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演进:过程、特征与展望*

2021-01-25陈卓张连刚支玲付伟罗明灿

林业经济问题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界生态效益农户

陈卓,张连刚,支玲,付伟,罗明灿

(西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昆明 650224)

退耕还林工程自实施以来,学界从不同视角展开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梳理可以看出,1999—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研究主要集中在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价及影响因素[1-2]、经济效益评价[3-5]、政策与运行机制[6-7]、技术措施[8-10]等方面。此外,学者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如从生态补偿标准视角对退耕还林工程问题进行了综述分析[11];从可持续发展视角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12]。这些文献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但由于样本数据较少且分析时间较早,导致这些研究存在全面性和时效性不足的问题。因此,系统全面地分析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过程及其特征,为各级政府更好地推动该工程提供理论支撑。

1 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演进阶段及其特征分析

为了探究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演进特征和潜在研究热点,以1999—2018年核心期刊上刊发的1697篇相关文献为样本,应用高频关键词进行演进特征分析。首先以5年为一个周期,将1999—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研究文献划分为4个阶段,即:1999—2003年、2004—2008年、2009—2013年、2014—2018年,并统计出各阶段前20位高频关键词(表1);然后对各个阶段的研究热点进行纵向可视化分析,得出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阶段演进特征。

1.1 探索总结阶段(1999—2003年)

1999—2003年为探索总结阶段。这一阶段,退耕还林工程由先行试点示范到大规模推动,学界对于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关注度逐年增加。该阶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3个特征:

第一,关注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建设”“水土保持”和“宜林荒山”等高频关键词的出现,反映了该阶段学界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效果研究较为关注。生态修复目标作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基本目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修复有多大影响?退耕还林工程是否实现既定的生态目标?这些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

表 1 1999—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研究各阶段前20位高频关键词频次排名

第二,关注退耕还林工程对实施地区农民利益损失及其补偿。“农民”

“粮食补助”“农民增收”

等关键词排在前列,这说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地区农民利益是当时聚焦的研究热点[13]。为了顺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弥补退耕户因退耕而带来的损失,国家对退耕还林实施生态补偿。补偿标准和退耕户的收入变化就成为学界研究重点。

第三,关注退耕还林工程对西部地区和试点地区的整体影响。“退耕还林试点”“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和“黄土高原”等关键词体现了西部地区和试点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研究[14]。以试点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退耕还林工程带来的影响,成果更具创新性和导向性。

1.2 多维研究阶段(2004—2008年)

2004—2008年为多维研究阶段。这一阶段,国家从压缩退耕还林规模到停止退耕还林任务,工程开始进入结构性、适应性调整阶段。该阶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4个特征:

第一,关注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等高频关键词凸显出学界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注。长期以来,中国生态基础薄弱,生态环境建设任务艰巨,这更需要退耕还林工程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实施。基于此,这一阶段,学界围绕如何促进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15]。

第二,关注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GIS(地理信息系统)首次出现在高频关键词中,反映出技术应用研究这一新的研究方向逐渐形成。这一阶段,学界开始利用GIS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以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第三,关注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应及其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农民”“经济效益”和“农户”等词体现了学界对农户收入和经济效应的持续研究。这一阶段,学界以农民参与退耕还林工程获得的经济补偿为切入点[16],综合分析该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从而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应进行整体评估。

第四,关注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及其政策机制。“后续产业”反映出学界对于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及政策机制研究的深化[17]。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政策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不断完善。同时,如何让农户“退得下”和“稳得住”就成为当时学界关注的重点。

1.3 主题深化阶段(2009—2013年)

2009—2013年为主题深化阶段。这一阶段,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处于结构性、适应性调整阶段。在没有下达新的退耕还林任务的同时,中央政府出台并实施了退耕还林成果巩固专项规划。如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受到政府和学界的关注。该阶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3个特征:

第一,关注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生态补偿”较前一个阶段排名明显提升。这既反映出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补偿方面的重要性,又反映出生态补偿方面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研究是该阶段的主要研究方向。生态问题作为学界长期以来的研究重点,在这一阶段得到进一步深化,如何科学评价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受到学界关注。

第二,关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的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GIS”和“土壤养分”等词体现了学界对于退耕土地利用率的关注。学者采用GIS等技术,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地区的土壤、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得到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的土地利用率[8]。

第三,关注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利益的影响。在前面两个阶段,学者主要围绕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利益的影响展开研究。这一阶段,学者们从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意愿、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应等角度出发[18],全面探究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的影响。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前面两阶段的相关研究。

1.4 内涵提升阶段(2014—2018年)

2014—2018年为内涵提升阶段。2014年,国务院决定重启退耕还林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启动,推动着退耕还林工程研究在纵向上得以深化。该阶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3个特征:

第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重启退耕还林工程,少数人持反对意见[19]。因此,进一步论证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方面可以消除少数人的疑虑;另一方面可以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提供可行性建议,助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

第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与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出现在高频关键词中,体现了退耕还林工程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特点,进一步引出了退耕还林工程与生态文明建设包容性研究的方向。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退耕还林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推动学者们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退耕还林工程问题。

