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党百年恽代英体育教育思想为时代呐喊

2021-01-27石晓萍

四川体育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恽代英思想体育

石晓萍

建党百年恽代英体育教育思想为时代呐喊

石晓萍

黄冈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黄冈,43800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等对恽代英体育教育思想加以提炼。研究发现:恽代英体育教育思想理论与实践发展经历4个阶段,其教育思想核心内容:为教育之崛起而体育、为大众之幸福而体育、为科学之传播而体育、为民族之兴旺而体育,为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妇女体育体现宝贵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为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恽代英;体育思想;现实意义

恽代英作为我国早期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提出近代新体育教育思想对当时的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家庭体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恽代英的体育著作及翻译近百篇文章中,国内学者研究其体育教育思想还是非常有限。在中国知网搜索1949-2020年期间关于“恽代英体育”论文期刊为32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硕士论文9篇,其中毛子安(1985)在中国文史期刊发表的《恽代英在川南师范学校体育活动片断》为最早研究,从文献资料研究来看学术界并没有完全阐明他的体育教育思想内涵,大多数对于恽代英体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只停留表层,提炼恽代英体育教育思想内容也是大同小异,不能全面客观反映问题,也没有深入挖掘和整理其思想的特征、成因。因此,笔者感到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发现恽代英一直在思考和摸索体育教育服务于谁,改变谁等问题,其体育教育思想不仅仅在于幼儿、青少年体育锻炼目的与内容,它更应该是一种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指向科学的探索、大众的觉醒、民族的强大。

1 恽代英体育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

1.1 萌芽阶段:体育教育思想的雏形(1895-1913)

1895-1913年是恽代英幼年时代,5岁入私塾,尔后进学堂,自学完成中学学业。此阶段,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深渊,中国教育随旧民主主义革命废除科举,正经历革命与改良,以蔡锷、蔡元培、范源濂为代表的教育家为救国图强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而“军国民主义”核心即体育,以兵士体操、普通体操为内容培养全民皆兵“尚武”精神。此时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将“体操课”纳入学校课程,《奏定学堂章程》将“体操课”成为各级学堂学校必修课,“耻文、尚武”社会风尚形成。幼年恽代英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成长,在学校学习兵操、游戏为主体育课,形成个性解放和爱国主义思想,也为撰写《学校体育之研究》中体育活动目的提供依据。另外,恽代英在母亲良好的家庭民主教育下完成中学学业,使恽代英见证了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也为日后对于家庭体育、妇女体育研究做出了良好的铺垫。

1.2 理论阶段:体育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形成(1913-1919)

1913-1919年是恽代英风华正茂时期,18岁考入大学预科班,20岁攻读中国哲学,22岁创立了“互助社”,23岁担任中华大学附中教务主任。此阶段,中国社会正处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新文化运动阶段,中华民国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史进程处于新学与旧学、新传统与旧传统交替时代,中国爱国人士引进西方国家的各种新教育思想,如威廉姆斯的自然体育思想、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等,对于这些先进的思想,恽代英不拘泥于古法,汲取西方先进思想和知识,投身参加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与民主,批判封建文化。他开始从事大量阅读、翻译外文和写作。在1917-1919年期间发表和翻译了大量有关学校体育和卫生保健近百篇的文章,其中在《青年进步》杂志中《学校体育之研究》最具代表性,他结合中西体育文化精髓以及时代要求阐明了体育的目的、方法,提出学校体育的改革方法等[1]。除学校体育研究外,恽代英还对家庭体育、妇女体育发表了撰文与译文,详细论述了家庭体育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纠正了人们对家庭体育的错误认识。他的体育著作中既保存了中华民族文化精髓又汲取了西方体育现代元素,让国民清醒的意识到当代追求怎样的体育教育思想。

1.3 实践阶段:体育教育思想的理论实践(1919-1921)

1919-1921年是恽代英革命思想成熟时期,24岁参与“五四”运动,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25岁创办了“利群书社”,开展革命活动宣传,26岁成立“共存社”,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此阶段,恽代英是第一次蜕变过程,由激进的爱国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探索者。这个阶段也是体育教育思想的实践过程。他经常有意识地利用体育活动来开阔胸襟。例如每天坚持的“八段锦”或“体操”。通过这种健身项目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锻炼,以达“身体强健”之目的,还参与足球等运动,并积极的提倡自己的学生也参与到这些项目内,他还把学校体育和卫生结合到一起,提倡“生理卫生学之教授”。并针对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强调“运动之最合宜有益之方法”的科学运动观。他带领“互助社”和“共存社”的青年成员通过“教拳术”的方式来联络农民感情,还呼吁体育运动选手发挥体育的感化力量。恽代英通过亲身实践形成新体育思想观,这为尔后的中国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体育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资料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4 升华阶段:红色体育思想的确立(1921-1929)

