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21-02-05

大众文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满族纹样剪纸

(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一、满族民间剪纸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与其他传统民间艺术一样,满族民间剪纸记载了满族人民的生活和习俗。满族人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深深影响着满族民间剪纸的起源和发展。

满族剪纸艺术始于明代,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满族民间剪纸的题材多来自满族人自己的宗教——萨满教。绝大多数作品都与萨满教巫术有关。在当时生产生活中,宗教占有重要地位。剪纸是烘托祭祀、节庆活动的重要文化符号。满族人民在他们的剪纸中充分表现出对神祇的敬畏,对祖先的崇敬。它将神祇、图腾形象化、人格化,使祭祀仪式更庄严肃穆具有神秘感。萨满教的影响和传播也促进了剪纸艺术的推广和发展。至今在白山黑水地区仍有许多剪纸,如《萨满祭祀》《祭祖》《嬷嬷神》等都直接表现萨满祭祀活动,是了解满族习俗和文化的珍品。

至后金皇太极时期,女真人学会了造纸。“夏秋捣败萱、楮絮,沤之成毳,暴为纸,坚韧如革”,还有用“东山桦木,性柔而坚好,麻性棉而坚,可以造纸”(《长白汇征录》),满族人称之为“豁山”。我们传统认识的满族剪纸艺术自此才逐步发展至今。

满族民间剪纸与东北古典少数民族艺术一脉相承,又极大地融合吸收了汉族民间艺术的特点。在金代,女真受汉族影响,已经接受了元旦、寒食、冬至、立春、端午、立秋、重阳等节日习俗。清代以后,满族的民族节庆古俗与汉文化相融合,春节也成为满族的重要节日。在与汉文化交融形成的独特习俗中,满族剪纸是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民间剪纸发展与中国汉文化不可分割,满族民间剪纸与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既有区别也有联系。相同之处都是以剪镂的艺术形式呈现,自由奔放,夸张变形,象征写意,注重情感表达,有着相近的生命意蕴,折射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和向往。不同之处是它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情趣。

二、满族民间剪纸的基本纹样

按照剪纸纹样内容进行分类,满族民间剪纸大致可以分为人物、动物、植物三类。人物纹样主要是来源于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大致可分为成人和儿童两类纹样。创作中常采用夸张和变形的手法,不太考虑主题形象与环境、背景的具体关系,作者根据自己的感知和想象,进行取舍和自由组合,剪纸造型人物众多,动感强烈。人物造型更是典型的满族装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立体纹样多作写实处理,平面纹样多作写意处理。例如剪纸作品《小牛帮助老三推磨》(见图1)中,人物手扶石墨木棍,小牛半立于石墨旁边,在费力帮着主人干活,动态十足,呼之欲出。植物纹样多为形象漂亮,寓意美好的花瓣、叶子等造型,例如菊花、牡丹、百合、石榴、莲花等;动物纹样主要是来源于对动物神灵的崇拜,涵盖了常见的哺乳、爬行、禽鸟类动物,也包含很多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异灵的纹样,比如鹿、龟、鹰、熊、蛙、龙凤等纹样,常使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动物头部、眼睛、鼻子等局部特征。在运用上,有单个纹样出现的静态造型,也有组合形式出现,共同营造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场景。

图1 小牛帮助老三推磨

三、满族剪纸的艺术特征

(一)剪纸技艺粗犷

在掌握造纸技术之前,满族剪纸使用的材料来自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如树叶、树皮、苞米窝、皮革、布帛等。其剪技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用剪刀剪,手撕、刀刻、烟熏、香烧等。在实际创作中,常常使用多种技法叠加出独特的美感和魅力。满族剪纸大多不拘于形似,善于抓住主题特征,以简洁的形象刻画出地域和民族特色。例如《嬷嬷人儿》,人物造型简单、稚拙,布局采用平列展示,没有前后纵深层次变化。作品粗犷朴实,简洁突出,极具视觉冲击力,这应该与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以渔猎狩牧为业,所造就的豪放的民族性格密不可分。

(二)构图丰盈饱满

满族民间剪纸在构图上丰腴饱满,一般都是采用对称的满构图方式,画面感十足,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满族对蛙的崇拜,和其他民族一样,源于生殖崇拜。有部分原始女真人称蛙为“蛙母大神”。在创作作品《蛙》(见图2)的时候,采用两折剪纸方法,作品展开后四只蛙十字对称充满整幅画面。作品构图饱满,使用夸张变形手法,突出蛙的后肢,折射出生殖崇拜的内涵。不规则线条的大量使用,虚实结合以及留白的运用,使得作品视觉冲击力十足。人与动物,传说与宗教相互交织,在剪纸艺术上得以反映,使其成为满族灿烂而极具风情的文化记述。

