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乡村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可持续协调机制

2021-03-05杨立功陈桂霞

商业文化 2021年35期
关键词:相关者生态旅游利益

杨立功 陈桂霞

本文建立在生态伦理和环境道德的基础上,以经济利益共享为机制,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以生态保护为中心,阐述了乡村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利益相关者的效应,分析了乡村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可持续协调机制构建的困境,设计简单模型构建了政府、旅游企業、旅游消费者、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为主干的协调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压力仍然非常巨大,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下,高质量的生态旅游成为必然选择选择。乡村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可持续协调机制构建的实质就是通过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分配机制,把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传统研究将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界定为人和组织,而忽略了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利益,这反而造成了乡村生态旅游对环境的严重损害。WTO第十三届会议中明确使用了旅游利益相关者的概念,但是没有将生态系统视为利益相关者,本文创新地将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纳入到利益相关者当中,真正实现了人与地球和谐发展,解决长期以来生态系统保护主体缺位的问题。

给政府增加财政收入

政府是乡村生态旅游的引导者,对资源环境有保护和管理权,决定着生态旅游的利益格局,为旅游企业提供土地、基础设施资源和政策支持,为游客提供监管等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科教文卫等基础设施服务。我国当前地方政府生态保护财政预算有限,中央补助资金又相对不足。因此,乡村生态旅游不仅会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而且会为生态保护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提高税收,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缓解乡村社会矛盾,带动农民致富。

给企业创造经济利益

旅游企业是生态旅游的实施者,为政府上缴赋税,为消费者提供旅游产品,为农村居民提供收入和就业岗位。其利益相关者又可以分为三类,开发商在旅游项目中直接获益,景区经营者在项目经营中持续获益,旅游区域相关就业和创业人员间接获益。中国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70%的城镇居民选择乡村旅游,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超过30亿人次,带动就业农户超过800万,远超过2014年的12亿人次,贯穿三大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给企业带来了庞大效益。

为当地农民创造收益

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驱动力,当地居民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生态旅游的监督者,也是环境污染间接受害者,为政府贡献土地等资源,为旅游企业提供劳动力等服务,给游客提供旅游资源。农民靠传统耕作方式维持基本生活都很困难,种植一亩地杂交水稻的收入最好水平仅为800多元,主粮收入低,杂粮、经济作物风险大。世界旅游组织资料显示,旅游业每提供1个工作岗位,就间接创造了5个就业机会,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带动就业,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未来,乡村生态旅游将成为农民创收的主要来源。

为旅游者带来体验

游客是乡村生态旅游的经济支持者,为当地政府贡献经济收入,实质上就是游客出资在保护生态资源,给旅游企业带来直接收益,为当地居民带来不同程度的收入。乡村旅游可以满足游客的利益诉求,让他们获得完美旅游感受,体验真实的生态旅游。比如,都市人仅仅是为了呼吸健康的空气,就对“空气氧吧”趋之若鹜。

能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森林、土地、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和生物群落是旅游直接受害者,也是生态保护的受益者。动植物和生态环境不能为自己发声,农民在自己生活艰辛的时候就会向生态环境转移压力,这本质上是因为生态系统没有排他性的所有权,因此必须要赋予它们利益主体的地位,作为一个最基础的利益相关者予以保护。乡村生态旅游可以提升环境质量,推动生态农业和农村环境改善,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利益相关者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首先,地方政府异化成利益主体,过度支配资源,以GDP为纲,以财政收入为宗旨。在利益实体化的倾向下,地方政府不仅和其它利益主体产生利益之争,而且会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过于追求经济最大化。其次,旅游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破坏生态环境,甚至不断以各种名目侵占18亿亩耕地红线,过度开发,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破坏生态环境。第三,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低下,广大农村居民连电池的危害都不了解,更不用提垃圾分类了。对24个行政村的137名村民进行调查,高达93%的村民不知道铅的危害,还有16%的村民认为铅是有益健康的。第四,我国游客环保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对837名游客的调查显示,尽管有84.9%游客已经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是仅有13%左右游客对生态旅游有一定认知,92%的游客追求卓越的享受,在方便舒适与环保之间选择前者。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

