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待補齊短板 迎接發展良機

2021-03-02長江

澳门月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橫琴貿易國際

長江

現在澳門要發展證券交易所等現代金融業,這實際上是澳門的自身需要以及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從自身情況來看,澳門的產業比較單一,博彩業獨大,博彩業存在著一些風險和不確定性,這就需要經濟多元發展,不論是中央還是特區政府都認識到這個問題,那怎麼樣發展經濟適度多元,澳門過去十年也試過許多路子,從目前的基礎來看,金融業可能是個可以突破的口。

發展特色的現代金融服務業,這是澳門經濟自身發展需要的,否則澳門難以在較快時間實現多元化的轉型。要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澳門的證券交易所當然是個目標,也是一個方向。澳門現在傳統的金融包括銀行、保險業務都很健全,但不能滿足債券、證券、基金等等多方面現代金融業發展的需要,從這個角度來看,澳門應該發展一個證券交易所。

從國家的發展戰略來看,國家推出“一帶一路”建設、大灣區建設,為澳門發展特色現代金融拓展了很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家發展建設大灣區、“一帶一路”、中葡平臺,加上目前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中美在貿易、經濟、金融等多方面的摩擦、博弈,國家推出了內循環、外循環的“雙循環”發展戰略,需要澳門能夠發揮“雙循環”節點的重要作用,國家也賦於澳門這一特殊歷史時刻一個機會,發展以現代金融業為主的特色金融行業,促進國家的“雙循環”及其它大的發展戰略。澳門自身情況和自身條件及國家戰略發展需要,有必要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這其中一個重點就是要推出“澳門證券交易所”。

近期注意到國家發改委有關“澳門證券交易所”信息發出後,在澳門社會引起的一些反響,不清楚發改委這次是代表官方的正式意見,還只是對提案的一個回覆。現在社會上確實有不同的聲音,實際上“澳門證券交易所”建在橫琴,有人擔心稅收流失問題,我認為這不是主要因素。如果“澳交所”真的建立起來,不管是在股票、基金、債券等衍生產品,相關的稅是很低的,交易印花稅量並不大。澳門要建“澳交所”關鍵是要把金融服務業態帶動起來,讓澳門受惠,能夠真正助推澳門特色金融或者說是現代金融服務業的發展。

如果問“澳交所”選擇橫琴還是澳門,我個人傾向於還是設在澳門,因為如果建在橫琴與澳門的發展戰略不一定匹配,因為澳門的現代服務業還要服務於國家“雙循環”的需要,要內引外聯,如果放在橫琴,澳門的優勢、澳門的特點就沒辦法發揮出來。有人提議在橫琴搞個特區,向中央銀行要政策,這個都是不太容易的。澳門本身有這麼好的自由港條件,這麼便捷的資金、資本,人才的流動,有直接的和國際市場的對接,而且又是低稅率,法制體系相對內地又比較完整,在國際上的認可度比較高,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要建立“澳門證券交易所”我認為還是放在澳門為妥。建立“澳交所”是為了對內還是為了對內對外“雙循環”這個需要搞清楚,如果為了吸引國外資本、國外投資,澳門的法制和環境相對會更容易獲得國際的信任。但不排除隨澳交所業務擴展,做大相關聯的金融服務業,再向橫琴深度合作區延伸。

當然建立資本市場或是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必須有一套法律體系保障其正常運作,而且這個法律體系還要得到國際上的認可和接受。澳門在金融法律方面還是比較滯後,這是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建立現代金融業、現代金融市場、現代金融產品,都要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規來界定它的權益、它的保護、它的運作監管等等,目前澳門是沒有的。這個問題必須加快解決,否則現代金融服務業很難發展。如果國內外投資者對這個金融法律體系沒有信心,對交易的法律保護沒有信心,是很難進來的。

另外在建立法律時,還要考慮一個因素,澳門現在是大陸法,和德國、法國、葡萄牙等類似,但和英美等還是不一樣,英國、美國這些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包括香港、新加坡現在實行的是普通法,澳門要建立和現代金融相關的法律體系時,要考慮怎麼樣平衡大陸法和普通法的應用,中國內地也是大陸法。像國際上一些新興的國際金融中心,如盧森堡、迪拜、阿布紮比都是在經濟轉型中,把金融作為一個突破點。它們有個很重要的做法,就是建立一套非常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這裡包括對一些普通法的適當運用。澳門要在大陸法的框架內,有些創意和創新,對現代金融服務業應該要考慮引進一些通用的或者是世界上適用的普通法的原則和實務,在大陸法和普通法相互結合的基礎上加快完善與現代金融服務業相關的法律體系,包括監管體系,否則很難吸引國際投資者。

