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N”指人结构使用新趋势研究

2021-02-02晔,王

关键词:指人词缀小姐姐

孙 晔,王 琴

(阜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大”和“小”是一对互为反义的形容词,它们在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基本释义是: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超过(不及)一般或超过(不及)所比较的对象。“大/小+N”结构用作指人结构的情况古已有之,在传统的称谓语中,“大”和“小”出现在称谓词中的用法大多有两种情况,一是形容年龄的长幼或是排行的次序,如:大女儿/小女儿,大徒弟/小徒弟等。二是作形容词修饰表职衔、身份、地位等社会特征的名词,为所组合的名词赋予或尊重或轻视的感情色彩,如:大局长、大领导、小科员、小铁匠等等,体现当时社会的评价标准。

关于“大”和“小”的用法,前人研究颇多。有的学者是考察“大”或“小”的使用情况,如:宋玉柱,项开喜,李庆,罗琼鹏,王明洲、姜其文等。有的学者则着手于描写“大”与“小”的对称与不对称性,如沈家煊先生的《不对称和标记论》中有所论及。而对“小+N”指人结构的用法,尤其是在新词中的用法探讨较少。本文主要以“小姐姐”类新词为切入点,考察“小+N”结构在新词中作指人结构的情况。“小+单音节语素”、“小+姓氏”等表示名字以及“小酒窝”、“小雀斑”等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不在本文的考察范围之内。

一、使用情况

通过北京语言大学语料库(BCC语料库)、北京大学语料库(CCL语料库)及访问调查等方式,我们发现传统的指人用法中,除了用于传统观念中带有贬低、轻蔑色彩的身份职业时(如:小寡妇、小伙计等),一般情况下“大+N”结构作指人名词明显多于“小+N”结构作指人名词。例如,在BCC语料库中,同样的“老板”身份,使用“大老板”的情况远多于“小老板”,而“嫂子”、“儿子”这种中性的称谓词,在进入结构后,“大+N”也比“小+N”更具优势:

文学报刊微博科技大老板182661775422小老板37328325395大嫂子1591023924小嫂子90760大儿子4432090538531小儿子4731544606487

而在近年产生的新词语中,“小+N”结构却明显占据优势,且有愈来愈多的趋势。如“小+N”结构有:小姐姐、小哥哥、小阿姨、小丈夫、小公举、小鲜肉、小奶狗、小狼狗、小韭菜、小烂屎、小婊砸、小婊贝、小萝莉、小正太、小仙女、小天使、小辣椒、小妖精……但“大+N”新词作指人结构却寥寥无几,只有“大宝贝、大漂亮”等有限几个。对这些词语的来源和语体做考察,发现“小+N”作指人结构大多被娱乐媒体所传播使用,多来源于微博、电影、综艺节目等,并随着网络而广泛流行于年轻人中。以“小姐姐”“小奶狗”和“小萝莉”的使用为例,在BCC语料库中的分布为:

文学报刊微博科技小姐姐144043659小奶狗001370小萝莉0120390

但在经典文学作品、政府公文、新闻等正式场合中,仍旧以“大+N”结构为主流,较少使用“小+N”作称谓。可见“小+N”结构作指人结构多用于非正式场合,较少用于正式场合。

同时,“小+N”结构的使用及其褒贬情况,对语境的依赖性极强,当其进入具体的语境中,不同的语境会赋予它不同的感情色彩和含义。以“小姐姐”和“小仙女”为例:

(1)几位小学生参观后在留言中写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与我们同龄的小哥哥、小姐姐为了能有今天,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才有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长大要报效祖国。”(1993年5月人民日报)

(2)食堂打菜的小姐姐也会给我一些小感动,这个世界还是好的,对吧?(BCC语料库微博收录)

(3)进门是一个圆形大木架,像一棵大树一样,上面站满了《木偶奇遇记》中出现过的上百个有趣的形象:会说话的蟋蟀、瘸腿狐狸、瞎眼猫、乌鸦大夫和天蓝色头发的小仙女 ……小观众们欢叫着,高声喊着它们的名字。(1982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4)纸杯蛋糕被称为仙女蛋糕,据说是因为蛋糕小的适合让小仙女们当普通蛋糕般食用。(BCC语料库微博收录)

新词语的含义与语境有密切关联。年幼的孩子喊另一个年纪稍大的小朋友“小姐姐”,与大学生称呼陌生的年轻女性“小姐姐”,两者含义显然完全不同,前者的“小”只表达“年纪小”的含义,后者的“小”则是为了突显对方的年轻、漂亮。童话故事中“小仙女”和现实生活里称呼的“小仙女”也完全不同,前者具有超能力,是想象中的“神”,后者则是称呼善良美好、漂亮可爱的女性。每个事物都有多种特点,所以只有当其进入具体的语境中,才能决定哪一个特征会成为突显性特征。

