏膜的屏障作用;而且可以引起慢性胃炎,使胃酸分泌减少,细菌过量生长,就可以促使食物中所含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胃内再合成致癌物质亚硝胺,进一步再侵及胃黏膜,结果导致胃癌。已有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食用后更容易致胃癌。

业已证实,预防“五高”,及早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饮食治疗能起到50%的有效防治作用,所以“管住嘴”尤为重要,不再把进食简单地理解为满足口腹之欲的享乐。即摄入低热量、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糖、高纤维和正常蛋白质,蒸、炖、煮能够最大限度保留食物营养,做菜时煎炒要注意控制温度和火候。

周末双休日到附近乡村土菜馆聚餐须注意少点或不点腌熏食品,注意点些口味清淡的菜,并叮嘱所有菜少放盐。高血压患者平时喜欢吃咸菜或腌熏食品的也要注意克制,应少吃甚至不吃此类食物,更不能爱上这口咸菜味。

原有“重口味”的人是可以改变的,坚持30 天就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口味就会慢慢变轻;坚持半年到一年,就能达到持久性的改变,这对身体健康有百利而无一害。

2.多吃醋:“吃醋”正是对付“三高”简单而有效的办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醋能够扩张血管,帮助消化吸收;又有助于降低血压。另一方面,是因为醋可以调节人体的酸碱平衡。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酸里加酸,岂不是火上浇油么?但却恰恰相反,醋虽然是酸味的,但它属于碱性食物,在入口之后,与人体内的胃酸发生反应,生成碱性物质,可以和肉类食品酸碱中和。除此之外,醋可以扩张血管,因此,炎热季节普通人群,尤其是“五高”人群,饮食中可以多加点醋,如在早餐面(粉)中加点醋,平时适当吃一些醋泡食品,如醋泡黄豆、醋泡花生、醋泡大蒜、醋泡香菇、醋泡海带、醋泡玉米等,有助于软化血管、预防动脉硬化,调节体内酸碱平衡,间接降低“五高”症。

3.控制好油盐糖摄入量:现有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脂肪摄入过多,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脂肪摄入量为80 克,比10 年前增加3.8克,供能比为33.15%,超过国际推荐的上限30%。北方饮食普遍高热、高脂、高盐,食物越来越油腻、越来越咸。广东胖子少,“五高”人少,与他们饮食偏清淡不无关系。事实上,东方人肠道更喜欢“素食”,日均摄入油量25 克(植物油为主)、盐5~6 克、糖25~50克为宜,少吃快餐和零食。

情绪管理

众所周知,来自体内外的压力都能让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故首先要调整好心态。

从30 岁起在您的头脑中首先要确立“情绪管理”的观点,并时时提醒自己。您只有认识到“它”了,您才会重视“它”。平时要有意培养和延续一门兴趣爱好,如钓鱼、画画、书法等。

静心是最重要的一环。这就要求学会稳定情绪,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消除心理上的各种矛盾和可能引起的不愉快因素,放宽胸怀。尽量摆脱肉体和精神上的压力,学习处理压力的技巧;释放压力的技巧包括做深呼吸练习、瑜伽、药物等;同时降低无止境的欲望和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带来的紧张、焦虑以及受挫时的抑郁情绪,断绝不顾身体一味“求大求全”“求多求好”,希望“五子登科”的欲望,避免因精神心理因素导致的各种慢病。

同时还要注意,平时要少发怒,生气不超过3 分钟;即使遇到心境不佳将要激动发怒时,也要努力克制或赶快到户外散散步,或者找知己朋友谈谈心,用精神转移法来尽快除去不良的心理状态。为处理好同事间(尤其是女同事们)的关系,工作中将同事竞争关系转化为动力,互相支持,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这样就可期待双赢;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邻居关系,自得其乐、助人为乐,让生活出彩。

适当减肥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过了40岁,超重肥胖者明显增多这是不争的事实。许多研究显示,超重或肥胖的人较正常体重者,患高血压的概率大3 倍。在同一组人群中,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3~4 年内100 个女性中将有57 个人成为高血压患者,100 个男性中将有50 个人成为高血压患者。以往的研究还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体重每增加4.5公斤,可使收缩压上升4 毫米汞柱;而体重下降10 公斤,舒张压和收缩压可分别下降4.6 毫米汞柱和6 毫米汞柱。难治性高血压大多与肥胖有关。

肥胖还与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骨关节疾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这些慢性病的患病率均随体重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以往的研究成果表明,肥胖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病率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5.78 和4.01倍;冠心病、脑卒中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是正常体重者的3.41、2.11 和1.91 倍。

国内相关的研究数据也显示,如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 以下,可防止中年人群中38%~45%的高血压,33%~37%的糖尿病的发生。

目前,国际上通用体重(质量)指数(BMI)来作为衡量人体整体肥胖的客观指标。其计算公式:BMI=体重(千克)÷身高(平方米)。我国中年女性保持体重指数在18.5~23.9千克/平方米之间最为理想。鉴于此,从35 岁起控制体重不仅是为了美丽,也是对本人健康的最好投资,还有助于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温和运动

“温和运动”是一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节奏舒缓,动作轻柔,可以调节心情,带来快乐,忘却烦恼;还可以避免患者在剧烈运动中常遇见的肢体扭伤、闪腰或骨折等运动损伤。温和运动既可是全力整体运动,如散步或快走、慢跑、爬山、游泳、骑自行车、打乒乓球等,也可是局部运动,如做健身操、跳广场舞、玩保龄球等,根据各自的体质和喜好来选择不同的项目。笔者认为,较为理想的温和运动是每周3 次,每次至少30 分钟,或每周4 次,每次至少20 分钟的有氧运动。它的运动量为每周消耗2000 千卡热量的体能,相当于打2~3 小时的乒乓球。

目前比较公认且简便易行的评判标准是:以每次运动之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也可以用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如中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110~120 次为宜。“温和运动”短期内效果多不明显,必须持之以恒才能见效。

猜你喜欢

慢性病口味体重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多种口味
体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口味换不停
口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