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服25%葡萄糖缓解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临床研究*

2021-03-05李静靓祝红梅雷蓓蓓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5期
关键词:葡萄糖口服新生儿

杨 鸣,熊 娟,李静靓,祝红梅,陈 俭,雷蓓蓓△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医院:1.新生儿科;2.护理部,重庆 400050)

有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时即具有感受疼痛的能力,反复的疼痛刺激会引起痛觉的改变,损害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对新生儿造成短期和长期伤害[1-2],可导致儿童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认识行为障碍和适应能力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目前,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新生儿疼痛管理,并提出了一系列非药物的干预措施来缓解新生儿疼痛。国内外有研究指出,新生儿口服葡萄糖有良好的镇痛效果[3-4]。本研究对口服葡萄糖的镇痛作用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0例需要足跟采血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纳入标准:(1)足月儿(胎龄37~40周);(2)不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支持;(3)未使用镇静药物;(4)无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5)无手术史;(6)均一次采血成功;(7)体重为2 500~4 000 g。排除标准:(1)穿刺前有不明原因哭闹;(2)严重感染、休克、脓毒血症;(3)对疼痛刺激没有反应。干预组中,男16例,女9例;高胆红素血症13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脐炎2例,新生儿脓疱疮25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1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17例,新生儿肺炎7例,新生儿脓疱疮1例。2组新生儿均神志清楚。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干预组在采血前5 min用注射器予以25%葡萄糖溶液2 mL缓慢滴入舌尖,并诱导新生儿出现吸吮动作,让25%葡萄糖溶液充分发挥作用。对照组在操作过程中不给予任何缓解疼痛的干预措施。采血时将新生儿置于辐射保温台上,先用手按摩新生儿足跟部至局部充血红润,再用75%乙醇棉签消毒穿刺部位,待乙醇挥发后,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刺足跟内或外侧,深度小于3 mm。新生儿足跟采血操作及疼痛评分均由同一名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喂服葡萄糖者与操作评分者不为同一人,且互不告知。

1.2.2疼痛评分方法 采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5]进行疼痛评分。NIPS由加拿大安大略儿童医院制定,共有6项指标:面部表情、哭闹、上肢动作、下肢动作、呼吸形式和觉醒状态。NIPS最低分为0分,最高分为7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0~2分表示极少或没有疼痛;3~4分表示中度疼痛;5~7分表示中度至重度疼痛。

2 结 果

对照组NIPS评分为(3.95±0.79)分,低于干预组的(3.18±0.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疼痛是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四大体征之后的第五大体征。疼痛刺激会引起呼吸、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升高等机体反应。研究已证实,新生儿具备感受疼痛刺激的能力,在出生前负责疼痛感觉和疼痛刺激传导的解剖结构和神经内分泌物质已经发育完全。新生儿的痛觉主要通过无髓鞘纤维传递。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其抑制性神经递质相对匮乏,痛阈水平低,因此导致新生儿对疼痛刺激更加敏感强烈[6-7]。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更多的危重患儿得以存活。新生儿在住院期间会遭遇各种操作性疼痛,如护理操作(如静脉穿刺、皮内注射、撕取胶布)、诊疗性操作(如足跟采血、动脉穿刺、腰椎穿刺)、治疗性操作(如经鼻吸痰、置入胃管)等都是可引起疼痛的操作。夏冬晴等[8]的研究发现,每例足月儿和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平均经历56.5次和100.0次的致痛性操作,其中出生后前3 d经历的操作次数最多,致痛性操作总数和疼痛程度呈正相关,经历的致痛性操作越多,疼痛程度越高。

早期的疼痛经历可能对今后的性格行为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影响,在与人共处时可能会出现过度自我保护。近年来,新生儿疼痛越来越受到世界医疗领域的重视。目前,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已经制定了新生儿疼痛管理指南,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疼痛的认识,同时指导临床医务人员减少新生儿致痛性操作并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减轻患儿不适[9-11]。所有引起新生儿疼痛的常见致痛性操作中,足跟采血、静脉穿刺和吸痰操作次数最多[12],其中足跟采血的疼痛程度远高于静脉穿刺。但足跟采血是新生儿监护室中必不可少的操作,需要采取简单、有效的方式来减轻疼痛。国内外有研究指出,口服糖水可有效缓解疼痛[3-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口服葡萄糖能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而且患儿在口服葡萄糖后数分钟表现出镇痛效应,说明葡萄糖在进入胃以前已经发挥了镇痛作用,其镇痛原理可能是甜味通过味觉感知后,改变了内源性阿片受体调节通路传导所致。因此,口服葡萄糖能有效缓解新生儿疼痛,且其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葡萄糖的最佳镇痛浓度一直存在争议。有研究提出,葡萄糖溶液的止痛效果与其浓度和用量有关。有研究指出,蔗糖有效镇痛浓度范围是12%~24%。张昆珍[13]在2012年的研究中提出,10%葡萄糖镇痛作用不明显。但李灵等[14]在2015年发表的文章中提出,5%、25%葡萄糖溶液均能缓解新生儿静脉穿刺疼痛。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偏小,暂未能进一步完善不同浓度葡萄糖对新生儿足跟采血的镇痛效果,且考虑过高浓度葡萄糖可能会增加新生儿高血糖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的发生风险,因此本研究选取了25%的葡糖糖。

由于新生儿肝、肾功能不完善,与药物治疗疼痛相比,非药物治疗在新生儿疼痛管理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非药物治疗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目前,非营养性吸吮、拥抱、包裹、口服葡萄糖、抚触等干预措施已经被广泛使用在新生儿致痛性操作上。近几年,国内外开始开展一项新的护理措施——母亲声音刺激。国外有研究表明,一种积极的声音刺激,可以降低侵入性护理操作的疼痛[15-16]。陈羽双等[17]的研究显示,母亲声音刺激能显著降低足跟采血穿刺过程中新生儿心率,增加血氧饱和度,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有利于减轻新生儿操作性疼痛。母亲的声音是新生儿比较偏爱的声音刺激,这种听觉刺激会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减少新生儿的焦虑,给新生儿提供一个更放松的状态。由于本院新生儿科是实行封闭式管理,如给每一位新生儿录制母亲声音,然后操作时再给每一位新生儿播放声音,操作过程可能过于繁琐。作者认为母亲声音刺激更适合在母婴同室区开展,且母亲声音刺激缓解疼痛的效果是否更优于口服葡萄糖,还有待研究进一步证实。陶燕[18]在新生儿疼痛管理研究进展中指出,国内外有很多新生儿疼痛的评估工具和非药物的干预措施,临床需要适时并合理地选择干预措施来减轻新生儿疼痛。

综上所述,口服25%葡萄糖操作简单,镇痛效果良好,可缓解新生儿疼痛。新生儿疼痛评估和管理不仅仅是医疗护理的基本要点,更是医护工作者的责任。临床应及时发现疼痛迹象,尽早处理,为新生儿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未来。

猜你喜欢

葡萄糖口服新生儿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糖耐量试验对葡萄糖用量的要求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葡萄糖对Lactobacillus casei KDL22发酵及贮藏性能的影响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