1921-1929年恽代英革命体育实践时期。恽代英组织工农体育运动,加强青年革命思想教育工作。参与领导“五卅”运动、参与组织和发动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担任黄埔军校政治主任教官和中共党团干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政治总教官、广州苏维埃政府秘书长、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等要职,34岁被补选为中央委员[3]。此阶段,恽代英是第二次蜕变,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明白了中国革命胜利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恽代英将体育也成了帮助革命的一个助推器,他利用“体育”来“联络感情”。这不仅仅是其对于体育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而是其整个思想的转变。他通过体育去了解工农、团结工农、服务工农。例如恽代英通过川南联合运动会,广泛的团结了群众,传播了革命思想。恽代英号召青年学生暑假下乡联系农民群众“教农民打拳习武、游戏唱歌”。用体育游戏将青年农民团结起来,组织“步行会”组织工农参加乒乓球、小皮球、毽子、纸球、弓箭、棉花球、丢圈、象棋、围棋、荡舟、步行等运动。他强调通过体育来代替“赌博”等,恽代英体育思想的转变和其哲学思想的转变有着很大的关系,恽代英在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后,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革命上,恽代英的哲学思想发生了变化,潜移默化的导致其体育思想进行了转变。他突破了为个人修身齐家而进行体育锻炼和思想修养的局促范围,逐步树立了为解放全人类,救治中国为己任而从事体育工作的远大目标。

2 恽代英体育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2.1 文史资料恽代英体育教育思想概况

2.1.1 关于学校体育思想研究 吴庆华(2003)[4]、王哲(2006)[5]、王国正(2008)[6]、凌兴珍(2010)[7]、王彬(2012)[8]等学者们都谈到了恽代英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主张德、智、体三育并重。反对当时“军国民体育”,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对学校体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及其改革做了系统的论述,确定了学校体育目的“保学生之健康”。

聂啸虎(1983)[9]阐述恽代英对小学、中学、大学期间体育内容改良主张。确定小学的体育主张八段锦、多做课间操,提倡课外活动如踢毽子、打球、跳绳等;中学的体育主张普及体操,购置游戏室、运动场或体育设备等;大学的体育主张学习足球、网球,课余自由游艺,开设这些体育内容同时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德育。

刘美奋、张玉生、刘健(1997)[10]对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文章中学校体育目的、内容、方法进行了全面总结与概括。对恽代英提出学校体育的任务、改革学校体育的具体措施、体育与卫生保健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

程海燕(2010)[11]、李世宏(2011)[12]对恽代英提出改革学校体育的内容和方法并作了详细论述。

当张处长走到大门口时,突然指着门楼对刘厂长说,这个门楼很有文化创意,其精雕细琢很能吸引人的眼球,像你的企业一样具有示范引领作用,有无声的广告效应。办企业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搞营销,找机会推介不同于别人之处。这叫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王彬(2012)[8]总结了恽代英体育思想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中“三育鼎立”、体育“以身体强健为惟一之目的”、学校体育要“保学生之健康”、追求“运动之最合宜有益之方法”、体育具有“改造杜会的色彩”、体育服务于“革命的主力军”几个方面的思想。

张文蒙,吴维铭(2017)[13]对《体育之研究》和《学校体育之研究》的体育思想加以提炼,对恽代英初步探究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大众体育的异同进行归纳。即竞技体育重视技能与体能,学校体育注重学生健康,大众体育虽注重强身健体,实则注重社会性。

