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高职院校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发展现状研究

2021-01-27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资料性内资学术类

吴 迪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被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1]。鉴于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在高职院校教科研、师资建设以及综合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的重要作用,使吉林省高职院校内资发展的研究具有现实价值。

1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相关概念及分类与特点

1.1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概念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国内简称“内部资料”或“内资”,国外称之为“定制刊物”。根据《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可定义为“在本行业、本系统、本单位内部用于指导工作、交流信息的非卖性单本成册或连续性折页、散页印刷品,不包括机关公文性的简报等信息资料[2]。”

1.2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分类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以下简称“内资”)分为一次性内部资料出版物(以下简称“一次性内资”)和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以下简称“连续性内资”)。一次性内资即内部资料性图书,如文件汇编、业务学习材料、法规、论文集、年鉴、史志、党史类、文史类的图书等。连续性内资可分为报纸(纸质、电子)和期刊(纸质)两种类型。

1.3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特点

《印刷业管理条例》规定,“印刷企业接受委托印刷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必须验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核发的准印证[3]。”可见,连续性内资必须经过新闻出版部门审批后,按一定时间规律连续出版并在组织内部免费交流。因此,它既具备公开发行报刊的某些性质,如时效性,但又不有同于公开发行报刊的特性,如不具备盈利性[4]。它与一次性内资最大的区别在于印刷的周期和次数,即在《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同样为期一年的有效期内,连续性内资可以按印刷周期连续使用相应次数,而一次性内资只能使用一次。

2 国内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理论研究与发展历程

2.1 国内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理论研究

使用“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内部资料”“内资”“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连续性内部资料”等相关主题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得到关于内资的理论研究情况如表1所示。

表1的数据显示,建国至今有关学者发表的相关文章数量仅为百余篇,并且相关文章的研究方向较单一,已有文章多围绕管理、作用与发展等理论层面展开,针对高职院校内资仅从传播角度进行了分析,关于如何结合质量管理来进行内资的研究尚未发现,甚至关于吉林省高职院校内资的研究仍为空白。

表1 中国知网相关主题词检索的论文发表量统计

2.2 国内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发展历程

内资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事业逐步走向规范。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和《关于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的实施细则》,对党政部门主办的报刊进行治理、调整和压缩,同时对出版不规范、存在价值不大或级别低的一些报刊进行综合整治、资源整合,部分转为内资,有些则取消出版资格[5-6]。系列针对性规范措施一经出台,使内资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并广为社会各界接受,形成了初步的出版和管理框架。至此,内资发展的黄金时期开始了。2006年,文化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文化蓝皮书《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肯定了2004-2005年中国出版业整体发展良好的形势,建议将出版业作为优先发展产业,激发出版企业活力,加快对出版业的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公共出版事业,为出版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7]。2011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科研部门和高等学校主管主办的非独立法人科技期刊、学术期刊编辑部另行制订具体改革办法[8]。”新闻出版总署据此制订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对于科研部门主要承担专业学术领域工作指导、情况交流任务的期刊和高等学校校报,一律改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9]。”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均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据此发布了《关于加强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的通知》[10],并开展了覆盖全国17个省(区、市)的280家印刷复制发行单位的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审批管理情况专项督查[11]。

3 吉林省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发展现状

3.1 吉林省学术类出版物发展现状

吉林省出版物具备名气大且市场占有率大、学术精品多且影响力强,专业特色足且品牌美誉度高的特点。2010年,吉林省共发行出版物238种,其中学术类出版物的发行量及收录与评选情况如表 2所示[12-13]。

表2 2010年吉林省学术类出版物发行量及收录与评选统计

3.2 吉林省高校科技出版物发展现状

吉林省的众多高校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实力,因此依托这些高校创办的科技出版物在国内自然具有不容小觑的学术影响力。以2005年高校科技出版物的发行情况为例,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3.3 吉林省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发展现状

3.3.1 吉林省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发展趋势 吉林省高校发行学术类科技出版物呈现出的良好态势,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吉刊现象”。随之而来的“共生效应”使吉林省内资得以大量涌现。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内资平均发行量高达300种,其中吉林省的数量更是遥遥领先。因此,为加强吉林省内资管理,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于2017年先后发布了《关于落实报刊出版工作意识形态责任制,进一步强化报刊导向管理的意见》[14]《关于进一步加强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管理的通知》[15],在吉林省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管理工作会议上下发《吉林省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认真落实了意识形态、人员、审读制度、诚信评价等日常监督管理工作。2020年,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印发了《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审读办法(试行)》[16]。

表3 2005年高校科技出版物发行量统计

3.3.2 吉林省高职院校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发展现状 吉林省高职院校虽然已经为我国培养了众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绝大多数却没有独立创办的正式出版物,其发行学术类科技出版物的形式多是以内资为主。2018—2019年吉林省高职院校出版物发行量如表4所示。

表4 2018-2019年吉林省高职院校出版物发行量统计

由表4得知,2018年吉林省26所高职院校共发行出版物13种,2019年为10种,其中正式出版物数量未变,连续性内资和电子报纸数量在逐渐减少。另据最新调研,这些连续性内资中有2种为同一所省属高职院校出版,有1种为2所市属高职院校合办,还有1种在2018年吉林省内部资料年审后已被勒令停办。

4 结语

吉林省高职院校内资已在很大程度承载着吉林省高职院校学术成果交流、科学技术推广、科技信息传播、扩大学校综合影响力等重要作用。因此,了解新时代吉林省高职院校内资的发展规律,对于强化管理和切实提高编办质量具有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资料性内资学术类
国际学术类会议的收费研究和经验探讨
社会保障学科学术类硕士生培养问题思考
《上海质量》学术类文章投稿须知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执法困境及解决路径
国家标准审编基础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
天津:今年前两月引进内资项目1574个到位资金855.35亿元
学术类期刊的发展路径——《技术与创新管理》与其他学术期刊的对比研究
FDI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