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電子政務發展態勢 智慧城市指日可待

2021-03-02凱里

澳门月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電子數字報告

全球新冠肺炎肆虐,數字化技術被諸多國家或地區用作抗疫,電子支付、在線辦公、線上零售、網絡課程、網絡會議、疫情動態等等,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於澳門來說,電子政務發展在公共行政機構的“帶領”下日趨成熟。而隨著防疫進入常態化,更加凸顯出電子政務的迫切和重要性。

疫下民生百態,電子化功能不可沒。過往市民前往街市攤檔購買瓜菜時習慣使用現金,現今因政府推出了經濟纾解措施——電子消費卡,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電子消費卡作為疫情下的產物之一,它為推動全面、全民電子支付方式貢獻了不少力量。藉著電子化、數字技術的發展步伐,本澳電子政務亦緊跟其後,其中之一便是由行政公職局推動的“一戶通”,特別是該平台關乎民生的行政與財務對外公共服務,更為市民大眾提供了便捷。

例如市民易先生因疫情關係打算購買物業,過往如果看中某個樓盤後需親身前往政府部門申領“查屋紙”,自從辦理了“一戶通”後,便可以直接透過網上申請電子版“查屋紙”,透過信用卡或其他在線支付方式,不到五分鐘時間,輕輕鬆鬆便可獲取。更令易先生意想不到的是,透過“一戶通”還能夠直接查詢社保供款、幫孩子申領學費膳食津貼,真正做到足不出戶、快捷便利。

電子政務的執行力

電子政務在本澳的提出並非新鮮事,早在上世纪90年代,政府已“嗅”得先機,由行政公職局擔起推動公共行政現代化的職責,而當時所說的現代化,已包含後來眾所周知的電子化建設。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行政公職局於2000年開始電子政務的初步研究,2001年成立由行政公職局局長擔任協調員的跨部門小組,展開一系列電子政務研究,制定計劃及落實工作,其後在2011年特區政府更應其要求通過修改組織法賦予其統籌的職權。

回顧澳門智慧城市的發展,最令人矚目的莫非政府於2017年8月與阿里巴巴簽署《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以及於2020年9月生效的《電子政務》法律及《電子政務施行細則》。智慧城市的發展更是持續被納入政府施政方針中,在行政長官賀一誠發佈任內第二份財政年度施政報告,除了就2020年施政工作回顧和總結外,還提出了2021年十大施政重點,並提及政府會深入推動公共行政改革,按照建設“廉潔、高效、公正、便民、便商”的現代服務型政府的目標,持續深入推進公共行政改革和法制建設,不斷提升特區治理水平。將以電子政務作為公共行政改革的切入點,推動“數字政府”建設,提高行政效能。推動政府數據治理及共享,擴大“一戶通”應用範圍及功能。完善“公務通訊、公文及卷宗管理系統”,推進文件管理和流轉全程電子化,不斷提升政務電子化水平。多項政策的制訂與推行,都將“矛頭”一致指向電子政府的發展。

然而,公眾對電子政務的認知並不完全。所謂電子政務,有學者認為,包含三個方面的基本意義:第一、電子政務必須借助於電子信息,數字網絡技術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和相關軟件技術的發展;第二、電子政務處理的是與政權有關的公開事務,包括政府機關的行政事務,還包括立法、司法部門以及其他公共組織的管理事務;第三、電子政務並不是簡單地將傳統的政府管理事務原封不動地搬到互聯網上,而是對其進行組織結構的重組和業務流程的再造,電子政務不少把現行政府的功能一一對應,從實質的內容深刻程度及服務對象的廣泛度來看,電子政務主要包括幾個方面:政府間的電子政務、政府與企業的電子政務、政府對公民的電子政務。

“智慧”與防疫雙管齊下

全球電子政務發展乃大勢所趨,澳門政府不能“獨善其身”,2001年《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評估》正式啓動,至今已連續發佈了10次,為業界所推崇。近日,《2020聯合國電子政務調查報告》正式發佈,報告的主題是:數字政府助力可持續發展十年行動。報告圍繞以電子政務支撐2030年實現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核心,從全球視野和全球思維的角度,剖析全球電子政務發展實踐,總結國際電子政務發展趨勢。該報告顯示,韓國、新加坡、日本是亞洲電子政務發展最好的國家,在電子政務發展方面分別排名第2、11和14位,處於全球領先地位。