综上,国内多数学者研究恽代英学校体育思想主要表述为体育、智育、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地位为“三育鼎立”,体育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目的是“保学生之健康”,批评了当时学校中的“军国民体育”和“选手制体育”目的,并主张改良学校体育内容,开设生理卫生课,只有掌握了相关的生理知识,才能采用正确的锻炼方法,使身体保持健康。在锻炼时对学生的体格进行检查,做到因人而异达到锻炼效果。注意增加体操的时间,达到锻炼持之以恒目的。提倡进行猛烈运动,锤炼人的意志品质。强迫学生进行安全运动增进全体学生身体健康的效果。另外,他还指出男女学生的体育要求应有所不同,这主要是针对女子具有生育任务这点来的体育锻炼方法。在众多文章中都是千篇一律,虽不乏有几篇好的论文,但是观点内容大致相似性,就恽代英体育思想而谈体育,并没有跳出体育而谈,比如恽代英的成长历程与体育、恽代英的哲学思想与体育、恽代英的革命实践与体育等等方面综合因素,成就恽代英的体育思想的构建,整体而言对于恽代英学校体育思想研究还是非常缺乏创新,深入挖掘还远远不足。

2.1.2 关于家庭体育思想的研究 潘国琪和张继昌(1996)[14]归纳了恽代英家庭教育理论中体育占少儿家庭教育中全部。崔乐泉、杨向东(2008)[15]赞同恽代英提出家庭教育中“小儿运动决与襁褓时即行之”。张文蒙(2014)[16]总结归纳了恽代英幼儿体育教育思想。即幼儿运动为生活运动,以户外体育运动为主,采取游戏方式,与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选择适合幼儿强度运动量。

恽代英在《家庭教育论》[17]阐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提出的幼儿体育教育思想,提倡幼儿合理运动。主张幼儿体育教育安全尤为重要,安全的基础在于审慎的选择合理的运动项目。提倡户外体育,重视教育与游戏的互动。程海燕、王小丁(2010)[11]分析了恽代英对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进行对比分析,家庭体育目的预防各种病态,为孩子的健康打好基础;家庭体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出通过户外活动及养成运动的习惯。

通过对挥代英日记[17]、文集[18]等史料的整理与挖掘,发现了挥代英关于幼儿体育教育的思想精髓。就目前的文献来看,关于恽代英幼儿体育思想的独立研究仍较少见,经过我们对《理想之儿童俱乐部》《婴儿之体操》《儿童游戏时间之教育》以及《改良私塾当议》等文献资料的挖掘与整理,了解到恽代英的“幼儿教育即游戏,游戏即教育也”“体育是培养健全的公民的基础”和“三育鼎立,家庭为本,幼儿体育是根基”的丰富的幼儿体育思想。

2.1.3 关于妇女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 恽代英对新文化运动中兴起的体育、美学、伦理学等学科曾广泛涉猎,其中包括妇女健康美研究。聂啸虎(1983)[9]提出恽代英最初认为“美的情操本人所具有,妇人尤偏重之”,还将妇女爱美这种现象斥为陋习。后来,他感到这种观点过于偏颇。从体育卫生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个问题,纠正了自己看法的错误。妇女缠足,系腰是栽贼天性,摧残自然本体的行为,不足为美,他认为凡审美,“无论男女皆当以卫生之念”,才是正确的审美态度。吴庆华(2003)[4]阐述恽代英提出妇女敢于抵抗社会的陋习和争取自我解放的意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寻求女性健康审美。杨文海(2008)[19]归纳了恽代英女子体育思想的描述。程海燕、王小丁(2010)[11]恽代英在谈到家庭教育中提到妇女体育。他认为传统的中国妇女以深居简出为美,是极不科学的,大大损害了广大妇女的健康,所以极力提倡妇女参加体育运动。

综上,国内学者们提炼恽代英研究妇女体育教育思想内容属于碎片化,主要阐述当时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传统观念、审美意识导致对中国近代女性健康思考。目前就恽代英关于妇女体育教育的专门性研究,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在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选择上还缺乏新颖。从整体上来看,恽代英妇女体育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果与其在中国女性上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没有出现连贯妇女体育研究体系,妇女缺乏体育的原因及现实价值研究阙如,目前仅有几篇论文粗浅涉及恽代英妇女体育研究,这仍需学界更多关注。

2.1.4 关于恽代英社会体育思想的研究 吴庆华教授(2003)[4]恽代英通过体育来改良社会的文弱之风,唤醒人们的革命精神,创造新世界理想。

曾宪刚(1995)[20]恽代英体育对于社会的作用中还描述挥代英把“体育作为革命斗争的一条战线”。

综上所述,对于恽代英体育思想中关于社会问题的总结,当前的研究中还比较少。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对恽代英社会体育思想的研究,只停留在浅表的层次上,恽代英社会体育思想缺乏深入地挖掘和整理。为此,展开了对于恽代英体育思想研究的思绪,并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恽代英的体育思想进行更深的挖掘与整理,消除以往对于挥代英体育思想研究所存在的误区和偏见,争取做到更科学更系统。

