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00后”红色云旅游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以苏皖豫晋黔五省革命老区为例

2021-01-29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郭芹徐杨

商展经济 2021年14期
关键词:被试者红色旅游受访者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郭芹 徐杨

近年来,随着公众的文化自信感不断加强,广大游客更热衷于选择体验长征文化、革命圣地文化、老区文化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也将是中国开启新旅游发展之年,但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红色旅游仍将面临一定的发展压力,这客观上推动了红色旅游转型升级。疫后复苏不能是旧有发展模式的重复,“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红色旅游“高水平复苏”的指导方针。2020年初,数亿居家抗疫的中国人共同参与了各类“云旅游”“云看展”“云购物”等,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加速了中国旅游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2020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支持“互联网+旅游”发展的系列措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服务大众旅游的需求。近年来,年轻人参与红色旅游的热情持续高涨,“00后”成为红色旅游主力军,基于此,有必要针对“00后”群体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模式,让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向他们传播红色文化。

1 疫情常态化下红色旅游景点(区)的整体现状

为具体了解疫情常态化下红色旅游景点(区)的整体现状,笔者对 “00后”游客及以上五省一市革命老区的代表性红色旅游景点工作人员进行调研,共发放1894份电子问卷,累计回收电子问卷1866份,问卷有效率为98.5%。在本次调查问卷中,男性840人,女性1026人,男女比例为0.82∶1;在受访者受教育程度方面,85.13%的受访者为大专学历,大专以下占比6.39%,本科学历受访者占比8.49%;在政治面貌方面,超过半数(64.07%)的受访者为团员,另有党员占比2.89%,群众占比33.03%;在所在省份的调查中,大多数(79.74%)调查者来自江苏省,调研所在地安徽、河南和山西三个省份占比基本一致,贵州受访者仅为2.5%。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针对苏、皖、豫、晋、黔等省市“00后”群体发放问卷,九成以上受访者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六成左右受访者为团员身份,七成左右受访者来自农村,受访者的整体分布具有一定代表性。

1.1 被调查者对红色旅游的整体感受

半成左右受访者喜欢参加红色旅游,仅有18.57%的人对红色旅游景点的相关历史非常了解,六成左右受访者不太了解,更有19.86%的受访者不了解红色旅游历史背景;近七成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生活与红色旅游息息相关,但有三成受访者认为与自己生活不相关;半成左右受访者提出目前红色旅游机会不太多,且大部分受访者不太清楚红色旅游的概念;约75%的“00后”游客表示了解红色旅游的信息来源为互联网。综上所述,当前“00后”游客对红色旅游历史背景知之甚少,在宣传红色旅游方面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向“00后”群体普及红色旅游概念。

1.2 被调查者对红色旅游内容或服务的实际感受

有三成被试者从未参加过红色旅游,80.84%的被试者在疫情发生后没有参加旅游,72%的“00后”游客在红色旅游方面的消费在500元以下;70.46%的被访者提出宣传力度不足、缺乏创新是制约红色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当前红色旅游对“00后”游客的吸引力不强,这可能与红色旅游宣传缺乏创新性等因素有关;受疫情的影响,选择红色旅游的“00后”游客数量大幅减少,有必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云旅游”的创新性方式刺激红色旅游发展。

1.3 被调查者对红色旅游未来发展的期望与建议

48.3%的被试者更倾向红色旅游景点举办文化艺术节的形式进行宣传,85.23%的被试者希望通过红色旅游能够了解红色历史,大部分被试者希望红色旅游能够具备学习型、参与型、故事型的特性;68.96%的被试者认为红色旅游能够刺激当地经济发展;86.17%的被试者表示当红色旅游景区使用抖音账号让游客实现“云旅游”时他们会关注;在线上旅游方式的调查中,41.62%的被试者倾向3D裸眼视频介绍,29.34%被试者接受著名讲解员进行抖音直播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渊源,27.35%的被试者倾向导游在线现场远程实地连线讲解。

2 红色旅游发展的困境及成因

2.1 景区缺乏特色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大多数革命故事已经通过手机移动端、电视等成为大众故事,因此景区内讲解员的讲解也就不再新鲜、生动,无法让旅客产生共鸣。另外,很多地方政府对于红色旅游场所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较弱,针对景区投资管理者规范性管理的政策法规也有待完善。与此同时,部分投资者缺乏社会责任感,行业自律意识不强,使得红色革命老区旅游在行业内竞争力较弱。

