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自贸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2021-01-29张玉帅高怡

上海商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营商河北省协同

张玉帅 高怡

一、研究背景及价值

1.研究背景

2019年8月2日,《国务院关于印发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印发实施,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8月30日,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这是为更好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而设立。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涵盖雄安片区、正定片区、曹妃甸片区、大兴机场片区,总面积达119.97平方千米。河北省自贸区的设立成为我国区域发展过程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与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交替并存的新常态,各种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由之前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自贸区处在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以高质量的科技供给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带动经济结构变革,形成辐射,带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引擎和战略高地,是自贸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共识和必须完成的时代使命。

2.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河北省自贸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协同发展研究结合了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科学系统分析两个系统协同发展机理,并且探讨两者的协调性、相互影响程度及互惠作用,拓展了自贸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思路,丰富了区域科技创新理论,是探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长效运行机制的必要理论前提。

(2)实践价值

区域科技创新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要实现河北省自贸区乃至更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本文从宏观与微观维度来分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并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判断两个系统的协同性,对于了解科技创新与经济协同发展进程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基于当前的实证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对河北省自贸区发展科技创新与增强经济竞争力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河北省自贸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1.科技创新推动自贸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力有待提高

从自贸区现阶段科技创新要素投入情况来看,四个自贸区在要素数量上都持续增加,但科技创新要素最终实现推动经济发展还存在断层现象,这就造成大量的科研投入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收回所投入的资本,不可避免地形成科研投入的压力,创新要素投入与科技产出和经济增长不相匹配,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水平还有待提升。同时,河北省自贸区地处京津冀经济带,科技创新资源相对被挤占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也存在科技创新资源无意中浪费的情况,最终限制了科技创新向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降低了科技创新推动自贸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力。

2.自贸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配套政策尚不完善

总体表现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政策短缺,虽然与河北省自贸区设置时间较短有一定关系,但确实是自贸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存在的重点问题之一。目前用于指导和规范自贸区经济领域、科技创新领域的政策以宏观内容为主导,对科技活动开展的大体方向、大致范围作了说明,但缺乏细节性、具体性和有针对性的内容,使得科技创新的指向性和实效性不强。同时,在已有的政策执行过程中,职责划分还不明确,政策的制定者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主观变动性,对某项工作(如企业设立审批流程、惠企政策实施等)把握不严,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主动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科技创新对自贸区经济发展及两者之间的协调运行。

3.自贸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营商环境有待改善

要想实现地区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方式是进行经济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就是科技创新,自贸区作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试验田”,更应该注重两者的共同发展。与其他任何一项投资活动相比,科技创新活动需要的投资量更多、投资周期更长、投资的风险更大,因此更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就目前而言,河北省自贸区的营商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强,创新项目审批流程还不够简化,政务服务流程还不够明确。此外,由于自贸区科技创新活动存在较强的正外部性,私人供给不足,还需要政府通过财政税收补贴等手段进行干预以提高供给。

三、河北省自贸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协同发展解决对策

1.创新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

实体经济主要包括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农业和部分生产性服务业,本着国家建设自贸区的理念和初衷,河北省自贸区要着力把制造业做强做优。要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自贸区内的产业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的组织形式、新的业态模式,使自贸区内的企业向智能化、数字模式、自动化运转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强前瞻性的发展决策,重视科技上的创新与探索,结合国家关于科技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河北省省情,要对未来科技发展形势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把握科技创新的脉搏,精准发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及新兴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自贸区经济的高效、平稳、快速运转。

2.强化制度建设,推动政策落实

完善的制度政策能够为自贸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政府要在制度层面建立激励机制,对制度体系进行精细化改革,对科技成果产出、科技创新要素转化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进行明确的规定,真正起到激励科技工作创新者、相关企业和有关部门的正向作用,对于法律政策中阻碍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和经济协同发展的法规、政策、条例要进行修缮或者破除。要根据河北省四个自贸区各自的发展特点进行特色制度的立法,如加强雄安新区在区块链财政资金管理、5G+金融、跨境融资+跨境租赁等领域的制度建设,曹妃甸自贸区在国际商贸物流、培育发展航运企业等方面的立法等。

3.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协同发展

打造自贸区透明、公平、稳定的营商环境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科技创新周期长、风险高,产权及合同的法治保护对科技创新企业来说意义非凡,需要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将市场经济调节活动放权给市场,解除科技创新企业在进入市场时的各种障碍,增强自贸区企业竞争力、发展力。同时,要进一步简化科技创新企业在自贸区内各项事务办理流程,将“最多跑一次”“一窗通办”等功能模块作用充分发掘,增加企业创绩时间。此外,要通过外部资金支持,增强企业经济发展基础,建立科技创新与促进自贸区经济发展协同体系,利用高水平的营商环境促进自贸区经济效益的强力提升。

河北省自贸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价值颇大,本文根据河北省自贸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现状,参照相关理论,浅析了目前河北省自贸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提出了河北省自贸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河北省自贸区科技与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

猜你喜欢

营商河北省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