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丹青画笔描绘夕阳天空

2021-02-14黄秀琴

金秋 2021年17期
关键词:晚辈书画艺术熏陶

※文/黄秀琴

60多岁开始学国画,70岁上老年大学,75岁学书法,短短几年时间,在家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十多次荣获全国和省市各级各类奖项……年逾古稀的李勋凤,在人生晚年,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旺盛的学习和创作激情,完美地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生真谛。

李勋凤生于1942年1月。她满头银发,面容慈祥,走起路来步态迟缓,有着这个年龄的明显特征。但是当她安静地坐在书桌前,专注地一笔笔画着工笔牡丹时,眼神中却焕发出熠熠的光彩。

李勋凤之所以如此痴迷于书画艺术,与她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她的公公和丈夫都是白河县颇有声望的书画艺术家。公公张肇启是白河县卡子镇西坝张氏家庭中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因医术过硬、医德高尚而远近闻名,还擅长书画,其事迹《白河县志》《白河县卫生志》等均有记载。丈夫张远东自幼受父亲熏陶影响,不仅研学中医,助父悬壶济世,而且爱好书画艺术,50余件书画作品入选市、省、国家和国际展览并获奖,获得各种荣誉桂冠和无数奖励。其个人事迹和艺术成就被《白河县志》《政协委员风采录·陕西卷》《中国当代创业英才》等多部辞书收录。

在这样浓厚的艺术家庭氛围中,自幼心灵手巧,喜爱画画的李勋凤受到艺术熏陶,更增添了对书画艺术的喜爱之情。在婚后的共同生活中,因孩子多,家务繁重,她只能埋头挑起家庭的重担,默默支持丈夫的事业。

2008年,张远东因病去世,几十年的人生伴侣离开,给老人心中留下了无尽的伤痛。但悲伤过后,骨子里要强的她意识到,张氏家族几代以书画艺术传承,并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这种家风应该代代传承下去,不能中断。她要继承丈夫的遗志,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子孙晚辈们都继续接受艺术熏陶。她要求子女们好好收集整理张远东的书画作品,适时结集出版。

退休后,她开始投入书画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中,在这条道路上矢志不渝地跋涉着。十几年里,她先后因腰椎手术和膀胱癌手术多次住院,但除了生病住院,其它时间她都会风雨无阻地赶往老年大学,在课堂上求知若渴地学习书画知识,在家里书桌上勤奋不倦地进行书画练习创作。她常常戴着眼镜,手握画笔,一笔一画地细细勾描着。阳光在老人的丝丝银发上跳跃,花鸟、枝叶在老人的笔下徐徐展现……一张普普通通的白纸,经过老人的一番勾画涂抹,便成了一幅形神兼备的绘画艺术作品。

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老人子女和晚辈们对她的艺术追求也都非常支持。儿媳坚持陪婆婆上大学,儿子当好专职司机,负责书画装裱和寄到外地参赛参展;孙子孙女经常帮老人网购学习用品;作品新鲜出炉了,摄影师儿子便拍照留念……在这样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李勋凤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高涨,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学画以来,李勋凤先后加入了安康书法家协会,陕西省女子书画(安康分会)学会和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并参加中省市各级各类书画大赛,获得了数十项表彰和奖励。2014年,“中华夕阳红文艺杯”全国老年(大学)书画摄影诗文大赛组委会授予李勋凤“中华夕阳红文艺模范”荣誉称号。2015年9月,她的工笔画《鸟语花香》在第二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中荣获二等奖。2017年,安康市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评选她为“十佳魅力老人”……厚厚的一沓获奖证书,就是对她艺术追求和艺术成就的最好证明。

有人问她:“你都这把年纪了,还这么认真干啥?”她说:“人一辈子,活到老,学到老,我还有很多东西没学到。我要给晚辈子女们做个表率,要勤奋好学走正道,不能虚度光阴混日子。”老人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她经常用张氏家族乐善好施、心胸豁达、淡泊名利、勤勉不倦的家风勉励子孙晚辈,教导他们要努力传承艺术,勤奋好学,修身养性。在家庭艺术氛围的熏陶以及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儿媳朱丽萍在陪婆婆上大学的同时,也开始学习国画艺术;女儿张晓青书法、写作齐头并进;女儿李云燕学会了工笔牡丹;儿子张展摄影艺术小有成就;孙女张舒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外甥韩畅喜爱书法……

2017年4月,李勋凤及其家人在白河县成功举办了祖孙四代书画展,展出了张振声、张远东、李勋凤、张晓青、李云燕、张舒等祖孙四代的书画作品,并出版了《张远东书画作品集》。正可谓是“四代传承好家风,丹青艺术永流传”。

即将步入耄耋之年,李勋凤仍在书画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用一枝枝丹青画笔把夕阳的天空描绘得色彩斑斓,红霞满天……

猜你喜欢

晚辈书画艺术熏陶
用艺术熏陶家风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弟子规》小绘本
过年世相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关于出版第四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会刊的通知
花糕,我爱摆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