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封閉保守澳門 現代金融發展之障礙

2021-03-02長江

澳门月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橫琴產業經濟

長江

中央政府有意推動澳門產業結構適度多元,是實現澳門長治久安、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從國家層面而言,推動澳門產業結構多元發展,加速與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可帶動珠江西岸經濟發展、推動城市的競爭合作,進一步激活區域經濟發展。對澳門而言,把現代金融業等作為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戰略方向,這既是澳門長治久安、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也與國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實施“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有關,可謂一舉多得。

澳門發展現代金融業優勢非常明顯:一是澳門是全球最富有地區之一,富裕的本地居民及投資者需要安全穩健的投資選擇和渠道,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紅利,本地企業發展也勢必帶來資金周轉和投融資需求。二是作為葡語系地區的一顆明珠,澳門緊密聯繫GDP達2.4萬億美元量級和與中國有千億量級貿易規模的葡語商圈,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落地中肩負重任,其背後的商業市場及金融產業資源非常巨大。三是作為老牌的賭城,博彩業不僅帶動巨量資金進入澳門,也令本地機構積累了豐富的金融運作經驗。四是澳門具有經濟體系高度國際化、自由化及稅率低等優勢,使得澳門發展金融業的資源稟賦遠超內地城市。

國際化、自由港、稅率低,全球最富、葡語商圈、世界賭城,在粵港澳大灣區內,澳門發展現代金融業的比較優勢非常明顯。

當然澳門發展現代金融產業也存在不足的條件,主要體現在:一是政策保守,人才缺乏。澳門目前的移民戶籍制度比較陳舊,勞工政策偏保守,無法吸引和留住人才。澳門的移民政策很嚴,澳門高校培養的非本地畢業生是不能留在澳門工作的,這是非常罕見的。香港就不同,香港目前是非常開放的。凡是在香港本地高校畢業能取得學位、能找到合適固定住所、符合相關政策條件的,都可以落戶香港。而且香港特區政府推出很多特殊政策去吸引新興經濟的人才。發展金融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澳門目前的利民惠民政策一定程度上存在保護本地居民、控制人口傾向。

二是法律滯後。金融是需要監管的行業,發展金融業重要的是法律制度體系。澳門現有的法律體系有待於完善,雖然政府在法律法規執行的過程當中不斷進行修訂,但當中許多細節已無法滿足當前澳門金融業發展的需求,滯後的法律建設已經成為了澳門金融發展的阻礙。

三是澳門地域較小,地理空間有待於擴大。

針對以上存在的不足問題,建議澳門一是加快修訂相關制度體系,建立與發展現代金融業相匹配的法律制度體系、勞工體系,要勇於打破這些保守的政策制度;二是與珠海橫琴合作,加速琴澳融合,實現兩地的資源互補,加快推動澳門現代金融業的發展。

日前國家發改委傳遞出研究澳門發展以人民幣計價結算體系的離岸證券交易市場,符合澳門自身的資源稟賦、比較優勢,也有利於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競爭與合作、分散城市風險,同時也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堪稱一舉多得。

2019年2月,國家出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該政策對推動城市的發展,推動城市之間的相互競爭的意圖明顯。澳門發展以人民幣計價結算體系的離岸證券交易市場,則是其中之一。

城市間的競爭與合作,利於將整個大灣區城市群帶動起來,目前澳門特區、珠海橫琴、深圳前海、海南省都在考慮發展金融或離岸金融,這是發展大勢所趨。同時,如果城市或地區功能過於集中,則風險集中度太高。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特區在2019年局勢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其一些城市功能的影響不同程度上波及到粵港澳大灣區、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為長遠計,城市或區域某些功能有必要進行分散。澳門發展金融產業,從分散風險的戰略考慮也是必要的。

從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看,澳門地處珠江西岸,又是靠近內地,同時又是境外的一部分,資本管制寬松。珠江西岸本身發展是不平衡的,珠江東岸發展是比較快的。伴隨澳門的發展,其有望作為珠江西岸區域核心引擎,帶動珠江西岸的發展。

國家研究考慮在橫琴設立澳門證券交易所,符合澳門與珠海橫琴兩地的資源優勢,也利於加速推動兩地的融合發展。不僅如此,也為澳門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融入中國國家發展大局創造條件。

在橫琴設立澳門證券交易所,不僅是大勢所趨,亦是有利於兩地經濟社會發展,福澤兩地人民。以澳門證券交易所為抓手,加速琴澳融合,不僅是突破限制澳門經濟發展的地理空間,也為澳門融入中國內地經濟發展,分享中國改革開放紅利打開一個巨大的突破口,勢必推動澳門下一輪發展。橫琴也勢必受益於澳門證券交易所項目,兩者雙劍合璧,強強聯合。澳門打破現有博彩業“一業獨大”的產業結構,融入中國和世界經濟的改革發展大潮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法律缺失、人才缺乏或是目前澳門發展證券交易所的兩大障礙。法律問題要加快研究解決,但沒有專業人才,金融是很難做的。這實質上也折射出澳門有待於進一步開放。從長遠來看,澳門要發展金融,一方面要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另一方面人才政策需要加快開放,政府必須打破傳統保守的人才政策。而與此同時,澳門要善於依托國內及大灣區的法律資源和人才資源,加快現代金融業發展步伐。

