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血凝四项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2021-01-22陆筠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5期
关键词:血凝二聚体血浆

陆筠华

(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人民医院检验科,甘肃 庆阳 745200)

血凝四项联合D-二聚体检测是诊断骨折患者是否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常用方案,本文主要以我院收录的86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探究血凝四项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的诊断价值,现将报道数据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入选的病例样本均与骨折的诊断标准相符,总病例数为86例,骨折类型主要集中在肱骨骨折、多发性骨折、骨盆骨折、踝关节骨折、股骨骨折等方面。收录标准:患者均符合手术指征,且患者知晓此次对比实验的目的与意义,主动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疾病、重大脏器官障碍、血液病、抗凝剂服药史、资料残缺、中途退出的病例样本。将86例骨折患者依据术后是否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43例对照组、43例实验组,性别分布: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实验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分布:对照组年龄最低21岁、最高73岁,平均年龄(43.21±3.48)岁,实验组年龄最低22岁,最高75岁,平均年龄(44.22±3.81)岁。此次对比实验的进行获得了伦理委员的批准。

1.2 方法

术前以及术后3天在患者空腹状态下采集1.8ml的静脉血液,将其放入加入枸缘酸钠的抗凝管中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与时间分别为3000r/min、10-15分钟,离心所得后的血浆在2小时内借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测定,整个检测流程都需要依照操作标准。

1.3 观察指标

比较术前、术后血凝四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资料数据均需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3中进行处理,血凝四项以及D-二聚体水平在临床上显示为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结果以±标准差表示,组间数值是否存在差异以P值进行判定,P<0.05证明组间差异显著。

2 结 果

两组患者术后3天的血浆纤维蛋白、D-二聚体检测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具有详细性,本文主要对存在差异的指标数值进行探究,数据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检测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骨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这是由于骨折患者在术后进行长时间的卧床疗养,加之骨折固定、患肢制动等,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到阻碍,出现回流缓慢的情况,并且手术作为外源性应激反应,极易损伤患者的血管,从而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骨折患者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通常是在术后1周内形成,如果处理不及时,极易引发肺栓塞,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总结如下:一是静脉血流滞缓,运动量减少、止血药使用过量、术肢固定均会减慢血流速度。二是静脉壁损伤,骨折患者在围术期内需要在静脉内注射高渗、刺激性溶液,增加静脉炎、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我国在患者骨折术后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时包括多种方案,如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血凝四项以及D-二聚体水平检测等,由于骨折患者术后需要进行卧床疗养,不宜搬动患者,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仪器设备体积过大,不方便在床边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且虽然超声检查方案在近端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敏感度较高,但是远端肢体敏感度仅在50%左右,所以诊断价值有限。下肢静脉作为诊断下肢静脉血栓诊断“金标准”,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但是下肢静脉造影属于有创操作,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严重还会使患者的血栓加重,所以现阶段需要研究无创性、诊断准确率高、诊断便利的检查方案。

血凝四项以及D-二聚体可将纤维蛋白溶解功能显示出来,且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较为便利,所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血浆纤维蛋白原是由肝细胞合成、分泌的糖蛋白,直接参与凝血过程、止血过程,在血浆凝血因子中的含量较高,该物质可以加快血小板聚集以及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的生长、收缩,从而使血浆的凝滞性增加,因此在纤维蛋白原升高的患者中,下肢血液会出现高凝状态,减慢血液流通速度,最终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2]。而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水平升高,说明患者机体处于高凝状态,目前我国将D-二聚体作为公认的标志血栓的特异性分子,其检测的数值越高,患者体内的纤维溶活性越高,血液更容易出现凝集状态。通常情况下,健康人群内部血浆中含有的D-二聚体水平较低,只有在机体出现凝血情况下才会大量生成,需要手术治疗骨折患者,机体创伤较为严重,极易出现氧气缺乏、休克、出血等情况,使患者的纤溶以及凝血系统紊乱,增加机体纤维蛋白讲解产物,导致血浆D-二具体含量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1个月内,诊断特异度为80%、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80%,所以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应该对骨折患者进行重点护理,通过有效的疾病预防与护理措施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以及不良影响。

本文开展对比研究实验,最终对比结果显示骨折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四项的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明显在对照组之上,表明凝血四项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在非下肢静脉血栓骨折患者与静脉血栓骨折患者中具有显著差异,可以用于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

综上所述, 血凝四项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显著,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越高,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越大,因此血凝四项联合D-二聚体检测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虽然本文研究实验取得了预期的研究结果,但是存在样本量少这一缺陷,所以期待在后续研究中增加样本量,增加文章说明力度,全面掌握血凝四项与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血凝二聚体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D-二聚体和BNP与ACS近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联性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联合检测D-二聚体和CA153在乳腺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两种试剂D-二聚体检测值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值的相关性研究