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思想状况问题调查研究

2021-02-26吴淑逸高云

西部学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思想状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研究

吴淑逸 高云

摘要: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在大学校园中占有相当比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已经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对的一项课题。分析辽宁省五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数据,发现经济困难学生思想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为自卑心理较重,虚荣与嫉妒交互作用,焦虑且自我压抑,退缩心理偏重,渴望社交又有较严重的自我封闭、缺乏责任感和感恩心。高校应完善资助体系,以缓解这些学生经济负担,注重理想信念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自立自强,心怀感恩,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其早日实现思想脱贫。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02-0102-04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上做出的重要指示,是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动指南。把握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状况,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经过不懈努力,辽宁省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人才外流严重,经济发展缓慢,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较高,导致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将要面对的不再是物质层面的温饱问题,但是相对经济困难家庭依然存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脱贫是共产党人应极力解决的大问题,这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此次关于辽宁省家庭经济困难学大学生的思想现状问卷调查,走访了辽宁省五所高校,包括辽宁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工学院。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不记名形式发放问卷,随机抽样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共发放600份,回收可利用调查问卷560份,可利用率为93.3%。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本次调查表明,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状况整体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普遍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人生态度积极,调查也发现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状况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卑心理較重

自卑者往往在自身能力和价值等方面低估自己,通常表现为自我否定、胆怯、悲观、担心被人拒绝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否会因为家境感到自卑进行调查,有4.17%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十分自卑,会因为经济原因觉得自己比其他同学低一等;有43.56%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表示会比较自卑,并且这种自卑自身无法化解;有39.02%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不太自卑,此外,仅有13.26%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表示并不认为经济困难的家庭是人生的不幸,不会因此而感到自卑。综上所述,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仍旧会因为经济原因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与他人多沟通交流,使自己处于封闭的心理状态。

(二)虚荣与嫉妒交互作用

进入大学后,同学之间家庭差异巨大,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逐渐发现自己与周围同学的不同,导致心态失衡,产生了虚荣和嫉妒心理。最明显的表现为谎称家里经济条件良好,出现高消费和攀比现象。调查中发现,有67%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表示对高消费现象的不赞同,可以看出,我国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18%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表示自己会请客吃饭或去高档场所消费,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周围环境中同学多没有生活压力,对其产生一定影响,为了不让自己格格不入,做出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此外,33%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不由自主地与周围同学作比较,认为他们家境好、成绩优秀,不知不觉中产生嫉妒心理,尤其是仇富心理比较严重。

(三)焦虑且自我压抑

通过调查有7.58%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抑郁焦虑的情绪非常严重,会因为生活压力大、学习紧张等因素而异常焦虑紧张;有42.05%的经济困难学生表示偶尔会有抑郁焦虑的情绪,但情节不严重;有42.05%的经济困难学生很少有抑郁焦虑的情绪;仅有8.33%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态积极乐观,不会有抑郁焦虑的情绪。并且我们发现只有38%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愿意把心中的不良情绪向他人倾诉;47.16%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表示具备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综上所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具有学习课业重、综合能力较弱、就业压力大、与同学沟通不畅等问题,加之未能正确认识经济困难,学生自身难以找到解决途径,使其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日益严重,这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退缩心理偏重

一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靠资助进入大学的,求学机会来之不易,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谨言慎行,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担心自己的行为处事不当而引起他人不满,遇事做决定时往往不能客观分析,勇敢做出决定,出现退缩现象。我们通过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退缩心理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有20.4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遇到困难或挑战时会选择退缩;有55.68%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面对难题时会举棋不定,不知如何做出正确决定,往往盲目做出决定,从而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只有23.86%的经济困难学生表示遇事不愿退缩,会直面挑战。综上所述,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存在退缩心理,不知道如何面对困难。

(五)渴望社交又有较严重的自我封闭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社交方面存在不足,有3.55%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表示和同学关系很差;有56.74%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为自己与周围同学相处一般,不怎么联系;仅有39.72%的学生会主动与其他人打招呼,和同学关系普遍很好。并且只有接近半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会偶尔参加集体聚餐活动,反映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会封闭自己,社交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同时又有超过七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表示内心希望多认识新朋友,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渴望结交同学,却由于缺乏自信,心理经常自我封闭,与人交流时缺乏热情,在集体中存在感不强,影响了社交能力。综上可得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自我封闭与渴望社交结交朋友之间的矛盾心理,如若处理不当,对学生日后步入社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六)感恩薄弱,缺乏责任感

