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

2021-01-29

上海商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支农金融农业

赵 磊

一、引言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基础性作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近日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增加金融支农力度、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涉农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支农能力,培育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高度重视从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三位一体”的农村金融体系着手进行农村金融体制创新[1],但“三农”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解决金融支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夯实金融支农基础,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从根本上丰富金融支农资金来源渠道。三农问题的特殊性可以概括为:经营风险高、生产回报低、经营主题弱、信用环境差,基于此学者们从涉农贷款的总量规模、投放结构和供给主体等多方面着手,分析涉农贷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为确保三农问题高效率解决,针对国内现有农村金融发展模式,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探析金融支农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分别提从政策引领、吸引支农资金、提升金融支农导向三方面提出解决金融支农现行问题的措施,以便全面推进构建竞争适度、服务便捷、普惠“三农”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进程,重点解决好农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少”的问题。

国外的金融支农体系较为完善,大致有三种典型的金融支农模式,一是美国模式,该模式突出强调在发展农村经济时以农户为核心,建立小企业管理局和农村商业信贷公司等,各个及机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配合,以提高金融支农资源利用率,极大推动美国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国家控制式,本质上是建立农村发展的信贷机构。三是印度模式,该模式注重政府主导。三者的共性为均已农户为核心,认为农业贷款体系的基础和农业贷款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农业小额贷款,且农业小额贷款并非仅仅以营利为目的,而是金融机构管控贷款发放模式的体现。在金融支农理论研究体系方面,大多以农业贷款资源配置作用为出发点,深入研究农业贷款的重要性及其对农业金融配置的影响,人为加强对农化贷款规划的目的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新时代背景下,农业企业发展作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过渡期,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农业本身高风险、低效益的特征严重制约着金融支农效率,探讨农业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高级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在金融支农方面多注重政府引领,机构配合,但在金融支农实际操作体系中往往由于农户的抗风险能力不足、缺乏知识素养等问题,加上农业体系繁杂,资金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易导致支农资金利用率低下,甚至出现支农资金并未流入农产业,反而流入大城市非农产业的现象。国外金融支农体系多强调以农户为核心,建立管理局和农村商业信贷公司等,各个及机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配合,各部门形成利益联合机制,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即使有些国家在金融支农过程中,采取国家控制式,但是归其本质是建立农村发展的信贷机构,仍旧是强调以农户为核心,与此同时各个部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利益联合机制,因此对我国金融支持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高借鉴意义。

二、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支持河南农业发展的现实性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农村金融支持的有效供给水平需进一步提升。通过施行产业供应链金融、产业开发型金融、互联网金融等创新型金融支农模式,提高农业的金融供给灵活性,以便更好的满足农业不同生产阶段的金融需求结构变化。河南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始终坚持全面实施城乡统筹和“三农”统筹的“乡村振兴战略”。

目前,金融支持河南农业发展普遍存在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第一,资金来源渠道受限,资本活力不高。在支农资金来源方面,传统农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国家拨款、贷款以及扶贫资金,与沿海地区相比,外资引入渠道不畅通;在资源分配方面,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流向农业的微乎其微,再加上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区域不良贷款数量不断增加,有限资金浪费现象严重。第二,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乡镇金融服务专业性水平有待提高,加之农业本身所具有的风险不确定性高、规范化合理化管理低的特点,使得传统的金融服务难以适应农村农业的发展需求,制约着金融支农效率。第三,农业经营利润低,金融支农成本高[2]。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持有者多以追求高利润为目标,这无形中加重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农业经营周期长的特点与金融机构严格把控融资风险,更倾向于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短期金融产品的特点相悖[3],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于农业经营特点和资本需求不匹配。第四,抵押担保不足,现代需求未能有效满足。现行金融市场中中小企业多通过抵押或担保的形式向银行贷款,但企业在寻求担保或抵押时,要付出相关额外费用,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间接提高了企业贷款门槛。农户因缺乏抵押物,致使农村居民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金融支农通过乡村振兴战略进程的推进,能够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降低农业融资成本,提高金融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三、国内金融支农的经验与启示

