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冥想训练对焦虑、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

2021-01-22蒙淑琼潘红燕

广西医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年资冥想精神科

李 群 蒙淑琼 潘红燕

(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MECT室,南宁市 530028,电子邮箱:Liqun1615@163.com)

当今的医疗环境对护士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都有很高的要求[1]。精神科护士是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的一类特殊群体[2]。受服务对象特殊性的影响,精神科护士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其中焦虑和抑郁是突出表现[3]。有研究表明,精神科护士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高于国内常模、普通护士和临床医生[4-5],故对其进行有效干预十分重要。冥想是一种有意识地把情感训练和注意力训练相结合,在放松与集中精神的过程中对身体和心理进行自我调节的方式[6]。据报道,冥想训练已在大学生、空巢老人、癌症患者等群体中广泛应用[7-8],在缓解慢性疼痛、抑郁、焦虑和提高睡眠质量等方面卓有成效[9-11]。但鲜有运用冥想训练对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干预的文献报告。本研究探讨影响精神科护士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因素,并运用冥想训练对精神科护士进行干预,观察其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9年7~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西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东汕头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广东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专科医院)的精神科24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从事精神科临床护理工作时间3个月以上;(2)无精神异常史;(3)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既往有精神疾病、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或处于妊娠期的护士;(2)不在岗的精神科护士,包括外出进修、产假等;(3)因各种原因中断或退出冥想训练干预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编号:2016年(01)号]。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1)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工龄、职称、民族、婚姻状况、学历、宗教信仰及对冥想训练的了解与既往参与情况。(2)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2]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3]。SAS和SDS各含有20个项目,分别有5个和10个条目为反向计分,每个条目按症状出现的频率分为4级评分,即1分代表没有,2分代表有时,3分代表经常,4分代表总是,把20个项目的分数相加所得总分为粗分,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标准分总分为25~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抑郁倾向或焦虑倾向越严重。按照我国常模结果[14],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1.2.2 调查方法: 通过问卷星平台制作电子问卷,经QQ、微信、朋友圈等在冥想训练干预前及干预后24 h内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线上调查。调查前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以不记名方式填写问卷,设置“仅微信用户作答1次”的功能,避免同一个对象多次提交;将问卷的每个条目设置为必答项目,剔除答案矛盾和作答时间<60 s的问卷,保证问卷质量。本次共发放250份问卷,回收24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0%。

1.2.3 冥想训练方法:完成问卷调查后,240名护士均通过“Now冥想”手机APP进行冥想训练。每位护士下载“Now冥想”手机APP后注册登录,并添加相应课程;按照冥想学前课(6课时)、7天基础冥想(7课时)、治愈系器乐(9课时)、迷你冥想(9课时)、7天正念沟通(7课时)、卵石冥想(3课时)、减压电台(22课时)、平和心境(3课时)、10天放松冥想(21课时)的顺序完成冥想训练,共87个课时;每次按照软件课程提示和要求完成1课时的冥想训练后利用软件打卡功能进行签到,以提示已完成相应课时的训练。每周调查员收集护士的学习记录,监督护士的训练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及冥想训练的了解与参与情况 240名精神科护士中,女性209名,男性31名,年龄(36.36±9.92)岁,其他资料见表1。240名护士中,有111名(46.3%)护士了解冥想训练,有75名(31.3%)护士曾经参加过冥想训练,有193名(80.4%)护士认为冥想训练能缓解个人不良情绪,有205名(85.4%)护士认为精神科护士需要进行冥想训练。

表1 240名护士的一般资料

2.2 精神科护士SAS、SDS评分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40名精神科护士SAS、SDS评分标准分总分分别为(46.04±9.93)分、(50.28±10.19)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龄、是否了解冥想训练、是否参加过冥想训练护士的SAS、SD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精神科护士SAS、SDS评分的单因素分析(x±s,分)

2.3 精神科护士SAS、SDS评分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变量赋值见表3。结果显示,工龄、是否了解冥想训练、是否参加过冥想训练是精神科护士SAS、SDS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4。

表3 变量赋值情况

表4 精神科护士SAS评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表5 精神科护士SDS评分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4 干预前后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的程度比较 经冥想训练干预后,240例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的程度优于干预前(z=-8.280,P<0.001;z=-9.518,P<0.001)。见表6、表7。

表6 240名护士干预前后的焦虑程度比较[n(%)]

表7 240例护士干预前后的抑郁程度比较[n(%)]

3 讨 论

3.1 精神科护士进行冥想训练的必要性 精神科护士由于职业特殊性、封闭式病房环境、缺乏社会支持等原因,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其心理健康[15]。而护士的心理健康是高效开展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不仅仅关系到其自身,更直接影响着患者康复和护理质量[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是否了解冥想训练和是否参加过冥想训练是精神科护士SAS、SDS评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了解冥想训练和参加过冥想训练的精神科护士SAS、SDS评分更低,负面情绪更少,这与冥想训练能够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维持个体情绪稳定性有关[18-19]。但本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6.3%的精神科护士了解冥想训练,且仅有31.5%的精神科护士曾经参加过冥想训练,但85.4%的精神科护士认为精神科护士需要进行冥想训练来缓解不良情绪,促进心理健康。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冥想训练尚未满足精神科护士的需求,应尽早加强对护士冥想知识的普及和培训。

3.2 关注新入职、低年资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龄是影响精神科护士SAS、SDS评分的因素(P<0.05),低年资精神科护士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风险比高年资精神科护士更大,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这与相关研究结果[20-22]相似。新入职和低年资护士步入工作岗位之初,面对新的工作环境,自我调适能力不足,加之没有熟练掌握精神科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缺乏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有研究证实,工作场所暴力会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状态[23-24]。精神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高危群体,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和危险性远高于医生和其他科室[5],而其中新入职和低年资精神科护士更是重点高危对象。因此,管理者应重点关注新入职、低年资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培训和技能演练,并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其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3.3 冥想训练可减轻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 冥想训练是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有学者研究发现,大脑调节情绪的关键脑区在左侧前额叶皮层,冥想训练可以通过激活左前额叶皮层,降低焦虑、抑郁的易感性,进而影响大脑对情绪的加工,增强个体情绪调节能力[25-26]。此外,冥想训练还能调节前额叶对边缘系统的反应来实现对不良情绪的治疗作用[27]。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冥想训练干预后,精神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可见冥想训练有助于缓解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的基石。精神科护士在长期的高风险、高压力工作条件下,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心理健康。工龄<1年、不了解冥想训练和没有参加过冥想训练是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因此,医院应关注并提高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尤其是要重点关注新入职、低年资的精神科护士;同时应加强冥想训练知识的普及和培训,以及定期组织精神科护士进行冥想训练,有利于降低精神科护士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年资冥想精神科
花朵的冥想
蓝的冥想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冥想》
2019年资管行业十大猜想
主诊革命
冥想
PDCA循环管理法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