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守法意識薄弱

2021-03-02

澳门月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意識條件活動

澳門青少年網絡欺凌現象屢禁不止,有愈演愈烈趨勢,究竟原因何在?

澳門司法警察局關注少年組職務主管趙朱惠敏:就青少年間出現的網絡欺凌情況,它是澳門社會、全國各地甚至是國外所共同面對和研究的重要議題。

在成因上,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在技術方面,由於互聯網的高度普及,溝通模式亦較過去更為便捷,人們透過互聯網進行社交活動已成為生活常態,不少青少年更利用互聯網進行社交或娛樂活動,加上互聯網先天存在的匿名性和隱密性,為網絡欺凌提供了技術條件;在互聯網環境和文化方面,由於健康積極的互聯網環境和文化仍在構建階段,而世界各地對於互聯網以至網絡社交平臺的監管法律和管理標準不一,個別地區甚至為空白,增加了監管的難度,為網絡欺凌提供了氛圍條件;在青少年自身方面,青少年因其心智未成熟、守法意識薄弱、對事情缺乏全面認識、待人處事的心態仍需培養,以及缺乏家長和學校的正確引導等,容易令青少年受到互聯網上部分不良資訊的影響,繼而令其認知和價值觀出現偏差,為網絡欺凌提供了主觀條件。在上述條件的相互配合下,不少青少年認為可隨意於網絡上發表各種言論,即使對同儕作出誹謗及攻擊等欺凌行為並導致其受到傷害,以為可以輕易躲過追查及不用承擔刑事責任,因而抱僥倖心理持續對同儕作情緒宣洩和表達不滿;亦有部分青少年未有意識到網絡欺凌行為的嚴重性,透過轉發或網上留言,支持並附和加害者的欺凌行為,從而成為欺凌的輔助者。最終,導致了網絡欺凌的發生,令同儕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擾和傷害,過程中甚至有個別例子轉化為犯罪,促使警方依法介入及跟進。

澳門教育暨青年局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職務主管黃健安:教青局會持續不斷加強宣教工作,除了繼續透過不同的渠道如電台節目、設置專題網頁、製作宣傳短片及宣傳品、出版各類刊物等方式外,也會資助社團舉辦各類品德教育議題的活動,希望從不同方面著手,向社會宣傳預防欺凌、尊重及關愛的信息;也會加強跨部門合作機制,持續支援處於危機狀態的學生,為師生、家長及學生輔導員開展各類專題講座,提升學生的守法意識。

聖公會澳門社會服務處協調主任阮麗梅:這或與家庭關係及管教情況有關,因應現時不少家庭資源豐富,會採取“外包式教養”把子女交予托管中心、社福機構等,又或以“物質教養”、“網絡管教”等非面對面接觸的管教模式,令青少年的生活,如社交、娛樂等重心放在網絡上,因為他們只要透過互聯網和多媒體,即可向外界傳播自己的想法,減少了與他人之間及真實世界的接觸,缺乏“現實感”,且守法意識薄弱,易墮入陷阱,故無論家長或社會都應重視青少年使用網絡的安全問題。

澳門中華學生聯合總會副理事長馮美詩:我們認為網絡成本低、網絡留言具匿名性和隱蔽性都助長了網絡欺凌趨勢,很多人誤以為網絡言論沒有大不了,或是不需承擔法律責任,亦缺乏對他人的同理心等。學生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解決衝突能力和隱私保護意識,能正確分辨網絡欺凌行為,不輕易洩露個人隱私。在遭遇或目睹網絡欺凌行為時,要妥善解決衝突,保護自己,懂得求助、勇於求助,有意識的保留證據,避免受到進一步傷害,更要避免以惡制惡,難以收場。

猜你喜欢

意識條件活動
活动设计
阅读理解专练(三)
A Misunderstanding
充满乐趣的秋天
论证NO3-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大侦探
判定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