另外,專業人才確實是個大問題,澳門目前不具備現代金融服務業所需要的足夠人才。澳門傳統金融業銀行、保險等從業人員還不少,但要搞現代金融服務業,如搞債券的、證券基金的、期貨等以及一些衍生產品的人才缺乏。所以澳門要加快引進這些人才,可以考慮建設綠色通道,引進一些相對特殊的、高端的現代金融服務業的投資者或者是領頭人。

澳門在人才引進方面是比較敏感的,但我們應該用開放的眼光去看,如果要真正發展和做大現代金融服務業,就必須要引進一些專業人才。就好像在20年前,博彩行業也沒多少人做,澳門在賭城博彩業開放以後,通過引進一些外資的博彩行業的企業家或者是管理層,結合本地的勞動力資源,使得博彩業迅速發展起來。所以澳門要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也要考慮一些特殊的人才引進政策,讓這些人能夠進得來。對這些人可以考慮用做加法的原則,因為他們是澳門目前沒有的、缺少的專業人才,他們進來不會對澳門本地居民就業產生壓力,反而會帶來新行業發展和就業增加。

談到以人民幣結算的“澳門證券交易所”,這個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一方面國家在人民幣方面考慮要補短板,要搞“雙循環”,要走向國際市場,要把人民幣推出去,那就面臨著一些問題,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使用量、流通量不夠,國際一些主要的資本市場或者國際金融中心,他們多數產品交易都是以美元或者是英磅計價,如香港雖然也是一個離岸及內地可以依靠使用的金融市場,但是香港的市場是港幣或者美元定價,助推人民幣國際化還不是很直接。所以現在希望藉助澳門建立人民幣計價市場,這是一個特色。

國內人民幣還沒有和國際市場很好的完成對接,那麼澳門作為一個窗口,在內地和國際之間搭建這麼一個以人民幣計價的橋樑,這是國家發展人民幣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也就是補短板,若有一個以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化市場,國際資本投資者能夠接受這種交易。

還有一個因素,以人民幣計價,促進國際商貿活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塊。因為美國對我國貿易的制裁,為了推動“雙循環”,近年來國家和葡語系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活動增長很快,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和他們貿易基本都是逆差,就是我們買了他們的貨,他們收了很多的人民幣,這些人民幣他們沒有投資的渠道,就會影響到他們貿易增長的潛力和積極性。所以我們推出以人民幣計價國際化的澳門離岸交易市場,就可以幫到這些葡語國家或者“一帶一路”國家,把人民幣轉化為金融產品,這樣既可以讓他們提高收益,我們又可以回籠人民幣,繼而進一步拓展商業貿易的量,這對促進國際商貿來講是很有必要的。

再一點國家要考慮突破美元的霸權。由於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支配力量,是主要支付貨幣。美國對中國的封鎖,美元支付體系對中國封閉,會給中國的金融安全構成威脅,從國家金融戰略安全上來說,如果能夠建立一個既能對接內地又是面向境外的,以人民幣結算的國際化證券交易中心的話,實際上能夠幫助國家打破美元的霸權,或者美元的封鎖,這樣可以使國家的金融戰略得到更安全的發展。

當然“澳門證券交易所”如何實施錯位發展也非常重要,因為現在內地或者大灣區內已有一些金融交易所或者說金融中心,特別是像香港是非常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深圳也是發展非常快的金融交易中心,灣區裡面包括廣州南沙、珠海橫琴、順德都有,所以澳門要發展證券交易所或現代金融中心的話,應該考慮錯位發展。不能跟別人去爭,也不是要去替代誰。現在有些人認為澳門發展證券交易所是因為香港最近出了問題,作為一個備案來替代香港。其實這樣理解不準確,因為香港的國際金融地位還是有它的獨特性的,不可能被澳門取代,澳門也沒有這個能量去替代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我們應該是錯位發展,怎麼樣使兩地及大灣區的資源整合起來,進行互補。他們做的很快的我們不能和它去競爭,澳門要做他們目前做的比較少的,或者是還沒有做的,這才是澳門的發展優勢。

