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个幸福的研究者

2021-02-22朱筱雯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期
关键词:小分队教科研课题

朱筱雯

“想让教师的劳动能给教师带来乐趣,那就引导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科研工作”的獨特价值与魅力——不仅能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同时也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的有效途径。“幸福科研”,成为了我园教科研工作开展的愿景与追求的目标。

一、幸福研究的依托——机制与保障

教育研究是一个长期、严谨、科学的过程,要让教师体验研究的幸福,就要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研究是有效、科学、规范的。

1.建构适宜的管理网络

我园形成了从“园长室——教科室——课题组——课题成员”分层负责的管理网络,园长亲自主持课题研究,全面指导课题管理工作,即定向;教科室主任指导教科研的具体实施,即控标;子课题组长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即定位。网络式管理使我园课题研究岗位职责分明,任务层层落实,研究扎实有效。

2.提供有效的科研保障

充足的经费保障是教科研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实践幸福研究的前提。每年我园都保证用于科研的经费在10万元左右,并以每年5%以上的比例逐年递增。同时不断加强对教师教科研的奖励力度,2017年教师的教科研奖励经费为63917元,2019年教师的教科研奖励经费增加到80040元,每年的增长比例达到15%。充足的经费保障与大力度的教科研奖励,在助推研究工作深入开展,激发教师教科研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让教师收获了成功与满足。

二、幸福研究的来源——传承与发展

任何的研究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完善的,因此要开展幸福的研究,就需要让教师看到研究的进程,体悟到研究的价值,展望到研究的未来。

1.纵向延伸

从“九五”到“十三五”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园课题研究的历程与轨迹,研究内容是不断积累延伸的。在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中,我园的研究重点是“绘画教学中幼儿创造潜能开发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我园申报了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美术教育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整合研究”和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民间艺术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从开发利用民间艺术资源入手,逐步形成了幼儿园的艺术教育特色,并在充分挖掘地域民间文化历史积淀的同时,致力于打造园所文化特色。由此开启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基于‘崇文尚美理念的幼儿自主体验式园本课程的研究”和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崇文尚美理念的幼儿自主体验式园本课程的研究”,推动了我园“崇文尚美”文化品牌及园本课程内容的建构,实现了课题研究的纵向延伸。

2.横向拓展

以幼儿园总课题为抓手,在研究中聚焦问题,开展不同形式的项目研究、课题研究,通过多内容、多领域、多方向的研究,实现教科研工作横向上的拓展。在助推幼儿园课题研究深入开展的同时,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不同的研究中,收获快乐,体验成功。

如在进行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的过程中,结合子课题的研究,我园的两名教师申报立项了苏州高新区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基于‘崇文尚美理念幼儿自主体验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此外,我园还作为核心团队参与了苏州市教科院、区教研室主持的省“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研究,研究的横向拓展为教师的幸福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可能。

三、幸福研究的历程——多元与创新

教科研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实践与优化的过程,寻找到每位教师个人成长的最近发展区,通过提供丰富、多元的鹰架,让每位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寻找到个人发展的生长点,在研究中体验幸福、感受成长、收获成功。

1.用好“一个”专家指导团

借助省教科院、南师大专家教授,市、区幼教专家以及特级教师等资源,组建一个多领域、全方位的专家指导团,为幼儿园的课题研究把握方向,进行顶层架构。同时每月主动邀请专家、教授来园,或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或举办专题讲座、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辅导,帮助教师掌握科研方法,提升科研能力,丰富文化素养,依托专家们系统的理论、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直面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引领教师的研究向纵深推进。

2.开设“两个”名师工作室

依托我园苏州市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教科研先进个人、苏州市“双十佳”教师等资源,开设“杨晓英名师工作室”和“庞剑敏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园内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建科研核心团队,汇聚园内科研骨干的力量,共同聚焦科研中的难点问题与重点问题。集中研讨,重点突破,助推园内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3.组建“三个”科研小分队

幸福的研究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自主的空间,通过组建科研小分队,将更多的自主权还给教师,为每位教师定制个性化的研究方案,激发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根据不同阶段幼儿园教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或申请研究的内容,自由结对组成科研小分队,进行团队小组式的聚焦研究。目前幼儿园共组建了“课程建设”“儿童观察”“区域活动”三支研究小分队,小分队中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自由组合,园方为各小分队的研究配备了相对应的指导专家,支持科研小组的研究实践,使教师的需要能得到及时的支持与帮助,科研小分队的研究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才是研究的主人”。

四、幸福研究的呈现——收获与成长

教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促进幼儿、教师、园所的共同发展,因此我们幸福研究的呈现应该让教师看到发展,收获成果,体验成功。

1.青蓝传承,教师分层发展

在长期的课题研究中,我园已经形成稳定的教科研梯队。由杨晓英园长、庞剑敏园长作为科研领军人物,带领一批教科研骨干和科研新秀进行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团队的迅速成长。同时,园教科研室注重“青蓝工程”,通过分层培养、师徒结对、签订协议,使每位骨干教师明确责任与义务,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呈现传帮带的良好局面。

2.成果积累,记载成长足迹

在研究进程中,我们注重经验的取舍和积累,有意识地选择有价值、可呈现的成果,收集、汇编成集,让教师能及时看到研究的进程与成果。如:每学期的教科研专刊《行走》中有教科研先进理念的分享,有教科研成果的呈现、研究进程的分享,更有教科研先进人物的介绍,记录着每学期的研究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幼儿自主体验活动案例集》《幸福娃游苏城体验手册》则记录了各子课题在实践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亲历·发现·成长——自主体验在幼儿园》一书,则是我园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不同阶段、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研究成果的积累,让教师收获到了研究的幸福与喜悦。

让每一位教师在享受教育幸福的同时成为一名幸福的研究者,带着这样的愿景和期望,我们将继续行走在幼儿教育研究这条康庄大道上,且行且思,将教育科学研究进行到底。

猜你喜欢

小分队教科研课题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我们是谁?我们是拖稿小分队!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水痘小分队
如何抓好园本教科研管理工作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鹦鹉小分队逗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