首先,我国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森林覆盖率低,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林木多样性较差。森林锐减加剧了水土流失,流失面积超过150万平方公里,每年相当于流失4000万t的化肥。而同时,中国又是世界上化肥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的31%,土地严重透支和过劳,土壤有机质和PH值下降,重金属危害增加。

其次,生态污染严重,大气污染覆盖全国,雾霾治理任重道远。82%的河流被污染,地下水污染严重,水体质量堪忧。农村没有完善的公共设施,污染更加严峻,仅可以统计的现代农业污染就占全部污染的47%,还不包括农村隐性污染。农业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灌溉、播耕分别占到60.30%、10.21%、12.93%、14.28%、1.60%、0.67%,畜禽粪污有效处理率不到50%。

第三,农村污染治理能力较差,尽管全国和地方颁布了800多部环保的法律法规,2013年《旅游法》也明确规定了环境承载力,但是由于缺乏奖惩机制和宣教制度,实际执行中效果大打折扣,甚至环卫部门为了省时省力也对垃圾分类处理采用连锅端的处方式。

乡村生态旅游利益机制不协调

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博弈,以土地征用制度为例,很多开发商为了降低成本,总是想法设法获得低价土地,而农民为了增加征地补偿,总是和地方政府产生冲突。旅游者和企业也是如此,在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旅游市场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行为。困境的根本在于當前各方利益相关者都以经济最大化为目标,都倾向于做出损害对方利益的利己行为,因为权力层级关系,最后一切损害都会层层转移转嫁到生态环境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农民因为自身利益受损而生产有毒食品。

应对乡村生态旅游保护主体缺位

1.强化各利益相关者环保意识

首先政府要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和村委会,在旅游区内对村民和游客大力进行环保宣传,营造社会生态意识。其次当地居民要监督旅游企业,造成社会压力,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于旅游企业占用耕地、破坏生态、排放污染物等行为要进行监督举报。环保组织、学术机构和新闻媒体要树立责任意识,强化社会监督。第三,通过乡村生态旅游促进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为了更好地推动公众参与意识,在旅游区设置垃圾回收和宣传车,既能为游客提供方便服务,又能唤起游客的环保意识。

2.明确利益相关者的补偿标准、方式和绩效

首先,计算生态维护和恢复成本、森林等自然资源消失带来的危害,以及当地居民直接和间接产生的损失。补偿标准不要单纯计算经济利益,还要综合生态指标和社会效益。其次,补偿方式以事前补偿为主,在开发之前确定生态保护的细则和生态补偿的方案,由于间接补偿的激励效果更加明显,所以不建议现金补贴方式。第三,参考《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列举了一些利益相关者绩效评价标准,高于这些指标即满足条件。包括政府、企业、社区、旅游者和生态约束等方面。

协调乡村生态旅游各方利益

1.政府统筹规划,确保低权力利益主体也能平等共享权利

首先,政府要责无旁贷地担当起组织协调工作。系统开发,制度统一,本着让本地村民收益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村庄整体景观风貌,在原有建筑基础上进行改建,避免大拆大建。其次,制定旅游产业生态发展规划,引导乡村旅游绿色发展,建立生态旅游补偿机制,以税收优惠、直接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绿色发展,打造乡村低碳旅游产品。第三,推动资源共享,以利益为纽带,外来投资者和本地居民共享互补性资源。第四,当地村民既要分享旅游利益,又要参与决策过程,传承特色文化,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

2.企业绿色发展,并承担当地科教文卫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遵循3R原则使用循环资源系统,禁止直接倾倒污水。给水工程:自来水100%供给,采用树枝状方式网络铺设工程量,严防地下水污染。排水工程:完善现有明沟沟渠,雨水和污水分流处理,大路两旁设置排水沟渠,打造水渠生态景观,水渠可养殖鱼类,灌溉旅游景观。生态公厕,服务半径1.3km为宜,四周用树木环绕,建筑设计融于环境,粪便资源化处理。强制推广垃圾分类模式,垃圾箱服务半径为180m,雇佣当地农民建立职业回收团队。推广太阳能资源利用系统,推动废渣还田、制造沼气,使用厨房垃圾燃料、生产有机肥料。此外,将乡村生态旅游与居家养老、绿色农业和度假疗养相结合。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提供和城市一样便捷的服务,让农民就地安置,还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带来的社会危机。

