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公共空间塑造的雕塑艺术设计策略研究

2021-02-01余彩霞

绥化学院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材质雕塑空间

余彩霞

(亳州学院美术系 安徽亳州 236800)

一、基于城市公共空间塑造的雕塑艺术设计的意义

(一)美化城市环境,打造和谐公共空间。雕塑艺术本身具有深厚的美学和人文价值,能带给观者以美的享受,而城市空间中的雕塑设计其最核心的作用也正在于凸显环境的美学特征、丰富其空间情感、优化置于其中的人们的视觉和心灵体验。雕塑艺术的设计应该与空间环境氛围相匹配,才能相得益彰,凸显空间优势[1]。而这些或活泼生动、或安宁静谧、或写实、或抽象的雕塑作品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仅烘托了空间环境氛围,平衡了空间关系,也体现了空间的人文情感。雕塑《海的女儿》是海港城市哥本哈根的标志性雕塑,它由雕塑家爱德华·艾瑞克森所设计的雕塑,素材来源于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这个位于长堤公园中海边的铜塑雕像提升了空间的文化氛围,彰显了浪漫唯美且具有历史感的空间情感,使每一个观者都能从雕塑中的这位恬静优雅、略带忧伤神情的少女刻画中体会到独特的丹麦文化气息。

可以说,城市空间的雕塑艺术既是空间的标识性符号,也是空间环境特征、氛围情感的体现,它是设计师的表现手法和精神世界的外在彰显,同时也象征了设计师对特定城市空间的理解感受,并藉雕塑作品来激发观者内心的共鸣,增强其对空间环境的感受度,丰富观者的体验感。由此不难发现,雕塑艺术具有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装饰、美化及情感传达等多元性功能。

(二)凸显空间主体,丰富公共空间层次。城市雕塑艺术除了对空间环境具有美化装饰的功能外,还有着显著的凸显空间主体、丰富公共空间层次的作用。

第一,在凸显空间主体方面,雕塑与一般可以灵活摆置的艺术品不同,它的选址和内容设计都应该充分考虑到与周围空间环境的协同关系,处理与环境主体之间的格局设计,以此来彰显空间环境的整体和谐性。在雕塑的设计中,要重视与环境的沟通对话,在此基础上,明晰雕塑的地位和功能,以充分发挥雕塑对于环境主体的烘托作用。以围合空间的雕塑设计为例,围合空间及其环境是雕塑家进行雕塑艺术设计的场所和范围,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以围合空间的轮廓线作为基础,确定雕塑的尺度,并合理处理尺度与环境的关系。所谓雕塑尺度,也就是雕塑的长宽高,设计合理的雕塑尺度,才能满足置身于围合空间中的观者在心理上的对比需求。在人们的审美体系中,对参照物的选择确定有着客观的规律,比如在进行广场的雕塑设计中,其尺度要参照周围建筑物的高度来进行,并针对有效观赏距离进行空间分割,以解决随着观者与雕塑之间距离的增大而产生的雕塑缩小的视觉错误感。此外,对雕塑具有一定遮挡作用的景观树、景观墙的设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来给观者以若隐若现感,提高视觉感受。[2]

第二,在丰富空间层次感方面,雕塑也能发挥较好的作用。比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兼具标志性和观赏性的功能,与雕塑作用类似,东方明珠的存在使空间的层次得到很显著地表达,与黄浦江的相得益彰,弱化了周围建筑带给人们的压抑感,置身其中的人们可以感受到整体空间的雄壮之感。又如由设计师liden设计的纽约百吉饼雕塑,正是由于雕塑的存在使广场的层次被表现出来,如果除去雕塑,只剩下单调的建筑物,加之空旷的周围环境,广场空间的层次感便会弱化很多,且显得平淡且乏味。由此也可以看出,雕塑艺术对优化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意义。