对比“小+N”结构在传统用法与新兴用法中的情况,可以发现“小”和N的用法都已发生变化。在传统用法中,“小”常常表示长幼次序或年纪小,但在新词中,“小”已经逐渐词缀化,成为“小称”标记,与“大”的不对称性愈加明显,而N也开始泛化,重在突显某些特征。它们在语义、用法、功能等方面都产生了新变化。

二、结构分析

(一)“小”的特点

1.“小”和“大”的不对称现象

“小”与“大”的不对称性在前人的研究中多有论述,此处对“小+N”与“大+N”结构在指人结构的新词中的不对称情况的动因进行考察。

首先,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会导致一部分不对称现象的出现。与上文所列举的“小姐姐、小哥哥”相对,“大姐姐”是指年纪较长的姐姐,与性格脾气等无关,“小姐姐”却突出了长相性格特征,弱化了年纪特征。“小姐姐”中的“小”明显比“大姐姐”中“大”语法化程度更高,导致“大姐姐”和“小姐姐”,“大哥哥”和“小哥哥”的语义并不完全对称。

其次,“大/小”与“N”的语义特征相悖也会带来不对称。如,只有“小萝莉”和“小正太”的用法,但不存在“大萝莉”、“大正太”。“萝莉”早期指6-12岁的女孩,现在一般指外表年龄或心理年龄尚未发育完全的可爱的女孩子。“正太”与“萝莉”相对,是形容年幼可爱的男孩子。如果使用“大”修饰,则与N的词义相悖,且缺少了“小”所表达的喜爱的感情色彩。再如“小奶狗”是指爱撒娇爱粘人,像小狗一样软萌的男生。“奶狗”本身是指幼犬,如果与“大”搭配,则违背了N的词义,所以没有“大奶狗”的用法。词义的限制使这部分新词出现不对称现象。

N的泛化也致使 “小”与“大”结构出现不对称。新词语“小鲜肉”,用来形容年轻、帅气的男性,网络上与之相对应的是“老腊肉”,表示老气横秋、缺乏朝气的中老年男性,并没有“大鲜肉”的说法。这是因为“鲜肉”一词引申的是容貌姣好,皮肤光滑有弹性的年轻人,与“大”关于数量/面积等的含义相违背。“老+N”分担了一部分“小+N”的对应义,致使“小+N”与“大+N”在指人结构中无法形成对称性。

2.“小”的词缀倾向

“小+N”结构中,“小”已经逐渐词缀化,并成为“小称”标记。词缀多是由词根因意义虚化演化而来,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出类词缀的概念:“它们在语义上还没有完全虚化,有时候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7]曹保平认为类词缀的特点是:“构词逐步定位粘着,词义逐渐虚化。”同时指出“词义逐渐虚化的标准是该语素原有的实在意义逐渐消失,只有构词时才能体现出语法意义或附加意义来。”[8]在“小+N”结构中,“小”不再表示程度不及某物等较为实在的含义,它的功能主要在于表达主观情感,在整个结构中,语义的重心落在N上。同时,“小”并没有完全虚化,它还承担了一部分的语义。“小姐姐”、“小哥哥”、“小仙女”等都大多用于年轻人,所以与年纪仍然具有一定联系。可见结构中的“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虚化,语义半虚半实,但是还没有完全成为词缀,,所以我们认为此时的“小”是处于词根向词缀过渡的中间阶段,应属于“类词缀”。

曹志耘在《南部吴语小称》中认为:“‘小称’的基本功能或初始功能是‘指小’,在“指小”的过程中,自然衍生出表示喜爱、亲昵、戏谑等功能,有时“指小”的功能甚至已经不太明显了。”[9]词缀是“小称”表达常借助的语法手段。在结构中,大多数情况下的“小”都表达出了亲昵或戏谑等感情色彩,如:小婊砸、小烂屎、小婊贝等。“婊砸”与“婊子”音近,是极具攻击性的词,但是“小婊砸”的表达更加委婉,在许多语境下不再具有侮辱的含义,且带有调侃的效果。其感情色彩的变化主要就来自于“小”的修饰。

