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齐审计成果运用短板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

2021-01-30

审计月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成果

审计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供高层次和高水平的审计成果,既是新时代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审计地位、彰显审计作用的重要途径。然而我们很多审计成果利用层次低、随意性较大、缺少深加工,审计项目结束后就束之高阁,埋没在堆积如山的审计档案里面,“藏在深闺人未识”,影响了审计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挥建设性作用。近年来,武汉市汉阳区审计局加强审计成果转化利用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该局经验作法进行总结,以满足成果使用者的需求,供广大审计同仁参考借鉴。

深入分析当前审计成果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成果转化意识不强,导致成果运用源动力不足

在审计机关内部,一谈起审计,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审计人员,都认为审计就是找问题,应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找问题上,出具审计报告就万事大吉了。重查出问题,轻审计建议的采纳;重审中监督,轻审后整改;重审计决定的落实,轻帮助被审单位建章立制、服务领导宏观决策。当然,找问题是取得成果最关键的环节,但问题找出来后不闻不问,对审计资源来说无疑是一种浪费。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各级审计机关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一是每年都要追加一批新的审计项目,审计人员长期疲于应付,往往这个项目没有结束,下一个项目已经开始,加班加点写完审计报告已筋疲力尽。二是审计整改和成果运用要求高,审计人员对该工作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有些审计整改在法定的两个月期限内根本无法完成,且该项目审计人员已经转换了“主战场”。这些直接导致了“屡查屡犯”、“屡查屡不改”,被人诟病。

(二)审计成果得不到被审计单位充分利用,导致成果运用行动力不强

在现阶段的审计实践中,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容易整改的会立行立改,如漏登固定资产、清退津补贴等。不容易整改的,如往来款项长期挂账未清理、已使用在建工程长期不转固定资产等问题,往往一拖再拖,采取“就问题改问题、避重就轻、敷衍了事”的办法,“新官不理旧账”现象长期存在,同类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当审计整改率达不到百分之百时,审计成果的挖掘利用只能是纸上谈兵了。

(三)审计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导致成果运用内生力不多

审计机关在人少事多压力大的现实困难面前,内部缺乏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审计成果进行收集整理、挖掘提升,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未能建立完整的审计资料库;审计回访、审计整改工作机制执行不到位,审计成果运用机制未建立和完善。在外部,共享机制不健全,渠道不畅通,与人大、组织、纪委监委、巡视巡察、财政、人事、内审、被审计单位等多个部门之间的联动和协调欠缺,信息不对称,使各方掌握的大量信息和成果被闲置,形成“信息孤岛”,影响了审计成果转化。近几年来,审计机关和巡察巡视、纪委监委的关系变得密切起来,但多是被动对纪检和巡察巡视部门提供审计报告,很少通过纪检部门提供的线索和疑点清单在监督合力上同频共振发力、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统筹沟通,有的放矢提升审计成果,实现“双赢”。

(四)审计宣传形式单一,导致成果运用竞争力不够

近年来,虽然各级党政机关办公系统信息化和“金审工程”稳步推进,新媒体如火如荼地发展,“互联网+”模式广泛得到运用,但绝大部分审计成果依然停留在原始的审计报告报送方式。对不同项目中的某些规律性问题和领导关注的重大事项、感兴趣的话题,部分审计人员由于归纳总结能力不高,新媒体应用效果不好,报送的稿件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达不到提升审计监督的要求。

