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转型路径探索

2021-01-29吴俊飞胡文军熊文静武汉市江岸区审计局

审计月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转型单位

◆吴俊飞 胡文军 熊文静/武汉市江岸区审计局

审计制度建立30多年来,投资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一项重要业务,在保障重大政策落实、提高政府投资绩效、推动深化改革、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政府投资审计立足经济发展客观需要,迈入了转型新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机遇,为此,本文结合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工作实际,积极探究投资审计转型新路径。

一、投资审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投资审计转型是更好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需求。随着重大项目建设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压舱石”,在当前新形势下,投资审计工作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国家投资战略的调整,投资审计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加快推进投资审计转型工作也势在必行。投资审计要聚焦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关注稳投资、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落地,充分发挥改革“催化剂”作用。

(二)投资审计转型是更好履行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一方面,依法审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牢固树立法治观念,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和法定权限开展审计工作。另一方面,依法审计是审计机关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客观要求,正确区分建设单位管理和审计监督职能边界,不参与任何工程决策审批等项目相关建设单位管理活动,坚决纠正“以审代结”行为,维护好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投资审计转型是更好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着眼长远,要切实做好“三个转变”,即投资审计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从单一工程造价审计向全面投资审计转变,从传统投资审计向现代投资审计转变。审计机关要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从思想、行动、实践上,以创新的审计思路和方法,扎实推进投资审计转型和全面发展,开启投资审计工作新征程,推动投资审计事业行稳致远。

二、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转型中面临的问题及困难

(一)被审计单位“左推右挡”惯性推诿履责,造成了结算审核“责任甩锅”。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投资项目审计相关监管办法及制度,严格纠正“以审代结”乱象,完善投资审计模式,规范投资审计行为,然而部分单位“畏难情绪”“等靠思想”“踢皮球心态”较为严重。一方面,将结算审核职责全权委托给造价咨询第三方机构,而缺少建设单位自身对工程投资的监督与管理;另一方面,他们更多地还是依赖于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常以“业务不熟悉”“专业能力不足”等理由,将工程结算审核“责任甩锅”,推诿履行相应管理职能职责。如有些建设单位在竣工后很长一段时间工程结算审核久拖不决,更有甚者还以“未完成审计”为挡箭牌来拖延支付工程款项。

(二)审计尺度把握不准和定性处理拿捏不当,增加投资审计工作风险。具体表现为:在合同未约定采用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依据的情况下,针对建设单位审核后的工程结算中仍存在多计、多结工程价款的问题,审计机关面临“是否审”“怎么审”“如何定性处理”等困难,对工程结算不实的问题不加以披露,容易造成财政资金的损失;而审计提出整改纠正,可能会打击建设单位结算审核工作积极性,导致建设单位为了规避追责风险而回避困难“不愿做”和推脱责任“踢皮球”的情况。又如,建设工程合同中约定关于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有关奖罚条款,当未达到既定目标,且建设、施工单位对罚款金额又没能达成一致意见时,若审计机关的尺度把握不当,则会与签订民事合同的平等、自愿原则相违背,更会无端卷入建设与施工双方的经济纠纷中。

(三)审计整改执行不力和审计成果利用较低,影响投资审计成效发挥。一方面,审计在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程序等方面发现的问题,由于工程竣工后已成既定事实,建设单位也难以对其整改到位,只能通过后期加强工程管理来杜绝此类行为再次发生。另一方面,有些建设单位“重建设,轻管理”,对投资审计中揭示和反映的工程管理漏洞、风险隐患等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对审计提出的建议采纳和执行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因此,无法从根本上改进和完善现有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不能充分发挥投资审计标本兼治的作用。

(四)审计综合力量不足和审计方法手段缺失,制约着投资审计全面发展。新形势下,投资审计人少事多与任务重要求高的矛盾日益突出,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复合型审计人才,虽然通过聘请雇员或购买中介服务可以为投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暂时缓解审计力量不足的现状,但执业能力差异、人员变动频繁、责任感不强等因素,都使其审计质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且加大了投资审计风险。另外,随着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发展,投资审计技术也需要与时俱进,然而,目前大多数投资数据不完整、不规范,缺乏BIM(建筑信息模型)、GIS(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性技术力量支撑,使得传统的投资审计方式方法不能适应现代化审计需求。

三、基层审计机关投资审计转型路径

(一)加大宣传投资审计转型新模式。加强投资审计转型的宣传力度,主动做好与相关部门和建设单位的沟通解释工作,进一步阐明审计监督职能职责,理清投资审计范围界限,明确投资审计转型工作要求,积极争取得到理解和支持,为推进投资审计转型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同时,加强内部审计政策制度宣传力度,鼓励建设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提高内审工作效益,强化内审结果运用,进一步促进工程规范管理,有效发挥风险防范和预警的作用。

(二)加快适应投资审计转型新角色。一方面,正确处理好行政监督和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依法独立履行审计职责,切实回归审计监督本位,不参与工程项目建设审批等建设单位管理活动,不介入建设与施工单位双方的平等主体民事关系,始终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另一方面,投资审计实施中,要把握好审计尺度,既做到坚持原则,对重大违纪违法、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保持“零容忍”态度,又做到客观求实,尊重合同双方契约精神,牢记谨慎性原则,全面辩证地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对无审计权限、超越审计权限范围的事项不作审计评价与结论。

(三)着力提升投资审计效益新高度。一是坚持审计服务大局,统筹安排投资审计项目,加强对基础设施、教育、公共卫生等重大公共工程审计,密切关注重大政策落实、项目建设管理、资金筹集及使用、生态环保等方面,提高投资绩效,推进投资领域体制改革。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揭示和反映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对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分析原因,从完善体制机制、防范风险隐患、堵塞管理漏洞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对症下药的办法和意见,促进相关单位从源头上解决和预防问题,提升审计成果的应用。三是建立健全审计问题整改长效机制,强化审计整改责任落实,推动提升审计整改效果。

(四)大力推行投资转型实践新做法。全面贯彻落实“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加强审计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专题培训、业务交流、以审代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着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业务精通、廉洁从审的高素质专业化投资审计队伍。同时,坚持“科技强审”,加强投资审计技术方法创新,找准现代化、数字化投资审计工作的切入点,探索一条线上审计与线下审计相结合、计算机审计技术与工程领域新技术相融合的投资审计新路径,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转型单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填单位 要推敲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看错单位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协办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