2.2 恽代英体育教育核心思想内容

2.2.1 为教育之崛起而体育 恽代英在教育方面经历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了五四之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观,尔后马克思主义教育观,再到中国革命教育实践观,恽代英体育教育思想逐渐清晰了“三育鼎立”中体育哲学价值,即体育为教育之本。中华民族学校教育振兴首先从学校体育改革开始,唯有重视体育教育才能实现救国图强,在民族危亡时提出体育救国,可见恽代英将体育教育担负其教育崛起之大任。

2.2.2 为民众之健康而体育 恽代英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民主教育,主张民众去争取自己的权利,大力传播自由教育理念形成了具有创新性的公民教育思想,提出了“养成健全的公民”的教育核心。恽代英提出公民享受平等的“体育权利”,极力反对运动健将或运动员的特权。他抨击当时一些学校为了在运动会上取得名誉而供养几个运动员的做法,尖锐批评这种做法丧失了全体学生的享有体育权利。由此可见,恽代英是极力提倡“保学生之健康”平等的体育权利,反对运动健将的特权。不仅如此,恽代英还呼吁幼儿、妇女、工农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健康,认识自我及自身的价值、权利与义务,实现个人自由,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2.3 为科学之传播而体育 恽代英教育思想形式一直秉着继承传统与科学发展理念,用近代科学观点抨击旧的教育制度,批判学校内不科学的“军国民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科学的健身方法下得到身体的健康,同时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恽代英提出科学的学校体育教材教法方面的改革问题及举措,从而顺应学生身心发展实现体育教育的科学有效传播。

2.2.4 为民族之兴旺而体育 恽代英成为坚定马克思主义者后看到了体育具有“改造社会的色彩”。通过体育锻炼能改变社会文弱积习现象,扭转社会风气,为民族之兴旺联合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大力提倡正当的体育娱乐。还提倡妇女参与体育运动,恽代英是寄希望通过体育来改造社会,以体育服务于“革命的主力军”让学生接受马列主义知识,学习武装斗争思想,重视体育,把身体练好为民族之兴旺而贡献力量,这是体育教育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红色体育思想雏形。

3 恽代英体育教育核心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呐喊

3.1 现代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堪忧呐喊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值得堪忧,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1)国家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与落实不到位,造成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滑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突显问题是青少年超重和肥胖、近视检出率居高不下等问题。(2)“三无七不”体育课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以文化课取代体育课屡见不鲜。(3)体育教师的职业成就感低,教学工作量大,产生职业倦怠,教学质量严重受阻。(4)一味追求升学率,完全背离了教育的宗旨。当前“中考体育”以及正在呼吁的“高考体育”,以体育考试来解决问题方式,直接导致学校体育重心偏离,从体育锻炼的本身转移到应付考试,这将又会出现“考试体育”一系列问题,将学校体育陷入了功利主义中,出现“短期效果”凌驾于“终身体育”的现象。反观百年之前恽代英提出《学校体育之研究》是对当前应试教育呐喊、执行者呐喊、体育教育者呐喊、民族呐喊。百年来恽代英已经给出了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呐喊的声音。以“保学生之健康”为目的,追求“运动之最合宜有益之方法”,提出的“猛烈运动之提倡”和“安全运动之强迫”。

3.2 现代家庭体育教育缺失呐喊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家庭体育观点呈现“高认同、低认知、行为意愿滞后”,主要来自几个因素影响:(1)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等思想的影响,多数父母违背了教育规律的科学性,忽视子女的内心需求,以失当的教育方法实施家庭教育,导致子女的压力倍增,对家庭体育教育的认同感不高。(2)大多数家长因忙于工作,与子女相处的时间有限,家庭成员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形式、内容和质量都受到限制。(3)以体育培训班或训练营来转移家庭体育教育的责任。这是中国现代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现状,不仅忽略了家庭体育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式等宏观层面的影响,还忽略了家长与子女间沟通与处理方式等微观层面的影响,不利于健康亲子关系的建立和子女的健康全面发展。(4)弱势群体的家庭体育教育更加堪忧,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留守儿童家庭结构缺失及功能弱化、责任缺位、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落后、等情况。可见,家庭教育势必会影响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衔接,对学生整个成长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反观恽代英家庭体育教育思想,也是对于家长缺位呐喊,恽代英倡导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投入,这投入不是金钱或物质,而是时间陪伴,通过高质量的陪伴,让幼儿养成运动的习惯,通过带领孩子到户外与家庭成员共同参与选择适合幼儿强度运动量游戏活动,就是良好家庭教育,它有利于家长了解子女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引导和监督子女的品质养成。

