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班数学活动:藏在照片里的数学

2021-02-22方景融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期
关键词:数数扑克牌计数

方景融

“既然我们成人期待幼儿在数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找到一个答案,那就要多带幼儿观察数数活动,帮助他们认识到数数是很有用的,但有时我们可能不需要数数!”

——《幼儿数学核心概念——教什么?怎么教》(美国埃里克森儿童发展研究生院)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数学认知版块的第一个目标。“有用”指的是数学就在幼儿生活中,真实而实用;“有趣”指的是运用数学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应是愉悦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藏在照片里的数学”是中班“我爱大自然”主题中衍生的一个活动。教师围绕“数感”这一幼儿园数学核心经验,以“小集合的数量可以直接被感知到,而无需数数”这一核心概念为学习重点,以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照片为探究对象,鼓励幼儿大胆挑战、积极表达、协商合作,在“思维的体操”中感受数学学习特有的“伴随紧张的愉悦感”。

◆活动目标◆

1. 在快速目测数量的游戏中探究、发现感数和计数的多种方法,体验数学的实用和有趣。

2. 乐意与同伴合作,尝试快速完成数与量匹配的任务,获得挑战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教具:PPT课件(三只燕子、四只四角排列的蝴蝶、八只上下两行对齐排列的小蜜蜂、六个环形排列的风筝、七个上下两个集合散点排列的小鸭子、五个左右两个集合排列的小朋友,设置间隔3秒自动切换幻灯片)

2. 学具:每组一个磁性白板,贴有磁铁的1—10扑克牌一套,贴有磁铁的雪花片每组6—8个。

◆活动过程◆

(一)初次看图,感受速度与挑战中的趣味

1. 第一次連续观察照片,初步感知照片信息

师:孩子们,大自然奇妙有趣,小小摄影家拍了许多大自然的照片,我们一起看看照片里都有什么?

幼:我看到了小燕子、小蜜蜂。

师:几只小燕子?

幼:3只。

师:你怎么知道的?

幼:我一眼就看到了,1、2、3。

幼:还有小蝴蝶。

师:几只小蝴蝶?

幼:4只。

师:咦?照片播放得这么快,你怎么一眼就发现是4只蝴蝶?

幼:我一看就知道了,上面两只,下面两只,像个正方形。

师:原来有些东西数量少,有些排列得很整齐,我们不用数,一看就知道有几个。那我们再看一遍,希望你们能发现更多,照片拍到了什么?有几个?

分析:中班幼儿处于目测数量这一核心经验快速发展的时期。当物体小于或等于3时,直觉性目测就会发生,幼儿一眼就能看出数量。当集合数量稍大一些时,物体的分布形态能帮助幼儿无需数数就感知数量。此环节中,教师有意将六张数量不同、内容不同、排列规律不同的照片快速连续播放,让幼儿在专注的观察中初步感受迅速目测数量的奥秘。

2. 再次连续观察照片,讨论交流照片中更多的数量信息

师:你发现了什么?几只蜜蜂?8只蜜蜂这么多,你是怎么一眼就看出来的?你还记得它排列的样子吗?

幼:小蜜蜂排得很整齐,上面4个,下面4个。

幼:我知道,小朋友是5个。前面3个,后面2个。

师:原来,小朋友和小蜜蜂虽然比较多。但你用眼睛把它们分成两部分,这样就更容易看清楚了。

分析:与直觉性目测相比,概念性目测对中班幼儿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幼儿敏感地关注到计数对象的形态分布规律,并运用已有的计数经验应对困难。此环节中,教师启发幼儿“数学思考”,将探究中的发现和困难积极地表达出来,借助抛接互动,帮助幼儿归纳、梳理规律性分布和隐含两种集合的计数对象的目测方法。

(二)合作挑战,自主操作中跨越探究难点

1. 介绍操作任务,启发幼儿思考适宜的合作方式

师:你们已经越来越会观察了,发现了这些照片里数量的秘密。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磁性小白板以及大小为2—10的扑克牌。猜猜这些扑克牌是做什么用的?是的,扑克牌上有数字,是用来记录照片里的数量的。数字3可以代表哪一张照片里的数量?