香港在股票市場、基金市場非常發達,債券方面澳門可以作為突破。逐步把證券市場做起來。還可以考慮做一些指數產品、債權或權益類的衍生產品,大灣區其它金融市場或者金融服務中心目前暫時發展不快的,我們可進行替補或者彌補,但不會去取代他們。還是在大灣區裡面,提供現代金融服務。不僅是整合資源,還要考慮到跨境,讓資金在大灣區怎麼樣真正加快流通起來。澳門發展證券交易所應該考慮如何提供合作,讓跨境的資金、跨境的資本得到流動,真正做到內聯外引。同時還可以考慮法律、金融人才的聯合培養,這方面也是可以合作的。

澳門現在現代金融產業還在起步階段,但是我們也有一些優勢,澳門實行的大陸法相對內地來講和國際上英美法律體系還是更接近,而且我們還有葡語國家這個平臺,重點要考慮在橫琴和大灣區如何開展更緊密的合作,真正做到雙方的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經濟互相補充和協同發展。

澳門和橫琴合作要考慮兩地各自的優勢,澳門是自由港,資金自由流動,又是低稅,法律也比較健全,跨境的數據流動相對也比較自由,和國際上可以對接交流。澳門的短板就是物理空間小,市場容量小,金融人才相對還是缺,這是弱項。作為橫琴來講,正好可以和澳門進行互補,它的物理空間大,和內地腹地的銜接更廣,人才供應來源應該更多,從這來講,澳門和橫琴應該從深度合作的角度出發,共同的打造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從長期來看這是個目標。但不管怎麼看,還是要以澳門為主,立足澳門,充分把澳門優勢發揮出來,如果澳門證券交易所建立起來,把整個業態做起來,不僅僅是發產品、發債券,還相應要有包括估算師、律師、會計師等等中介機構都要帶動起來。

如果要做國際金融投資,相對兩地,外資會首選澳門,因為澳門這方面比橫琴有優勢。如果他們來了澳門以後,業態真正做大了,金融發展了,澳門的空間就不夠了,那就可以向橫琴延伸。包括澳門註冊的一些投資者,或者是債券公司、證券公司、中介服務可以讓它們把業務包括辦公場所延伸到橫琴,這樣兩地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進行互補。

這些年橫琴確實做了很多工作,做了很多創新,但是總體上來看還是應該以澳門作為主導者。不管最後真正業務是在澳門還是橫琴,兩地整合還是應以澳門托管、澳門法律、澳門的監管體系為主,這也是一個思路。不管怎麼樣,兩地發展現代金融業,應立足澳門,然後利用好兩地的優勢進行整合互補,加快發展。

當然從目前看,澳門建交易所的條件還不是太充分,但是能力都是相對的,相對內地和澳門,內地一些金融市場像深圳、上海他們已經發展多年了,有非常優秀的金融從業人員,但是他們和國際對接就相對要弱一些,關鍵是出不了國界,我們現在要看目標和定位,如果定位是國際金融中心,那還是要著眼澳門為主,澳門現在是有條件,能力上需改善,現在關鍵看政策,如果現在推出配套政策,引進了專業人才,法律上進行了創新改革,那麼金融人才自然會過來,聚集效應可以推動這個產業的發展。

我們可以回過頭來看,20年前的1999年賭權沒有開放的時候,有誰敢想象澳門能做大到超過拉斯維加斯幾倍的博彩業,這在1999年可能是個天方夜譚,澳門這麼小的地方,這麼少的人口,1999年肯定沒有人會相信。但是特區政府在回歸以後,開放了賭權,引進了外資,然後吸引了國際上很多投資者和產業的專業人士進到澳門,把整個產業做的非常大。從這個原理上來說,橫琴也可以做,但是相對體制來講,橫琴不是特區,它處於內地,如果像澳門這樣引入國際投資會有比較大的阻力。所以在這方面能力條件是相對的,就看政府的政策和決心。如果要做,澳門把其優勢發揮出來,完全可以創造條件把現代金融服務能力得以實現。

