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1-02-22徐静段琳琳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企业创新

徐静 段琳琳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企业之间的产品市场竞争逐渐演变成技术创新的较量,由此引起社会各界对企业创新的研究。然而,既有研究较少涉及企业创新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以我国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探讨了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并基于代理理论和乘务员理论,进一步探讨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上述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随着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外部审计质量逐渐提高,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却削弱了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的正向效应,意味着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不利于外部审计质量的提高。研究为企业创新与两职合一对外部审计质量的联合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丰富了人们对企业外部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理论认识。

关键词:企业创新;两职合一;外部审计质量;风险导向审计;两阶段最小二乘法

中图分类号:F 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1)01-0012-08

Impac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on External Audit Qualit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wo-Post Leadership Structure

XU Jing,DUAN Linlin

(School of Business,University of Jinan,Jinan

250002,China)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era,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mpetition,which has led to the research on enterprise innova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However,the existing researches rarely invol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audit quality.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dern risk-oriented audit,taking Shanghai and shenzhen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18 as the research sample,using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d two-stage least squares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external audit quality,and based on agency theory and stewardship theory,the paper deeply explored the role of the unified leadership structure of the two posts in regula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with the enhancement of enterprises innovation ability,the quality of external audit is gradually improved,but the two-post leadership structure weaken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on the quality of external audit,which means that the two-post leadership structure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external audit quality.This study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impact of enterprise innovation and two-post integration on the quality of external audit,enriching peoples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external audit.

Key words:enterprise innovation;two-post in one;external audit quality;risk-oriented audit;two-stage least square method

0 引言

市場竞争日趋激烈以及资源利用率不高让企业逐渐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而研究与开发(R&D)投入是企业培育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我国为了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挑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并且《纲要》进一步提出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总目标:到2020年,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大幅度提高社会的研发投入水平,从而实现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1]。《纲要》的出台激励了企业大幅度增加研发投入,以增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这为我国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以及实现重点行业领域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企业创新能力也因此成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

自21世纪以来,美国上市公司(如安然、世通)财务舞弊事件的曝光,激起了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强烈不满(葛家澍和黄世忠,2002)[2]。事后,各国相关组织出台了一系列有助于整治证券市场秩序的政策,以恢复经济市场的合法合规性运营,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用于衡量审计报告结果的好坏,代表了注册会计师发现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并对其进行披露的可能性(沈晖,2018)[3]。为了将社会时代发展与利益相关者的审计质量需求相结合,学术界和实践界开始演进传统审计方法,最终形成了高效率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该审计模式是以系统管理论和战略管理论为基础,对传统审计方法进行了创新,提出了“经营风险基础审计”和“战略系统审计”新思维,这能够提高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经营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进而提升审计报告的质量。近年来,科技创新越来越受到学術界各领域的关注,相关准则制定机构也开始编制关于注册会计师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专项审计的制度,例如,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审计指引》。那么,该制度的颁布是否能够影响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研发投入项目的审计力度,进而出现企业创新活动影响外部审计质量?此外,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是否对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

研究贡献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以企业创新活动为切入点,考察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不仅拓展了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也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提供了实证证据;第二,通过引入调节变量——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进一步深入分析了企业创新活动对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丰富了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成果;第三,研究结论提醒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在审计环节中,不应忽视企业创新活动等战略决策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同时,为相关准则制定机构编制和实施有关研发投入项目的审计准则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1 文献综述

近年来,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内部审计方面,从审计质量视角出发,MAZLINA和ZULKIFFLE(2015)基于高度发达的资本市场背景,对内部审计质量和审计费用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公司执行严谨的内部审计程序能够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从而可以让外部审计师更依赖于内部审计结果,最终会降低审计费用[4]。ROBERT和BUSHMAN(2001)则研究发现,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越高,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和内部审计质量越能得到保障[5]。国内学者黎仁华(2013)基于深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公司治理层面切入,分析了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因素。研究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能够显著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而国有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以及监事会召开次数对内部审计质量却没有显著性影响,并且通过优化股权结构可以提高公司内部审计质量[6]。还有学者通过一项关于内部审计需求的问卷调查,阐述审计机构的独立性、领导重视程度及审计人员素质均能够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王兵和刘力云,2015)[7]。从内部审计的监督等职能视角出发,LIN等(2010)探讨了214家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在披露企业重大缺陷方面所发挥的职能。研究表明,较高的审计质量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止企业的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陷[8]。内部审计的工作性质及其在公司的组织地位,导致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部门之间普遍存在冲突,这阻碍了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鉴于此,梅丹(2018)以内部审计信息披露相对全面的深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组织冲突理论,分析了内部审计跨部门冲突的原因。实证结果表明,隶属于董事会或管理层以下的内部审计机构,更有利于发挥其监督或咨询职能[9]。

