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金融风险管理的未来展望

2021-01-30

商展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1 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随着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金融业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金融风险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负载化的特征,因此金融风险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在新时期下,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即为经济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作用。金融风险不仅影响着金融机构的发展,同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在金融环境的大背景下,金融风险管理除了要防范风险的发生,还要在竞争中学会承担风险。行之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可以提高资金资源的合理配置,即使面对内部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冲击,仍然可以确保经济的平稳和健康发展,大大缓解金融风险所带来的压力。目前,在金融风险管理中,对于风险控制的方式方法众多,而这些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水平,使企业发展能够保持平稳。但是除了现代化的风险控制方法以外,同时还要对金融风险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对风险策略方案的制定要进行科学的设计,并对其进行有效性评估。另外,树立现代化的金融风险管理思维也同样重要,从意识上着手,由意识来引导行动,从而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未雨绸缪,密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在风险管理思维方式中,前瞻性思维是最根本的方式之一,该思维模式也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涵部分,而这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针对此,将在下文中展开详细的分析论述。

2 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状况分析

2.1 金融风险意识欠缺

在现阶段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没有出现倒闭的现象,所以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严重缺乏,与此同时,盲目追求高息收入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也是金融风险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另外,在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由于缺乏金融风险意识,盲目地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在无形中加大了风险系数;企业虽然制定了金融风险的防控制度,但是仅仅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相关管理部门市场监管职能也相对弱化。

2.2 信用体制不健全

目前,对于金融信贷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仍旧按照信贷风险管理方式来进行,较为关注对信贷内容的管理和控制,而忽视了新金融环境下市场运作方面的问题,这是信用体制不健全的重要体现。在不完善的内部管理体制之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所以信用风险也因此提高。由于政策体制的不完善,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得不到控制和约束,加之银行的改革发展并未跟上市场的发展步伐,进而加大了银行的不良贷款,银行不良贷款会直接导致金融风险的发生,同时信托公司的资产质量也会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会越来越高。

2.3 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化程度低

目前在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中,由于缺乏成熟的制度,资本市场信息透明化严重不足。虽然在早期我国针对金融业出台了《信息披露准则》,从根本上提升了信息的披露水平,但是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存在着不足,所以行业市场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还有待考量,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目前,有的企业的财务信息数据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而在进行幕后交易以及市场操控中内部经营信息的真实性将会完全丧失,而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得不到较好的控制。

3 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将会加强

风险管理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是个人或者组织机构用以降低风险决策的方式。金融市场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国内,而是向着国际化进军,企业的业务已经覆盖了国际市场,同时跨行业的发展也渐趋明显。企业的发展中必须要将风险管理内容考虑在内,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制定长远发展战略规划,以此确保企业的发展能够更加良性和健康。在大数据环境背景下,金融服务更加多样化,其所涉及的范围以及渠道越来越丰富,而这对金融机构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金融风险管理更是难上加难。鉴于这种情况,金融机构更要强化风险防范工作,不断加强对风险的认知和理解,要树立风险意识,只有在思想上重视风险,才能付诸于实践行动中,与此同时也要正确认识风险防范中的一些损失问题。此外,金融机构也应该积极构建自身的风险预警系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以及大数据的相关技术,设计风险管理系统,并建立数据管理库,将数据进行统一和集中管理,对风险数据进行全面的计量,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工作,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与此同时,要不断强化对金融业务的监督,为金融发展创造良性环境,以确保其有序和健康发展,推动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另外,在开展金融风险管理工作中,树立金融风险管理意识是根本出发点,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实现金融的创新,对于现阶段金融风险的实际情况,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并进行不断完善,推动金融市场又快又好的发展,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3.2 金融风险管理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现阶段,随着金融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大,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内部和外部复杂的金融环境下,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金融风险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性,对于金融机构而言,要对金融客户、信息安全以及市场环境等进行重新的审视,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以不断适应新时期的金融风险。以下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升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第一,不断完善内部管理流程,结合大数据的相关技术,行业市场的发展态势以及相关金融资料等,不断提升金融风险的判断能力,可以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以查找存在的金融风险,从而进行规避;第二,在新时期下,金融机构获取金融数据的渠道更为便利,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时,要从全局开始着手,形成风险管理的全局意识,同时要熟知金融风险的计量方法,科学、合理、适宜地使用分析方法,不断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水平,使风险管理工作高质高效的进行;第三,金融风险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要始终坚持以动态的眼光去识别风险,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去面对金融风险,这其中可以采取动态的VaR方法,VaR即风险价值模型,对市场环境的变换、业务部门的组合变化等进行风险的测量,通过VaR模型,可以对风险进行提前的计算,由此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同时也为监管提供了相关依据,从而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3.3 金融风险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

在新时期下,在金融机构的发展中逐渐融入了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这些技术共同为金融风险防范所服务,从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手段可以看出,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工作,同时风险管理工作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更加优化和完善,为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要结合行业市场的发展以及内外部环境,对风险管理体制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以使风险管理更加专业化,最大程度降低风险,规避风险。在金融机构的发展中,必须要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体制,不断优化内部管理控制工作,同时结合风险管理机制,针对金融风险提出有效对策,始终坚持将风险管理机制贯穿于业务的各个流程,并落到工作实处。对部门以及岗位的职责,要进行清晰的划分,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工作,强化风险管理。另外,要确保制度的可执行性,制度能否有效的落实是重点。对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评估,同时也是对制度执行是否高效的重要依据,也是检测策略是否可行的有效方式。所以要不断强化对金融风险策略的评估工作,以推动金融风险管理工作能够更加高效、健康和良性的发展,使制度能够更好地为风险管理工作所服务,将金融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跨境并购金融风险的应对策略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房地产去库存与金融风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