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涌镇水环境现状调查及治理措施分析

2021-02-22黄艳婷

陕西水利 2021年12期
关键词:水闸氨氮河道

黄艳婷

(东莞市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广东 东莞 523109)

1 引言

河道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1-2]。随着城市工业发展,城市水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重,导致城市水生态系统破坏,成为黑臭水体,严重影响到城市居民的生活体验,也不利于城市宜居环境打造。近年来,城市发展愈发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不少地区采取水环境治理措施,从政策、工程手段等方面加以治理、改善,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效益[3-5]。麻涌镇是东莞市的经济重镇,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生态、经济优势,在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城市水系遭受了严重的污染,通过现场监测数据,获取水系污染现状,结合水质目标,对水质治理规划方案措施进行研究。

2 工程概况

麻涌镇区以麻涌河为界分为河东片区和河西片区,镇区两大片区内河涌密布,两个片区受麻涌河相隔水系相对独立,经初步统计全镇内河涌约有116 条,长约127 km,与外江连通的水闸31 个,其中河东片18 个,河西片13 个。

近年由于城镇发展和历史原因造成侵占河道事实,麻涌镇河涌保有量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估算减少20%,断头涌增多,瓶颈增加,水系连通受到严重威胁,导致内河涌水流减速,自然冲刷能力减弱,河床淤积加快,水体自净能力明显减弱。

3 水环境现状及治理目标

3.1 水环境现状

根据麻涌镇水体达标方案成果,于2014 年11 月枯水期,2015 年9 月平水期开展2 次监测,主要针对东北北干流、麻涌河、第三滘、景观河、马窖涌、黎滘街前涌等水体设置水文水质监测断面和水质监测断面,对进入麻涌河及第三滘的河涌、渠道(即对其水质有所影响)的河道进行水质和水文监测,麻涌地表水达标方案水质状监测点图见图1,分别为1#东江北干流-中堂沙丁围、2#东江北干流-开发区东江铁路大桥、5#麻涌河-入境断面、6#麻涌河-中部考核断面、7#麻涌河-出境断面、8#第三滘涌-中部考核断面、9#第二涌-中游断面、10#马滘涌-中游断面、11#马滘涌-下游断面、12#黎滘街前涌-上游断面、13#黎滘街前涌-中游断面、14#黎滘街前涌-下游断面、15#景观河-上游断面、16#景观河-中游断面、17#景观河-下游断面。

图1 麻涌地表水达标方案水质状监测点图

麻涌镇主要河流流域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图2。

图2 麻涌地表水现状监测麻涌镇河西片区及东江北干流地表水现状评价结果

(1)东江北干流:本次监测在东江北干流上共设置了2个断面,分别为东江北干流的麻涌镇与中堂镇交界的沙丁围断面和下游的东江铁路大桥断面。东江北干流的水质目标为Ⅲ类水质,入境的沙定围断面水质现状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氨氮和COD,超标倍数分别为2.36、0.26、0.50;出境的东江铁路大桥断面水质现状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同为总氮、氨氮和COD,超标倍数为2.89、0.66、0.44。总体而言,东江北干流麻涌段水体水质较差,从监测结果来看,上游来水水质已不达标,进入麻涌境内,由于污水汇入的原因,主要污染指标超标倍数进一步增大。

(2)麻涌河:本次监测在麻涌河共设置了3 个断面,分别为上游入境断面,中游考核断面和下游出境断面,水质目标为Ⅳ类。从监测结果来看,麻涌河上游断面水质现状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氨氮,超标倍数分别为2.37、1.41。中游考核断面水质现状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氨氮,超标倍数分别为1.70、0.97;下游出境断面水质现状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氨氮,超标倍数分别为2.59、1.77。总体而言,麻涌河水质现状较差,上游来水水质已为劣Ⅴ类,境内支流汇入后导致出境断面总氮、氨氮、COD浓度进一步上升。

(3)内河涌:监测结果表明麻涌镇内河涌如第三滘涌、第二涌、黎滘街前涌水质现状均为劣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氨氮,部分内河涌总磷也超出水质标准。

总体而言,麻涌镇河西片区地表水水质现状较差,多为劣Ⅴ类水质。镇内主要界河上游来水水质已为劣Ⅴ类,镇内河涌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氮,表明生活污染源为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源。

3.2 水环境目标

麻涌镇共划分三类功能区,水质目标分别为III类、IV类和V类,见表1。

表1 麻涌镇水环境功能区划

因受潮汐影响,镇区内河涌双向流动,水流来回回荡,加之城市建设造成断头涌较多,造成镇区内河涌水动力弱,水体更新速度较差。加之外江水源含有大量沙泥,河道淤积严重,进而影响河道水质。

4 河道治理工程措施

4.1 河道整治

结合《东莞市麻涌镇防洪排涝规划(修编)》,对示范区河涌进行河道整治,整治河道长18474 m,河涌底高程为-2.4 m~-2.9 m,河道整治工程表见表2。

表2 示范区河涌治理工程表

4.2 水系连通

水系连通工程有4 处,连通后涌与街前涌、第五涌和水干涌、大基濠涌和滘刀涌以及滘刀涌和第二涌,新开河涌总长1410 m,水系连通工程表见表3。

表3 水系连通工程表

4.3 水闸

考虑大盛口水闸定向引水,而滘刀涌水闸规模有限,连涌滘刀涌和第二涌,引流部分水排入第二涌,将第二涌水闸移至第二涌和麻涌河交汇处上游,并扩大第二涌水闸规模,增大示范区排水通道,经过反复试算,并考虑与《东莞市防洪排涝规划(修编)》一致,规划第二涌水闸建在距离与麻涌河汇入口约550 m处,水闸处总净宽为60 m,水闸底高程确定为-3.0 m。

4.4 泵站

经过多次计算,考虑泵站使用对周边水闸的影响及经济使用性,需在华阳第二涌水闸处设置泵站一座,泵站规模为20 m3/s。

5 结论

(1)通过收集麻涌镇水质监测数据,经过统计分析,麻涌镇现状水质较差,污染指标为总氮、氨氮和COD,生活污染源为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源。

(2)为改善河道水质,提高水环境承载力,规划为三类功能区,水质目标分别为III类、IV类和V类。

(3)结合水质现状及水环境治理目标,确定采用河道治理、水系连通、新建水闸、新建泵站等工程措施加以改善。

猜你喜欢

水闸氨氮河道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关于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思考
湖南省水闸工程维修养护等级划分分析
浅析现代化技术在水闸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应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施工技术研究
低温高铁锰氨地下水净化工艺中氨氮去除途径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有关水利水电工程中水闸设计的探讨
氨氮动态优化控制系统在污水厂的应用效果
折点加氯技术处理农药废水中氨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