针对外部审计方面,JOSEPH和

WONG(2005)从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视角,以8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代理冲突严重的企业更有动机去聘用国际前五大审计机构,这意味着外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10]。刘行健和王开田(2014)分别从会计师事务所转制政策的出台和实际转制两个层面考察了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会计师事务所实际转制的前后两年并没有观察到审计质量的提高,而是从政策出台层面观察到审计质量有系统性的提高,这表明事务所的转制可以改善审计质量,不过审计质量是在实际转制之前就得到了改善[11]。依据规模大小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排名,张旺峰(2018)研究发现,在位居前十的事务所中注册会计师审计任期的延长,能够增加其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审计质量[12]。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公司经营风险,审计师会借助媒体对公司的负面报道获取更具相关性的风险感知信息,进而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以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史元,朱晓琳,杨皓,2019)[13]。此外,由于高质量审计能够有效制约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提高盈余信息含量,因此企业控股股东与外部中小股东之间若存在严重的代理冲突问题,则会增加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且随着股权集中度的提高,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会加剧(王艳艳和陈汉文,2006)[14]。随后,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韩洪灵和陈汉文(2008)从审计收费视角出发,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能力可以增加对高质量外部审计的需求,但当企业为国有控股时,会削弱其对高质量的外部审计需求[15]。

通过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是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重点,主要从被审计单位及其治理结构、审计主体(会计师事务所或注册会计师个体)等方面展开探讨。然而,目前从企业创新视角出发,检验其对审计质量影响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较少有文献通过实证研究法来考察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此外,相比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而言,会计师事务所更具备独立性和客观性,其审计结果一定程度上更值得信赖。综合上述分析,利用我国2013—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考虑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可能会给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带来影响,便将其作为调节变量纳入原有实证模型,进一步深入探讨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3.3 模型设计

通过模型(1)检验本文提出的假设1。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及其与解释变量的交互项构成模型(2),借助模型(2)检验竞争性假设2a和2b。

AQi,t=β0+β1Lnnoi,t+β2Sizei,t+β3Debti,t+

β4Roai,t+β5CFOi,t

+β6Complei,t+∑Year+∑Ind+εi,t

(1)

AQi,t=β0+β1Lnnoi,t+

β2Duali,t+β3Lnnoi,t×Duali,t+

β4

Sizei,t+β5Debti,t+

β6Roai,t+β7CFOi,t

+β8Complei,t+∑Year+∑Ind+εi,t

(2)

4 实证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列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外部审计质量(AQ)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138,0.28,标准差为1.847,可知不同企业间的外部审计质量差异较大,其均值、中位数分别是1.361,0.85,总体而言外部审计质量高于中等水平,这表明我国企业的外部审计质量较高。企业创新(Lnno)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是6.791,0,这是取自然对数后得到的结果,表明企业之间创新能力相差悬殊,均值、中位数分别是2.754,2.708,可看出整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的创新能力接近于中等水平。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Dual)的均值约为0.29,表明我国约有29%的A股上市公司存在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

4.2 相关性分析

为了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自相关性问题,对主要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大多数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除了外部审计质量与公司规模及其与经营现金流之间的相关系数、公司规模与资产负债率及其与经营现金流之间的相关系数超过05之外,其他变量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不超过0.5,初步认定模型的各变量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时基本可以排除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另外,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初步推断:①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假设1得到支持;②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与企业创新绩效、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均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可以推测两职合一对上述两者均有抑制作用。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还需要通过多元回归模型进一步验证。

4.3 多元回归分析

借助两个模型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法验证假设。模型(1)和模型(2)的回归结果分别见表4对应的模型(1)和模型(2)所在列。由模型(1)可知,解释变量企业创新的回归系数为0.059且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外部审计质量越高,假设1得到验证。意味着在国家大力支持企业进行创新投入的背景下,审计人员为了较准确地评估企业的经营战略风险,往往会对企业开展的研发投入项目执行较多的审计程序,从而提高审计质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再次验证了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显著正相关(0.071,P<0.01)。此外,企业创新与调节变量两职合一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是-0.046,与主效应系数方向相反,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抑制作用,假设2b得到验证。表明当企业的董事长与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时,能够加强企业高层领导者的权威性,实现组织强有力的领导模式,进而加强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执行的有效性。外部审计人员也会因此借鉴企业的内审结果,减少了不必要的审计程序,从而导致外部审计质量的下降。在控制变量方面,公司规模、经营现金流、企业经营业务的复杂度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其余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上述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基本上与既有研究结论保持一致。