(一)安徽省金融支农经验与启示:丰富金融支农资金来源

1.多渠道扶持龙头企业,助推农业发展

安徽省为推进农业实现现代化、高级化发展,积极整合项目、资金等各类资源优势,充分调动金融部门支持企业间设立发展基金、互助资金,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积极性,重点帮扶大型企业改造升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筹备上市,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2.多元化涉农金融产品,不断创新担保方式

针对农产品的上市时间、价格波动的特点,推出具有放款快、门槛低、额度高等特点的“农业贷”金融产品,规避农产品季节性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考虑到散农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的共性,灵活采取信用、存货抵押或龙头企业保证等多种方式为农户、小微企业等授信,提高贷款额度。

3.多方位筹集专项资金,促进产业聚集

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安徽六安市政府还不断探索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服务连接等新型机制促进农业产业聚集,并与银行、投资机构合作发起设立农业发展投资基金,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吸引投资者,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及时满足农业经济运行的资金需求。

(二)贵州省金融支农经验与启示:提升涉农金融活力

1.提升信贷投入力度,提高涉农贷款总量

为实现农业提质增效,贵州省政府按照“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思路,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不断增强对涉农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保证农业产业生产、加工、销售等领域的合理信贷需求能够及时得到有效满足。

2.创新金融支农产品,简化涉农融资程序

贵州省政府部门与银行金融机构密切合作,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打造专项信贷产品、拓展农业灾害保险业务等。针对不同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性,制定多样化的融资和金融服务方案,并在邮政储蓄银行、商业银行等开设统一标准的专项涉农信贷产品,把部分农业基地纳入保险范围。

3.完善信息交流渠道,培育良好金融环境

都匀市人民政府定期召开政府、银行和企业座谈会,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三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重点解决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积极打击银行失信行为,营造良好的普惠金融环境。

(三)浙江省金融支农经验与启示:探索涉农金融新模式

1.开发风险保障新途径,降低涉农融资风险

杭州市农业农村领域金融授信达2800亿元、农业风险保障达240亿元,同时杭州市农业局不断加强与人保杭州分公司的合作力度,并推出多种涉农贷款等金融服务,推进地区基础性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2.探索金融支持新模式,打破涉农融资瓶颈

浙江政府以传统农业的“触网”需求为出发点,积极为政府和银行搭建交流平台,鼓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加强与科技部门交流合作力度,探索“互联网+农业”金融支持新模式。

四、乡村振兴战略下金融支持河南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政府引导原则,促进市场多元对接

政府在推进金融支持农业发展的同时,应该充分调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及龙头企业等各个方面的参与积极性。虽然推进金融支持河南农业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性引导,但运行资金仍应坚持市场原则,即以市场作为运行主体。政府在适当的给予政策性引导的基础上,尽量的减少对市场的干预,以提高金融支农发展的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金融支农领域的逐步成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应是广泛而深度的融入世界。要在构建开放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下,以政府主导为核心,在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合理引导金融机构的资金配置,促使其更多的流向地区特色产业、传统产业、绿色产业,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农产品,拓宽市场占有率,为对接国外市场打下良好基础。

(二)分周期支持的原则,促进产业多元融合

农业发展受季节、环境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较大,且其具有严格的生产周期性,在产品种植、生产、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程度的集资需求,不仅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种方式,及时有效的满足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

河南农业仍以传统种植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通过积极引导商业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和民间资本参与到金融支农进程中,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形成以特色农业为核心的生态观光农业、民俗文化产业等为一体休闲旅游业,进而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缓解农产品结构单一的瓶颈,为农业发展提供更大的产业链增值空。

(三)多方位共享的原则,促进功能多元释放

提高金融支农效率的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因此,推进金融支持河南农业发展,要以资源共享为核心,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联互通的高效率运行体系。

金融支农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建设,更应赋能城市发展和乡村建设。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逐渐从贷款、存款等转向对信用卡、保险、理财的需求,因此加快村镇金融信息化、电子化建设,实现金融服务与农民需求的高匹配度刻不容缓。

猜你喜欢

支农金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乡村振兴亟待支农精神的回归——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财政支农资金相关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