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筹两个大局 构建西藏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2021-01-29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石丹莉

商展经济 2021年14期
关键词:双循环西藏消费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石丹莉

1 引言

1.1 西藏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背景和意义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新冠疫情的冲击和国内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大幅度减缩等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而提出的。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全球GDP增速预测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从1月份的3.3%下调6.3个百分点至-3%,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2020年5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就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作用的新发展格局 。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以及“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提出,为西藏构建新发展格局及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十个必须”),从宏观到微观、从方向指引到细节指导都为西藏经济发展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一方面,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西藏经济发展,双循环背景下西藏经济急需从高速发展转换为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西藏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表明中央长期以来支持西藏发展的态度,开启了援藏工作新局面。

双循环发展格局的提出对西藏的影响分为两个方面。从理论层面来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新内容,是西藏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实现西藏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制度上的保障和目标上的引领;从实践层面来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促进西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坚定不移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经济政治保障。

1.2 西藏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内容

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大力保护市场主体活力”。本文认为,要构建西藏双循环发展格局需要在国内国际大背景下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扩大消费和升级消费;二是促进西藏产业结构增长与升级;三是激发市场活力以此促进人民收入增加,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1.2.1 扩大消费和升级消费

从西藏消费性支出2010年至2019年数据显示,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17年至2019年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出西藏人民的消费水平逐年提高,但与广西、青海、内蒙古等其他少数民族省份相比仍落后。所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应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与可支配收入水平,用改善消费品供给的方式来促进消费升级。

1.2.2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增长

时至今日,西藏的边疆商贸逐渐成为推动西藏进出口商贸增长的动力源泉。但总体上西藏乡土企业仍处于全国价值链中相对低端的位置。在疫情爆发后,全国乃至全球都意识到产业与产业之间联系的重要性,开始寻求讨论产业链的“备份”。所以在上述背景之下西藏应当努力寻求与边境国家的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己在产业链中的竞争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本地化,以此来提高对产业的控制力。

1.2.3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

消费需求的变化是随着消费水平的变化而变化的。其主要表现在:居民消费质量的提高更加需要新的技术和工艺,居民消费种类复杂多样化需要新产业的出现,居民消费行为的改变需要创造新的业态和新模式的产业。在产品与服务有效供给增加的同时,还需要从需求侧入手。影响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群体是中等收入群体,中等消费群体的扩大有助于提高西藏城乡居民的购买能力,产业结构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升级转型。

2 西藏双循环发展格局的现状

2.1 西藏内需现状

西藏内需从2010年至2019年间不断增加。由图1可知从2010年至2019年间西藏居民用于消费性支出的费用越来越多,说明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上升,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内需动力有所增加,但总体内需动力依旧不足。其中2016年至2019年每一年与上一年相比增长明显,说明在党的领导下西藏经济正在加速发展,内需潜力正在释放。

一个地区当地居民的内需情况用社会消费品总额最能直接体现。从2010年至2017年,西藏的社会消费品总额缓慢增长,说明在2010年至2017年时间段里,西藏的内部需求增速较慢。而2017年至2019年折线角度增大,说明2017年至2019年期间西藏经济内需不断增大,经济发展加快。

此外,国内统一大市场为西藏经济发展提供了内需潜力。目前,西藏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由于世界经济和政治局势不稳定,增加了西藏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其他省份经济发展与西藏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若国内其他省份经济状况出现波动,西藏经济发展必然受到影响。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国内统一大市场将为西藏提供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以及西藏产业链急需的上下游产品。

2.2 西藏外需现状

从古代到现代,陆上丝绸之路(南方)从成都出发,经过云南、印度、西藏、巴基斯坦、阿拉伯地区,进入欧洲;可从西藏到达印度洋周围,但是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等天然屏障限制了西藏的交通发展,使得西藏地区交通非常不便,这成为了导致西藏经济增长缓慢等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改革开放后,西藏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依靠对外通道、边贸市场和边境口岸等设施的依托,已逐步形成面向印度、不丹和尼泊尔等国多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得益于国家对民族区域经济的大力支持,西藏的社会经济水平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西藏边境贸易额占总贸易额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逐渐成为推动西藏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动力源泉。进出口贸易额从1978年的601万元,逐渐上升到2018年的23.85亿元。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通过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以此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政治互信、命运共同体、经济融合和责任共同体。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藏地处南亚大通道,是面向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在南亚经济带范围内有一定程度的辐射作用。外需的增长对于西藏的经济发展大有裨益,有助于形成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良性循环的新格局。

3 西藏双循环格局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投资环境仍须优化。在青藏铁路建成以后,西藏交通情况得以改善是最为明显的地方,也因为这个缘故西藏得到了许多的实惠。但目前西藏交通与其他交通发展较好的省份(如辽宁省)相比,西藏的交通红利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改善。

第二,市场容量小,消费总量需求小。在融入“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西藏特殊的地理优势得到了充分运用,但是西藏市场容量较小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导致西藏经济发展缓慢的环境因素之一就是较小的市场容量。从消费者的群体大小、消费购买的行为、市场容量以及可支配的货币数量等相关资料显示,尽管西藏近年来农牧民家庭收入与支出都有剩余且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西藏农牧民的主要经济活动方式依旧是家庭经济活动,走入市场的经济活动并不多(杨明洪,2009)。另外,西藏的常住人口总量较少,因此西藏在相同的消费水平下,消费需求总量也会呈现出较少的状态。

第三,特色产业不突出,产业结构增长慢。要结合经济资源及地理优势,助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此促进产业结构增长。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原因,西藏与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的初级性、依赖性特征明显,总体发展水平低。西藏财政应因地制宜,将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支持现代农业青稞、牦牛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等高原生物产业以及绿色工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第四,收入不足,可支配收入少。从西藏人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10年至2019年西藏人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出上升趋势,但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比较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西藏居民收入来源比重中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工资性收入、财政性和转移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这说明西藏居民收入的来源较依赖国家补贴。

4 构建双循环新格局的对策建议

对西藏经济需求侧的分析结果显示,西藏的内需动力不足、经济发展不持续、基础建设不足、消费需求量小、居民可支配收入少。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从西藏社会消费品总额、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数据分析,西藏的消费虽有所增加,但与全国相比对整个国家的贡献不大,内需还需要加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一是完善制度设计,提升消费能力;二是做好政策的引导效果,持续性地刺激消费计划的构建;三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的提升,新的消费增长点的创造;四是规范的市场流通秩序,良好消费环境的营造。

第二,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急需人才的培养。从公路、航空、信息、物流、电网、水利、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入手,把握住国家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机遇,推动藏区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和吸纳就业。培养实用的紧缺人才,如理、工、农、医等;提高办学水准和层次,努力办好职业教育;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以适应西藏的发展。

第三,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扩大投资规模,合理科学地配置投资。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是推动西藏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方式,所以应当多吸引社会多元化投资主体,吸收和筹备更多的资金。

提高居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促进收入的增加。具体包括:一是要适当地提高最低工资的标准,逐渐提高工资收入的比重;二是落实好劳动法规中劳动者薪酬方面的规定,监督企业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严禁企业侵害劳动者的利益;三是完善工资定价机制,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工会制度,增强员工在利益协商和收入分配中的地位,改变被动接受的现状;四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完善土地、房屋等要素市场,改善居民利用自身财产获取收入的市场环境,扩大居民财产性收入。

猜你喜欢

双循环西藏消费
都是西藏的“错”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国内消费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40年消费流变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