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禹州市红薯“2+x”田间肥效试验

2021-02-04仝允正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禹州市块根无机

仝允正

按照河南省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工作方案要求,为进一步完善红薯高产高效集成技术,探讨有机氮替代效应,2019年6—10月,禹州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了红薯“2+x”田间肥效试验。笔者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处理1:无氮区(空白对照);处理2:优化氮(适宜用量);处理3:3/4无机氮+1/4有机氮;处理4:1/2无机氮+1/2有机氮;处理5:有机氮替代区。试验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小区面积150 m2。处理2每667 m2施肥量,氮为10 kg、磷为7 kg、钾为18 kg。各处理氮、磷、钾分别指纯N、P2O5、K2O。氮肥选用尿素,钾肥选用进口硫酸钾,磷肥选用12%的过磷酸钙,有机氮选用氮含量5%的史丹利生物有机肥。红薯品种为烟薯25。

二、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选择在小吕镇五虎赵村。土类为褐土类,土种为黄土质褐土,质地轻壤。经禹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化验室分析,土壤养分有机质15.1 g/kg、全氮0.92 g/kg、有效磷10.5 g/kg、缓效钾625 g/kg、速效钾132 g/kg、硫6.73 g/kg。pH为8.1。该地区在禹州市南端,以辣椒、烟叶、红薯、芝麻等经济作物为主。农作物产量水平中上等。

试验地前茬作物为小麦,每667 m2产量500 kg。6月20日整地,6月22日起垄、施肥。红薯品种为烟薯25,垄宽0.85 m,垄高0.26 m,株距0.3 m。6月25日栽植。全生育期没有施用除草剂、农药,没有浇水。10月24日收获,按方案要求进行田间观察、记载、测产、考种。

三、结果与分析

(一)生育动态调查

由表1可知,红薯生育动态变化较大的是处理1与处理5。开花期为地上部盛长期。成熟期大田表现为地上部停止生长。处理1开花期短,初期旱,上部叶片逐渐失绿,成熟提前。处理5开花期长,成熟期短,叶色为开花期叶色。处理1为浅绿色,处理5为浓绿色,其他处理为绿色。各处理没有发现病株。

(二)對红薯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分枝数、主茎长度、平均长度、大中薯率前3位的分别是处理5、处理4、处理3,处理1最低。说明有机氮的多少对红薯地上部生长的影响程度,数值越大影响程度越大。红薯的薯色与品种有关,也与栽培有关。本试验薯形都为长条形,薯色为粉红色。

(三)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处理5每667 m2产量最高,处理4次之。产量最低的是处理1,每667 m2产量2 039.7 kg;单株蔓质量最高的是处理5,为0.50 kg;处理3次之,为0.45 kg;最低为处理1,为0.32 kg。

(四)有机氮替代效应

由表4可知,选择处理2为对照分析有机氮替代无机氮的效应。当用有机氮替代无机氮后,茎蔓产量和块根产量实现了增产。随着有机氮替代比例的增加,产量增幅加大,且块根产量增幅大于茎蔓产量增幅。当用有机氮替代后,茎蔓产量增幅为10.9%,块根产量增幅为12.7%,生物产量增幅为12.2%。通过对茎蔓产量与块根产量的比值分析,处理4比值最小,说明用1/2有机氮替代后地上地下协调,效益最佳。

四、结论

有机肥替代无机肥后,个体发育健壮,地上地下协调,产量与无氮区相比增幅为42.3%~57.9%,与优化氮相比增幅达12.2%。

有机氮能均衡满足红薯需氮量,特别是对后期红薯膨大作用明显,大中薯率高,红薯商品性高,有利于块根产量的提高。建议每667 m2用100 kg商品有机肥。

猜你喜欢

禹州市块根无机
禹州市夏都中心学校表彰优秀学生
河南省特色农产品发展策略分析
提升禹州市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研究
禹州市瓷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杉木种子园下套种三叶青的块根产量分析
无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东莞市土壤环境背景水平初探
基于不同添加剂的阻燃纤维专利技术综述
金荞麦不同种植密度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