2.2 景区基础设施亟待更新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大多呈现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人口多、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等特点,直接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现阶段,我国对红色革命旅游景区周边交通的规划还不够健全,交通、革命基地、生态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性不够。此外,景区未能做到精准了解客流量状况,致使交通路线现状往往不能满足高峰客流需求。另外,景区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医疗应急预案,对于突发状况的处理不到位,增加了游客在景区内的安全隐患。

2.3 景区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首先,当前我国红色旅游景区(点)地理位置较分散,文化完整度不高,同时旅游项目的设置未能结合新时代特色与需求,致使游客的体验感较差,缺乏吸引力。其次,红色旅游景区(点)的投资管理者未能充分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相关资源开发利用度不充分,导致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协调,旅游项目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使得红色旅游业的发展严重受限。

2.4 旅游形式单调,缺乏创新性

长期以来,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多以革命纪念馆等橱窗展示或其他静态展示形式为主,形式单调,未能融合新时代特色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红色文化的呈现局限性较大;红色景区(点)的相关介绍和讲解员的讲解过于死板,缺乏吸引力和感染性,不够生动,不能迎合广大游客需求。

2.5 红色文化宣传力度不足

部分景区对于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据调研数据表明,多半游客更喜欢选择就近交通发达,能满足吃喝住行一体化的景区游玩参观。但实际上,当下很多红色景点存在地理位置分散、偏远、场馆规模较小等问题,值得游览参观的革命遗迹有限,同时红色文化的资源整合度欠缺,导致红色景区与一般景区的游客量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状。红色景区(点)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力度不足,宣传的受众少,从而导致新媒体平台宣传效果一般。

3 新媒体下红色云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

3.1 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红色旅游模式

红色文化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基于一定的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性,相对于一般文化,在吸引力方面不占优势,所以应改变传统的传播形式,结合受众特点和社会环境,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传播模式,增强吸引力,提升宣传效果。因此,红色旅游景区(点)在规划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参观者为何来、来体验什么、怎么体验,通过体验能收获什么。布展时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多种形式展示战争历史,策划各种主题体验活动,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同时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传播形式,实现对革命事件的场景还原,给用户提供沉浸式革命岁月体验。

3.2 强化传播平台建设,加强传播力度

当下,红色景区(点)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和渠道较少,宣传红色文化的线上平台更是少之又少,并且平台上有用信息量较少,传播力度也不够,使得“00后”受众难于获取红色信息。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背景下,首先要强化传播平台的建设与推广,使平台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之后,可借助部分省内机关单位的门户网站、地市门户网站等,把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播列入政治任务,开辟专门的宣传专栏。通过系列宣传举措的实施,提升红色文化在“00后”主体中的曝光度和宣传效力。

3.3 建立健全新媒体短视频平台运营方案

精准定位,各景区(点)找准抖音号创建的理念,前期进行宣传后期负责直播。首先,根据不同的方案创建官方抖音帐号,以打造矩阵IP裂变的形式,宣传景区的红色故事和红色文化,通过具有教育和传承意义的视频及系列正能量活动引流,在形成基本流量后,可制作一些反映社会缩影的视频引起受众共鸣。重点引流,紧跟时代特色,找准专题素材,重视作品垂感,以不忘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主线进行作品制作,并实现帐号日更。其次是开展直播,直播内容要能引起受众共鸣,可结合当地人文风景,以代入直播的方式进行,主要以视频宣传为主,直播宣传为辅。

3.4 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精神,提高自主思想认识。凸显红色文化资源主题,打造红色特色活动,融通“红古绿俗”资源,增添现代科技和时尚艺术元素,增强参与性、体验性、教育性。此外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延长产业链,联合各景点景区,形成合力,发挥红色旅游集群效应。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经典案例的教育功能,采取研、学旅行方式,让红色文化走进课堂;通过举办校园大赛及红色创意产品征集展示活动,让红色旅游进校园。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不断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被试者红色旅游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德西效应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德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