3.游客低碳出行,维护生态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生态多样性

鼓励游客支持生态旅游,旅游业的能耗绝大部分来自于交通运输。因此要做好生态道路规划,在旅游沿线打造乡村稻田画景观,既体现出乡村特色,还可以让企业赞助稻田画广告。保持交通畅达,主干道路面宽约 10 m,两侧种植常青树木,支路和巷道宽3到5m,两侧种植观赏竹等常绿树种。生态停车场选址在村外交通发达处,鼓励游客换乘清洁能源游览车辆,停车位之间使用大树冠树种或者爬藤类植物景观隔离。提供生态旅游工具,比如具有文化特色的人力车、畜力车、轿、筏、船,或历史特色的轩、辇、橇乃至于战车等,让游客体验特色服务。旅游景观以生态景观为主,以镶嵌结构表现出系统整体性、景观异质性、格局尺度性和景观的生态性、人文性。

4.发展生态农业,结合互助经济对当地社区实施积极保护

乡村生态旅游要直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村食、住、行、游、购、娱、体、学、研就业,促进乡村消费。加快思想文化交流,提升农民就业技能,改善物质条件,提高居民收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全面进步。农户调查显示,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每亩农田平均增收超过30元,果蔬作物每亩平均增收超过100元,降低化肥施用量 9%~14%,产量可提高 4%~14%。因此精耕细作、用养结合,推广稻田养鱼、鱼藕共生等生态农业。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强化认证体系,制定乡村旅游无公害绿色食品行业标准,开展地方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全面推广使用0.01mm以上的加厚地膜,农膜回收率要达到99%以上。

乡村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协调机制的均衡

乡村生态旅游涉及到农业、环保、旅游、经济、国土等各个部门,各主体利益博弈复杂。为了避免层层损害,就要确保利益均衡,转变资源掠夺思维,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统一行动。首先,资源归属上明确产权,尤其要保护“无主公地”,经验证明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免费开放会造成“公地悲剧”,不明确产权主体就会造成极度的浪费和损害。其次政府要用法律和行政手段强化对保护地的管理,自身必须要退出经营。由政府制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和利益分配机制,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第三,乡村生态旅游不是为了给开发商制造发家致富的机会,而是要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第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金融支持,因此要做好资金筹集,村委会、合作社和信用社发挥作用,增加募资渠道。第五,生态旅游开发要以生态保护最大化为前提,为游客提供最真实的自然体验。地方政府一旦建立规划,就要同步提升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农民参与动机,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

当前首先政府要承担生态责任,将生态旅游的收益用于污染的事前控制,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其次企业要将一部分利润用于生态治理和服务当地社区,建立可持续发展系统。第三帮助当地居民建立生态绿色发展模式,提供经济增长的支持。各方要建立利益共享的机制,利益相关者实现资源互补。

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生态危机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加剧。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各级政府要建立可持续发展思维,不要照搬照抄西方经济模式,地方政府考核彻底摒弃以GDP为纲的模式,推动循环型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尊重当地居民的主导地位和经济利益,确立生态系统的主体利益地位,构建政府、旅游企业、消费者、当地居民和生态环境和谐的利益共享机制。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信阳镇人民政府)(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碣石山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钟林生,马向远,曾瑜皙.中国生态旅游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6(6):690.

[2]汪伟,孙伟,陈佶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困境及路径[J].中南林业科技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8.

[3]黄大勇,杜懿然.旅游开发地利益相关者研究综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1.

[4]高静, 童索凡.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接与互动研究[J]. 开发研究, 2014(5):128-131.

猜你喜欢

相关者生态旅游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I Love You, Dear China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