(三)提升城市品位,有效增强城市活力。雕塑艺术在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活力等方面也具有明确的功能优势。首先,在提升城市品位方面,雕塑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本身就具有审美性、文化性等特征,它承载着艺术家对时代、对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在某种程度上是社会历史、人文精神的浓缩,譬如在抗战时期的雕塑设计多以讴歌战士的英勇无畏、赞美国人的同仇敌忾为主题,而在当代和平年代,雕塑艺术的主题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多为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以及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等主题,由此可见雕塑艺术与时代的同步性以及其对文化、精神等元素的承载性特征。城市雕塑作为雕塑艺术的一种,同样融入了城市的历史、社会、人文等多方面内涵,已经成为城市公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宣传自我、提升品位的名片,同时也是形成文化凝聚力、发展人们文化自觉、继承和发扬传统、体现时代特征的重要媒介。

其次,雕塑艺术在增强城市活力方面也具有明确的功效。城市雕塑的存在彰显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城市的精神创造活力。吉林长春的《游标卡尺》雕塑采用废旧的工业零件作为材料,体现了长春独特的工业文化内涵,它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使驻足其前的人们重新感受和回忆起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区改造、旧城换新颜的历史记忆,其表面形态是静止的雕塑,但背后所体现出的却是长春作为典型的工业城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改革和变迁,是一幅生动的、具有生命活力的画卷,它承载着时间的流变、文化的传承以及新时代下城市所焕发出的全新的“精气神”。

二、基于城市公共空间塑造的雕塑艺术设计策略

(一)注重雕塑艺术主题选择与城市公共空间的适应性。雕塑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运用首先需要遵循的一条规律就是,主题的选择应与空间属性相匹配、相融合,应与城市的发展建设要求相适应,还要以空间的要求为基础和前提。割裂空间属性的雕塑艺术是无法体现其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中的积极意义的。城市空间雕塑的主题涉及范围很广,取材也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有本土性、主题性两大类。

首先,就本土性题材来说,本土性也就是地域性、民族性,是根植于本土历史、文化、社会特征而进行的创作,任何的艺术形式都应该立足于本土,在民族性基础上进行创新,只有根植于本土才能使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当然强调本土性、民族性也并不是说要固步自封、局限创作范围,而是要在坚持文化特色的前提下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其他文化,并吸收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元素为我所用。城市空间雕塑艺术亦是如此,其设计与创作要体现与城市历史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主题的选取应立足于城市建设发展以及空间的属性来进行,譬如一座城市重要的历史事件、名胜古迹、名人轶事、文化现象等等都可以成为雕塑设计的取材元素,以此来彰显雕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通过雕塑设计来凝聚城市的向心力。正如人们一提到天安门就会想到北京,提到蒙古包就会联想到内蒙古,雕塑设计也应该具有类似的引发联想,唤醒记忆的功能,也就是要具有本土性、民族性的属性。以位于新疆塔城文化广场的《江格尔十二勇士》为例,它取材于塔城的历史文化,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体现着浓郁的时代感,将文化魅力与审美情趣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其次,就主题性题材而言,在当代诸多的城市公共空间雕塑设计中,为了凸显与城市空间属性特征的和谐统一性,选择主题性题材进行艺术创作已经成为雕塑艺术非常普遍的创作方法[3]。譬如在各大城市都有广泛分布的主题公园、主题广场等等,其间的雕塑设计便具有很强的主题性特点。

(二)强调雕塑艺术工艺材质与城市空间环境的统一性。材质的选择和应用与主题的确定都是雕塑设计重要的环节,适宜的材质对于表现雕塑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材质其呈现的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表现手法也各不一样,选择何种材质与城市公共空间的特点、功能、周围环境以及所处城市的整体规划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4]。

