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1-01-29郭亚辉杨谢冰清成玉梁谢云飞姚卫蓉

上海商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食品质量责任感课程内容

郭亚辉 杨谢冰清 成玉梁 于 航 谢云飞 姚卫蓉 钱 和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类课程作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青年的思政需求[1]。融合思政的专业课教学方式横空出世,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课程思政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观,从理论层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打下道德基础。

在融合思政的专业课高校教学中,具体的课程扮演了个人价值观与国家意识相互缝合的穿线针,通过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联姻,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公民人格[2]。《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或《食品质量管理学》是食品院系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课程内容涉及文(管理学)、理(质量数据统计分析)、工(食品加工)、商(质量品牌战略),是一门学科交叉特色显著,挑战性强的综合性课程。本文从三个角度总结了《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其他高校的食品院系提供参考。

1.价值引导,激发质量视野下的国家意识

当生活淹没在韩国电视剧、美国快餐、法国香水和日本电器中时,人们似乎已习以为常。当我们自豪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时[3],人们很少知晓我国对国际质量和技术标准的贡献率不到德国的一半,而德国人口只不到我国的十分之一。因此,一方面国人缺乏基于家国情怀的国家意识的问题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健全的教育不仅应包括学习知识,还包括基于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的培养。借助《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等高校专业课程,基于课程内容融合思政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驾齐驱,从质量等角度唤醒当代青年的国家意识,其必要性和意义毋庸置疑。

国家意识关系到当代大学生对承担时代使命的认知认同,关系国家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但离质量强国的距离还很远。推动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必需途径[5],质量强国现已成为一项基本国策。未来十年将进入食品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保证和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离不开专业人才。

对于《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绪论部分的课程内容设计,在广度上着眼于国际质量竞争形势,在深度上立足我国发展的历史和使命,在高度上把握个人理想与国家建设的契合,授课时从知识和思维角度分析质量与发展的关系,激发学生在质量视野下的国家意识,启发学生从国家视角去思考,从而引导偶联家国情怀的人生观和奋斗观。

2.博古通今,增强质量文化自信

我们中华民族追求高质量的历史源远流长,周朝的《考工记》、先秦的《礼记》、唐朝的《唐律疏议》、北宋的《梦溪笔谈》等文史资料中都有关于兵器质量控制、车辆质量控制、药材质量控制等记录,涉及标准、工艺规范、检验、纠正等质量控制中的概念[7]。正是古人这些质量控制思想和意识,才有了叹为观止的越王勾践剑、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云纹铜禁等文物。《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通过在课前作业、课中讲解、课中分享,以及课后作业等形式将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管理学智慧融合进入课程中,如在第二章(食品质量方针与目标)课中以诸葛亮的《隆中对》为案例讲解SWOT分析法;在第三章(食品质量策划)布置课后作业“结合本章内容谈下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理解,以及对申请大学生科创竞赛的启发”;在第四章(食品质量控制)课中使用魏文王问扁鹊医术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事前控制,治于未形”,在第五章(食品质量改进)课前布置作业“介绍精益求精成语的出处并谈谈对其理解”。《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引经据典、博古通今,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将中华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增强学生的质量文化自信以及提升专业道德修养。

3.以人为本,树立食品人的质量责任感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的三个根本问题[8],因此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对于高校而言,其目标是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育才”先“育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9];对于具体课程而言,《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目标是坚持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统一,知识传授和品德灌输相统一,培养具有责任感的食品质量管理专业人才,为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提供优秀的建设者。

众所周知,人的因素在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被喻为体系运行的驾驶员。在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中可以看到,即使企业建立了ISO9001、HACCP、ISO 22000等完善的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如果企业负责人和员工丧失了作为食品从业人员应有的责任感,再完善的体系也脆弱不堪。因此,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唯一的一门涉及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课程,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还应灌输食品人的质量责任感。在本课程基于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如ISO 9001中的领导作用原则),采用课堂传授和案例讨论的形式(如日本糕点企业使用过期牛奶事件),围绕个人价值塑造的思政目标,引导学生对食品管理体系中人的因素的思考,启发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从而树立作为食品质量管理人员正确的质量责任感。

4.结语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不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融合思政元素,通过多维度、多形式、多内涵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激发了国家意识、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树立公民人格,扭转了学生被动思政教育的局面,学生的课后反馈良好,《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为食品行业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食品质量责任感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中的应用
提升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探索
标准化在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中的重要性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浅谈提高新闻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对策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系统及在大米溯源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