提升审计成果的方法途径

(一)抓住切入点,强化提升审计成果意识

2020年度全省审计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强化审计成果转化利用,坚持成果导向,切实加大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力度,着力推进审计成果在各个层面和领域广泛利用,实现审计成果效益最大化。要将会议精神落到实处,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重视审计成果挖掘和运用,做好审计成果的精加工、深加工。坚持审计项目围绕中心干,一切围绕成果转。2018年,时任汉阳区委书记马泽江提出清理编外用工人员,控制政府运行成本。汉阳区审计局敏锐认识到要将审计中心工作快速切入到领导关注的重点问题上,将“全区编外用工清理调查”列为当年工作目标,提前预判将该项目作为全省优秀审计项目打造,选派了最精干的主审和组长,倒逼审计工作围绕成果转化有序开展。经过半年的努力,迎来了该项目的“高光时刻”。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购买服务岗位的管理办法(试行)》等3项制度;3篇《审计情况反映》分别被区委书记和常务副区长签批,7篇宣传稿件全部被省审计厅采用;区纪委根据审计结果约谈了两个单位的主要领导;1篇大数据经验获全省应用奖、全市优秀奖。2020年该项目荣获全省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全市二等奖、创新类一等奖、发挥建设作用二等奖。审计成果意识的提升,有力推进了结果的转换运用。

(二)把握着力点,压实提升审计成果责任

被审计单位整改成效如何直接决定了审计成果运用的质量,因此必须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责任,强化整改情况的跟踪督促,促进审计成果有效利用。如汉阳区审计局在近期开展的全区城中村改制公司财务收支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审计调查中发现,A村部分企业和个人违反合同规定,欠缴集体土地承包、租赁收入106万元,存在集体资金流失风险。审计人员第一时间向村委会反馈,要求组织专班全力催收,得到被审计单位高度重视。审计期间追回有关欠缴资金97.6万元。审计人员以此为契机,乘胜追击,要求其他各村也要落实整改,又督促B村在审计期间收回了应收未收租金145.44万元。《今日头条》和《楚天都市报》均对此进行了报道,有效提升了审计工作影响。通过强化被审单位整改责任,打通审计监督“最后一公里”,放大了审计成果的效应。

(三)找准结合点,扩大提升审计成果效应

要打破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瓶颈,必须营造审计成果转化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对内建立健全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把审计成果运用和优化纳入全年目标责任考核完成内容。指定专人对审计报告、审计档案成果进行“精加工”。对外加强统筹联动和成果共享,强化与人大、组织、纪委监委、巡察、财政等部门的联系,深入贯彻执行市委巡察办、市审计局近期下发的《关于加强协作配合促进监督贯彻融合暂行办法》。将巡察查出问题是否整改到位纳入审计报告内容,将巡查关注的内容纳为审计重点。该局通过与巡察组对接,在对某单位的经济责任审计中,对购买购物卡的行为进行披露,区纪委给予了主要领导警告处分。经过找准和相关部门的结合点,实现了“双剑和壁”,效率大增、威力大增、成果大增。

(四)做实关键点,夯实提升审计成果根基

审计成果质量水平高低与否,关键在人。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是不断提升审计质量水平的智力支持和不竭动力,更是提升审计成果质量的根基。必须不断提升审计干部的学习能力和调研能力,学会从零散、单一、混杂的审计事项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合分析,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归纳共性问题、把握工作规律。必须快速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创新审计宣传方式方法,构建全媒体、立体化、多方位的宣传平台,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H5、短视频等形式,多渠道发挥审计宣传阵地的作用,提升审计成果的影响力。在全区防疫资金和物资使用情况专项审计中,汉阳区审计局自我加压,将审计时间范围多延伸一个月,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区主要领导全部进行了签批。根据指示精神,有关部门收回某医院捐赠资金1.57亿元、财政资金1201.46万元;收回负压救护车、移动DR等医疗设备1924台,收回隔离服、护目镜、手套等防疫物资35.11万件;收回某保安公司不合理利润41.16万元、收回援汉医疗队超范围发放的补贴30万元、核减3家医院申请的结算款1582万元;促进区防疫指挥部出台《关于泰康同济医院剩余资金、物资、设备处置工作的专题会议纪要》等4份会议纪要和指挥部令。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成果
“深信”成果展示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信息使用者视域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优化
验收成果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工大成果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
审计报告模式变革的特征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