3.3 现代妇女体育健康之美的呐喊

现代女性身体审美虽然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苗条与骨干成为女性的终身目标。从而女性身体美出现装饰美和病态美,加上职业女性将“事业和家庭两不误”在社会多重角色下,自身的健康已被忽略,健康美只是追逐口号,长期下来已经引发很多自身健康问题、心理问题,以及社会问题。反观恽代英认为近代女性身体审美观以自然朴素、健康活泼为美,这是对新时代女性形象呐喊,提出女性“健康美”诉求在于崛起中国女性再造的自然和内外兼修的身形,才符合近代民族国家的需要,才能为造就健康国民奠定基础。只有现代女性在繁忙工作和家庭生活中体育锻炼,才能使女性呈现出一种美丽,散发一种魅力,才能够调节女性的心情,从而提升女性的内在美,还原自然美,实现健康美。

[1] 恽代英.恽代英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 李良明,钟德涛.恽代英年谱[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 恽代英.学校体育之研究[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4] 吴庆华.论兴体育,移风气恽代英的体育思想[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9(04):44~45.

[5] 王 哲.论恽代英早期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的现代意识[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01):40.

[6] 王国正.恽代英的教育思想及其哲学基础[J].华东师范大学,2008.

[7] 凌兴珍.五四前后挥代英教育思想变迁轨迹——兼论其对年川南师范学校校务改革的贡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12):48~51.

[8] 王 彬.恽代英体育思想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2012.

[9] 聂啸虎.恽代英早期的体育思想和实践[J].体育文史,1983(06):6~9.

[10] 刘美奋,张玉生,等.学习恽代英的体育思想开拓新时期的学校体育工作[J].体育文化导刊,1997.

[11] 程海燕,王小丁.试论恽代英体育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70~72.

[12] 李世宏.恽代英学校体育思想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06):80~82.

[13] 张文蒙,吴维铭.我国近代体育史上的齐声“呐喊”[J].体育文化导刊,2017(08):179~183.

[14] 潘国琪,张继昌.恽代英的教育思想简论[J].浙江大学学报,1996,10(04):49.

[15] 崔乐泉,杨向东.中国体育思想史-近代卷[J].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6] 张文蒙.挥代英幼儿体育思想探骊[J].体育又化导刊,2014(01):168~171.

[17] 恽代英.家庭教育论[M].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恽代英教育文选.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17] 恽代英.恽代英日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18] 恽代英.恽代英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9] 杨文海.试析挥代英的教育思想——以川南师范学校为例(1921-1923)[J].党史文苑,2008(01):35~38.

[20] 曾宪刚,杨跃青.恽代英体育思想初探[J].体育学刊,1995(03):40.

[21] 宋志强,王晓红.学校体育教育困境与取向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9(02):111~118.

[22] 赵 爽.《妇女杂志》与近代女子体育运动话语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6(12):72~77.

Yun Daiying's Physical Education Thought in the Centen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arty Calls for the Times

SHI Xiaopi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 Huanggang Hubei, 438000, China.

Yun Daiying's thoughts on physical education are refined by using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Yun Daiying's physic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have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of development, and the core contents of his educational thoughts are as follows: Sports for the rise of education, for the happiness of the public,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science,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 sports for school sports, family education, women's sports reflect the precious spirit of The Times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the new era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Yun Daiying; Sports thought;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1007―6891(2021)06―0001―04

10.13932/j.cnki.sctykx.2021.06.01

G80-05

A

2021-05-25

2021-07-02

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19D095);2019年湖北省体育休闲中心开发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9Y009)。

猜你喜欢

恽代英思想体育
五四时期的恽代英与学生运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恽代英的对联,既有才又有情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