图2 蛙

(三)手法夸张大胆

满族剪纸艺术虽然受到汉族民间剪纸的很大影响,但是依旧保留着白山黑水厚重粗犷的文化底色。以人物造型来说,在剪纸作品中女性都是身着旗袍,梳发髻或戴“达拉翅”,五官采取阴刻手法,鼻子简化为三角形。而在男性造型中,发辫是夸张和突出的重点元素。作品中男性长辫有多种表现方式,有的将辫子剪于头顶。有的利用多面表现空间,将头做成立体形状,直接将发辫向后剪出。有的作品中将头部单独剪制,然后插于身体中,辫子可折在身后。服饰也多是传统的长袍马褂。满族剪纸还盛行立体剪纸,人物的腿和身体是前后多片,可以直立放置,生动有趣。在很多的剪纸作品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配有满、汉文字,用以突出主旨或装饰画面,改变了剪纸的单一形态。满族剪纸在创作中也多采用散点透视,不考虑景深层次,夸张变形,自由组合,重意不重实,通过线条曲直、疏密、虚实的变化,呈现出玲珑剔透的美感,极具观赏价值和装饰作用。

(四)色彩丰富平和

满族人崇尚的颜色相对比较多元,他们崇尚白色,喜爱黄色,也偏爱蓝色、红色和黑色。满八旗的四种颜色就是黄、白、蓝、红。在女真早期的旗制中也曾有过黑色。满族人认为黄色是尊贵的,大清国的国旗就是黄色的,不过他们喜欢的是明黄,而汉族喜欢的是土黄色。至于红色应该是受汉族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的民族中唯有汉族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满族人崇尚白色,逢年过节他们会悬挂有一种叫“挂笺”的剪纸,多采用雷文或涡旋纹。而在祭祖的时候使用的“佛头”剪纸却是多层彩纸剪出,五颜六色。

满族人生活中没有出现纸张之前,他们使用天然材质树皮、皮革、布帛、树叶等进行剪镂或刻镂创作。材质本身的颜色就是作品的成色,所以作品在颜色上就更是丰富多彩,由于颜色都来自天然,所以显得自然平和。

四、满族民间剪纸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一)满族民间剪纸元素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在商品经济发达的今天,大凡希望成功或已经成功的机构企业,无不重视自身形象的塑造。形象、内涵、文化等要素都被抽象为一个简单的视觉符号——标志,成为传递机构信息的媒介——或者说是机构的“图腾”,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标志设计史的角度来看,标志也是起源于“图腾”,与满族民间剪纸是同源的,其造型简单、意义明确的特性与满族民间剪纸是同工的。因此剪纸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纯真质朴的精神理念与审美文化,通过创新,是可以与现代标志完美结合,在突出标志现代设计美感的同时增强标志设计的民族文化内涵。

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中丰富的图形符号蕴含着美好的寓意,例如龟与水、盆的组合象征着健康长寿、财源滚滚;蛙代表着蒸蒸日上;龙、凤表示和谐美满的含义等等。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挖掘、提炼满族民间剪纸的图形符号,并通过艺术加工,变形和创造,转为为标志设计作品。例如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标志设计就选取了满族民间剪纸元素中的凤凰的图形符号,利用简单化手段,表现了一只腾飞的凤凰形象,象征了吉祥如意。体现了满族民间剪纸高度概括、简洁的特征,在颜色的选择上选用了中国人钟爱的红色,寓意吉祥、圆满。由此可见,借鉴和运用满族民间剪纸图形符号,不仅能美化标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能很好地传承满族民间剪纸文化,推动满族民间剪纸文化的发展。

标志设计的特点是易于辨认,主要以精炼的视觉形象向人们传递信息。满族剪纸造型讲究神似,概括性强,两者的特点是相同的。例如中国银行的标志,采用了中国古钱币外圆内方的造型,中间的方孔做了简单的变形,构成了汉字“中”字。“中”代表中国、中正,钱币寓意银行,造型的外圆内方即是国人立身之道,也寓意了天圆地方之下的经济为本。其造型元素简约又不失现代气息。这个标志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满族剪纸艺术中的镂空技巧,充分体现了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中“意念先行,以形传神”的特点,极具中国特色。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丰富的创作手法和丰富的寓意为标志设计提供了借鉴和灵感。优秀的标志设计也应该从满族剪纸文化中吸收养分,从图形符号、特征寓意等入手,充分理解满族剪纸文化的精髓,结合现代理念和风格,古今杂糅,兼容并蓄,设计出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包含民族文化独特魅力的作品。让两者相互借鉴,使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发扬光大。