以新加坡為例,政府技術局負責制定和實施國家機構間電子政務戰略和服務。新加坡有一個一站式的增幅門戶網站,可以訪問服務於電子參與、電子服務、開放數據和公共採購的專門門戶網站。政府還為公民建立了數字平臺,使公民可以規劃和監督自己的社會保障儲蓄,或報告政府服務方面的問題。在與電子政務有關的法律機制方面,新加坡通過了2012年《個人數據保護法》以及關於網絡安全的立法,概述了其在採取適當措施預防、管理和應對網絡安全威脅方面的各種責任。

中國是2020年首次升至非常高EGDI組的七個亞洲國家之一。2015年,中國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出現了對“智慧城市”發展的堅定承諾,而發展數字政府這一承諾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各市紛紛競相建立起自己的數字政府門戶網站。上海政府數據服務門戶是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務最成功的地方項目之一。另外社交媒體也被巧妙地利用起來,成為連結公眾、企業和政府的數字化工具。公共當局越來越多地使用社交媒體作為危機管理的工具,在新型冠狀病毒爆發期間,公眾可使用支付寶報告其健康狀況和發生的緊急情況。

外界形容全球電子政務的發展現狀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間,各國政府通過其國家門戶網站、移動應用程序和社交媒體平台公開信息,快速響應公眾需求。對193個成員國的國家門戶網站的調查表明,各國政府在報告和分享與疫情有關的信息時展現了很高的透明度。很多國家的政府開通了專門的防疫網站和應用程序,在信息和資源更新方面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擁有強大功能電子政務系統的國家能夠向公眾、地方政府和醫療工作者們提供明確的最新信息,同時還能與社會平台開展合作,減少錯誤信息的傳播。通過信息共享和在線服務的提供,數字技術使政府和公眾在疫情暴發期間保持聯繫,並使各國政府能根據實時數據和分析迅速作出決策,提高地方政府協調能力,並向最需要的人提供服務。

電子化大流行趨勢

在澳門,政府綜合服務大樓的設立的確為居民提供不少便捷,按服務類型分類包括:居民行政及法務事務、公共安全及出入境、創業及營商、城市環境、公證及登記、稅務、旅遊及博彩、住房、就業、社會保障、教育、文化、體育。然而負責處理上述服務的政府大多在其部門設有服務點,與其同時,有些部門亦建立和開發了專屬的軟件供市民下載,以線下和線上的形式為市民提供服務。雖然綜合服務大樓提供了不少對外公共服務,但是新冠疫情之下,以電子化處理對外公共服務,例如鼓勵市民透過網上進行繳費、資料更新、證件續期等電子政務服務項目,似乎可以大大提升行政效率,達致真正的電子政府、智慧城市的施政理念。

論及政府“一戶通”門戶的功能,其最主要的貢獻之一是設立電子報考平台,過往公務員開考(俗稱中央招聘)經歷了多次改革,當年推行中央招聘之際,報考地點人山人海,行政公職局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處理過萬人的報名資料,加之對投考人文件的核查,在時間的成本上耗費大。電子報考平台的生成,不單為投考人節省了時間成本,也推進了主考機構管理文件的進度,從而提升公共行政效率。雖然現階段實體報名和線上報名仍然並行,但我們見到公眾對電子化的需求不斷增長。例如處理經濟房屋的申請事務,政府供居民申請購買的經濟房屋建於新城A區B4、B9及B10地點,合共3,011個單位,房屋局開放申請期由2019年11月27日至2020年6月26日,申請歷時7個月,該局共收到37,300多份申請表,31,800多份已齊備文件,佔85%;5,400多份欠交文件,佔15%。倘若將經濟房屋申請納入“一戶通”平臺,擴展數據應用範圍,由便民的角度出發,推進電子政務發展,對政府和居民來說可謂一舉兩得。

“疫”下平台逐步優化

新冠疫情期間,特區政府“一戶通”納入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預約系統、澳門健康碼以及抗疫援助計劃,而澳門健康碼亦要求使用者補充登記地址,該功能有助於應對當本澳出現疫情時,可及時識別在受影響區域內的人士,做到及時追踪和跟進個案。期待未來電子政務能夠提供更多資訊供社會查詢和利用,形成統一的服務、資訊及諮詢綜合平台,方便市民獲取更多資訊並發表意見,相信藉著防疫常態化之際,澳門逐步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目標將指日可待。        (澳門/ 凱里)

猜你喜欢

電子數字報告
两会之后,这些大事与你密切相关
奇妙的数字
冰冰爽爽的冰激凌
填数字
电子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