在澳門,現代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一直近乎空白。發展金融業,先打造金融交易平臺,不失為一步好棋。在港交所、深交所股權業務枝繁葉茂的背景下,創建債券公開發行交易平臺,則成為錯位競爭的最佳選擇。

一直以來,香港企業偏向以股票或認股權證的方式集資,因而香港債券市場遠不如股票市場那麼發達。加之香港特區政府財政盈餘充沛,當地主權債市場規模也比較有限,這無疑為澳門發展債券市場留下間隙。落子債券,也是兼具市場容量與成長性的選擇。在國際市場上,以債券為主要構成的固定收益類產品,是規模最大的資產類別,債券市場的規模遠大於股票市場,截至2019年底,全球債券市場總規模超過100萬億美元。

目前,澳門在債券領域已邁出了實質性步伐。2018年12月,由唯一一家總部設在澳門的央企南光集團牽頭創立的中華(澳門)金融資產交易股份有限公司(MOX)揭牌運營。截至2020年11月的最新披露,該公司累計發行上市的債券規模突破1000億澳門元大關,可喜可賀。

澳門地理空間雖小,金融業是高度專業化的行業,大部分金融產品都數字化,世界所有的金融中心,地理空間都不大,阿布達比、華爾街這些其實都空間較小。但從吸引人才角度來說,作為金融中心,澳門地理空間雖小,但是可以解決,更重要的是,這些人才需要有宜居的生活環境。在這方面,澳門與橫琴可能的合作包括:一是人才與建築設置的合作,要解決專業人才、地理空間問題,滿足建立證券交易所的人才團隊、辦公設施等基本問題。二是信息服務,以橫琴為依托,更好與內地的金融資本市場主體建立聯繫合作,融入中國內地的資本市場,依托內地的資源和市場業務打造“開門紅”。澳門證券交易所發展,必然要依托於強大的內地市場,橫琴是嫁接澳門與內地資源的絕佳選擇。

對於有人建議引入香港現有的金融運作和兼管模式發展澳門證券交易所問題,香港作為世界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在金融發展領域具有豐富經驗、成功的運作模式,其有益的金融運作經驗固然值得澳門交易所參考借鑒。但正如深交所、上交所與港交所存在諸多差異一樣,香港現有的證券交易所運作模式,與其現有的制度體系、商業文化密切相關。

澳門的法律體系是葡萄牙的法律體系,與英國的普通法體系不同。目前珠海橫琴、澳門特區發展離岸經濟、離岸金融的“試驗”意義重大。澳門交易所更需要在實踐中探索符合自身特點的模式。

目前,博彩業給澳門經濟帶來顯著成就,但同時也帶來不確定性。雖說博彩業早前賺錢容易,但如今市場形勢變化也很快。近年以來,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日本、韓國濟州島、俄羅斯遠東等周邊國家及地區已經或計劃在開放博彩業。澳門過度依賴博彩業,賭客人數一旦被分流,勢必會對其經濟帶來很大沖擊。

最近兩年以來,澳門發展證券交易所一事頗受外界關注,但官方似乎披露信息相對保守,以至於此事引發各方猜測解讀。澳門證券交易所一事,其推進相對緩慢或有多重原因。一是澳門本地居民的發展意願並不強烈。澳門被稱為世界最富地區,特區政府經濟豐盈,現有的博彩業足以保障當地居民安居樂業,本地居民頗有“小富即安”的狀態,短期內似乎都找不到加速產業結構轉型的理由。本地居民並無較強動力打破現有的經濟格局,推動產業結構的轉型。近年以來,澳門試圖在改變博彩業“一業獨大”的局面。澳門特區政府曾探索過發展跨境工業、中醫藥、科技、文創等產業,但過去十來年的經驗看,實際進展普遍不盡人意。這其中,或與缺乏本地居民的支持或有關係。

二是現有的法律體系、人才政策、勞工政策等,在某種程度保護本地居民就業和經濟社會福利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外部人才、勞動力、資本等外來資源的進入。雖說都是國際化城市,但與香港相比,澳門的經濟社會體系是相對保守和封閉的,這成為其經濟發展的障礙。事實上,本地居民的“小富即安”狀態與特區政府傾向於保護本地居民的勞工、人才等政策存在某種聯繫。因此,從根本上說,政府有必要立足澳門長遠利益推動政策改革,激活澳門的經濟社會增長動力、發展活力。

三是從客觀而言,發展現代金融業本身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現代金融業務的發展,涉及金融業務、金融監管、稅收體系等各個方面,只有與之相關的制度體系都相應完善,才可能加速現代金融業的發展。

猜你喜欢

橫琴產業經濟
經典是怎樣煉成的——重讀《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絲綢之路與唐西州經濟研究述略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
余永定 中國經濟正向通縮區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