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推进与实施

2021-02-22沈乐悦

山西教育·幼教 2021年1期
关键词:班本蚂蚁经验

沈乐悦

近些年来,一种微型课程组织形式——班本课程在幼儿园中开始萌芽,它以班级幼儿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前提,依据班级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围绕某个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进行深入研究,并从中不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经验。教师要在尊重、信任幼儿的基础上,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及时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小细节,把握幼儿的动态发展情况,并以此作为班本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础。

一、主题来源

在班本课程的大背景下,我园也开始了班本課程初体验。我们班的地理位置在菜地旁,所以蚂蚁特别多,有时还会顺着缝隙钻进来。面对活动室里围成一团的蚂蚁,孩子们一下子就产生了兴趣。从孩子们的言语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对蚂蚁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但是这些经验浮于表面,作为教师,我希望引导孩子通过探索去提炼和升华,帮助他们不断改造和重组经验。在孩子们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下,我们班的主题“你好,小蚂蚁”诞生了。

二、遇到误区的困惑

1.走进误区

主题选择好了,由于急着想把知识点全都灌输给孩子,我便开始制定教学计划,并为此“精心”安排了一系列课程。可是,在活动实施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不是很高,他们对我循规蹈矩的计划毫无兴趣。

2.走出误区

根据孩子们的反馈,我赶紧做出调整,废弃之前“精心安排”的计划,将“计划”变成动态的,用孩子们一步步的兴趣点及探索点去填补这个“计划”。

三、一步一计划

1.寻找小蚂蚁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寻找更多的小蚂蚁,并带着好吃的给它们喂食。于是他们自发带来了家里的糖果、饼干,踏上了“寻找小蚂蚁”的道路。

孩子们不仅在幼儿园找蚂蚁,回到家中依然和家长聊关于蚂蚁的趣事。在孩子的带动下,家长们也加入到了我们的课程中,陪孩子们一起探索,使得我们的课程慢慢调整为家园合作型。

2.认识小蚂蚁

在不断寻找蚂蚁、喂食蚂蚁的过程中,孩子们兴奋地讲述着关于蚂蚁的许多趣事,无形间他们又展开了一个“计划”——认识小蚂蚁。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自主讨论、选择材料,制作出关于蚂蚁的科普海报。活动中,孩子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知识也更加丰富。

3.画画小蚂蚁

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孩子们想用艺术形式去展现小蚂蚁。他们从美工区找来了玉米粒、红豆、超轻粘土,创作出的小蚂蚁不仅活灵活现,而且充满童真与故事,这让我感到惊讶不已。当把孩子们的成果布置在作品墙时,墙面像是会说话一样,充满灵动,感染着每一位孩子。

4.学学小蚂蚁

孩子们对于蚂蚁的喜爱越来越强烈,从起初的喜欢小蚂蚁,到逐渐开始模仿小蚂蚁爬行。他们自己找材料,铺垫子,学着小蚂蚁的样子在软垫上爬来爬去,很是开心。

5.意料之外的收获

有个家长拿来了蚂蚁工坊,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他们总是围在蚂蚁工坊周边,看着里面的蚂蚁忙来忙去,观察着蚂蚁挖洞的过程。

孩子们随着自己的脚步,一步一计划,有条理地前进着,每一项“计划”都是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的,这比我之前“精心安排”的有意思多了。

四、感悟与反思

1.引导主动学习,支持孩子行为

在课程实施中,我从刚开始的误区中走出来,追随孩子的脚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将原来被动的教师教授变为孩子的主动学习。

2.创造机会条件,支持孩子表现

在实施中,孩子们推进了活动内容。他们在美工区主动寻找适合制作蚂蚁的手工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自己认知中的蚂蚁,使活动的开展更加丰富。

3.关注家园合作,发挥家长作用

在孩子的影响下,家长们也无形中加入了我们的班本课程,有的和孩子们一起去户外找蚂蚁、喂蚂蚁,有的支持孩子开始养蚂蚁,给蚂蚁取名字,引导孩子去喂食蚂蚁、观察蚂蚁,有的和孩子一起上网查找关于蚂蚁的资料,一起制作蚂蚁的科普海报,一起唱有关蚂蚁的歌,在认识蚂蚁的过程中学习蚂蚁团结、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家长的参与,不仅提高了每一位孩子在课程中的参与度,还使得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亲近。

在班本课程的实践中,教师要不断调节课程与孩子现实生活的贴合度,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与兴趣,依据孩子的需要及时调整课程实施的途径与方法,鼓励他们通过亲身操作参与到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经验,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去探究、发现。

猜你喜欢

班本蚂蚁经验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利用园本研修提升教师班本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乐淘淘“先进”经验
中职班主任班本课程领导力的实践研究
乐淘淘“先进”经验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浅谈农村幼儿园班本特色活动的开展
蚂蚁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