4.4 稳健性检验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审计报告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增强企业财务报表的可信任程度。通常情况下,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可以增加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促使利益相关者更加信赖企业,从而有利于企业通过向外界融资来开展创新活动,这表明外部审计质量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内生性问题的干扰。为了避免内生性问题对实证结果的影响,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稳健性检验。参考已有研究,选取企业研发人员的数量(RP)作为企业创新的工具变量。为了判断工具变量的选取是否恰当,进一步检验其有效性。结果表明,Partial R2只有0.042,但是F统计量为29.68(大于10),并且F统计量的P值为0.000 0,可拒绝“存在弱工具变量”假设,说明将研发人员数量作为工具变量是有效的,限于篇幅,省略了对工具变量有效性检验的结果。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的步骤是,首先进行第一阶段回归,然后取其拟合值作为第二阶段回归的自变量,两阶段回归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模型(1)和(2)在第二阶段的回归中,企业创新的系数均在1%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企业创新对外部审计质量有促进作用,假设1仍然成立;模型(2)的第二阶段回归结果中,企业创新与两职合一的交互项系数为-0.111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假设2b仍成立。上述两阶段的回归结果表明,主体研究部分的结论具有稳健性。

5 结语

以我国10 169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创新活动、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企业开展创新活动能够显著提高外部审计质量。这是因为创新活动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为了尽可能地规避审计风险,外部审计人员对开展创新活动的企业进行审计时会实施一系列更为严谨的审计程序,提高识别公司重大错报的概率;第二,两职合一的领导结构对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具体表现为,两职合一削弱了企业创新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符合乘务员理论的预期。第三,针对企业创新、兩职合一的领导结构与外部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发现主体研究部分的结论仍然成立,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

第四,现代资本市场中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并且企业创新战略能够影响外部审计质量。因此,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企业创新战略等因素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从而准确评估企业经营风险以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第五,审计人员除了考虑创新战略对企业外部审计质量的影响以外,还需考察内外部治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第六,为企业研发投入项目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目前我国已颁布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专项审计的规定,但缺乏有关研发投入项目的审计准则。因此,研究结论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研发投入项目审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EB/OL].2006-02-09.http://www.gov.cn/jrzg/2006-02/09/content_183787.htm

[2]葛家澍,黄世忠.安然事件的反思——对安然公司会计审计问题的剖析[J].会计研究,2002(02):3-11,65.

[3]沈晖.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和衡量标准分析[J].财会学习,2018(13):165.

[4]MAZLINA M.Z,MAHBUB Z,ZULKIFFLEE M.The effect

of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quality and internal audit contribution to external audit on audit fe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2015,19(03):289-301.

[5]ROBERT M,BUSHMAN,SMITH A J.Financial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1,32(01):497-505.[6]黎仁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基于深市A股截止到2009年年末的数据[J].会计之友,2013(25):25-31.

[7]王兵,刘力云.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方略[J].会计研究,2015(02):73-78,94.

[8]LIN S,PIZZINI M,VARGUS M E,et al.The role of the internal audit function in the disclosure of material weakness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6(01):287-323.

[9]梅丹.機构设置、沟通与内部审计职能实现——基于内部审计冲突的视角[J].财经论丛,2018(05):66-75.

[10]JOSEPHP H F,WONG T J.Do external auditors perform a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in emerging markets? Evidence from east asia[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5,43(01):35-72.

[11]刘行健,王开田.会计师事务所转制对审计质量有影响吗?[J].会计研究,2014(04):88-94,96.

[12]张旺峰.事务所规模、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J].财会月刊,2018(02):135-142.

[13]史元,朱晓琳,杨皓.媒体负面报道、审计师风险感知与审计质量[J].金融发展研究,2019(04):71-78.

[14]王艳艳,陈汉文,于李胜.代理冲突与高质量审计需求——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经济科学,2006(02):72-82.

[15]韩洪灵,陈汉文.公司治理机制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来自中国审计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贸经济,2008(01):61-66.

[16]ZEFF S A.How the US accounting profession got where it is today: part Ⅱ[J].Accounting Horizons,2003(04):267-286.

[17]郭安苹,叶春明.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投入与资本结构研究——基于我国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实证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6,37(06):601-606.

[18]LANDRY S,CALLIMACI A.The effect of management incentives and cross:listing status on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R & D spending[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Auditing & Taxation,2003,12(02):131.

[19]李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会计选择研究——来自A股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6,30(07):179-184.

[20]方小芳,周立平,石文龙.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变化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06):632-634,638.

[21]JENSEN M C,MECKLING W 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04):305-360.

[22]DONALDSON L,DAVIS J H.Stewardship theory or agency theory:CEO governance and shareholder returns[J].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6(01): 49-64.

[23]谭楚月,段宏.审计质量只能替代吗?——来自实证研究的结论分析[J].会计研究,2014(07):89-95,97.

[24]伍虹儒.政府R&D支持、企业创新资金对其创新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0,41(02):119-125.

(责任编辑:王 强)

收稿日期:

2020-07-2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自媒体时代‘微平台信息披露对资本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研究”(16BGL072)

作者简介:

徐 静(1978—),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理论、资本市场会计的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风险导向审计企业创新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现状及完善对策分析
浅谈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与思考
专用性人力资本、治理机制与企业创新
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特征实证分析
风险导向审计下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探究
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财务舞弊审计中的应用
新常态下吉林市企业创新现状研究
风险导向审计在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应用研究
浅析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审计风险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