(二)满族民间剪纸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满族民间剪纸源远流长,根植中华民俗文化,是国人祝福与祈福的特有符号。其丰富的色彩,广泛的题材,美好的寓意借鉴应用于包装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加包装的特色,突出产品亮点,有利于产品的推广,同时更能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例如,茶叶包装,茶可以是平民百姓解渴去滞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茶”,也能是文人墨客清心怡情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茶”。如果经营者不重视包装的创新与优化,不能融入文化元素,缺少内涵,那么就谈不上文化附加值,也提升不了产品价值。所以,对于整个产业产品包装设计来说,融入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的有利元素,就能够丰富包装设计思路,从而提升整个茶叶产品的品质化、增强产品及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例如盈月洞天月饼包装设计(见图3),此款包装设计就运用了满族民间剪纸的镂空设计,在包装盒侧面开一个窗口,月饼隔层巧妙地用插画的形式绘制了高山、仙鹤、祥云、凉亭等中国传统纹样,层层插放,构造出纵向空间。当拿出盒中月饼后从包装礼盒侧面窗口观看,设计别有洞天,美轮美奂。包装色彩运用了满族民间剪纸常用的黄色、蓝色、黑色等色,古朴典雅,象征着五福临门、吉祥如意。这样的设计让消费者眼前一亮,过目不忘,产品特色和辨识度得到极大提升,文化内涵的加持,使得产品品牌深入人心。包装设计中如果能利用好满族民间剪纸元素,充分体现“谐音取意”和“象征取意”的表达方式,将满族民间剪纸的色彩、技法、图形等特征巧妙融合到包装设计中,就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促进商品销售。

图3 盈月洞天包装设计

(三)满族民间剪纸元素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好的招贴作品既不能是平白直叙的文字铺排,也不能是晦涩艰深的图像寓意,而应该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当下世界招贴设计流派群雄并立,立体主义、象征主义、未来主义接踵而至。招贴设计要想有新的突破和发展,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当下也成了一种趋势。满族剪纸艺术以舍我其谁的魅力进入了设计师的视线,在被二次创作、提炼应用中实现了自身价值的提升,也促进了招贴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在图的使用上,剪纸艺术和招贴设计一样,都注重“以形寓意”,在保证图形图案特征明显、构图和谐的基础上突出意蕴,寄托情感,传播人文精神,彰显文化底蕴。在对图形图像的处理上更多的是根据创作者的需要和感受,摆脱忠实描摹,进行艺术处理,追求一种逻辑秩序和思维和谐。

在色彩的运用上,满族剪纸除了善于运用色彩本身所折射的情感,比如黄色代表高贵,白色代表纯洁,红色代表吉庆以外,还就地取材,进行颜色的叠加和组合。比如,在处理剪纸中动物的眼睛和皮毛时,用香烧、香薰的办法获取颜色;将剪纸叠放白纸之上,采用烟熏的办法得到黑白分明的熏画;充分利用辣椒皮,桦树皮、树叶等天然颜色进行叠加处理,获取多种颜色。这些对颜色的处理和使用给予了招贴设计极大地创作灵感。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招贴设计中就借鉴满族剪纸艺术的色彩及其他元素的应用和处理,有效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是招贴设计中汲取和借鉴传统文化艺术的成功范例。

五、结论

本文对满族剪纸艺术的发展演变、艺术特征、色彩技法以及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阐述,使我们对其剪纸技艺粗犷、造型大胆夸张、色彩丰富平和的艺术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体会到了满族民间剪纸的这一承载白山黑水地区厚重而绚烂文化的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对现代平面设计如何借鉴和结合满族剪纸艺术的创作理念和手法技艺,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满族剪纸艺术不仅是满族人民智慧和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如何让满族剪纸艺术在保留自身艺术魅力和特质的前提下,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创新突破,再次焕发时代光彩,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唯有此,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中国设计屹立世界设计之林。

猜你喜欢

满族纹样剪纸
拯救“濒危”花纹
浅谈呼和浩特市满族文化
大嘴蛙学剪纸
剪纸
剪纸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剪纸鉴赏
满族风俗图谱(民间信仰)
平遥漆器植物纹样艺术研究
“尼山学”的出现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