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龚全珍:做对人民有意义的事

2021-03-02晓霖

共产党员(辽宁) 2021年1期
关键词:妈妈

文/晓霖

扎根山村 信念永存

龚全珍1923 年12 月出生于山东烟台,大学毕业后在新疆军区子弟学校当人民教师。194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她结识了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1953 年,两人结为革命伴侣。1957年8 月,龚全珍随甘祖昌回家乡江西省莲花县务农并一直从事乡村教师工作。

回乡后,组织上几次提出要为甘祖昌盖新房、配专车,都被他一一谢绝了。拾粪耕田、养畜种树、开垦荒山、改造水田……他像战争年代一样玩命地干活。甘祖昌有工资,他当了农民后,出工不但不要工分,而且把工资拿出来买化肥,奖给改造“冬水田”的生产队,甘祖昌参加建设了3 座水库、4 座电站、3 条公路、12 座桥梁、25 公里长的渠道,每项工程他都捐钱,有统计的达8.578 万元。

龚全珍非常理解丈夫不做将军、甘当农民的原因:“他不愿意坐享优厚的待遇,那样他会感到烦躁不安,他要奉献,要亲手建设贫穷落后的故乡。每天一身汗,到处奔走,这样他才感到过得踏实、愉快。”

离开繁华的城市,扎根落后的穷山村,几十年来,总有人问龚全珍:后悔吗?每次她总是给出相同的答案:一点也不。她认为,既然跟着甘祖昌选择了这条物质生活简陋而精神生活充实的路,就要一直走到底。几十年来,龚全珍扎根革命老区,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方式践行“为人民服务”初心。

97 岁,71 年党龄,踏遍大半个中国,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她,无论是将军的战友,还是农民的妻子,无论是学生的老师,还是女儿的母亲,龚全珍都坚定信念,不改本色,学习不止,奋斗不止。

艰苦朴素 立身立教

甘祖昌对乡亲慷慨相助,但对家人要求却非常严格。他提出每次支出不能超过l块钱的家庭消费“限价政策”,给龚全珍出了难题。龚全珍知道,丈夫心里常常想着为革命牺牲了的那些战友,要多奉献、少享受,要为建设家乡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就这样,龚全珍全力配合着丈夫,大部分工资交给他支配,自己不轻易添置一件新衣。

龚全珍与甘祖昌有同样的理想信念,回乡后,龚全珍在家里也是闲不住的,她曾步行20 多里山路,到莲花县文教局毛遂自荐。听说她是西北大学教育系的毕业生,负责人喜出望外,告诉她坊楼乡的九都中学急需老师,但那里条件很差。她二话没说就去报到了。

到校任教后,学校每次调工资,龚全珍都先声明她不调。同时,她还拿出一部分工资去接济贫困学生。龚全珍在南陂小学,吃住在学校,只有星期六才回趟家,在那里一干就是13 年。后来又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她还是老样子,吃住在学校,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直至1976 年甘祖昌身体不好,她才回家去照顾丈夫。

经常有来访者问龚全珍的女儿甘公荣,为什么你妈妈的普通话说得那么好,而你们几个孩子却讲一口的莲花话。甘公荣解释道:“我小时候和妈妈在一起的时间很少,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理解妈妈是学生的妈妈,还是自己的妈妈。”直到长大后,她遇见一名曾经是妈妈学生的当地民政局干部,他告诉甘公荣:“读书时,有一次我生病卧床不起,龚老师煮了粥,一勺一勺地喂我吃,我一辈子都感激她。”这让甘公荣感觉到妈妈的大爱。

龚全珍在整理甘祖昌将军的照片

对龚全珍而言,教诲、关爱学生,既是自己人生价值的体现,更是为人师表的责任。如今,虽然离休多年,龚全珍仍然最喜欢人们称她龚校长。她笑着说:“不是因为带了‘长’,而是因为这个称呼和学生联系在一起。”

无私奉献 一心为民

1998 年,莲花县城厢中学学生彭艳峰写了一篇作文,题为“龚奶奶帮助我家渡难关”。她称呼龚全珍为“奶奶”,就像亲祖孙那么亲切。她说,认识奶奶是全家的幸运。

那时候,彭艳峰家生活很困难,父亲患病无法工作。她的母亲尹韵娇偶然认识龚全珍后,彭艳峰成了龚奶奶组织的幸福学习小组的一员。不久,尹韵娇下岗,全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了解到尹韵娇是裁缝,手艺也不错,龚全珍就鼓励尹韵娇进当地的“商品大世界”做点小生意,并给了她500 元钱作为启动资金。经过努力,尹韵娇的小生意越做越红火,生活状况逐渐有了改观。于是就有了彭艳峰写下的文章。

然而,2005 年,在彭艳峰读大学时,尹韵娇不幸患了白血病。因为家里余钱不多,尹韵娇怎么也不同意做手术,想把仅有的钱留给儿女。龚全珍听说后,立刻拿出4000元钱给尹韵娇,并不断做她的思想工作,告诉她要坚强,还想方设法帮助尹韵娇联系医院住院治疗。在龚全珍的帮助下,彭艳峰家又一次渡过难关。

彭艳峰说,自己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本来是想选其他专业的,想自己出去闯一闯。但和妈妈商量后还是决定像奶奶一样当老师,关心孩子,教育下一代,生命更充实。现在,彭艳峰已成长为一名初中英语老师,还获得了市级优秀教师称号。

龚全珍帮助过的人还有很多。她说,假如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力量就更大。大家应该伸出援助的手,尽一份力,这是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

学习不休 本色不改

离休后的龚全珍虽然离开了教育岗位,但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应该做。“我要把甘祖昌这样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品格宣传出去,用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哺育我们的后代。”随着这个想法在心中根深蒂固,她开始了新的征程。

龚全珍组建了校外活动小组,自己担任校外辅导员,有计划地为孩子们讲长征的故事,讲甘将军带领群众修江山陂的故事……受到师生的热烈欢迎。

不仅是学校,她还被邀请到社区、企业、机关等地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她的报告内容与时俱进,让人听了温暖感动,受到教育。

这和她每天看新闻、看书写日记的习惯息息相关。在参加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后,她在日记本上写道:“我的新朋友廖月娥,湖南平塘人,赡养了5 位孤老。”在县工作会议上,她为大家讲述了廖月娥是如何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赡养孤寡老人的事迹。

“这次第四届道德模范会议深深教育了我。我自己感到在这些方面做得很差,贡献还是非常微薄,我一定要按照总书记教导,一个共产党员,就应该为党的事业尽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作贡献……”龚全珍讲完,台下掌声雷动。

一位将军的妻子,几十年如一日,热爱教育事业和老年事业,关心贫困群众,自己的生活却极其简单,鲐背之年仍然坚持学习,这正是龚全珍有信仰、有大爱的体现,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朴实本色。

猜你喜欢

妈妈
妈妈的爱
虫妈妈接来了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