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ICD编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1-01-22李秋霞黄雪芳蔡晓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5期
关键词:六西格玛病案编码

李秋霞,黄雪芳,蔡晓云

(翁源县人民医院,广东 韶关 512600)

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是实现国内与国际卫生信息交流的有力工具,是获取医疗、教学、科研所需的疾病资料的钥匙,是提取医院管理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医疗付费相关疾病分组的依据,是医院评审,卫生信息化建设,重点学科评审等工作的基础[1]。现行阶段“诊断相关组”(DRGs)数据质量越来越受到医院管理的重视,而ICD编码作为DRGs分组的核心依据[2],其质量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提高ICD编码准确率刻不容缓。

六西格玛(Six Sigma)统计含义为“六倍标准差”即“6σ”,表示每百万个机会中缺陷率接近3.4的质量水平,是建立在科学的统计理论基础上的管理理念[3],其核心是提高质量水平,一般采用DMAIC流程分析方法—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3-4]。对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无用作业进行消除,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在缩短运转周期的同时还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我们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MAIC模式应用到ICD编码质量管理中,旨在提高ICD编码准确率,保证病案首页数据质量的稳步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随机抽取某院13个住院科室于2018年10月-2019年3月时段收治的1000份病人病案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随机抽取某院13个住院科室于2019年7月-2019年12月时段收治的1000份病人病案作为本研究的干预组。为保证本研究的公平性及可信度,采用Excel2010数据分析中的抽样方式进行抽样。抽样样本来源于病案统计系统。

1.2 研究方法

DMAIC是六西格玛管理中最重要最经典的管理模型,2019年4月开始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MAIC(界定→测量→分析→改进→控制)模式应用到ICD编码质量管理中,对比实施前后ICD编码准确率。对抽取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0份病历按照《ICD编码质量专项检查表》进行质量评价,记录、统计缺陷项目和缺陷病案例数。分类汇总每一阶段质控登记的各项错误情况:编码员错误类型及占比、医生错误类型及占比、其他诊断漏填情况汇总、漏填诊断病种分布等,分析问题发生的环节和原因,哪个环节出问题就针对哪个环节制定改进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设计统计表格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应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018年度抽查的1000份住院病案(对照组)中,有问题病案份数为505份,占总抽查病案数的50.5%,累计错误项目总数为766项,其中医生错误381项,占49.7%,编码员错误385项,占50.3%;2019年度抽查的1000份住院病案(干预组)中,有问题病案份数为232份,占总抽查病案数的23.2%,累计错误项目总数为359项,其中医生错误188项,占52.4%,编码员错误171项,占47.6%。编码员出错问题主要表现为漏编和错编,构成比为96.5%,医生出错问题主要表现为漏填,构成比为80.3%。相关数据见表1、表2、表3。

表1 应用6δ管理方法提升编码质量相关数据汇总及对比表

表2 编码员错误类型及占比分析

表3 医生错误类型及占比分析

对实施六西格玛质量管理前后“问题病案份数、编码员错误份数、医生错误份数、主要诊断编码准确率、总体编码准确率”进行卡方检验得到P<0.05,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见表4。

表4 实施6δ管理方法前后相关数据对比分析

抽查的对照组1000份住院病案中,漏填诊断病案数为238份,总体漏填率为23.8%。其中外三科漏填率最高,达43.1%,其次为外二科41%、外一科36.7%、骨科36.6%,内一科33.3%、内二科29.9%,这六个科室均高于平均值。漏填率最低为儿科1.2%。汇总表见表5。

表5 各住院科室诊断漏填情况汇总表

抽查的对照组1000份住院病案中,漏填诊断病案数为238份,诊断漏填4次以上诊断名称共16个,其占漏填总数的92.4%。前列腺增生漏填频数最高,占18.5%,其次为泌尿系结石、肾囊肿、颈动脉硬化、脑萎缩、胆囊结石、脂肪肝、肝囊肿等。详情见表6。

由此可见,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可对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无用作业进行消除,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保证了ICD编码的质量,为医院的科学化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表6 漏填诊断病种分布表

3 讨 论

统计数据是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重要工具,以数据来说明一切,所有的质控指标、成效都量化为具体的数据,项目管理者可以从各种统计报表中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改善成效。六西格玛所追求的品质改进是一个永无终止的过程,这种持续的品质改进必须以员工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条件,因此,导入六西格玛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培训和学习的过程,通过交流、培训,不断加强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5-6]。

纵观对照组和干预组各项指标可见,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中的DMAIC模式应用于ICD编码质量管理中,质量提升成效显著,比如主要诊断编码准确率由84.5%提高到93.5%;总体编码准确率由70.5%提高到86.8%;编码员错误项目数由385项减至171项,降幅55.5%;医生错误项目数由381项减至188项,降幅50.7%,无论是医生诊断的书写还是编码员编码,出错项目数都在急速下降。由于项目执行前医生和编码员出错情况颇为严重,所以有效的管理方法会带来显著提升,当准确率提升到一定阶段,继续往上提升将会越来越难。即使主要诊断编码准确率提升至93.5%也还不够,没有达到项目组的预期目标,以后仍然需要临床医师、编码员不断学习,密切配合,争取达到项目组初定目标,总体编码准确率达到95%以上,最后向国家规定的主要诊断编码准确率98%以上的高标准迈进!

“没有编码员参与的病案首页是没有灵魂的”,一位资深病案管理专家如此形容ICD编码及编码员的重要性!病案首页数据质量是新时代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诊断编码和手术操作编码是其中的核心,正确的ICD编码需要医院领导者、临床医生、病案管理人员、编码员的共同促成[7]。将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应用于ICD编码质量管理中,能有效的提高ICD编码准确率,从而保证医院效益,提高病案质量,是医院精益质量管理及医疗服务能力的体现。同时,精准的ICD编码是统计医院及地区疾病谱的重要保证,也是医院DRGs入组率、医院CMI值的保证,准确的ICD编码为后续医院DRGs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和DRGs付费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数据基础。

猜你喜欢

六西格玛病案编码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基于精益六西格玛方法缩短航天典型非金属物资供应周期的探究与实践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精益六西格玛方法在轨道电路状态修中的运用
六西格玛管理评价准则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