(二)N的特点

“小+N”在新词中作指人结构时,N一般有几种情况:

a.N为称谓词。有:小姐姐、小哥哥、小公举、小仙女、小萝莉、小正太……

b.N为普通名词,有:小鲜肉、小天使、小奶狗、小狼狗、小韭菜……

c.N为含贬义的詈骂。有:小婊砸、小烂屎……

当N是称谓词或普通名词时,进入结构后往往使N原本的特征更加突出,如“小天使”突显了 “天使”乐于助人的特征,“小奶狗”突显了“奶狗”爱撒娇、黏人的特征,“小仙女”则是突出了“仙女”的美丽善良的特点……而当N为含贬义的詈骂时,“小+N”结构常常可以起到缓和语气的效果,使表达更加委婉。“小婊砸”和“婊砸”,“小婊贝”和“婊贝”、“小烂屎”和“烂屎”,后者的表述更具攻击性,而前者的表述更有喜感,更加委婉,甚至在许多语境下表达了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

王寅认为,隐喻一般是从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常见的概念域来认知生疏的、无形的、抽象的、罕见的概念域,从而建立起不同概念系统之间的联系。[10]在这些指人结构中,N是隐喻而不是实指,它是根据N的一个或几个属性通过隐喻联系新的概念。如用“小天使”隐喻“善良的人”,“天使”乐于助人、善良、美好的特征,通过映射被作用到被称呼的对象身上,但“具有魔法”等特征没有被映射到被称呼的对象身上,可见受到映射时是有选择的,此时就产生了隐喻义。用“小韭菜”隐喻金融圈的基层群众,是“韭菜”的“生长快,可以反复收割”的特性映射到人的身上,但“韭菜”的诸如形状、气味、用途等性质并没有被映射,通过认知推理,可以将“韭菜”与那些被反复压榨却依然执迷不悟的人群相联系。是隐喻创造了两者之间相似性的关系。结构中的N意义大都较为空灵,使用的是N的隐喻义。这些可以进入结构的N往往具有某些特征,“小+N”结构会在具体的搭配和语境中,显示出N的不同特征。

“小+N”结构中的N正在逐渐泛化。“小姐姐”中,“姐姐”的词义泛化,许多细节被概括掉,如“姐姐”基本含义中所具有的年纪特征被弱化,被称呼者并不一定比说话者年长。原本属于中性的称谓词“姐姐”,在结构中被赋予了褒义的感情色彩。这种情况在某些方言中也有类似用法,如:天津话中的“姐姐”(这里的“姐姐”为天津方言中特有称谓,有其特殊的声调特征),是对所有年龄段的女性的一种泛称,使用时并不拘泥于对话双方的年龄和辈分,甚至可以出现在年长者对年幼者的面称中。

(三)“小+N”的成词趋势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短语是由词逐层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11]区别词和短语的主要方法是扩展法,短语是可以分离的,中间往往能插入别的成分,而词一般是不能分离的,分离以后就不表示原来的意思。张云秋、王馥芳提出,概念整合指的是“对两个来自不同认知域的概念有选择地提取其部分意义整合起来进而形成一个复合概念结构。”“如果两个概念在其基本义或本义基础上提取部分语义特征进行整合,那么这种整合是低层级整合;如果两个概念在其引申义(其中包括转喻义或隐喻义)基础上提取部分语义特征进行整合,那么,这种整合是高层级整合。”[12]我们可以通过在结构中插入“的”构成平行结构和进行结构变换的情况来区分词和短语,并判断整合度的高低。根据在语料库中对相关结构的检索,传统的“小+N”结构大多是短语,整合度较低。如:

小儿子——年纪小的儿子/排行小的儿子

小画家——年纪小的画家

小木匠——年纪小的木匠/地位低的职业

在传统用法中,“小”除了表达轻视的感情色彩外,“小”的含义较为实在,基本没有虚化。在多数用法中,整体意义是组成成分意义的相加之和。而新词语“小+N”表指人结构中极少存在整体意义基本等同于组成成分意义相加之和的情况,如:

小姐姐——年纪小的姐姐≈姐姐小

年轻女性的泛称≠姐姐小

小奶狗——体型小的幼犬(指动物)≈奶狗小

软萌的男生(指人)≠奶狗小

小韭菜——长得小的韭菜(指植物)≈韭菜小

金融圈的基层群众(指人)≠韭菜小

可见,“小+N”结构很少能在描写性结构转换为限制性结构后含义完全一致,因为“小”除了有体型/年龄小的含义外,还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其含义仅在表达年纪小等实义时,可以在中间插入“的”或进行结构变换,此时更倾向于短语,而在修饰N的隐喻义或表达感情色彩时,无法插入成分或进行结构变换,此时更倾向于词。“小”和N都已经表现出明显的语法化倾向,但在不同的词语或语境中,它们的虚化程度并不相等。这些“小+N”组合是处于短语向词过渡的阶段,在语境不明确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发生歧义。

