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实践分析

2021-01-29刘栩暄

上海商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舆情机场风险管理

刘栩暄

一、全面风险管理概述

1.全面风险管理的含义

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遵循战略导向、全面性、重要性、经济性、兼容性、预防性、及时性、协同性及持续改进原则,通过运用特定的技术识别风险,对潜在风险进行预防和消除,或者将其减低在可控范围之内的过程和方法。按照《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划分,企业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分为战略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共5大类,51个子类风险。

2.全面风险排查的方式

全面风险管理应实现事前、事中、事后防控的有机统一,覆盖企业所有的风险类型、业务流程、操作环节和管理层级与环节,渗透到企业的经营决策、执行、监督和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管理空白和漏洞。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分析与评价的基础,所有风险因素识别的完整程度直接影响到风险评估工作的整体效果。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流程分析、关键部门、岗位人员访谈等方法识别风险。

(2)风险分析与评价

风险分析是对识别出来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由企业各职能部门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影响程度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根据风险评估标准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风险分析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风险分值的计算,以及最终重大风险的确定。

(3)现有控制措施评估

风险应对措施有效性评估,主要围绕现有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开展,包括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等方面的评估。

二、G机场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分析

1.机场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背景

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全球航空业经营遭受了严重打击。据民航局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85715.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6.6%。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84019.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0.7%(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272.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0.2%);国际航线完成1696.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7.8%。实现飞机起降904.9万架次,比上年下降22.4%(其中运输架次为745.8万架次,比上年下降24.4%)。分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873.4万架次,比上年下降18.1%(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4.8万架次,比上年下降75.5%);国际航线完成31.5万架次,比上年下降68.4%。机场行业作为强周期行业,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一旦经济波动,会迅速影响行业整体发展,在充分考虑疫情对经营的影响后,机场企业对于宏观经济及区域财政收入的依赖程度增强。

与此同时,我国高铁建设近年得到快速发展,部分线路运行速度每小时可达400千米,其便捷性日益提高了对航空的可替代性。高速铁路相较航空拥有诸多明显优势:一是通过节省往返机场及候机时间,致使旅途全程时间缩短;二是对旅客及货物的运力大;三是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点率高。而民航运输只有旅程超过1000千米,才可显露出快速、便捷的优越性,加之消费者出行成本依然较高,对其竞争优势也有一定削减。

后疫情时代,为促使机场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决策部署,解决管理体系不健全、管控机制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到位、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机场企业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树立全面风险的管理理念,主动识别风险因素,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企业发展陷入困境。

2. G机场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开展情况

G机场集团是大中型国有企业,主要负责机场的建设、管理和运营工作。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相关要求,G机场集团于2018年11月成立内控建设工作组,正式启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为全面风险管理打下夯实基础。2019年,G机场集团持续推动内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严格、规范、全面有效的内控体系,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要求嵌入业务流程,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2020年6月,G机场集团按照《关于做好省属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精神,成立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完善的违规投资经营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形成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的责任追究工作机制,责任追究工作实现有章可循。

G机场集团将全面风险管理与集团治理、人力资源、合规经营等其他管理手段和方法充分整合,把风险防范、治理腐败和规范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各管理体系协调运作、相互促进,不断强化风险防控能力,有效提升机场企业风险管理的绩效。

3. G机场集团重大风险排查结果

G机场集团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经排查、分析、评估,目前无重大风险,但在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中存在风险等级较低的三级风险需予以关注。具体的三级风险主要有:

(1)市场风险:由于行业政策原因影响,民航局对“控总量、调结构”政策进行调整,对下一步的航线网络规划、市场工作开展存在较多限制影响,同时由于时刻调控政策发生变化,导致集团旗下机场与旅客吞吐量排名相近的机场竞争日趋激烈。

应对措施: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鼓励航空公司持续提升执行率,进而提升时刻资源使用效率,具体措施一是积极与管理局进行持续的沟通协调,就时刻增量最大化、严控航班执行率寻求管理局支持;二是持续引进驻场运力用以完善机场早出港航线网络结构;三是积极完善干支航线网络建设;四是持续拓展新增航点,以确保集团整体运输生产的稳定、有序增长。

(2)法律风险:法律纠纷处置不及时或处置不当,造成经济损失或产生不良影响。

应对措施:加强案件管理处置机制,做好案件登记、备案、存档工作,对重大涉诉案件做好沟通工作,必要时对接外聘法律顾问协助解决,避免处置不当或不及时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