首先,材质的选择要考虑作品的类型。比如生活类题材的雕塑作品其材质可以是玻璃纤维、大理石等,但庄严性题材如英雄纪念碑等则不宜选择此类材料,而是应使用青铜等更加耐久、稳定且能给人以庄严肃穆感的材料。其次,要考虑工艺处理难度。城市雕塑取材既要注重作品的构图表现,也要考虑到对材质的工艺处理难度,有的材料虽然适合,但工艺处理难度较大,就不适合作为雕塑材料的选择,因而需要在表现雕塑主题与工艺处理难度之间作出平衡,选择最适宜的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再次,要考虑空间中的其他因素。雕塑设计的题材、尺度、位置都要从空间整体格局出发进行考量,从而突出整体的和谐性,既不能过于突兀,又要具有明确的视觉效果。比如与周边景物在距离、色彩等方面的协调,白色背景墙前塑造白色的雕塑、深色花岗岩前面塑造金色的雕塑,这样的设计就可以将雕塑的个性特征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较好地融合起来,给观者以最佳的美学视觉享受。最后,材质的选择还必须考虑到经费问题,结合经费预算来进行雕塑设计是必须注意到的现实性问题,在保证雕塑设计效果的同时应尽可能减少成本开支、减轻财政负担。只有将经费预算加入到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才能保证创作得以顺利造成,作品得以顺利呈现。在实践中,有很多创意上乘的雕塑作品就是因为对经费问题考量不足而遭遇搁浅,被迫更换成本较低的材料,由此造成了材料之间配置的不合理,影响雕塑的艺术效果和功能发挥,所以在最初的雕塑设计规划中就应该将经费预算和成本控制考量在其中。

(三)确保雕塑艺术形态位置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和谐性。在当代城市建设中,雕塑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几乎在每一类型的城市公共空间中都可以看到雕塑的身影,雕塑已然成为公共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协调处理雕塑的形态置放与公共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雕塑设计过程中必须要考量的事项之一。

首先,要协调雕塑的形态要素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这些形态要素包括雕塑的空间体量、质感、色彩等元素,空间体量也就是由长宽高确定的雕塑的体积,公共空间的容量决定了雕塑体量的限制范围,为了协调空间环境与雕塑之间的关系,就需要从比例、虚实等方面对雕塑进行设计,以保证雕塑体量的合理性。其次,雕塑的材质要与空间的特点和功能相符合。合理选择和应用材质对于雕塑设计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不同材质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感受不尽相同,产生的视觉效果也有很大差异。随着雕塑艺术的快速发展,材料已经变得愈来愈丰富,金属、陶瓷、玻璃钢、沙雕、冰雕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不同的城市公共空间对雕塑材质的选择要求也是有一定局限的,必须遵循一定的造型规律和空间环境来进行,比如在道路附近的雕塑应避免光滑的玻璃钢材料,以防止反光对司机造成的影响,而生活广场中的日常生活场景类雕塑可以选择大理石材质,其温润的质感能带给人亲切平和的视觉感受。再次,色彩的设计要与空间氛围相统一。雕塑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材质多样性的同时,也使色彩的应用更加丰富,技术处理更加成熟,相较于传统的单一或本色呈现的色彩应用,当代的雕塑艺术对色彩的选择和设计有了更广泛的空间,合理的色彩设计可以使人们对公共空间的感受更加舒适协调。最后,雕塑作品需要置放在合理的空间方位中才能营造良好的整体效果与视觉观感。置放位置的不同,光影效果就不同,人们的观看视角也不同,其艺术表现也就会有所差别。比如长沙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塑像《毛泽东》,选址于橘子洲头,青年毛泽东塑像就坐落于占地超百亩的“万橘竞秀园”。雕塑高32米、长83米、宽41米,基座3500平方米,由8000多块采自福建高山的永定红花岗岩石拼接而成,突出表现伟人青年时代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气概,这座雕像将毛泽东的勃勃英姿、大家风范展现得淋漓尽致,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材质雕塑空间
巨型雕塑
空间是什么?
我的破烂雕塑
创享空间
写实雕塑
衣服材质大揭秘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
QQ空间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