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地带”统领网络思政工作探索

2021-02-01林伟东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课红色思政

林伟东

(嘉应学院 广东梅州 51401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P420)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青年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普遍性,决定了思政教育实施方法必须占领网络并通过网络思政进行宣传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走向,以“三全”育人的视野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三观”思想引领。同时,提高网络思政实施方法的有效性和评价反馈机制,不断修正网络思政的实施路径,达到高质量的育人成效。

一、“三个地带”统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路径

(一)以红色地带的思想舆论引导网络思政工作。红色地带主要指主流媒体和网络正面力量,高校要充分运用学校的网络平台占据红色阵地,压实主体责任。学校的主流网络媒体主要包括学校和各二级学院官方网站及其微信公众号、共青团的相关网站及其微信公众号,学校红色网站及其公众号。高校思政工作要牢牢把握以红色地带为主宣传正面新闻,通过传递一系列发生在高校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等励志向上向善的好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网上的传播,发挥道德教化引导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P72学校的主流网络媒体要积极主动回应学生关切的主流新闻事件,让学生知道真相,认识真相,辩证看待真相;要积极宣传传承红色精神的感人事迹,让学生在这些网络信息的学习中,坚定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网络思政通过占领红色地带的宣传效应,积极传播党和政府的主流意识形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网络媒体的更新变化,网络思政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以思维要新、内容要新、形式要新等新变化吸引学生到红色地带中来,真正让红色地带的信息传递到每个青年学生当中,让学生由理论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让中国“红色地带”成为学生喜欢的理论园地。

(二)防范黑色地带思想舆论对网络思政的消极影响。黑色地带指网上和社会上一些负面言论构成,其中包括各种敌对势力制造的舆论。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3](P151)高校网络思政要发挥红色地带引领作用,防范和压制黑色地带的消极影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的自由主义、宗教反动思想、反华势力、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通过网络或者黑客渗透影响着青年学生的价值选择。个别网络公众号或者新闻网站为了获取点击率,博取网民的眼球,经常性地发布一些与当代社会主流价值相背离的新闻事件,有些新闻甚至是故意捏造和歪曲。如新冠肺炎时期,个别网友在网上造谣、传谣一些地方发生严重的聚集性新冠肺炎,造成人心惶惶,扰乱市场秩序。西方反华势力通过收买、诱惑国内大学生或者港独分子盗取中国军事机密或者出资煽动港独分子扰乱香港的安全与稳定,给一国两制带来严重挑战等。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4](P152)因此,必须严格控制黑色地带信息进入网络思政的视野,压缩其影响范围。网络思政实施者主体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网络信息要认真筛选甄别,对国家和政治敏感性强的新闻、话题、帖子等不要轻易转发或者发布在公众号、朋友圈,以防混淆视听,扩大新闻的负面效应。

(三)促使思想领域灰色地带的人群向红色地带转移。灰色地带的青年大学生可塑造性强,同一般普通群众比,他们具有高学历和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是,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政治立场具有摇摆性和模糊性,容易人云亦云,无主见。灰色地带的青年大学生既容易被红色地带争取,也有可能被黑色地带迷惑。灰色地带的人群是一个巨大的“变量”,高校思政实施主体者要积极争取,促使灰色地带的学生向红色地带转移。网络思政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思政课的建设,开发一批、引进一批较好的素材,传播发生在大学生身边故事的正能量。如:可以开设朋辈讲堂录像、十佳毕业生事迹网络公示、苏区精神网络学、红色革命实践基地培训学习的小视频、红色故事知识网络竞赛,青马工程网络培训等,引导学生政治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激发灰色地带的学生对正能量案例的兴趣,引发他们主动参与到红色地带的学习中来。

网络思政实施主体能过网络的正面传播教育灰色地带的学生,也要传递黑色地带人群的受到的相应法律的制裁,以正视听,引起这个群体的学生对法律的敬畏。

二、网络思政教育的评价反馈机制构建

(一)网络思政课程须与时俱进,主动占领网络红色地带宣传阵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施主体要建立网络思政的反馈机制,不能只讲思政课,不讲思政课的育人成效,不能搞走马观花式的网络红色文化培训。网络思政主体要压实政治责任,让学生爱上网络的红色地带。疫情期间的网络思政课,出现学生离镜率较高,学生思政教育没有入耳入心。针对这些情况,网络思政课须紧跟时代热点,寻找结合学生既感兴趣,又不脱离教材重难点,科学地使教材目的与内容有机结合。思政课要主动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不搞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切实把“水课”变成“金课”。思政课的期末考试,建议出一些关于“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结合思政教学”相关的主题的考题,让学生进行解答以反馈思政课堂的育人成效,同时也能反馈学生对思政课的心声。思政教学部也可以开发网络思政线上匿名式的评论,对思政教学改革发表意见建议,真正让思政课堂结合时事实际活起来,切实把思政课的育人成效挖掘出来。

(二)建立长效网络思政的评价反馈机制。开展网络思政调查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针对不同的学生个性特点,发放网络问卷调查,进行有目的的精准施策。网络问卷调查不能用一阵风时效,做做样子,调查分析完就等于结束。网络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动态的教育引导过程,因此,必须建立长效的反馈机制,学生一旦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就可以通过网络提问发声。网络可以开通网络留言分析版块,并且每个月网络会自动更新各个方面学生持有观点的占有比例。通过对学生不同情况分析,以求达到精准施策的思政效果,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回应热点关切,推动网络思政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和快餐文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网络思政也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必须把握网络思政的发展规律。网络思政不仅要调动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施主体(思政课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团委老师)的积极性,还要发动其它专业的老师一起参与进来。网络思政是一个系统工程,绝非几个部门、学工、团委的几个老师就能解决所有的思政问题。网络思政教育关系到不同个性的学生,不同专业的视野。因此,必须调动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到网络思政教育中来,通过不同老师,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不同的问题和回答,有利于解决不同学生的各种复杂问题。网络思政要因势而新,施教主体要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红色地带,通过学校主流媒体传递正能量,消除黑色地带负面宣传对青年大学生的消极影响,积极主动争取灰色地带这一群体的巨大“变量”向红色地带转移。

猜你喜欢

思政课红色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