(3)采购风险:采购货物因不可抗力因素及外部环境、产品升级换代等出现逾期供货的风险。2020年因疫情影响,出现了国内生产厂家产能不足、产品生产周期加长,导致供货逾期;进口产品因生产、物流等不可抗力因素而造成逾期交货。

应对措施:及时与供应商联系,督促各机场加快预付款的支付速度,抢时间订货,同时积极争取用替代产品缓解生产经营的压力。

(4)社会舆情风险:来自社会或者网络的负面信息、虚假信息、谣言等,这些负面信息通过发酵可能产生的舆情危机。经过梳理,2020年比较突出的社会舆情风险为机场“商旅卡投诉”问题。

应对措施:一是通过舆情转办,出台相关制度,加强现场监管,同时细化各机场对商旅卡销售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处罚原则;二是通过与舆情中心合作,实行24小时舆情监测;三是制定、修订《舆情应急处置预案》等制度,对社会舆情从制度层面加以规范和明确,以降低风险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5)人力资源风险:特业人员流失严重,可能出现关键岗位人员补充不及时,影响岗位工作进展。

应对措施:一是根据集团战略规划和特业人员流失情况,科学合理制订年度人才引进计划,培养储备特业人员,建立特业人员人才梯队;二是双方签订培训协议,约定培训服务期限和特业人员违约支付金额,增加特业人员离职的成本。

(6)公司治理风险:部分外部董事任期已满,企业监事会不健全。

应对措施:请示上级主管部门续任外部董事,委派监事会主席,健全监事会。

(7)道德风险:个人行为对单位造成不良影响,部分工作人员网络舆情安全意识不强,因个人原因给单位带来不必要的舆情,造成不良影响。

应对措施:加强舆情监测与管控,对异常意识形态网络舆情及早发现、及时报告、迅速处置,及时消除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下发相关制度,禁止职工在以所在单位、部门名义认证和开通的新媒体账号上发表个人言论。

(8)应收账款风险:受疫情影响,民营航空公司及中小企业现金流短期,2020年度企业应收账款及现金流风险较2019年度稍有增长。

应对措施:明确职责,理顺其内部控制的流程及流程实施的控制,从应收账款准备、形成到收回的整个流程中,都有相关人员各司其职,从而保证应收账款能够快速、安全地收回。

(9)资本运作风险:机场改扩建项目开工,资金需求增大,间接融资不能满足巨大资金需求的风险。

应对措施:为筹集资金,加强融资创新,集团公司通过设立基金,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缺口,同时引入基金对集团公司进行增资扩股;下辖机场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筹措资金。

4. G机场集团风险分析评价工作

对于机场企业而言,安全是永恒的主题,G机场集团已经拥有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来应对安全风险,而通过风险评估,该集团在战略、运营、市场、财务及法律方面面临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都在较低的区域,对企业的影响程度也较低,通过制定措施并严格按照流程执行,这些风险就属于企业可以承担的风险。

三、机场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

1.满足上级合规经营的要求

2018年国资委在《中央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中对国有企业集团风险管理领域的责任追究情形进行了明确要求:“未按规定履行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建设职责,导致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缺失,内控流程存在重大缺陷;内控及风险管理制度未执行或执行不力,对经营投资重大风险未能及时分析、识别、评估、预警、应对和报告。”机场属地化运营后,机场企业性质大多为国有企业,为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机场企业需结合主管部门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企业合规管理水平。

2.满足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

机场企业结合民航“十四五”发展规划及企业自身现状,制定相应的战略目标。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进程中,受内外部因素综合影响,难免会有一系列风险因素发生,对战略目标的实现造成阻碍。而通过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综合运用多元化的管控工具、管理方法,有效构建风险防火墙,促使风险因素得到减少或显著规避,进而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3.满足集团化经营管控的要求

随着临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场企业呈现出集团化的特征,子公司数目的攀升,显著增强了机场企业风险管控的难度。为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机场企业集团需分类、分层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准确识别与控制子公司面临的重大风险,高效监控各个子公司的风险管理现状,促使子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与企业集团的管控要求相符合,促使机场企业整体平稳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机场企业运用科学合理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通过风险识别、对策制定等工作,有效应对出现的风险问题,将潜在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对机场企业的整体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舆情机场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用于机场驱鸟的扑翼无人机
航Sir带你逛机场——东京国际机场
新机场与城市未来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