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国资国企审计的思路策略和改进方向

2021-01-30

审计月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国资国有企业监督

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充分肯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文简称《建议》)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面对外部环境日趋错综复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形势,新发展阶段必须把发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体,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发展全过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审计是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过程中强治理、反腐败、控风险、防流失的重要监督力量之一。国企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发展阶段也呈现新的特点,如何把握和适应新发展阶段和“十四五”时期国企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国企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审计机关面临的新课题。

一、新发展阶段深化国资国企审计的目标方向

(一)推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的新机遇新挑战,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补充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国有企业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决定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2020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发展阶段,国资国企要充分发挥骨干作用,当好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主力军,不断提升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国有企业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国资国企审计的重要性。审计机关通过聚焦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的贯彻执行情况等重点内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对国有企业资金、项目、权力和责任的审计,聚焦国有企业落实“六稳”“六保”等重大政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关键领域发挥支撑引领作用等情况,重点关注国有企业在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的主导作用,在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协同作用,在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支撑作用,在落实东三省、西部地区、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发展战略的引领作用,从而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增强“五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轮国企改革着重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推动国有企业监管向管资本转变,监管机构市场化的监管方向进一步明确,国家审计在国有企业监管体系中的制度性作用进一步突出。2020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这一方案是新一轮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指引下的改革再深化、再出发,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机制,推进专项国企改革任务等重点内容纳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中最复杂、任务最重、最为艰巨也最受关注的改革。2020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了明确要求。审计机关在新发展阶段必须把握和适应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需求,发挥审计独立性和专业性的优势,突出审计重点,全面摸清国企改革重大任务的推进情况,反映改革存在的矛盾和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深入分析原因,提出深化改革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国企改革相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推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推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履职尽责,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推动国有企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国务院关于2019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截至2019年底全国国有企业资产(不含金融企业)总额234万亿元(其中中央企业87万亿元,地方国企资产总额147万亿元),国有金融资产总额293万亿元(其中中央金融企业资产总额199万亿元,地方金融企业资产总额94万亿元),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大、户数多,经营管理情况复杂,国有企业重大风险和重大损失事件时有发生。2020年三季度以来,辽宁华晨集团、河南永煤集团等评级为“AAA”的国企债券违约事件,天津房地产集团、紫光集团等地方国企首次出现债务违约等,引起媒体高度关注,也对信用债券发行市场引发强烈冲击。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功能定位不清晰,主业不突出,重点改革任务推进未及预期,投资风险、债务风险突出,国资监管效能不高等问题,随着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有企业经营风险也日渐加大。2020年1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审计机关应通过加强对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境外投资以及企业领导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及时揭示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不规范,法人治理及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反映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导致重大损失或潜亏风险,推动审计发现的问题整改到位、问责到位,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推动反腐倡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二、新发展阶段深化国资国企审计的思路策略

(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推动国有企业贯彻执行重大经济政策和决策部署。审计紧扣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主线,将国有企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作为审计的首要内容。重点关注和提炼《建议》中提出的“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等“十四五”时期重点任务,作为审计机关履行国资国企审计监督职责的切入点,加强对企业执行产业规划、创新驱动战略、参与区域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的监督。对企业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企改革等进行持续跟踪分析,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政策目标,注重从宏观层面反映国企在优化布局、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二)围绕推动国有企业规范经营,揭示风险隐患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结合国企的性质和行业特点,突出审计重点,基于企业财务收支、重大经济决策以及内部管理情况审查,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揭露部分企业会计信息不真实、违规经营违规决策造成损失或潜在损失、内控缺失导致管理混乱,以及个别单位或个人涉嫌违法乱纪等问题,注重发现和及时反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三)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发现问题,关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潜在风险和突出矛盾等影响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聚焦国有企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负债水平逐年提高,存在融资风险;部分企业产业分散,未实现有效整合;部分企业主营业务创新能力不足,利润水平较低;部分企业在业务转型升级方面面临的风险,对相关部门及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理意见和审计建议,为国企产业布局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有力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四)围绕推动反腐倡廉建设,加强重大线索移送和审计整改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重点关注国有资产和股权转让、重大物资采购和招标投标等关键环节,揭露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贪污受贿、内幕交易等问题,并通过企业费用开支审计,加大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企业领导人廉洁从业等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大对重大违规事项查处力度的同时,推动逐步建立健全对国有企业经常性、日常性的监督和整改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新发展阶段深化国资国企审计的改进方向

新发展阶段深化国资国企审计,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国际国内形势重大判断、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深刻认识审计监督的本质属性,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审计工作职责定位,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常态化“经济体检”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理念先进科学、职责依法行使、对象和内容全面覆盖、平台高效运作、资源集中统筹、链条全线延伸、信息和成果共享”的国资国企审计监督模式,有效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一)创新监管定位和理念。把握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定位,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围绕党的领导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开展国资国企审计工作,有效利用审计成果及提出审计专业意见,在省委省政府决策过程中推动国企重大事项落地和重大风险处理。

(二)创新监督途径和方式。把握审计机关是综合管理部门的定位,运用宏观管理和微观监督等相结合的方式,严格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实现常态化国资国企审计全覆盖,更好地把审计监督目标和要求体现到国有企业合规经营和改革发展工作中。

(三)创新监督方法和技术。加快企业大数据审计平台和技术开发,加强大数据审计和多种信息技术的创新运用,逐步实现企业审计的基础数据共享、集中分析和问题核实,提高审计“经济体检”的质量和效率。

(四)强化监督导向和效能。加强审计“两统筹”、审计成果综合利用和深度挖掘,从宏观和发展视角提供信息支撑和决策参考。逐步推进落实审计整改,逐步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充分发挥制度建设和考核的正向激励和引导作用。

猜你喜欢

国资国有企业监督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超218万亿元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动人”又“动产” 山西国资改革按下快进键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