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自己应担负的责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可分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个人责任是指通过努力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社会责任是指认真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做奉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多是通过助学贷款、亲朋好友的帮助、勤工俭学才能进入大学,大部分学生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感恩之心,个人功利色彩浓重,由于长期接受他人帮助,习以为常,反而觉得自己理所应当得到帮助,抱着考上大学就有人管的心态,在学习中缺乏进取心,甚至不愿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无法毕业;生活中不愿吃苦,不愿寻找勤工俭学的机会,毕业后还有部分学生恶意拖欠助学贷款,不具备自我生存能力,对自己的人生、家庭、社会都极度缺乏责任感。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当前大学校园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如何处理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如何丰富和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尽早成长成才,本文谨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资助体系,有效缓解经济负担

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难问题,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问题的首要之举。因此,必须完善高校资助体系,设立独立的资助机构,组建专业的拥有心理学、经济学等专业知识的老师担任资助队伍管理人员,定期对资助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同时明确资助主体,合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入学时就准确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真实信息,建立动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以便实时了解其实际所需资助;并制定合理、科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具体评定标准,包括以学生的家庭收入、生源来源、健康指数等因素作为参数,做到帮助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生活压力,有十足的精力投入学习中去,使其安心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二)夯实理想信念教育

正确的理想信念是人们前进路上的不懈动力和最有力的精神支撑,我们所说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夯实理想信念教育是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良思想状况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改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组织学生进行智慧团建,“学习强国”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开展专题报告、校史展览、参观战争纪念馆等方式从不同层面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这有利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自信,勇敢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直面挑战,把握自身长处,在实践中锻炼和发展自己,增强自身能力,从自卑的心理中摆脱出来,实现真正的成长成才。

(三)加强自立自强教育

自立自强教育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对于辽宁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经济压力顺利完成学业、避免思想滑坡、树立正确三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受生活压力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中的个人主义和功利色彩部分表现明显,需要及时加以引导。学校要通过宣讲活动等宣传手段树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自立自强典范,使他们感到榜样在身边,以达到激励的效果。高校还可以通过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通过自身劳动获取劳动报酬,不仅可以减轻其经济负担,还能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锻炼、培养其能力,变资助为自助,为成长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打下基础。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从小生活条件艰辛,面对经济压力,容易使他们抑郁与焦虑,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刻不容缓。高校要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部门,组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开学时就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建立专门数据库;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定期通过电话咨询、个别面谈等方式跟踪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发现有不良心理状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主动帮助其摆脱心理障碍,消除心理压力。还应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队伍、学生干部队伍的作用,发现其心理出现问题及时汇报情况。可以通过团结活动、典型案例教育等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其直面难题,摒弃不必要的顾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正视自我,勇敢接受生活的挑战,在逆境中奋发成才。

(五)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养

经济条件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水平,进入大学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社会视野和社交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与其他同学有不小差距。因此,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综合素养意义重大。一方面,在学业水平上,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理念,选取一批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导师,结对子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间也可组成学习小组,相互交流,互相帮助。另一方面,高校要多组织开展学生喜闻可见的课外活动,例如定期开展学术沙龙、人文讲座、礼仪培训、艺术鉴赏等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文化素养。还可组织学生进行爬山、参观名胜古迹、运动会等户外活动,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积极参与,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引导其不断积极向上。

(六)加强感恩教育

近年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虚荣、攀比、高消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缺乏责任感,感恩心理缺失,因此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感恩教育变得尤为重要。为加强感恩教育,首先,高校可适当增加党支部团支部活动、举办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节日时开展感恩主题活动,如开展心中最感谢的人等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感恩意识。其次,高校可定期开展主题宣讲会、主题讨论班会等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最后,建立長效感恩教育机制,只有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长期有效的感恩教育,才能使他们更深刻的认识感恩,回报社会。通过此类活动,有利于更真实地接触真实社会,感恩父母、学校、国家的培养,锻炼其生存能力,为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总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问题的出现和存在不是一个偶然的、短期的现象,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家庭、自身根源,这就客观地决定着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本文在分析辽宁五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的主体因素后,就如何解决辽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启示,力求早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脱贫。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叶普万.贫困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马红.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及其实现[J].教育现代化,2017(8).

[4]田甜.关于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2).

作者简介:吴淑逸(1995—),女,汉族,浙江衢州人,单位为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高云(1972—),女,汉族,黑龙江伊春人,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

(责任编辑:易衡)

基金项目:本文系“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中的路径研究”(编号:SDSZ—2021—003)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状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调查研究
江口电厂职工思想状况和利益诉求的分析与思考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实证分析的数据挖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应用探索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培养研究
基层党员干部思想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