香港的金融市場非常成熟,而且在國際上是普遍認可的,所以它的發展經驗對澳門是有借鑒作用,但不能完全照搬。澳門要發展證券交易所和國際金融中心或現代金融服務,實際和香港是互補是錯位發展,有一些香港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借鑒,有些澳門必須創新。香港金融中心發展這麼多年是有一套基礎,世界一些老牌的金融中心都是先從貿易發展而來的,貿易做大了它就必須貿易結算清算過度到金融中心。但澳門現在貿易量還很小,澳門發展金融中心或者證券交易所,也不可能再用那麼多年時間去建。香港、新加坡、倫敦、紐約他們首先有幾十年上百年的國際貿易發展造就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如果澳門按這樣的路走的話,不可能滿足現在的發展需要,澳門不能按傳統的方法去建一個證券交易所或者是國際金融中心,澳門應該有創新,應該考慮怎麼樣在合理條件下,盡快用創新來推動金融業的發展。比如法律方面,香港現在是普通法,澳門是大陸法,安全照搬香港的會有一定難度,從各方面因素看,澳門可以借鑒香港的經驗,但不能完全照搬,也不能由香港來進行托管。但是可以考慮如果澳門建立證交所,是不是可以考慮在機構上,在管制架構上做一些創新。比如說可以考慮在澳交所裡讓港交所作為一個參與者,可以交叉持股,也可以讓澳交所參股港交所,這樣雙方專業人員、專業知識、專業資源就可以得到共享,同時也可以相對獨立的互有特色的進行發展。

澳門發展經濟多元提了將近十年了,從“十二五”都到“十四五”了,還再提這個問題。過去澳門發展的力度肯定是不夠,發展的進程也不令人滿意。這跟我們澳門目前的經濟結構有關,因為我們的博彩業發展太快,博彩業作為主導性的支柱產業,擠壓了其它產業的發展空間。雖然過去政府也在推多元化,但社會上的一些資源由於受到博彩業的擠壓效應,沒辦法得到很大發展。另外還有一點就是社會和政府包括一些業務主管部門,如金融、旅遊、文化等等,他們的決心還是不夠大。因為在過去一段時間博彩業獨大,博彩業的收入對澳門政府的財政收入貢獻非常大,澳門經濟在過往些年收入充裕,多元化的動力相對就會受到負面影響,應該要承認這一點。

過去澳門政府來錢太容易,如果要重新搞一個產業,要冒風險回報又慢,那還不如不做,這是多年來一些人的觀點。但是通過這一次的疫情,對澳門市民、澳門政府來講,都是一個很好的考驗,而且大家更清晰認識到,澳門是時候要加快多元化發展步伐。過去幾年多元化澳門也推過,比如旅遊、中醫藥、體育、高教產業、會展等等,但實際力度不夠,決心不夠,如果真正下定決心、有力度,產業多元化應該可以發展起來的。如特色金融,澳門雖然沒有多少現代金融,但傳統金融業有不少的從業人員,傳統金融在澳門佔到GDP的6%的比重,還是有基礎的。

如果政府真正下決心,在社會上形成共識,加快從各方面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法律制度建設,人才引進建設等多方面配套的話,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是有可能加快速度,取得更好效果的。

從創新來講,澳門按理應該比內地條件要好,澳門的約束更少,機制更靈活,問題是政府沒有用起來,感覺有點守陳,開拓不足。如果是這樣的話,肯定就做不起來,變成口號難以落地。希望政府能夠真正動起來,澳門政府如果想做的話,在法律建設和人才引進方面,機制的改革應該是比內地快的。因為涉及的面小,不像內地牽一發而動全身,在一個地方做會牽動十幾億人,31個省份。澳門是在特區裡面做,也就影響幾十萬的人,做起來難度要比內地小,關鍵是政府的決心。

我們也必須看到,現在的國際形勢、香港問題等對澳門是個大好時機,機遇的時間窗很短,這個時間窗也可能就2年,2年沒抓住,香港緩過來,國際市場改變,形勢變化,澳門可能優勢就沒法更好發揮了,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猜你喜欢

橫琴貿易國際
附録1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與會學者名録
附録2 中國簡帛學國際論壇2018會議日程
「一帶一路」系列報導「一帶一路」國家進口增速首超出口
贸易战重压市场 等待企稳再低吸
A Two-Ocean Mediterran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