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暖花开,燕归来

2021-02-22马燕梁彦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期
关键词:窝里小燕子燕子

马燕 梁彦

在儿童的成长中,大自然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儿童相较于成人更有一双敏锐的眼睛,生活中的点滴似乎都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他们在大自然中嬉戏和探索,在真实的、自然的情境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了解,获得知识经验的积累。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儿童不仅发展了对美的感知能力,而且启发了认识,理解了事物的规律。他们会看、会听、会想、会说、会感受,这是多么难能可贵。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生活,但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片段,提取、精炼、引导,生成幼儿感兴趣的课程活动,不错失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一、及时捕捉,确定主题

幼儿园一楼的廊檐下有一个燕子窝,每年春天的时候,燕子便会飞回来修补燕窝,哺育下一代。今年春天,小燕子又如约而至,回到了幼儿园。

春分這天,幼儿发现了这只燕子,他们兴致勃勃地各抒己见,纷纷猜测可能是小麻雀、是鹦鹉、是燕子……“燕归来”的话题就此展开了。

来自生活的事物,让幼儿印象深刻,容易理解。幼儿的发现、讨论的话题是来自他们的生活。事件贴近幼儿,而教师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引导幼儿获得经验,这才是具有教育价值的题材。

二、关注幼儿,帮助梳理

教师要能及时捕捉到幼儿的关注点并进行清晰的梳理。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幼儿都是有好奇心的,如何保护幼儿的好奇心,那就需要教师对幼儿密切地关注,积极地引导。

1.前期准备

(1)安排观察员,学习记录

我们安排了观察员,设计了“燕子观察表”,并且教会幼儿如何记录。

2.探索活动

(1)燕子外形

午后,燕子正停在三楼的栏杆上休息,这是幼儿第一次近距离观察燕子。

幼儿1:“头是圆圆的,眼睛也是圆圆的,眼睛是深蓝色的。”

幼儿2:“嘴巴长长的,尖尖的,翅膀是黑色的。”

幼儿3:“嘴巴橘色,脚也是橘色,尾巴有时候像扇子。”

幼儿围着小燕子叽叽喳喳地讨论时,正是他们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表现。通过观察,幼儿发现了小燕子身上的多种特征,如小燕子的尾巴、身上的羽毛等。我不禁要为幼儿的细心观察点赞了。

(2)燕子的身体构造及作用

天气逐渐暖和起来,经常能看到小燕子在操场上空飞来飞去,幼儿看到后惊叹道:“小燕子飞得好快呀!”“它的翅膀伸得直直的。”“翅膀是很有力量的。”“它的耳朵在哪里呢?”

中班幼儿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有关鸟类的知识。通过观察、讨论、查找资料,我们继续了解了燕子的身体构造及作用,并且发现小燕子是有耳朵的,只是它的耳朵被羽毛覆盖住了。

(3)“我的燕子图”

4—5岁的幼儿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但是抽象逻辑思维已经产生萌芽,这时候的幼儿能够开始对一些事物进行逻辑抽象的思维活动了。在记录绘画日记时,幼儿基本能画出燕子最主要的特点。

(4)调整记录表

通过近一个月的观察记录,我们发现原先的记录表有些问题。于是,我与幼儿共同调整了记录表,将原来固定的1人观察改为全体观察、1人记录,并且每天固定在10:00和15:00的时候观察5分钟,之后大家分享自己新的发现。

(5)小燕诞生记

从4月17日这天开始,有些幼儿发现了总会有1只燕子留在窝里,他们很好奇地问:“小燕子为什么会待在窝里呢?”

有同伴告诉道:“每天都会留在窝里,肯定是要生蛋了。”让我们一起静静等待吧!

4月30日,通过十几天的观察,幼儿发现还是会有一只小燕子待在窝里,便着急地问:“小燕子到底有没有生宝宝呢?”看着他们一双双急盼的眼神,教师们想办法爬上去拍燕子窝里的情况,拍回来的视频让大家非常兴奋:“燕子真的生宝宝啦!”

幼儿1:“它身上只有一点点白色的毛哦!”

幼儿2:“生下来的宝宝是粉红色的呀。”

幼儿3:“宝宝的嘴巴是黄色的,眼睛还没有长好,是黑色的,还鼓起来的。”

幼儿4:“嘴巴上有个洞,肯定是鼻孔,身上像用橡皮擦过一样。”

观察与幼儿的体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幼儿最先观察到的总是那些生动的、容易为幼儿抓住的事物。教师再用丰富的情感和语言来感染他们,幼儿的观察就会更加仔细了。

5月5日,劳动节假期过后,早晨一到幼儿园,幼儿就着急地央求我:“老师,你快看看,燕子宝宝有没有变化呢?”果然,可爱的小燕子真的有变化了。

幼儿1:“小燕子不是红色的了,毛长多了,有点黑色的毛了。”

幼儿2:“它眼睛还没有睁开,小宝宝才生出来的时候,眼睛都是小小的。”

5月8日,幼儿观察的眼光总是敏锐的,小燕子细微的变化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幼儿1:“它的羽毛有点灰色了,毛变多了。”

幼儿2:“小燕子的毛看上去有点硬。”

幼儿3:“小燕子叫的声音和燕子妈妈的不一样。”

幼儿4:“小燕子眼睛睁开了,眼睛里有咖啡色,像人的眼珠。”

5月13日,每天的观察,总能让幼儿有惊喜的发现,小燕子慢慢长大,虽然还不会飞,但经常从巢里露出一个个可爱的小脑袋。

幼儿1:“身上还有一点点白色的毛。”

幼儿2:“身上的颜色像笋子的颜色,还有点深蓝色,翅膀长大了。”

幼儿3:“后面的毛有些硬,前面的有些软,我看到一根根的羽毛。”

5月15日,燕妈妈正在给小燕子喂食。幼儿兴奋不已,但又不敢大声说话,生怕吓跑了燕妈妈。

幼儿1:“妈妈一来,燕子就把嘴张开,很高兴地叫妈妈喂食。”

幼儿2:“大燕子是轮流喂宝宝的,大燕子一来,有的小燕子就开始叫了。”

不知不觉中,燕子宝宝已经敢在窝的周围扑棱扑棱翅膀。现实中的“观鸟记”成了一堂最生动的“科学课”,从燕子归来,再到燕宝宝学飞,燕子一家陪伴了大家近两个月,幼儿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而燕子一家的温馨生活,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爱的教育。

幼儿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教师要用心观察,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选择合适的内容去支持幼儿学习,为他们提供适合的材料。

“生活是基础,儿童是主体,课程是儿童和生活之间的桥梁。”课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将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容巧妙地传达给幼儿,开拓了幼儿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多元的活动深受幼儿喜爱。

三、生活教育,回归自然

再细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又有更深一层的感触。幼儿立足生活,生活促使学习,生活促使进步,生活更能促进发展。不得不承认现在幼儿由于家长的过度保护,几乎失去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也失去了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幼儿知道动物是朋友但却不明白朋友的意义何在。让教育回归生活,让课堂贴近自然,使幼儿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封闭的活动室,还可以延伸至美丽的户外,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了解生命的可贵,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每一天,进而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课堂到大自然,这并不是简单的环境改变,它可以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让幼儿回归生活,回归自然,真正体现了“生活即教育”。

猜你喜欢

窝里小燕子燕子
小燕子
小燕子找春天
燕子
我家的母鸡
燕子叫
发现迁徙的秘密
燕子一家
小猪:闲置“窝里”取“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