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路径探索

2021-01-29

上海商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毕业生职业

王 璇

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1 、就业形式前景分析

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2020年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加之疫情影响,2020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较低,且对文科学生冲击较大。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达909万人,突破900万大关,分析2020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级公务员考试,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将目标转向升学或,显示出对就业前景的担忧,留学生人数也因疫情而减少,留学市场受到冲击。众多小型企业采用减薪、裁员等手段缩减人员减少开支,随着人工智能和5G网络的发展,诸如超市收银员、停车场管理员等岗位均可采用人工智能工具来解决,且操作简单、效率较高,人工成本大大降低。未来三至四届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 、大学生对职业定位的误区

经济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当今95后、00后的大学生们成了时代的新宠,没有经历过艰苦奋斗,对职业的理解较狭隘[1]。

在对一地方普通高校的50名互联网金融专业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将毕业后的职业去向大致分为银行、证券公司、教师、公职人员等四类。因此部分地方高校由于城市或学校的资源限制,学生对职业的种类及工作性质理解浅薄,单纯认为教师、医生、公务员等才能称之为职业,就业期望行业集中体现在互联网、传媒娱乐,尤其将近17%的学生期望进入教育行业,并且普遍较排斥传统制造业和服务行业。在对另50名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调查中发现,70%的学生选择考研、16%选择报考公务员、14%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其中选择直接就业的7位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均处于中下水平。相当一部分学生逃避走向社会、排斥独立担当,倾向选择继续升学。

二、普通高校毕业生思想特点

95后的大学生们追求个性和自由,但是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盲从,号称“佛系”实则上进,真实不虚伪。多数大学生们在求职过程中认同诚信和社会公正以及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在认同集体价值同时,关注个人价值和上升空间[2]。95后的大学生们树立了较为坚定的理想信念,也认同理想信念在个人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青年学生在新时代思想教育的引领下逐渐将利他原则放在第一位,同时注重个人素质修养的提升,集体荣誉感较强,对世俗传统的财富、名誉和权力的认同度较低[2]。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普遍进取心较强,具有努力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意识,明白个体差异性在工作过程中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对同学同事具有较好的包容性,并且尊重他人的想法做法。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基于互联网+等各项教学事业的进步,新时代大学生在通用技能上均有较大提升,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较为多元。

应届毕业生对职业的选择较为迷茫,对职业的种类以及发展的了解多通过父母的引导、同专业学长的经验以及校招会的宣传。大部分学生表示,没有明确目标要从事何种职业。对地方普通高校的100名经济类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进行调查,60%意向继续考研、10表示意向转向教育行业发展、20%对银行工作较感兴趣、10%有创业打算。

三、助力毕业生就业举措

1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高校辅导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基于辅导员工作的九大工作职责,其中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应逐渐提高至重要地位。在大一新生入学时,不仅要进行专业教育,更要着眼于职业教育,在学生刚进校门时,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迅速转变学生“轻松享受大学生活”的观点,在入校时介绍当前社会的形式与政策,目前毕业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教育大学生应在大学时期积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锻炼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精神。

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多渠道,通过讲座、网络、海报、邮件等多种渠道,向广大毕业班师生提供信息。全面深入进行专业教育,面向各年级学生,而不是单一的针对毕业班学生,职业指导工作应紧跟时代变化和顺应市场需求,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展开社会实践活动,拓宽社会实践的范围和课时量,从早期开始干预学生的心理和适应社会的准备。

2 、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内部激励作用,思想政治辅导员应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头脑,进行思想引领和人格塑造,助力学生学业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努力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思想政治老师、专业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协同育人。线上课程、线下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思考、实践、感悟结合,注重总结,行知之于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 、高校研究制定助力就业相关政策

高校辅导员或就业指导教师应及时解读就业形式、市场资源信息、国家和地方相关就业政策,分析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抓住机会,和做好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对就业前景进行展望,丰富和扩展学生对现实世界、职场的充分认识,为适应社会和市场做准备。

高校应专门成立就业指导小组,努力构建全体教职员工助力毕业生求职,充分发挥“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结合地方特色产业,校企合作推动学生就业,主动联系地方知名企业,做双向联系的推动者。借助校友企业资源、对接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单位,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就业机会,努力拓宽就业门路,鼓励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

4 、利用新媒体加强就业信息推广

大学毕业生传统的求职方式多采用参加宣传讲座、班主任推送相关信息、自主在求职平台上发布求职简历,以上方式各有其优势和劣势,进入校园宣讲的企业,可信度可靠度较高,但数量有限,求职平台申请步骤繁琐。高校和政府应多加注重线上线下联合推广,提高新媒体平台的使用率、关注度和可信度,对于应届毕业生,因其社会经历较少,建议能针对此群体开发专用平台,简化求职步骤,提高双方互动频率,加快就业速度。

四、结语

为此,高校应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充分动员思想政治教师、专业教师等共同助力毕业生就业,并及时结合就业形式对各年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思想政治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就业指导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学生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实践教育,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理想信念付诸行动,落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实践认识自我,认识社会,锻炼意志品[4]。就业信息平台也应针对应届毕业生群体开发专用平台,提高效率,发挥更大效能。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毕业生职业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