师:请你们四个人一组,合作完成记录的任务,把需要用到的扑克牌放在有勾勾的一边,不需要的放在叉叉的一边。

师:老师想先问一问,是把所有照片看完再选择扑克牌,还是一边看照片一边摆扑克牌?

幼:一边看一边摆。

幼:不能一边看一边摆,会记不得的。

幼:我们可以分一分,谁看第一张、谁看第二张,记住了就不会忘了。

师:好的,你们商量一下,究竟怎么操作。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挑战了!

分析:转瞬即逝的照片仿佛磁铁般将幼儿的注意力牢牢吸引,教师始终启发、鼓励、支持,让幼儿在提高数学认知的同时,建立积极的探究态度与学习自信。同时,基于学习方法的探究让数学学习动机源于朴素的学习本身,幼儿的学习自主而积极。

2. 展示各组操作结果,交流分享计数的方法

师:看看你们的记录板,哪一组选出的有用扑克牌最多?哪一组最少?你们想请最多的先来介绍,还是请最少的?

分析:本环节重在交流分享,教师适时“后退一步”,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计数中运用的方法和遇到的困难,建立数与量的匹配关系。此时,环形排列的风筝,上下两个集合散点式分布的小鸭成为幼儿目测数量的难点。

3. 提供新材料,幼儿探究发现环形点数的秘密

师:还有哪张照片你没能看清楚,不知道有几个的?

幼:小鸭子没有数清楚。

幼:我数清楚了,上面3个小鸭子、下面2个再2个,应该是7个小鸭子。

幼:风筝有点难,数不清楚。

师:为什么风筝不容易看清楚数量呢?

幼:因为风筝围成了圆。

师:风筝究竟有几个?围成圆的东西怎么数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雪花片,你们把它贴到记录板的反面,围成圆,数一数、试一试。

师:围成圆的雪花片数清楚了吗?怎么数的?原来我们数围成圆的东西,要找到起点,每一个都要数到,但数过了就不再数。

分析:环形点数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准备了可自由移动摆放的雪花片作为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材料支架,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发现环形点数的秘密,积累经验,自主跨越并解决计数中的难点问题。

4.第四次观察照片,感受挑战成功的快乐

师:你们数数的本领已经越来越大了。这一次是我们最后一次看这些照片了。希望你们顺利完成用扑克牌记录的任务,挑战成功!

分析:成功的体验是愉悦而满足的,更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在幼儿基本解决目测数量的基础上增加此环节,意在让幼儿有机会自我查验操作结果。给能力弱的幼儿再试一次的练习机会,让能力强的幼儿巩固经验,形成新的发现隐藏集合的方法。如:六个环形排列的风筝可视为上下各3个的两个集合。

(三)观察新照片,激发再次探究的兴趣

1. 出示新照片,感受难度与挑战

师:孩子们,现在,你们觉得自己数数的本领怎么样?小小摄影家又拍了新照片,想不想再挑战一下?几朵小花?数得清楚吗?为什么一下子看不清?

幼:小花长在绿叶里,有的小花只露出一半。

分析:部分遮挡的实物图片让目测数量产生了新的难度。对中班幼儿来说,是观察力的又一挑战,激发起新的探究兴趣。

2. 教师小结,激发延伸学习的兴趣

师:看来,我们又有了新挑战。老师在数学区里准备了几本新影集。区域游戏时间,你们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去看一看、快速数一数,比比谁更快、谁的办法更多,好吗?

分析:数学学习的快乐源自不断的挑战和发现,多级台阶、多层挑战才能获得的成功仿佛秋日果实来之不易。围绕目测数量的探究活动,从集体学习延伸到小组学习、个别学习,此时的自主探究学习仿佛魔方百变、有趣,充满吸引力。

猜你喜欢

数数扑克牌计数
两个基本计数原理A卷
混乱的扑克牌
古代的人们是如何计数的?
爱数数的兔十一
数数
数一数
扑克牌中的数学
数数谣等
巧摆扑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