第三,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与实现精准扶贫效应研究。“扶贫”高频关键词的出现,体现了脱贫攻坚背景下退耕还林工程的新思路,即退耕还林工程扶贫效应研究。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覆盖率达18.7%[20],这反映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民脱贫联系在一起。如何更好地实现退耕还林工程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就成为这一阶段一些学者的研究重点。

2 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总体特征分析

图 1 1999—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研究部分高频关键词频次变化图Figure 1 Frequency variation diagram about high frequency keywords in the research on GTGP between 1999 and 2018

根据高频关键词统计表,分阶段地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趋势。为了更加清楚地从总体上把握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演进特征,根据表1绘制了1999—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研究高频关键词频次变化图(图1)。通过分析这些高频关键词的频次变化情况,可以发现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总体演进特征。

2.1 农户主体是最持续的研究对象

在剔除“退耕还林”和“退耕还林工程”等关键词以后,除了2014—2018年这一阶段,其他阶段关键词“农户”的频数排名基本在3~4位。这说明学界侧重于从农户视角研究退耕还林工程问题,主要是从农户收入变化[4]、农户退耕意愿[15]、农户生计能力[5]等视角研究退耕还林工程问题。

2.2 农户收入是最重要的衡量尺度

关键词“农户收入”在前三阶段的频数排名基本在18位左右,而在2014—2018年阶段排名上升到第10位,“农户收入”的频数排名稳中有升。结合关键词“农户”的频数排名可知,学界不仅关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农户问题,更关注农户视角下的农户收入问题。除了1999—2003年这一阶段以外,关键词“生态补偿”在其他3个阶段都出现过,且频次排名较为靠前。由于生态补偿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农户收入变化,因此,关键词“生态补偿”的多次出现也从另一侧面说明退耕户收入问题的重要性。农户是退耕还林工程中的最重要参与主体。退耕还林工程要获得农户的支持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农户收入就是一个必须面对且需要较好解决的问题。

2.3 生态效益是最明显的评价目标

除了1999—2003年这一阶段以外,关键词“生态效益”都出现过,且频次排名总体上呈上升趋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改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因此,生态效益问题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这一点还可以从与“生态效益”相关的高频关键词频的出现情况得以印证。比如,在1999—2003年阶段,出现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高频关键词;在2004—2018年阶段,多次出现“生态修复”等高频关键词。这些高频关键词从不同视角印证了退耕还林工程在生态效益方面的研究情况。

2.4 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愈发受到关注

高频关键词“可持续发展”从1999—2003年这一阶段的排名16位,上升到2004—2008年这一阶段的第6位。由此可见,学界对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不仅如此,在2004—2008年、2009—2013年这两个阶段,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后续产业”高频关键词两次出现。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5 GIS应用是最重要的技术支持

GIS技术的应用为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除了1999—2003年这一阶段以外,关键词“GIS”在其他阶段都出现过,且频次排名总体较为靠前。GIS技术综合了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其在退耕还林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突出了该研究的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特征。

3 退耕还林工程研究展望

根据退耕还林工程研究的热点主题和演进特征分析结果,结合学界的主流观点,退耕还林领域未来具有以下5个潜在研究热点。

3.1 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从1999年试点实施到现在已经20年,其在生态环境改善、退耕户收入增加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退耕还林工程是一个长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农户退耕积极性下降、复耕意愿增加、补助标准偏低、农户对退耕林地疏于管理、生态优先与退耕户长远利益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势必影响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也会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2 退耕还林工程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已有研究表明,退耕还林工程通过生态补偿等手段提高了退耕户收入。退耕还林工程也是生态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的生态扶贫任务已完成90%以上,如何实现退耕还林工程与可持续脱贫及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等问题,值得学界深入探讨。学界较多地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福祉的影响显著性及影响程度[16],较少结合精准扶贫问题研究退耕还林工程[3],更鲜有文献分析退耕还林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机衔接问题。

3.3 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及政策完善

已有少数文献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然而,这些文献研究的还不够深入。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不仅关系到工程成果的巩固问题,还需要加强退耕还林政策的顶层设计,制定和实施好退耕还林工程的近期和长期规划。因此,如何做好退耕还林政策的顶层设计等问题需要学界继续深入研究。

3.4 退耕还林工程成本效益综合评价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中国的退耕还林工作成绩显著。学界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视角对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评价。然而,退耕还林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从生态效益等视角进行单一的评价,还可以结合经济效益、成本效益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这样能更加全面地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并发现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5 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

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顺利与否。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放开了一些政策性规定。比如,对生态林、经济林等退耕还林林种既不再作比例限制,又不再区分南方与北方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林发展,从而促进了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然而,中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仍然不充分。在未来,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在后续产业中的作用如何发挥、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选择等问题,值得学界继续关注。

猜你喜欢

学界生态效益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国内外学界象雄文明研究述评①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农户如何称取和配制小用量固体农药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
业界·学界“微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