三、“小+N”结构流行动因

“小+N”结构的流行,离不开语用的驱动。这里主要表现在对称谓系统的增补、对心理需求的迎合以及语言经济性。

(一)对称谓的增补

随着时代的变化,“小姐”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美女、女神”因过于强调长相略显轻浮,容易遭到反感,“女士、同志”的用法过于正式,不适合在日常生活中直接使用,而“闺女、丫头、姑娘”等说法,不适用于同辈或陌生人之间。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合适的称谓来称呼陌生的年轻女性。“小姐姐”、“小仙女”的说法显得更加礼貌真诚却也不失亲近,它的出现缓解了称谓系统的这一空缺。

“小鲜肉、小奶狗、小狼狗”的出现则体现了女性话语权崛起后对称谓系统的补充。与传统消费“女色”不同,如今“男色”也一样可以被消费,女强男弱的情况愈发普遍。女性对男女平等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体现在审美上,年轻、俊俏、细腻等传统上对女性的评价反加诸于男性。这样一来,原本的称谓不足以满足当下的需要,因此产生了一系列凸显女性话语权的新词。

(二)心理需求

“小”的新词构造能力越来越强,与其正面含义的扩展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随着“小”语法化程度的增加,它在结构中的含义从主要表示“不及比较的对象”越来越多地向表达“可爱、亲切”的感情色彩倾斜。用“小”修饰称谓词可以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表达出双方之间年龄、身份地位相差不大的含义。

近年出现的大量新词语,“小”与组合的N常常发生矛盾,用“小”来修饰年纪较长的称谓语,与一贯的抬高原则发生冲突。如:小姐姐、小哥哥、小阿姨……“哥哥、姐姐、阿姨”等词在传统中都属于年长者,理应使用“大”来表达尊重,现在却越来越多地与“小”搭配。这与社会心理的变化有极大关系。“姐姐”体现了传统的以长者为尊,“小”体现了崇尚年轻的心理,“小+长辈”的组合,完美融合了这两种心理,既拉近了距离,又消除了“显老”的不适,迎合了人们追求年轻、永葆青春的心理。每个人都愿意受到他人的夸奖和肯定,对对方年纪、外貌、性格等进行礼貌地肯定,可以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快速拉近彼此距离,增加认同感,有利于拉近人际关系,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究其根本,“小+N”的流行,虽然与传统的抬高原则相悖,作用却异曲同工,都是出于对社会心理的迎合,只是由于时代的不同而迎合了不同的心理。但与此同时,正是“小+N”的褒义用法也决定了“小姐姐”、“小哥哥”这类新词用于自称会给人不谦虚之感,多用于称呼他人,不适合自称。

当然,“小+N”的流行也离不开年轻人的求异心理,不同于传统以“大”为主的表达,“小”的表达更具新鲜感,更容易收获显著的交际效果,得到快速传播。

(三)经济性

经济原则是人类交际行为最基本的原则,使用“小+N”结构也是经济原则的体现。“小姐姐”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姐姐”上,“小仙女”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仙女”上,“小天使”等同理,这些N具有的多种特点都为人们所熟知,因此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来同时承担所想表达的多种含义。如“姐姐”的性别以及温柔知性的性格,“仙女”的性别以及美丽善良等等。N的词语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词义发生了扩大,选用已有的语言表达出新的含义,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当然,“小+N”结构在形式上简洁精炼,又表意丰富,易于模仿,更加推进了这一用法在网络和生活中的传播。

总之,由于语言的演变和社会心态的变化,“小+N”结构一反我国传统的抬高原则,在近年构造了大量的新词并为人们在口语中广泛使用,但究根结底依旧遵循了基本的交际原则。结构中的“小”具有词缀化倾向,已经逐渐虚化为类词缀,成为“小称”标志。N也开始泛化,具有隐喻效果,它们都处于语法化的进程中。而在演化过程中,“小”与“大”的不对称性愈加明显,结构的整合度也更高。作为一种新的表达形式,到最终成为一个固定结构,势必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用“小+N”来表达褒义含义的指人结构可能正处于这种演变之中。

猜你喜欢

指人词缀小姐姐
外国学生习得类词缀“感”的偏误分析
我们是唐朝小姐姐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报复性熬夜
尚芸菲携最新单曲《潇洒小姐姐》走进校园
头铁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浅谈现代汉语类词缀
年轻真好
大山深处的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